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两国加强军事领域交流的重要举措
11月19日,由“湛江”号导弹驱逐舰和“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南海海域,成功地与来访的美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了第二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这次演习是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圆满结束对湛江的友好访问后举行的。中国海军南海舰队的“湛江”号导弹驱逐舰、“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和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参加了演习。中美双方还分别派出了运-7运输机和P-3C巡逻机参加演习。
18日8时,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船离开湛江港,前往南海海域,中国海军“湛江”号导弹驱逐舰和正在湛江进行访问的美军太平洋舰队“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也分别在当天上午和下午离开港口,前往南海海域,与等候在那里的美国海军“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会合。
在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上将率领美舰访问湛江的几天里,中美双方海军官员就此次演习的预案和细节安排等问题进行了3轮磋商,双方即将参演的官兵相互参观了舰艇并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按照计划,中美双方除各派出两艘舰艇参加演习外,双方还派出固定翼飞机参加演习。在演习中,双方进行包括灯光、旗语、高频通信、队形变换、舰艇机动、海上补给、水中搜救等课目的演练。
19日,演习正式开始,中美双方海军先后进行了通信操演、双方海上会合、舰艇海上机动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通信操演于18日晚间在湛江港以东海域举行。舰艇海上机动演习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于北京时间19日上午7时30分开始,中午12时30分许结束。这次搜救演习设定一艘船只在南海海域遇险,失去联系,中方请求航经这一海域的美国海军舰艇协助搜寻和救援。整个演习过程由中美双方分阶段实施指挥。通信及舰艇机动演习先后由中方和美方指挥;联合搜救演习搜寻“遇险”船阶段由中方指挥,救援阶段由美方指挥。
南海舰队司令员顾文根中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联合演习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关于加强军事领域交流共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年中美两国军事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双方海军官兵在演习中不仅展示了较高的军事技能,而且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双方在演习中的友好合作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访美期间,与美国海军在圣迭戈附近海域成功举行了第一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看点多多的中美海军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11月19日上午, 南海某海域,风平浪静,阳光灿烂。结束了对中国湛江港访问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正和“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一起,航行在这片开阔的海域。
“与我组成单纵队航行,航向000,航速12节。”北京时间上午7时30分,中国海军“湛江”号导弹驱逐舰与美海军舰艇编队会合后,中方海上指挥员、“湛江”号舰长丁新双上校发出第一道行动指令,拉开了中美海 军第二阶段演习的序幕。
“明白。”美方海上指挥员、“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舰长亚历山大上校通过甚高频向中方回复。随即,“朱诺”号和“菲茨杰拉德”号的舰尾划出一道长长的弧形航迹,向着“湛江”号靠拢。
转眼间,刚才还处于不同位置的3艘舰艇,组成了壮观的单纵队编队,在“湛江”号导弹驱逐舰的带领下,在湛蓝的海面上犁起了道道白色的浪花。单纵队、横纵队、方位编队……在短短的1个小时之内,“湛江”号和“朱诺”号交替指挥,接连完成了4次队形变换。首次在南海海域举行联合演习的中美海军舰艇编队,配合默契、动作娴熟,在碧海蓝天间上演着一曲气势恢弘的交响乐章。
9时25分,本次演习的高潮——中美第二阶段联合搜救演习正式展开。今年9月份,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访美期间,与美国海军在圣迭戈附近海域成功举行了第一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这次第二阶段的演习,比第一阶段情况设置更复杂、武器装备更先进。“我一艘船只在附近海域‘遇险’,失去联系,请美方海军舰艇协助中方进行联合搜寻,发现目标后立即引导双方舰船接近。”中方海军指挥舰“湛江”号向整个编队发出通报。
“明白!”“朱诺”号接到指令后,立即向“菲茨杰拉德”号下达搜寻指令,并向正在不远处另一区域巡逻的P-3C巡逻机发出空中支援请求。与此同时,中方指挥舰也与正在飞往这一海区的运-7运输机取得了联系。几分钟后,西北方向的空中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中方运-7运输机向着搜救海区疾速飞来。飞机离海面只有几百米的高度,强大的气流在海面上溅起阵阵飞浪。运-7的轰鸣声尚未消失,东北方向的空中又出现了一个越来越近的银色身影。美方P-3C巡逻机从1000多米的高空,向着搜救海区缓缓飞来。空中,双方飞机高低有致,在2700平方海里的海域上空盘旋搜索;海面,3艘战舰劈波斩浪,呈搜救队形由南向北机动寻找。昔日平静的大洋深处,上演着中美海军为了人道主义目的,展开海空协同立体搜救的壮观场景。
“运-7飞机发现目标!”“P-3C飞机发现目标!”……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中方指挥舰。10时25分,舰长丁新双上校果断确认:“‘遇险’船只位置,北纬20度22分、东经113度58分。”
接到通报的中美双方3艘舰艇,调整航向加速前进,准备对“遇险”的“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船实施救援。
“‘湛江’号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分别占领两侧阵位,做好登船救援准备!”已经接管演习指挥权的“朱诺”号向中美双方舰艇下达指令。根据“遇险”船只的受损情况,中美双方决定释放小艇搭乘医疗、损害管制队员向“遇险”船开进。几分钟后,3艘小艇分别从不同方向抵达“洞庭湖”号,中美双方数十名救援人员携带灭火和救生器材,沿着软梯迅速爬到了不停摇晃着的“遇险”船上。
查看“火情”、切断电源、搬走易燃易爆物品、对受伤人员展开救护……虽然是第一次联合执行救援任务,但中美双方官兵的配合默契而流畅,救援行动紧张而又有序地进行着。
半个多小时后,“遇险”船受损船体得到修补,“大火”被扑灭,“受伤”人员得到救治……中美两国海军的密切协同,使得“遇险”船只转危为安。演习结束了,告别就在海上。中午13时许,“湛江”号减速与美方舰艇编队同行。中美双方全体官兵在甲板上整齐列队,相互挥手致意——为了明天的相聚,我们今天暂时作别。
中外联合军演表明我军迈入“开门建军”时代
中美两国海军海上联合搜救演习,11月19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展开后,国内外反响极为热烈。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光谦少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近年来频频举行的中外联合军事演习表明,中国军队已经迈入了“开门建军”时代。
“中国军队的开放与国家的开放是同步的。”彭光谦说,“关起门来搞军事建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认为,在方兴未艾的世界军事变革大潮中,中国军队的起点并不占据优势。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中国军队提供了利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缩短与发达国家军队“时代差”的战略机遇。
彭光谦认为,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中外联合军事演习不仅拓宽了中外军队合作的渠道,深化了双边军事关系,而且有益于中国军队借鉴外军作战经验,提高中国军队官兵的战术、技术水平。
自2000年以来,中国军队开始有选择地逐步参与双边与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同时邀请外军观察员观摩我军演习。在此次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之前,中国军队已与外军进行了十多次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
2000年11月,中国军队演习首次对外开放,美国军方代表团应邀观摩了南京军区某摩托化步兵旅的进攻作战演习。在2002年、2003年、2004年中国军队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巴基斯坦举行反恐联合军事演习。
中国除了在本国海域与英国、法国、巴基斯坦、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海军,分别举行海上搜救演习外,作为舰艇编队出访的中国海军还在2005年先后与巴基斯坦、印度、泰国海军举行了联合搜救演习。
2005年8月,中国和俄罗斯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创下了中外联合军演的最大规模。2006年9月,访问美国圣迭戈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成功地与美国海军舰艇进行了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中外联合军事演习不仅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而且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日益丰富、合作更加深入。”彭光谦说,这一趋势清楚地表明,中国军队正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透明,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自信。
关于中美军事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与深入,彭光谦认为,双边军事关系已经步入机制化发展渠道。他说:“在经过20多年的磨合与发展之后,中美两军在高层交流、人员往来、防务磋商、军舰互访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已经进入了机制化的轨道,为两军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彭光谦将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的两国军事交流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上个世纪80年代难得的“蜜月期”,两军高层领导人互访10余次,两军各军种、级别的军事代表团交流非常频繁。
二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一波三折的“跌宕期”,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的冲击,两军关系在几经恢复后又几度动荡,呈现出脆弱且不稳定的特点。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承前启后的“关键期”,两国不仅建立了副部长级的定期磋商机制,并确立了多层级的军事人员互换留学和访问制度,而且还建立了一些在紧急状态下规避直接冲突的制度,两国军事交流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责任编辑 赵忠范)
链接:什么是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是指两国或多国海军在海上进行的非作战性质的联合演习。 搜救演习属于人道主义救援性质的准军事行动,主要包括灯光、旗语、高频通信、舰艇机动、队形变换、空中搜索、海上补给、水中搜救、转运伤员以及损害管制等内容。
按照现有各国海军的组织模式,海上联合搜救演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舰艇编队通信演练、舰艇编队机动演练、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参演国海军一般会派出护卫舰或驱逐舰等中型水面舰艇参加演习,同时辅以补给船、直升机或侦察机、运输机等装备。
中国海军第一次与外国海军进行的联合演习,是2003年10月22日和到访的巴基斯坦海军在东海海域举行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此后,中国海军先后与法国、英国、印度、泰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过类似演习。
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参演舰艇情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湛江”号导弹驱逐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首舰,自1989年加入人民海军序列后,多次完成重大演习及战备任务。中方参演的另一艘舰艇是“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
美国海军参演的“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属于阿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排水量为8900多吨,编制官兵346人。“菲茨杰拉德”号配备的舰岸巡航导弹为56枚“战斧”导弹,舰舰导弹为2座8联装道格拉斯“鱼叉”导弹,舰空导弹为“标准”SM-2MR型舰空导弹,反潜导弹为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此外,舰上还配备有“海鹰”反潜直升机。
“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属于奥斯汀级两栖船坞运输舰,于1963年开始建造,1987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朱诺”号满载排水量达17000多吨,可以一次运送840名士兵、9艘机械化登陆艇,或2艘气垫登陆艇,或20辆履带式登陆车。“朱诺”号有一个额外的舰桥,因此适合做旗舰。它还带有一个可伸缩的小型机库。“朱诺”号母港为日本佐世保。
11月19日,由“湛江”号导弹驱逐舰和“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南海海域,成功地与来访的美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了第二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这次演习是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圆满结束对湛江的友好访问后举行的。中国海军南海舰队的“湛江”号导弹驱逐舰、“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和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参加了演习。中美双方还分别派出了运-7运输机和P-3C巡逻机参加演习。
18日8时,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船离开湛江港,前往南海海域,中国海军“湛江”号导弹驱逐舰和正在湛江进行访问的美军太平洋舰队“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也分别在当天上午和下午离开港口,前往南海海域,与等候在那里的美国海军“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会合。
在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上将率领美舰访问湛江的几天里,中美双方海军官员就此次演习的预案和细节安排等问题进行了3轮磋商,双方即将参演的官兵相互参观了舰艇并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按照计划,中美双方除各派出两艘舰艇参加演习外,双方还派出固定翼飞机参加演习。在演习中,双方进行包括灯光、旗语、高频通信、队形变换、舰艇机动、海上补给、水中搜救等课目的演练。
19日,演习正式开始,中美双方海军先后进行了通信操演、双方海上会合、舰艇海上机动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通信操演于18日晚间在湛江港以东海域举行。舰艇海上机动演习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于北京时间19日上午7时30分开始,中午12时30分许结束。这次搜救演习设定一艘船只在南海海域遇险,失去联系,中方请求航经这一海域的美国海军舰艇协助搜寻和救援。整个演习过程由中美双方分阶段实施指挥。通信及舰艇机动演习先后由中方和美方指挥;联合搜救演习搜寻“遇险”船阶段由中方指挥,救援阶段由美方指挥。
南海舰队司令员顾文根中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联合演习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关于加强军事领域交流共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年中美两国军事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双方海军官兵在演习中不仅展示了较高的军事技能,而且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双方在演习中的友好合作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访美期间,与美国海军在圣迭戈附近海域成功举行了第一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看点多多的中美海军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11月19日上午, 南海某海域,风平浪静,阳光灿烂。结束了对中国湛江港访问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正和“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一起,航行在这片开阔的海域。
“与我组成单纵队航行,航向000,航速12节。”北京时间上午7时30分,中国海军“湛江”号导弹驱逐舰与美海军舰艇编队会合后,中方海上指挥员、“湛江”号舰长丁新双上校发出第一道行动指令,拉开了中美海 军第二阶段演习的序幕。
“明白。”美方海上指挥员、“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舰长亚历山大上校通过甚高频向中方回复。随即,“朱诺”号和“菲茨杰拉德”号的舰尾划出一道长长的弧形航迹,向着“湛江”号靠拢。
转眼间,刚才还处于不同位置的3艘舰艇,组成了壮观的单纵队编队,在“湛江”号导弹驱逐舰的带领下,在湛蓝的海面上犁起了道道白色的浪花。单纵队、横纵队、方位编队……在短短的1个小时之内,“湛江”号和“朱诺”号交替指挥,接连完成了4次队形变换。首次在南海海域举行联合演习的中美海军舰艇编队,配合默契、动作娴熟,在碧海蓝天间上演着一曲气势恢弘的交响乐章。
9时25分,本次演习的高潮——中美第二阶段联合搜救演习正式展开。今年9月份,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访美期间,与美国海军在圣迭戈附近海域成功举行了第一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这次第二阶段的演习,比第一阶段情况设置更复杂、武器装备更先进。“我一艘船只在附近海域‘遇险’,失去联系,请美方海军舰艇协助中方进行联合搜寻,发现目标后立即引导双方舰船接近。”中方海军指挥舰“湛江”号向整个编队发出通报。
“明白!”“朱诺”号接到指令后,立即向“菲茨杰拉德”号下达搜寻指令,并向正在不远处另一区域巡逻的P-3C巡逻机发出空中支援请求。与此同时,中方指挥舰也与正在飞往这一海区的运-7运输机取得了联系。几分钟后,西北方向的空中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中方运-7运输机向着搜救海区疾速飞来。飞机离海面只有几百米的高度,强大的气流在海面上溅起阵阵飞浪。运-7的轰鸣声尚未消失,东北方向的空中又出现了一个越来越近的银色身影。美方P-3C巡逻机从1000多米的高空,向着搜救海区缓缓飞来。空中,双方飞机高低有致,在2700平方海里的海域上空盘旋搜索;海面,3艘战舰劈波斩浪,呈搜救队形由南向北机动寻找。昔日平静的大洋深处,上演着中美海军为了人道主义目的,展开海空协同立体搜救的壮观场景。
“运-7飞机发现目标!”“P-3C飞机发现目标!”……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中方指挥舰。10时25分,舰长丁新双上校果断确认:“‘遇险’船只位置,北纬20度22分、东经113度58分。”
接到通报的中美双方3艘舰艇,调整航向加速前进,准备对“遇险”的“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船实施救援。
“‘湛江’号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分别占领两侧阵位,做好登船救援准备!”已经接管演习指挥权的“朱诺”号向中美双方舰艇下达指令。根据“遇险”船只的受损情况,中美双方决定释放小艇搭乘医疗、损害管制队员向“遇险”船开进。几分钟后,3艘小艇分别从不同方向抵达“洞庭湖”号,中美双方数十名救援人员携带灭火和救生器材,沿着软梯迅速爬到了不停摇晃着的“遇险”船上。
查看“火情”、切断电源、搬走易燃易爆物品、对受伤人员展开救护……虽然是第一次联合执行救援任务,但中美双方官兵的配合默契而流畅,救援行动紧张而又有序地进行着。
半个多小时后,“遇险”船受损船体得到修补,“大火”被扑灭,“受伤”人员得到救治……中美两国海军的密切协同,使得“遇险”船只转危为安。演习结束了,告别就在海上。中午13时许,“湛江”号减速与美方舰艇编队同行。中美双方全体官兵在甲板上整齐列队,相互挥手致意——为了明天的相聚,我们今天暂时作别。
中外联合军演表明我军迈入“开门建军”时代
中美两国海军海上联合搜救演习,11月19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展开后,国内外反响极为热烈。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光谦少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近年来频频举行的中外联合军事演习表明,中国军队已经迈入了“开门建军”时代。
“中国军队的开放与国家的开放是同步的。”彭光谦说,“关起门来搞军事建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认为,在方兴未艾的世界军事变革大潮中,中国军队的起点并不占据优势。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中国军队提供了利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缩短与发达国家军队“时代差”的战略机遇。
彭光谦认为,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中外联合军事演习不仅拓宽了中外军队合作的渠道,深化了双边军事关系,而且有益于中国军队借鉴外军作战经验,提高中国军队官兵的战术、技术水平。
自2000年以来,中国军队开始有选择地逐步参与双边与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同时邀请外军观察员观摩我军演习。在此次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之前,中国军队已与外军进行了十多次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
2000年11月,中国军队演习首次对外开放,美国军方代表团应邀观摩了南京军区某摩托化步兵旅的进攻作战演习。在2002年、2003年、2004年中国军队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巴基斯坦举行反恐联合军事演习。
中国除了在本国海域与英国、法国、巴基斯坦、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海军,分别举行海上搜救演习外,作为舰艇编队出访的中国海军还在2005年先后与巴基斯坦、印度、泰国海军举行了联合搜救演习。
2005年8月,中国和俄罗斯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创下了中外联合军演的最大规模。2006年9月,访问美国圣迭戈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成功地与美国海军舰艇进行了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中外联合军事演习不仅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而且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日益丰富、合作更加深入。”彭光谦说,这一趋势清楚地表明,中国军队正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透明,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自信。
关于中美军事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与深入,彭光谦认为,双边军事关系已经步入机制化发展渠道。他说:“在经过20多年的磨合与发展之后,中美两军在高层交流、人员往来、防务磋商、军舰互访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已经进入了机制化的轨道,为两军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彭光谦将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的两国军事交流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上个世纪80年代难得的“蜜月期”,两军高层领导人互访10余次,两军各军种、级别的军事代表团交流非常频繁。
二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一波三折的“跌宕期”,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的冲击,两军关系在几经恢复后又几度动荡,呈现出脆弱且不稳定的特点。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承前启后的“关键期”,两国不仅建立了副部长级的定期磋商机制,并确立了多层级的军事人员互换留学和访问制度,而且还建立了一些在紧急状态下规避直接冲突的制度,两国军事交流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责任编辑 赵忠范)
链接:什么是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是指两国或多国海军在海上进行的非作战性质的联合演习。 搜救演习属于人道主义救援性质的准军事行动,主要包括灯光、旗语、高频通信、舰艇机动、队形变换、空中搜索、海上补给、水中搜救、转运伤员以及损害管制等内容。
按照现有各国海军的组织模式,海上联合搜救演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舰艇编队通信演练、舰艇编队机动演练、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参演国海军一般会派出护卫舰或驱逐舰等中型水面舰艇参加演习,同时辅以补给船、直升机或侦察机、运输机等装备。
中国海军第一次与外国海军进行的联合演习,是2003年10月22日和到访的巴基斯坦海军在东海海域举行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此后,中国海军先后与法国、英国、印度、泰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过类似演习。
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参演舰艇情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湛江”号导弹驱逐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首舰,自1989年加入人民海军序列后,多次完成重大演习及战备任务。中方参演的另一艘舰艇是“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
美国海军参演的“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属于阿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排水量为8900多吨,编制官兵346人。“菲茨杰拉德”号配备的舰岸巡航导弹为56枚“战斧”导弹,舰舰导弹为2座8联装道格拉斯“鱼叉”导弹,舰空导弹为“标准”SM-2MR型舰空导弹,反潜导弹为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此外,舰上还配备有“海鹰”反潜直升机。
“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属于奥斯汀级两栖船坞运输舰,于1963年开始建造,1987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朱诺”号满载排水量达17000多吨,可以一次运送840名士兵、9艘机械化登陆艇,或2艘气垫登陆艇,或20辆履带式登陆车。“朱诺”号有一个额外的舰桥,因此适合做旗舰。它还带有一个可伸缩的小型机库。“朱诺”号母港为日本佐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