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法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接受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法可有效改善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症状,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提高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治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 呼吸道 感染后咳嗽 疗效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该病多是由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所致,通常情况下,该病急性症状消失后,会出现迁延不愈的咳嗽症状,严重影响疾病的后续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索如何有效进行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镇咳药或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为主,但是长时间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患者易出现药物耐受和并发症,因此其治疗效果有限。基于此,笔者采用中医治疗法进行了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9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2.2±6.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1.6±6.4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病程4.2±1.5d;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2.8±6.1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病程4.1±1.6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即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次,1次/d,口服复方甘草片,3片/次,3次/d,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法进行治疗,使用止嗽散进行治疗,处方为:百部20g、款冬花15g、紫苑15g、荆芥15g、桔梗10g、陈皮10g、甘草5g,随证加减,上述诸药加水煎煮,取400ml水煎液作为一剂,1剂/d,分两次温服,连续治疗1周。
1.2.2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和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日间咳嗽症状评分[1],0分:咳嗽症状完全消失;1分:患者出现2次以下短暂咳嗽;2分:咳嗽次数>2次;3分:患者咳嗽频繁,但对日常生活无影响;4分:患者咳嗽频繁,影响日常活动;5分:患者咳嗽症状严重,已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夜间咳嗽症状评分,0分:夜间无咳嗽;1分:患者仅在入睡前和睡醒前咳嗽;2分:咳嗽造成患者夜间惊醒次数<2次;3分:患者夜间咳嗽频繁惊醒;4分:患者夜间大部分时间持续咳嗽;5分:患者咳嗽症状严重,已无法入睡。临床疗效评价,显效: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减少>2分;有效: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减少<1分;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1.2.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ridit分析,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咳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2:
3讨论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属于中医“外感咳嗽”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是由于患者外感治疗方法不当,造成患者肺气宣降失常,痰气滞于咽喉致使咳嗽难以解除。止嗽散为中医治疗咳嗽的常用方,方中通过中药合理配伍,以达疏表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2]。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从而说明了中医治疗法可有效改善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症状,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提高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治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一)[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5):453-456.
[2]郭永生.止嗽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5):1043-1044.
【关键词】中医 呼吸道 感染后咳嗽 疗效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该病多是由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所致,通常情况下,该病急性症状消失后,会出现迁延不愈的咳嗽症状,严重影响疾病的后续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索如何有效进行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镇咳药或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为主,但是长时间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患者易出现药物耐受和并发症,因此其治疗效果有限。基于此,笔者采用中医治疗法进行了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9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2.2±6.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1.6±6.4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病程4.2±1.5d;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2.8±6.1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病程4.1±1.6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即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次,1次/d,口服复方甘草片,3片/次,3次/d,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法进行治疗,使用止嗽散进行治疗,处方为:百部20g、款冬花15g、紫苑15g、荆芥15g、桔梗10g、陈皮10g、甘草5g,随证加减,上述诸药加水煎煮,取400ml水煎液作为一剂,1剂/d,分两次温服,连续治疗1周。
1.2.2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和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日间咳嗽症状评分[1],0分:咳嗽症状完全消失;1分:患者出现2次以下短暂咳嗽;2分:咳嗽次数>2次;3分:患者咳嗽频繁,但对日常生活无影响;4分:患者咳嗽频繁,影响日常活动;5分:患者咳嗽症状严重,已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夜间咳嗽症状评分,0分:夜间无咳嗽;1分:患者仅在入睡前和睡醒前咳嗽;2分:咳嗽造成患者夜间惊醒次数<2次;3分:患者夜间咳嗽频繁惊醒;4分:患者夜间大部分时间持续咳嗽;5分:患者咳嗽症状严重,已无法入睡。临床疗效评价,显效: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减少>2分;有效: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减少<1分;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1.2.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ridit分析,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咳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2:
3讨论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属于中医“外感咳嗽”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是由于患者外感治疗方法不当,造成患者肺气宣降失常,痰气滞于咽喉致使咳嗽难以解除。止嗽散为中医治疗咳嗽的常用方,方中通过中药合理配伍,以达疏表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2]。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从而说明了中医治疗法可有效改善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症状,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提高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治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一)[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5):453-456.
[2]郭永生.止嗽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5):104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