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加息、发行特种国债、大幅调整出口退税、增加有效供给,有形之手四路狙击。能否有效遏制疑似危机?未来物价是否还会疯涨?预计何时开始下降?
有形之手出招
央行出手加息,并拟减10%利息税。央行加息的“秘闻”从5月间就开始议论至今。在6月CPI的预期已经超过4%的时候,央行的再次加息是否成行?又能奏效呢?
加息是我们为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做出的重要决策。具体到此次的经济过热,加息可以起到的作用有三:一是可以转变银行存款的负利率,使消费者增加储蓄,从而减少需求,抑制物价,给经济过热降温。二是央行借此收缩银根,转而执行货币从紧的政策,以加大钢铁、石油、煤炭等行业的信贷成本,进一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势,进而减少对钢材、液化石油气等生产资料的需求量,减少生产资料涨价的压力。三是加息后,银行可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影响资本市场,增加居民储蓄,增大企业融资难度,减少投资冲动,另外也让市场上的过多货币流入银行,减少流动性,从而为涨价降温。
对于目前取消利息税的呼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利息税的出台背景是为了鼓励消费,减少一些过度储蓄。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货币政策是稳中适度从紧。适当的鼓励一些储蓄活动还是必要的,因此可考虑取消利息税,或在加息的同时减少10%的利息税。
大幅调整出口退税,促进贸易平衡。2007年7月1日,中国将执行新的出口退税制度,将有千余种出口商品退税降低或取消,同时减免一些进口商品的税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明显带有战略方向性调整的一次,标志着由鼓励出口向平衡贸易甚至鼓励进口的巨大转型。削减出口退税,是政府此次用来调整贸易长期、大幅顺差的重要手段。调整的结果就是一部分的企业利润成为财政税收,这也意味着相关企业的利润会降低,进而降低企业投资上马新项目的冲动,同时希望降低外汇增长速度,减少基础货币投放,进而减少流动性,削弱通胀压力。但由于当前很多行业产品的国际价格优势相当明显,因此出口退税的取消并不会出现出口量大幅减少的局面,而只是起到适度降低出口,增加进口,从而达到贸易平衡的作用。
发行特种国债,调节货币流通量。国债发行一般来说有两种用途,一是政府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另一种用途就是政府公开调控市场的手段,目的在于调节市场上的资金量。对于当前“疑似通胀”的市场来说,第二种意义更大。当市场上的钱太多的时候,会推动物价上涨,政府就通过发行国债来收集市场上的资金,将其锁在笼中,即国家基础建设等重点项目上,来防止社会盲目投资,进而拉动原材料涨价,造成通胀。
2007年6月22日,财政部发行了长达十年的特种国债。紧接着在6月24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讨论了关于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又由政部发行相当于2000亿—2500亿美元的七年以上的特别国债,然后向央行购买相应额度的外汇交由外汇投资公司进行投资。这样一来,国家可以减少央行因外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本币发行过滥的压力,适度关小这个“水龙头”。
動用物资储备,增加有效供给。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保证市场供应,有效调控市场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在多种所有制成份参与生产和流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保证突发事件中生活必需品的稳定供应,政府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货源作基础,才能有效地调控市场,才能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维护市场的稳定。
而具体到此次以猪肉为代表的涨价,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监测处处长李习臻告诉记者,商务部将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作好在适当的时候动用国家储备肉,增加物资有效供给的准备。
而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已于6月份申请动用国家储备肉,以平抑不断上涨的肉价。另外,昆明等地也相继向商务部申请了动用国家相关物资储备,并获得批准。
另外,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夏粮将在6月底、7月初上市,届时,将有助于粮食价格的稳定。
物价还会再涨吗?
四路埋伏,几度狙击,物价还涨吗?
物价涨幅9月可能开始下降。有专家认为,本轮物价上涨将在9、10月份达到峰值,然后出现下降。CPI最高将涨到4%左右,年底则约在3%。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认为,物价连续上涨的趋势最多维持到9月初,预计从9月开始,物价涨幅就会开始下降。陈中涛认为,本轮物价的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具体到食品价格的构成上,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主要是由肉禽蛋油价格上涨拉动的,有偶然性和阶段性。
食用油价格可能长期上涨。陈中涛表示,具体到肉禽蛋油等方面,真正价格可能会长期上涨的是食用油。由于我国并未建立大豆、油菜籽等的国家储备,同时国内大豆出油量不高,油用大豆主要来自进口,国际大豆价格又保持高位,未来食用油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
在肉类方面,主要是猪肉价格上涨较快,牛羊肉价格则基本稳定。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去年猪肉价格下跌,猪饲料价格上涨,农户无利可图,生猪养殖量下降。由于仔猪的养成时间一般为3到4个月,供给很快可以跟上,随之猪肉价格也会逐步回调。
禽肉和禽蛋价格与猪肉类似。再加上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商品仍供过于求,也不支持物价上涨。所以陈中涛认为CPI的涨幅会在三季度逐步趋缓。到四季度,虽然由于季节原因,蔬菜水果价格会略有上升,但是整体看来,物价将会趋稳。
CPI10月份达峰值后现拐点。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对未来几个月CPI的预测是:CPI会在10月份前后达到峰值,大约是上涨4%,然后回落。到年底,CPI涨幅将在3%左右,也存在不到3%的可能。
他告诉记者,根据近些年的规律,副食品价格的波动存在着周期,为两年半至三年。按三年一个周期计算,本轮副食品波动的峰值正好在10月份。国家采取的各项措施虽然可能使这一波峰前移,但是由于国家对猪肉价格的影响不如粮食,即使前移也不会显著。
另外,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消费价格先行指数也显示,波峰将出现在10月份。"这套先行指数我们已用好几年了,对于拐点的判断十分准确。"张永军对记者说。
有形之手出招
央行出手加息,并拟减10%利息税。央行加息的“秘闻”从5月间就开始议论至今。在6月CPI的预期已经超过4%的时候,央行的再次加息是否成行?又能奏效呢?
加息是我们为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做出的重要决策。具体到此次的经济过热,加息可以起到的作用有三:一是可以转变银行存款的负利率,使消费者增加储蓄,从而减少需求,抑制物价,给经济过热降温。二是央行借此收缩银根,转而执行货币从紧的政策,以加大钢铁、石油、煤炭等行业的信贷成本,进一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势,进而减少对钢材、液化石油气等生产资料的需求量,减少生产资料涨价的压力。三是加息后,银行可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影响资本市场,增加居民储蓄,增大企业融资难度,减少投资冲动,另外也让市场上的过多货币流入银行,减少流动性,从而为涨价降温。
对于目前取消利息税的呼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利息税的出台背景是为了鼓励消费,减少一些过度储蓄。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货币政策是稳中适度从紧。适当的鼓励一些储蓄活动还是必要的,因此可考虑取消利息税,或在加息的同时减少10%的利息税。
大幅调整出口退税,促进贸易平衡。2007年7月1日,中国将执行新的出口退税制度,将有千余种出口商品退税降低或取消,同时减免一些进口商品的税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明显带有战略方向性调整的一次,标志着由鼓励出口向平衡贸易甚至鼓励进口的巨大转型。削减出口退税,是政府此次用来调整贸易长期、大幅顺差的重要手段。调整的结果就是一部分的企业利润成为财政税收,这也意味着相关企业的利润会降低,进而降低企业投资上马新项目的冲动,同时希望降低外汇增长速度,减少基础货币投放,进而减少流动性,削弱通胀压力。但由于当前很多行业产品的国际价格优势相当明显,因此出口退税的取消并不会出现出口量大幅减少的局面,而只是起到适度降低出口,增加进口,从而达到贸易平衡的作用。
发行特种国债,调节货币流通量。国债发行一般来说有两种用途,一是政府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另一种用途就是政府公开调控市场的手段,目的在于调节市场上的资金量。对于当前“疑似通胀”的市场来说,第二种意义更大。当市场上的钱太多的时候,会推动物价上涨,政府就通过发行国债来收集市场上的资金,将其锁在笼中,即国家基础建设等重点项目上,来防止社会盲目投资,进而拉动原材料涨价,造成通胀。
2007年6月22日,财政部发行了长达十年的特种国债。紧接着在6月24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讨论了关于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又由政部发行相当于2000亿—2500亿美元的七年以上的特别国债,然后向央行购买相应额度的外汇交由外汇投资公司进行投资。这样一来,国家可以减少央行因外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本币发行过滥的压力,适度关小这个“水龙头”。
動用物资储备,增加有效供给。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保证市场供应,有效调控市场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在多种所有制成份参与生产和流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保证突发事件中生活必需品的稳定供应,政府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货源作基础,才能有效地调控市场,才能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维护市场的稳定。
而具体到此次以猪肉为代表的涨价,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监测处处长李习臻告诉记者,商务部将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作好在适当的时候动用国家储备肉,增加物资有效供给的准备。
而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已于6月份申请动用国家储备肉,以平抑不断上涨的肉价。另外,昆明等地也相继向商务部申请了动用国家相关物资储备,并获得批准。
另外,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夏粮将在6月底、7月初上市,届时,将有助于粮食价格的稳定。
物价还会再涨吗?
四路埋伏,几度狙击,物价还涨吗?
物价涨幅9月可能开始下降。有专家认为,本轮物价上涨将在9、10月份达到峰值,然后出现下降。CPI最高将涨到4%左右,年底则约在3%。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认为,物价连续上涨的趋势最多维持到9月初,预计从9月开始,物价涨幅就会开始下降。陈中涛认为,本轮物价的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具体到食品价格的构成上,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主要是由肉禽蛋油价格上涨拉动的,有偶然性和阶段性。
食用油价格可能长期上涨。陈中涛表示,具体到肉禽蛋油等方面,真正价格可能会长期上涨的是食用油。由于我国并未建立大豆、油菜籽等的国家储备,同时国内大豆出油量不高,油用大豆主要来自进口,国际大豆价格又保持高位,未来食用油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
在肉类方面,主要是猪肉价格上涨较快,牛羊肉价格则基本稳定。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去年猪肉价格下跌,猪饲料价格上涨,农户无利可图,生猪养殖量下降。由于仔猪的养成时间一般为3到4个月,供给很快可以跟上,随之猪肉价格也会逐步回调。
禽肉和禽蛋价格与猪肉类似。再加上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商品仍供过于求,也不支持物价上涨。所以陈中涛认为CPI的涨幅会在三季度逐步趋缓。到四季度,虽然由于季节原因,蔬菜水果价格会略有上升,但是整体看来,物价将会趋稳。
CPI10月份达峰值后现拐点。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对未来几个月CPI的预测是:CPI会在10月份前后达到峰值,大约是上涨4%,然后回落。到年底,CPI涨幅将在3%左右,也存在不到3%的可能。
他告诉记者,根据近些年的规律,副食品价格的波动存在着周期,为两年半至三年。按三年一个周期计算,本轮副食品波动的峰值正好在10月份。国家采取的各项措施虽然可能使这一波峰前移,但是由于国家对猪肉价格的影响不如粮食,即使前移也不会显著。
另外,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消费价格先行指数也显示,波峰将出现在10月份。"这套先行指数我们已用好几年了,对于拐点的判断十分准确。"张永军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