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的筛检及临床处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提出的“锯齿状癌变途径”是一条受到广泛重视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llcer,CRC)癌变通路[1]。锯齿状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无蒂锯齿状腺瘤(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sA)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SSA是新近发现的、具有高危恶变倾向的病变,与右半结肠CRC密切相关[2-3]。SSA的早期检出和正确处理是阻止其进展及癌变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及处理策略[3]。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及心外膜脂肪局部分泌的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260例患者行64排双源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测定EATV,同期行外周血脂肪因子、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检测。其中180例经DSA造影确诊冠心病,80例(包含40例瓣膜病术前检查病例)排除明显冠状动脉狭窄为对照组。180例冠心病患者经CTA图像测定斑块重构指数、脂质体积、钙化体积及纤维体积,并
目的监测2010至2012年浙江省30个监测区25岁及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数据库的匹配和查重,整合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冠心病报告模块和死因监测模块数据,计算2010至2012年浙江省25岁及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差异。结果监测区报告的25
由亚洲EUS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浙江省医学会、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亚洲EUS联盟培训会暨第六届中国杭州胆胰疾病内镜诊治研讨会”将于2014年4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召开。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对精神压力引发的心肌缺血(MSIMI)患者精神心理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MSIMI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12粒/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匹配同等剂量的安慰剂。持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P
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消化道早期癌经有效治疗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发展,部分早期癌可行内镜下治疗,达到与外科手术切除相同的疗效。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仅侵及黏膜下浅层时淋巴结转移率很低,是内镜治疗的绝对适应证;而侵犯黏膜下深层的肿瘤,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应行外科手术治疗[1]。
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ST(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US(内镜超声检查术); EUS-FNA(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 EMR(内镜黏膜切除术); 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