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参与式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指导学习者以主体的角色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渐掌握研究历史方法、技能,学会正确对待、论证历史问题,使其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以学习者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激励他们自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各环节,开展积极向上探究学习的参与式教学就是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参与式教学;有效途径
   培育学习者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途。传统历史课堂,出于“应试”的考虑,以“灌输”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着重关注学习者对课本知识和观点的熟记程度。学习者在这样的课堂生态中,只能以“客体”的角色存在,机械地接受课本和旁人的观点,难以对历史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核心素养的培育则更是镜花水月。针对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笔者认为“破局”的关键,在于把学习者从课堂的“客体”转变为“主体”,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通过必要的手段,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者融入课堂学习的各环节,实现在参与当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解释、感悟历史。
   一、“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参与”,指的是个体从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主动融入群体当中,进行活动。“参与式教学”,是教育者的“‘参与’和‘教’”与学习者的“‘参与’和‘学’的有机统一;是指教育者依据时代需求、课程标准、课本和任教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指导学习者以个体学习或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感悟教育者创设的情景,解决教育者提出的问题,掌握知识、能力以及领悟、内化课程核心精神的一种育人方法。
   学习者融入度的高低是决定“参与式教学”有效性强弱的要旨。在“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进程中,教育者一定要以承认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作为发挥教育者引领地位的条件,以增强学习者的求知欲望和热情、扩大联想空间以及养成良好习惯为目标,以此增大知识储备量,更重要的是达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优化参与式教学的策略
   (一)把握学情,因材施教
   教育者的“教”与学习者的“学”是“参与性教学”中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离开了学习者的参与,再精彩的教育者“独白”,也决然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任何育人方法要行之有效,都必须满足这一条件,教育者了解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承认个性区别,确定与学习者实际相符的学习起步和发展区,保证所有学习者的学习权都获得保障和实现个人最大发展。
   为了科学地确立“最近发展区”,动态检测学习者的进展状况,笔者除了通过认真批改作业、测验卷,跟踪数据,把握学情和教情之外,还时常运用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学习者对历史课的期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措施。
   (二)发扬民主,营建和谐
   和谐的历史课堂氛围,是“参与式教学”有效开展的人文保障,它可以给学习者带来内心的安全感,可以让学习者全心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可以让学习者尽情袒露心声,陈述内心的看法。反观传统的历史课堂,因为教育者早已习惯于向学习者灌输知识,忽视了学习者情感需求的同时,也不利于学习者探究精神的培育;所以,久而久之,学习者获得新知的需求就会逐渐消失,课堂中余下的就只剩“沉寂”和“冷漠”。
   由此可见,自由的学习氛围,能使学习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勇于闡述自己的见解、主张,是一切教学方法发挥作用的前提。
   (三)创设情景,鼓励探究
   “发生于过去且不能复制”是历史最为显著的特征。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者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对历史做出客观的、合理的理解和解释,且由此涵养家国情怀。然而,学习者所要了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不管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都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与认真知,有着很大的距离,成为教育者指引学习者落实素养的重要屏障。教育者为压缩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与历史知识之间的时空差,可以通过运用课程资源,再现“历史情景”,指导学习者认识当时的事实,和当时的人物进行“会话”,体现鲜活的历史;促使学习者从特定形态的感知,理解历史知识,诱发积极的“求知”情感。
   以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为例,课本或许是基于学习者已通过对必修一、二的学习,对十九世纪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课本篇幅有限的考量,并没有向学习者交待康梁维新变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为此,笔者选取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相关数据图表,作为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杰作之一的时局图以及梁启超关于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分析的相关论述创设情景,以帮助学习者回顾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这是因为他(李鸿章)只知道有军事,却不知道还有民政;知道有外交。却不知道还有内政;知道有朝廷,却不知道还有国民。
  ——梁启超:《李鸿章传》
   通过这样的情景展现,指导学习者更好地体会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危机,了解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进而认识到维新志士挽救民族危亡而变法图强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四)研读史料,深化素养
   研读史料是人们了解历史并总结历史规律的主要路径。在课堂教学中,将精选与重难点知识相关的文字史料,转化为问题探究活动,可以增强学习者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进而在历史唯物史观的引领下,对历史形成合理的解释。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这一课中,涉及美苏均势以及“从盟友到对手”的相关知识。笔者并不是运用讲授法,直接向学习者进行讲解,而是通过运用史料设计问题,促使学习者经过自主探究性活动得出结论。    材料:丘吉尔于1946年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中,宣称“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教育者:根据上述材料,向学习者提问:
   1.铁幕下的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
   2.丘吉尔呼吁美国要肩负起责任遏制苏联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
   学习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依据课本和所学知识,进行史料研读,尝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1.铁幕下的国家指的是苏联和东欧国家。
   2.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西欧与日本的国力,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得到确立且极为稳固;苏联完成“四五”计划,国力恢复到战前水平,是绝无仅有能与美国对抗的政治和军事强国。美苏两国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不同,而产生的对立日益尖锐。
   这样操作,克服了过去历史课堂中,教育者讲授知识为主,学习者被动接受的状况,取而代之的则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指导下通过研读史料,进行自主探究。在研读史料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但获得了史证意识的加强,也可以通过把握历史事件的时空地位,加深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认识,为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创造了条件。
   (五)关联现实,增强致用
   历史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以古鉴今”,即运用通过学习历史而得出的经验教训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和启示。处于高级中学学习阶段的学习者,他们的认知正逐步成熟至成年人的水平。他们富有冲劲,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开拓力。大到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小到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高中学习者的兴趣点和关注对象,这给历史教学的致用性带来了要求。
   例如,笔者在讲授到人教版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时,为了让学习者能够理解并认同这样的一个事实——新中国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笔者为学习者提供了两段材料。一段是在封建社会里,“三个不能够告”:“臣民不能告官员”,“儿子不能够告父亲”,“妻子不能够告丈夫”;另一段则是我国某地区一名群众,因其合法权利受到当地行政机关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并胜诉的事例。就两段材料,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习者思考——封建社会中‘三个不能够告’的原因是什么;尽管学习者的学习和能力水平不同,但经过思考,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下结论:封建社会是专制社会,绝大部分民众处于无权状态,且受封建伦理纲常思想的禁锢。笔者继续问道:“新中国制定、颁布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你能解釋一下是什么原因吗?”在这一点上,学习者们基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
   总之,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参与式教学”越来越被广大的高中历史教育者所接受,该模式的组织形式、手段也逐渐从“单一”转向“多元”。“参与式教学模式”倡导“探索”、“实践”,为提升学习者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闫素娥,宗利.浅析“冷战”形成的国际背景[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03):3-4.
   [2]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02):93-100.
   [3]优华飞.关于冷战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J].史学月刊, 2003(1):7-7.
其他文献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猎奇心理,巧妙地将手风琴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实践
传统"教"与"学"失衡的授课方式,无法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育人理念,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理论力学》课程为例,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了
【摘 要】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学生都能听得懂,但是在课后作业中却频频出错,这种懂而不会的现象经常存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产生懂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本质表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本文对于懂而不会现象的成因作出了分析,并且针对懂而不会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懂而不会;教学措施   经常有学生表示非常困惑,为什么
山西建投远大建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工业新区环保路。公司主营经营范围为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和销售、装配式混凝土生产设备的销售,是山西省首家从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强化“民主、互动”的教学方式,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极其重要。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构建“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创新美术教学的形式,开展丰富的
中职英语课程口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职学生职场语言沟通能力的主要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智慧课堂在中职英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进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江苏理工学院构建了卓越职教师资"六·三"培养体系,即"三特"逐层递进的办学理念、"三性"和
【摘 要】历史是高中时期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该学科不仅让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对高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最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全文如下:大家好!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
安徽省"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队伍整体素质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迫切需要以领军型教师引领加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