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依据云偏振辐射传输仿真结果,选取具有偏振虹特性的水云作为实验目标,对关键偏振参量的空间环境适应性进行检验。针对偏振成像仪宽幅成像特点,通过云相态识别大面积水云,使用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定标与表征技术重点实验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基金项目】
: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民用部分)(No.30-Y20A19-9007-15/17),高分专项(民用部分)卫星应用共性关键技术项目(No.50-Y20A38-0509-15/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云偏振辐射传输仿真结果,选取具有偏振虹特性的水云作为实验目标,对关键偏振参量的空间环境适应性进行检验。针对偏振成像仪宽幅成像特点,通过云相态识别大面积水云,使用水云不同检偏方向的测量数据,根据仪器偏振辐射模型,对相对透过率、起偏度参量进行检验。计算结果表明:相对透过率变化小于0.2%,光学镜头起偏度变化小于0.01,仪器状态稳定,同时验证了偏振成像仪通过云偏振特性对云相态的辨识能力。检验方法及结果可为偏振成像仪在轨检测、定标提供依据,为使用多角度偏振数据的云反演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Y型分支与深刻蚀布拉格波导光栅相集成的方案,制备了带有通道监控功能的1×8光分路器集成芯片。耦合封装后的集成光芯片同时实现了稳定的通道光信号传输与监控功能。集成
基于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自身的光反馈以及线性电光调制效应,设计了一种实现动态可重构的光混沌逻辑运算的技术方案。归一化注入电流被调制为逻辑输入,横向电场被调
在腔内不添加任何调谐元器件,并且不改变输出耦合率的情况下,分析能级寿命和受激辐射截面,调控泵浦脉冲模式,实现同一台激光器中多种波长模式的输出。典型输出模式包括:2 699
传统光电成像技术受工业化设计思想限制,性能已近极限,难以满足信息时代下越来越高的应用需求。计算成像技术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信息获取、传递和解译等过程中与数学计算、信号处理深度耦合,可有效突破光学成像过程中物理信息获取难、建模难和解算难的瓶颈,同时在信息的维度、尺度和分辨率等方面皆可实现质的突破。尽管计算成像发展很快,但目前仍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的态势,缺乏系统性的体系引领其技术发展。因此,凝练
针对雾天条件下成像设备采集到的图像目标主体不清晰,细节信息不明显,可辨识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幕约束和分段调整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将大气光幕的基本不等条件映射至正方形及其内切圆平面模型中,得到约束后的初始大气光幕;然后利用饱和度逼近构造粗糙大气光幕,以模糊无用的边缘信息,并通过梯度约束求取边缘代价对初始大气光幕进行修正。为了改善近景失真和远景去雾不彻底,建立自适应分段调整函数对大气光幕进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