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利用20台红外相机监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内部道路对兽类和鸟类活动的影响.监测期间获得照片16168张,共鉴定到13种兽类和14种鸟类,包括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结果 显示,距道路的距离越远,出现的物种种类越多.有2种兽类只活动于距离道路100m以外的范围,表明特定兽类对道路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效应;鸟类对道路的回避效应更加明显,有8种鸟类只能在距离道路50m外被观测到.但夜间车辆减少的道路可为大中型兽类如扭角羚(Budorca
【机 构】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陕西省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723400;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723400;Conservation Ecology Center,Smithso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利用20台红外相机监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内部道路对兽类和鸟类活动的影响.监测期间获得照片16168张,共鉴定到13种兽类和14种鸟类,包括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结果 显示,距道路的距离越远,出现的物种种类越多.有2种兽类只活动于距离道路100m以外的范围,表明特定兽类对道路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效应;鸟类对道路的回避效应更加明显,有8种鸟类只能在距离道路50m外被观测到.但夜间车辆减少的道路可为大中型兽类如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提供夜间移动的便利,使得近道路的扭角羚夜间活动强度增加.与其他距离相比,只有5m朝向道路的野猪(Sus scrofa)的夜间活动强度有小高峰,以回避该距离上昼间的人为干扰.仅距离道路100m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活动时间与其他研究相似,表明靠近道路的红腹锦鸡改变了活动时间以适应道路带来的干扰.研究结果初步证明道路对鸟兽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全区的道路生态学研究.
其他文献
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主要分布在东亚长江以南的地区,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麂属物种.本研究基于四川省岷山山脉6个自然保护区2011-2020年的红外相机调查数据,共布设有效调查位点726个,完成75320个相机日的有效调查工作量;在其中133个相机位点上拍摄到小麂照片和视频20236份,独立探测1903次.分析结果显示,岷山地区野生小麂种群中成年个体雌雄性比为1.13∶1.小麂的集群类型多样,以单只活动为主,占总探测次数的91.97%;其次为雌雄对,占总探测次数的6.15%;其余较为少见
个性研究在动物生态研究和迁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作为最濒危的虎亚种,目前仍然缺乏对其个性特征的研究探索.本文通过个性特征主观评价法对6只圈养华南虎进行个性评估,并对比不同性别的华南虎个性特征的差异,使用新异物体测验进一步验证个性特征主观评价法的结果.最终提取得到描述圈养华南虎的个性特征的3个维度:信任-友好、好斗-统治以及好奇-适应,并发现雄性华南虎的好斗-统治显著强于雌性华南虎.本研究为华南虎的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研究资料,并为华南虎的保育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