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地质录井设备种类繁多,设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设备管理工作对于快速发展的生产形势已难以适应,为了更好的发挥地质录井设备的作用,需要改进管理模式,提高录井设备的性能。本文分析了录井设备的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录井设备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录井设备 管理现状 改进措施
1 地质录井设备的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录井设备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由于地质录井设备的施工现场与钻井现场之间密切联系,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地质录井施工队伍外闯市场的力度加大,由于仪器施工现场距离基地路途遥远,就会给仪器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单位内部的相关仪器管理制度就要依靠仪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来自觉执行,至于执行情况的好坏,单位仪器主管部门不便于现场落实,难以避免地会出现某些仪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不利于仪器主管部分掌握设备的第一手资料。
1.2 地质录井设备种类繁多致规范难度大
地质录井设备除传统的综合录井仪、P-K录井仪、地化录井仪等设备外,又增加了轻烃分析仪、钻时录井仪等种类,各种地质录井仪的种类多达近十种,而每种仪器的工作环境、使用标准、操作规范由各有特点,这就为地质录井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 录井设备老化严重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多年来综合录井设备在投入方面存在着欠账的情况,部分仪器可能已进入面临淘汰的、报废周期,但是由于仪器的更新力度难以满足目前生产的需要,因此这部分仪器仍然处于继续使用状态。老化仪器的继续运转,就给仪器管理中的维修保养环节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
1.4 仪器操作管理人才紧缺
通过对目前地质录井设备管理水平的调查,发现仪器操作与管理人才队伍紧缺是又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操作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近年来录井公司纷纷加大仪器投入,引进技术先进的录井设备,这就相应的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导致高技能的操作人员十分紧缺的局面。
仪器维修服务及管理人员紧缺。由于仪器总量的急剧增加,目前的仪器技术服务及管理人员数量已难以满足要求。为了适合工作岗位的要求,仪器维修技术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队伍的培养方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各单位在人员培训、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仍难以满足目前人才需求的要求。
2 改进录井设备管理的措施探讨
2.1 转变仪器管理观念
(1)在仪器管理观念上由重技术性向重经济技术性转变。要提高单位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不仅要关心仪器的投入,更要重视仪器的使用效益和回报,以效益指导生产。(2)在仪器配置上由保障型向需求型转变,以满足需要为前提,最大限度发挥仪器效益,保证正常生产。(3)在运作机制上由粗放管理型向精细效益型转变。狠抓仪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仪器管理信息网络,严格执行仪器管理工作的各项考核制度。(4)在仪器使用上由急功近利型向长效回报型转变。对仪器进行终身管理,处理维修与使用关系、投入与产出关系,实现仪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
2.2 探索仪器管理新思路
针对企业拥有的仪器既有专用性,又有通用性的特点,为了提高仪器的利用率,挖掘仪器管理的潜力,应该积极探讨仪器管理的新模式。比如探索对地质录井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的模式,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租赁制的方式,由使用单位向仪器管理单位租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仪器进行调剂,合理使用,另一方面便于仪器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管理,提高仪器完好率、利用率。同时,由于把仪器使用费用与经营效益挂钩,可以加强仪器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仪器管理水平和运行状况,进而有效地降低仪器维修成本。
2.3 重视仪器投产前的管理
在编制仪器及配件购置计划时,牢固树立经济效益优先,兼顾安全、可靠、实用的原则,认真算好经济账,进行对比分析,减少仪器的初期投资,降低成本。新仪器到货后,严格按照交接验收有关程序进行。
2.4 严格仪器的使用与操作管理
为避免仪器不必要维修,减少停机时间,要求所有仪器使用前,都要做认真的检查、保养和调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单机仪器的操作规程,仪器使用与操作严格执行 “定人、定机、定岗位、定制度”,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2.5 严格落实“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大外部施工隊伍录井设备的管理力度。外部项目组要负责仪器的日常使用与维护,以及基础资料的填写并向仪器主管部门定期汇报、仪器故障及时向仪器维修部门通报,并落实维修效果。
仪器主管部门组织对仪器综合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量化考核。检查结果与使用单位的绩效工资挂钩,实行“重罚重奖”,并及时兑现。通过这种不间断地、随机性的检查,可以有效地消除以前为迎接上级部门检查而突击填写仪器基础资料的不良现象。
2.6 规范仪器维修工作
仪器管理部门对仪器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跟踪,分析仪器的故障原因及易损部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到仪器维修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不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对维修工作要做化分为三个方案分别进行:
预防维修:比如针对综合录井仪的色谱分析系统,由于受到维修环境条件的限制,仪器投入运行前,在后勤基地就要组织仪器维修人员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以防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
事后维修: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尤其是对于综合录井仪的传感器、接口电路板等应准备好必要的备件,一旦出现故障便于立即更换,达到维持仪器正常运行的目的。对于发生故障的部件可以转交给仪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计划维修:对于整套仪器,编制易于操作的维修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对仪器的性能进行维护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的状态。
2.7 设备管理工作纳入HSE运行体系
结合HSE体系,把设备管理工作纳入该体系,可以确保设备从购买论证、正常使用、维修到报废终生运行均处于体系文件的控制之下,有利于设备资料的查阅与保存。
在重视外部审核的同时,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认识设备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把设备管理与安全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确保生产安全平稳运行。
2.8 重视信息化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录井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实现网上快速互联互通,很好地消除空间距离的增大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设备管理由静态转换为动态管理,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查询掌握设备的动态,为设备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设备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延伸,使设备运行现场与后勤基地维修人员之间可以进行便捷地进行数据传送,因此为设备故障的网上诊断提供了通道。由此可以开发出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运行的设备技术状态进行在线监控。一旦出现故障,设备维修人员根据现场传回的数据可以迅速判断故障原因,确定解决措施,直到现场操作人员排除故障,大大提高设备维修效率。
3 结束语
仪器维护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录井设备的自身特点又决定了录井设备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为了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仪器管理效率,还需要技术和管理人员进一步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卫文或等,浅议如何加强油田仪器管理.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9:116—117
[2]赵晓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占用管理的探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4:47-48
关键词:录井设备 管理现状 改进措施
1 地质录井设备的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录井设备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由于地质录井设备的施工现场与钻井现场之间密切联系,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地质录井施工队伍外闯市场的力度加大,由于仪器施工现场距离基地路途遥远,就会给仪器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单位内部的相关仪器管理制度就要依靠仪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来自觉执行,至于执行情况的好坏,单位仪器主管部门不便于现场落实,难以避免地会出现某些仪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不利于仪器主管部分掌握设备的第一手资料。
1.2 地质录井设备种类繁多致规范难度大
地质录井设备除传统的综合录井仪、P-K录井仪、地化录井仪等设备外,又增加了轻烃分析仪、钻时录井仪等种类,各种地质录井仪的种类多达近十种,而每种仪器的工作环境、使用标准、操作规范由各有特点,这就为地质录井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 录井设备老化严重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多年来综合录井设备在投入方面存在着欠账的情况,部分仪器可能已进入面临淘汰的、报废周期,但是由于仪器的更新力度难以满足目前生产的需要,因此这部分仪器仍然处于继续使用状态。老化仪器的继续运转,就给仪器管理中的维修保养环节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
1.4 仪器操作管理人才紧缺
通过对目前地质录井设备管理水平的调查,发现仪器操作与管理人才队伍紧缺是又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操作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近年来录井公司纷纷加大仪器投入,引进技术先进的录井设备,这就相应的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导致高技能的操作人员十分紧缺的局面。
仪器维修服务及管理人员紧缺。由于仪器总量的急剧增加,目前的仪器技术服务及管理人员数量已难以满足要求。为了适合工作岗位的要求,仪器维修技术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队伍的培养方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各单位在人员培训、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仍难以满足目前人才需求的要求。
2 改进录井设备管理的措施探讨
2.1 转变仪器管理观念
(1)在仪器管理观念上由重技术性向重经济技术性转变。要提高单位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不仅要关心仪器的投入,更要重视仪器的使用效益和回报,以效益指导生产。(2)在仪器配置上由保障型向需求型转变,以满足需要为前提,最大限度发挥仪器效益,保证正常生产。(3)在运作机制上由粗放管理型向精细效益型转变。狠抓仪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仪器管理信息网络,严格执行仪器管理工作的各项考核制度。(4)在仪器使用上由急功近利型向长效回报型转变。对仪器进行终身管理,处理维修与使用关系、投入与产出关系,实现仪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
2.2 探索仪器管理新思路
针对企业拥有的仪器既有专用性,又有通用性的特点,为了提高仪器的利用率,挖掘仪器管理的潜力,应该积极探讨仪器管理的新模式。比如探索对地质录井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的模式,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租赁制的方式,由使用单位向仪器管理单位租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仪器进行调剂,合理使用,另一方面便于仪器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管理,提高仪器完好率、利用率。同时,由于把仪器使用费用与经营效益挂钩,可以加强仪器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仪器管理水平和运行状况,进而有效地降低仪器维修成本。
2.3 重视仪器投产前的管理
在编制仪器及配件购置计划时,牢固树立经济效益优先,兼顾安全、可靠、实用的原则,认真算好经济账,进行对比分析,减少仪器的初期投资,降低成本。新仪器到货后,严格按照交接验收有关程序进行。
2.4 严格仪器的使用与操作管理
为避免仪器不必要维修,减少停机时间,要求所有仪器使用前,都要做认真的检查、保养和调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单机仪器的操作规程,仪器使用与操作严格执行 “定人、定机、定岗位、定制度”,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2.5 严格落实“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大外部施工隊伍录井设备的管理力度。外部项目组要负责仪器的日常使用与维护,以及基础资料的填写并向仪器主管部门定期汇报、仪器故障及时向仪器维修部门通报,并落实维修效果。
仪器主管部门组织对仪器综合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量化考核。检查结果与使用单位的绩效工资挂钩,实行“重罚重奖”,并及时兑现。通过这种不间断地、随机性的检查,可以有效地消除以前为迎接上级部门检查而突击填写仪器基础资料的不良现象。
2.6 规范仪器维修工作
仪器管理部门对仪器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跟踪,分析仪器的故障原因及易损部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到仪器维修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不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对维修工作要做化分为三个方案分别进行:
预防维修:比如针对综合录井仪的色谱分析系统,由于受到维修环境条件的限制,仪器投入运行前,在后勤基地就要组织仪器维修人员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以防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
事后维修: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尤其是对于综合录井仪的传感器、接口电路板等应准备好必要的备件,一旦出现故障便于立即更换,达到维持仪器正常运行的目的。对于发生故障的部件可以转交给仪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计划维修:对于整套仪器,编制易于操作的维修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对仪器的性能进行维护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的状态。
2.7 设备管理工作纳入HSE运行体系
结合HSE体系,把设备管理工作纳入该体系,可以确保设备从购买论证、正常使用、维修到报废终生运行均处于体系文件的控制之下,有利于设备资料的查阅与保存。
在重视外部审核的同时,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认识设备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把设备管理与安全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确保生产安全平稳运行。
2.8 重视信息化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录井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实现网上快速互联互通,很好地消除空间距离的增大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设备管理由静态转换为动态管理,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查询掌握设备的动态,为设备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设备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延伸,使设备运行现场与后勤基地维修人员之间可以进行便捷地进行数据传送,因此为设备故障的网上诊断提供了通道。由此可以开发出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在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运行的设备技术状态进行在线监控。一旦出现故障,设备维修人员根据现场传回的数据可以迅速判断故障原因,确定解决措施,直到现场操作人员排除故障,大大提高设备维修效率。
3 结束语
仪器维护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录井设备的自身特点又决定了录井设备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为了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仪器管理效率,还需要技术和管理人员进一步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卫文或等,浅议如何加强油田仪器管理.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9:116—117
[2]赵晓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占用管理的探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