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将“习作”列为专门的课文,使其独立成章、自成体系,明确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习作教材内容选择丰富,以儿童发展为本位,注重中年段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作文修改能力和日常交往需要的培养。同时,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大小结合、例文引路,遵循了读写结合、模仿起步的写作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应利用好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把握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材独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乐于动笔。
一、把握中年级习作教学的要求,有效利用不同的教材内容
1.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情动而辞发”,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仍是习作指导的首要任务。教师在利用教材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时,应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自由表达,乐于表达”这八个字做文章。让表达、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引导学生写外貌时,他故意不出场,让一位女老师到课堂上找他,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他还把蔬菜、水果带进课堂,说家里要请朋友吃饭,引导学生分类说。他善于为学生引进生活的“源水活头”,再引导学生展开口语交际和作文,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不吐不快。
2.精心设计,让学生放飞想象
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想象作文,教师在指导时应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想象,从而乐衷于写作。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开阔创新视野,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
二、掌握中年级习作内容的呈现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1.模仿的应用
(1)用好例文。俗话说:“磨破嘴皮子,不如拿说例子。”对于好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教师引导从例文中受到启发,并产生“超越例文”的情绪冲动。对于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将例文作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仿中求异、从仿到作、由俗入雅,降低学生的作文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发挥例文的作用:一是通过读议论文范文,让学生具体感知、领会这类作文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二是通过读例文,领会编者有针对性的要点引导;三是通过习作教材本身的动态结构,进行方法步骤的程序性引导。
(2)由仿到创,超越例文。及时引导学生向“创作”发展,注意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曾进行“想象性作文教学”试验,想象性作文训练形式分两类:一类是紧密结合课文,以语文教材为依据,根据不同课文中触发想象力的因素,让学生进行想象性的改写、扩写、续写等,体现了“仿中有创”。第二类是命题或半命题式的想象性作文,由教师提供情境、揭示提纲、列出表格,让学生看图联想等,启发学生写想象性作文,侧重“创中有仿”。
(3)利用例文时机。把握运用例文的时机也是提高仿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机的选择有以下几种:一是作前效仿,教师在学生作文之前,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大致分析了解例文,让学生在掌握范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模仿;二是作中对照,即教师先向学生提出写作任务和要求,并在与学生讨论写作或学生作文中碰到问题时,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提供范文,让学生对照思考,可望收到豁然开朗或有的放矢之效;三是作前比较,作文在前、提出范文在后,教师结合讲评学生已做文章,针对有关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有关的例文,通过比较,找出差距,然后重写或改作,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2.相机激活,因势利导
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内容并非按照“一次习作解决一个问题或者重点遵循某个要求”的方式编写,而是反复练习,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比如三下《习作2》,这篇习作其实就是三上《我的自画像》习作的“螺旋上升”,上册重点写自己长相外貌,也已涉及写性格、爱好,本册要求画写别人,在同类内容上扩展了一些。进入新课时,我们可利用前期经验,以旧迎新,进行相似激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后,在要求上稍作提示,学生便可以快速起草。
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内容选择丰富,呈现方式多样,符合第二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材独特的呈现方式,让处于习作起始阶段的学生乐于动笔,学会写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宗海.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一、把握中年级习作教学的要求,有效利用不同的教材内容
1.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情动而辞发”,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仍是习作指导的首要任务。教师在利用教材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时,应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自由表达,乐于表达”这八个字做文章。让表达、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引导学生写外貌时,他故意不出场,让一位女老师到课堂上找他,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他还把蔬菜、水果带进课堂,说家里要请朋友吃饭,引导学生分类说。他善于为学生引进生活的“源水活头”,再引导学生展开口语交际和作文,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不吐不快。
2.精心设计,让学生放飞想象
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想象作文,教师在指导时应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想象,从而乐衷于写作。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开阔创新视野,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
二、掌握中年级习作内容的呈现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1.模仿的应用
(1)用好例文。俗话说:“磨破嘴皮子,不如拿说例子。”对于好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教师引导从例文中受到启发,并产生“超越例文”的情绪冲动。对于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将例文作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仿中求异、从仿到作、由俗入雅,降低学生的作文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发挥例文的作用:一是通过读议论文范文,让学生具体感知、领会这类作文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二是通过读例文,领会编者有针对性的要点引导;三是通过习作教材本身的动态结构,进行方法步骤的程序性引导。
(2)由仿到创,超越例文。及时引导学生向“创作”发展,注意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曾进行“想象性作文教学”试验,想象性作文训练形式分两类:一类是紧密结合课文,以语文教材为依据,根据不同课文中触发想象力的因素,让学生进行想象性的改写、扩写、续写等,体现了“仿中有创”。第二类是命题或半命题式的想象性作文,由教师提供情境、揭示提纲、列出表格,让学生看图联想等,启发学生写想象性作文,侧重“创中有仿”。
(3)利用例文时机。把握运用例文的时机也是提高仿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机的选择有以下几种:一是作前效仿,教师在学生作文之前,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大致分析了解例文,让学生在掌握范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模仿;二是作中对照,即教师先向学生提出写作任务和要求,并在与学生讨论写作或学生作文中碰到问题时,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提供范文,让学生对照思考,可望收到豁然开朗或有的放矢之效;三是作前比较,作文在前、提出范文在后,教师结合讲评学生已做文章,针对有关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有关的例文,通过比较,找出差距,然后重写或改作,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2.相机激活,因势利导
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内容并非按照“一次习作解决一个问题或者重点遵循某个要求”的方式编写,而是反复练习,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比如三下《习作2》,这篇习作其实就是三上《我的自画像》习作的“螺旋上升”,上册重点写自己长相外貌,也已涉及写性格、爱好,本册要求画写别人,在同类内容上扩展了一些。进入新课时,我们可利用前期经验,以旧迎新,进行相似激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后,在要求上稍作提示,学生便可以快速起草。
苏教版中年级习作教材内容选择丰富,呈现方式多样,符合第二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材独特的呈现方式,让处于习作起始阶段的学生乐于动笔,学会写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宗海.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