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血管力学特性的变化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5186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的肺血管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借助右心导管技术和利用压力波形面积确定动脉顺应性的改进方法,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和肺血管顺应性。结果 ①二尖瓣狭窄(MS)为主合并肺高压组的肺动脉血管零压(C0)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9.98±2.23) ml/mm Hg对(2.40±0.68)ml/mm Hg,P<0.01],风心病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mPAP≥35.00 mm Hg)比轻度肺动脉高压(mPAP<35.00 mm Hg)下降更为明显[(2.78±0.83) ml/mm Hg对(2.04±0.55)ml/mm Hg,P<0.05];②MS组术前mPAP与反映血管壁固有结构的C0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45,P<0.05);③分别比较手术后应用硝普钠(0.5μg.kg-1.min-1)观察轻度肺高压组和MS重度肺高压组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和血管顺应性的变化,两组病人用药后PAP、肺血管阻力(PVR)均显著下降(P<0.01),轻度肺高压组C0和肺动脉平均压(Cm)均明显升高(P<0.01);而MS组重度肺高压组C0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2.35±1.24) ml/mm Hg对(2.24±1.53) ml/mm Hg,P>0.05),Cm由于肺动脉压下降而呈显著升高[(1.51±0.59)ml/mm Hg对(1.81±0.77) ml/mm Hg,P<0.05]。结论 风心病肺高压肺血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建,二尖瓣狭窄合并肺高压肺血管结构重建严重程度是影响术前肺动脉压水平的主要因素,合并有重度肺高压的病人对扩血管药物反应明显低下,可能与血管壁胶原组织积聚、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下降或萎缩有关。

其他文献
一、病例报告  患者33岁.孕2产1.停经79 d,头痛、关节痛、上腹胀痛伴口干、尿少50 d,于2003年11月5日入院.末次月经为2003年8月16日,预产期为2004年5月23日.患者为高敏体质,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等药物过敏.患者于2000年,在妊娠5个月时因胎死宫内引产1次,当时B超检查发现胎儿水肿.同时患者曾出现肝功能异常、心功能衰竭等表现,未经特殊治疗于引产3个月后自行缓解.入院
为了让2013年广大企业及经销商的除草剂销售有一个思路,笔者试着对2013年的除草剂市场作简单的预测和分析。总体来看,2013年的除草剂市场份额会比2012年有所上升。销售额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