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南京江宁JS社区进行调查,对调查之前提出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迁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因素的三种假设进行验证。通过调查结果,从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角度着重分析垃圾处理的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环境 垃圾处理 社会行动
中图分类号:X7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从居民消费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住房、收入,娱乐消费、奢侈品消费等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现在正关注并重视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地方政府为了能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发展,对引進的企业放宽环境要求,因此,化工厂、印刷厂等在农村地区频频出现,而且大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样地区经济不断增长,劳动力就业环境也有改善,但随之带来的工厂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出来严重影响周围农作物生长的例子不在少数。农村过去是碧水蓝天,一片清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环境到底怎样?当然,有化工厂存在的农村,其环境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那没有化工厂、印刷厂的农村地区呢,这些地区没有外来污染源,其自身的环境还和以前一样清新、自然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本身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带来影响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走访了南京市江宁区GL街道JS社区的两个村庄。
二、JS社区环境概况
首先,选定这个社区,一方面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JS社区离江宁经济开发区不远;另一方面,该社区下属的两个村都没有化工业,加之受城市化的影响,其中一个农村正在大规模兴建江宁区软件园,因此,这个社区的环境没有外来污染源,也就是可以假定,该农村环境的变化是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提出三个预先假设。
而在正式走访JS吉山社区之前,笔者首先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因素做了三个假设:(1)近年来,全国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逐渐增加,农用化学品过量使用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对土壤造成污染,甚至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因此过量使用肥料会对农村环境产生影响。(2)农村过去做饭取暖都是使用秸秆和木材,近年来由于煤气使用方便,在农村也盛行开来,煤气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因此秸秆在田地里被就地燃烧的概率越来越大,这样不仅秸秆燃烧会对空气产生污染,煤的过度使用和不经过处理的排放,也会对空气产生污染。因此,农村居民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对农村环境产生影响。(3)在城市的马路边上,我们可以很容易见到垃圾桶,甚至是已经规划好的用于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而在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垃圾如果处理不好,纸屑、塑料满天飞的局面势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也会对农村环境产生影响。
(二)对农村环境的个案访谈。
带着这三种假设,笔者开始走访了JS社区。在邓家村,由于受城市化影响,许多村民都搬出去了。在村口处可以留意到有一个用水泥浇筑成的垃圾堆,用于集中收集居民垃圾之用。
从村民处得知,该村都是每户自觉把垃圾送到垃圾堆那边,每个村都有一位清洁工,清洁工会定时来处理垃圾,每个星期也有垃圾处理车来把垃圾运走。也就是说该村的垃圾是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改变了以往随便在家门口乱扔垃圾的习惯。此外,这边农田都被征收,每户以打工为生,家里不养家禽,所以一般的粪便都可以用来浇菜,没有多余,也就是说粪便采取自然处理的方式。
在能源方面,由于农田被征收,所以用液化气烧菜。由于这边河水不是流动的水,河水长期不流通,失去自净能力,河面长满了水草,受污染严重,所以现在只有用自来水代替以往河水用来洗衣,洗菜。
当笔者找到JS社区居民委员会时,该居委会副主任就该区的环境问题指出几点,首先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他提到,在初期通过每户发放传单宣传、村里开会等方式,使村民有了垃圾集中堆积意识,最后采取集体回收,运到垃圾场集中处理方式,使周围环境有了大大的改善。
但是对塑料袋的使用,他表示无奈,尽管每户都发了购物篮,但是在购物时真正做到不用塑料袋还存在一定难度,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尤其明显,偶尔有一些老人会用购物篮去集市买菜。这点在后来我们走访其他常住居民时被证实。
当谈到水的问题时,他说这边的水源都是来自附近的水库,原本是打算引自长江水,但由于征地的原因放弃了。在空气污染源和水污染方面,附近的工厂都不是重工业,也没有化工厂,所以在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方面相比其他地区较轻。
在JS社区的另一个村里,笔者走访了几位该村的常住居民。这个村和前面提到的邓家村不一样,邓家村由于受城市化的影响,村里被征地搞厂区,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个村是个典型意义上的自然村,没有被征地,也没有经过开发,村里的道路没有完全实现硬化。论及环境问题,和邓家村不一样的是,这边的村里主要用柴火烧饭,少数经济好一点的用电烧饭。
在该村的村口有一个标牌贴在墙上,是街道环境保护站的标志,说明这个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随着调查发现,这边几乎所有河流都已经不能用来洗菜,水体富营养化很严重,水面上长满了水草。有的河甚至干涸,芦苇全都发黄枯萎。在部分村办的小厂(比如印刷厂),在河边乱堆垃圾。
三、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垃圾处理意识
(一)验证三个假设。
在调查以前笔者拟定了三个假设,但经过调查发现,对于第一个假设,由于受城市化的影响,农田被转化成建设用地,在剩下的农田中,由于水资源缺乏等原因导致收成不好、效益不高,所以,居民也不会对农田花太多成本,农药的过量使用之说也不太明显。因此,假设一在该社区中没有体现。对假设二,如上文所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上了液化气,对于液化气的使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基于时间和技术的关系,没有更深入的进行调查,这点很遗憾。因此,在这次调查中,重点关注的是第三个假设,也就是垃圾的处理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二)垃圾处理意识。
总结访谈我们发现,JS社区的这两个村的总体环境情况还是可以的。没有工业污水的污染,无论是社区居委会还是居民都有自觉保护环境的社会意识。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也会发现,村里的垃圾是采取集中并及时处理的方式,但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所有的垃圾,包括纸屑、塑料、金属、布料、木料、燃料灰渣甚至树叶、杂草等等都是集中堆放在一起,这些废弃物没有分类堆放,在垃圾处理的时候更是没有分类处理。在过去,树叶、草木灰等可以在土壤中降解,亦可做土壤肥料。而塑料袋在过去的农村也没有现在普遍,去菜市场用的是菜篮子,商店商品的包装设计简单,甚至有的商品是用纸质包装,大大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频率。现在很多树叶、草木灰等农业垃圾很多没有被作为有机肥进行循环利用,而且还和废纸、塑料、废旧电池等堆放在一起处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污染转移,并没有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在城市尤其是在大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被社会所关注,正如上文所说,南京江宁JS社区通过向村民发放传单、村里开会,并免费给村民发放环保购物篮的方式来增加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经过调查,居委会的环保宣传效果不太明显。问及村民为什么不用购物篮,村民大多数意见是购物用篮子太笨重,环保购物篮等于是形同虚设。
(三)农村居民对待环境问题中的社会行动和社会意识。
对于居民的这种从众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行为或者说是韦伯所认为的社会行动。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指出,社会行动是按其对于该行动者或行动者们的主观意义上来说,涉及到他人的态度和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以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为取向的那种行动。正是这种以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为取向的行动,使得JS社区即使在发放了环保购物篮的情况下,塑料袋的使用仍没有下降的趋势。另外,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垃圾处理问题,政府为村民修筑了水泥垃圾堆,要求村民定点倒垃圾,村民大多是对这一政策积极响应,一方面是有这样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行动使然。居住在一起的四五户居民,其中一两户在定点处倒垃圾,其他的居民也会跟着在定点处倒垃圾。这种以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为取向的社会行动,不仅体现在环保购物篮、垃圾堆放方面,在生活污水的排放、能源利用的方式上也有所体现。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把社会的行动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情感的和传统的社会行动。居民的社会行动可以用其中价值合理性和传统的社会行动解释。所谓价值合理性,就是单纯出于对某一特定行为方式本身的绝对价值的自觉信仰(不管会被解释为道德的、审美的或宗教的等等),而全然不顾及后果如何。居民在使用塑料袋的同时一味追求的是方便省事,而没有考虑过多使用塑料袋带来的后果。如果说过去买菜购物用购物篮是一种传统习俗,那么在现代,使用塑料袋购物也成了一种习惯,要想改变这种习惯,必须在思想意识上改变,加强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但政府在环保方面确实做过努力,遗憾的是政府的努力并没有改变社会传统,社会规范在个人理性面前已经失去作用。
此外,在对JS社区的第二个村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在河流边上还是有很多垃圾,随着河岸的坡度增加,垃圾的堆放量也在增加,而水泥垃圾堆离这个垃圾堆只有几步之遥。社会规范在这里同样也失去了约束力。
四、小结
因此,南京江宁JS社区的农村环境表面上是井然有序,政府也对环境的保护采取了部分措施,但由于现代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长期形成的观念阻碍了措施的有效实行,再加上居民的從众心理,使得社会规范在这种社会意识面前已经失去约束力。居民有环保意识,但像环保购物篮一样,一旦环保行动妨碍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居民就会在意识上和行动上采取不一致的态度。可见,现代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现代居民的意识和行动上的不一致造成的。□
(作者: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2009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乐小芳.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4.
[2]T.帕森斯.张明德.夏遇南.彭刚译.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1997.
关键词 农村环境 垃圾处理 社会行动
中图分类号:X7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从居民消费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住房、收入,娱乐消费、奢侈品消费等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现在正关注并重视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地方政府为了能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发展,对引進的企业放宽环境要求,因此,化工厂、印刷厂等在农村地区频频出现,而且大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样地区经济不断增长,劳动力就业环境也有改善,但随之带来的工厂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出来严重影响周围农作物生长的例子不在少数。农村过去是碧水蓝天,一片清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环境到底怎样?当然,有化工厂存在的农村,其环境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那没有化工厂、印刷厂的农村地区呢,这些地区没有外来污染源,其自身的环境还和以前一样清新、自然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本身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带来影响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走访了南京市江宁区GL街道JS社区的两个村庄。
二、JS社区环境概况
首先,选定这个社区,一方面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JS社区离江宁经济开发区不远;另一方面,该社区下属的两个村都没有化工业,加之受城市化的影响,其中一个农村正在大规模兴建江宁区软件园,因此,这个社区的环境没有外来污染源,也就是可以假定,该农村环境的变化是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提出三个预先假设。
而在正式走访JS吉山社区之前,笔者首先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因素做了三个假设:(1)近年来,全国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逐渐增加,农用化学品过量使用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对土壤造成污染,甚至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因此过量使用肥料会对农村环境产生影响。(2)农村过去做饭取暖都是使用秸秆和木材,近年来由于煤气使用方便,在农村也盛行开来,煤气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因此秸秆在田地里被就地燃烧的概率越来越大,这样不仅秸秆燃烧会对空气产生污染,煤的过度使用和不经过处理的排放,也会对空气产生污染。因此,农村居民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对农村环境产生影响。(3)在城市的马路边上,我们可以很容易见到垃圾桶,甚至是已经规划好的用于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而在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垃圾如果处理不好,纸屑、塑料满天飞的局面势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也会对农村环境产生影响。
(二)对农村环境的个案访谈。
带着这三种假设,笔者开始走访了JS社区。在邓家村,由于受城市化影响,许多村民都搬出去了。在村口处可以留意到有一个用水泥浇筑成的垃圾堆,用于集中收集居民垃圾之用。
从村民处得知,该村都是每户自觉把垃圾送到垃圾堆那边,每个村都有一位清洁工,清洁工会定时来处理垃圾,每个星期也有垃圾处理车来把垃圾运走。也就是说该村的垃圾是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改变了以往随便在家门口乱扔垃圾的习惯。此外,这边农田都被征收,每户以打工为生,家里不养家禽,所以一般的粪便都可以用来浇菜,没有多余,也就是说粪便采取自然处理的方式。
在能源方面,由于农田被征收,所以用液化气烧菜。由于这边河水不是流动的水,河水长期不流通,失去自净能力,河面长满了水草,受污染严重,所以现在只有用自来水代替以往河水用来洗衣,洗菜。
当笔者找到JS社区居民委员会时,该居委会副主任就该区的环境问题指出几点,首先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他提到,在初期通过每户发放传单宣传、村里开会等方式,使村民有了垃圾集中堆积意识,最后采取集体回收,运到垃圾场集中处理方式,使周围环境有了大大的改善。
但是对塑料袋的使用,他表示无奈,尽管每户都发了购物篮,但是在购物时真正做到不用塑料袋还存在一定难度,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尤其明显,偶尔有一些老人会用购物篮去集市买菜。这点在后来我们走访其他常住居民时被证实。
当谈到水的问题时,他说这边的水源都是来自附近的水库,原本是打算引自长江水,但由于征地的原因放弃了。在空气污染源和水污染方面,附近的工厂都不是重工业,也没有化工厂,所以在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方面相比其他地区较轻。
在JS社区的另一个村里,笔者走访了几位该村的常住居民。这个村和前面提到的邓家村不一样,邓家村由于受城市化的影响,村里被征地搞厂区,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个村是个典型意义上的自然村,没有被征地,也没有经过开发,村里的道路没有完全实现硬化。论及环境问题,和邓家村不一样的是,这边的村里主要用柴火烧饭,少数经济好一点的用电烧饭。
在该村的村口有一个标牌贴在墙上,是街道环境保护站的标志,说明这个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随着调查发现,这边几乎所有河流都已经不能用来洗菜,水体富营养化很严重,水面上长满了水草。有的河甚至干涸,芦苇全都发黄枯萎。在部分村办的小厂(比如印刷厂),在河边乱堆垃圾。
三、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垃圾处理意识
(一)验证三个假设。
在调查以前笔者拟定了三个假设,但经过调查发现,对于第一个假设,由于受城市化的影响,农田被转化成建设用地,在剩下的农田中,由于水资源缺乏等原因导致收成不好、效益不高,所以,居民也不会对农田花太多成本,农药的过量使用之说也不太明显。因此,假设一在该社区中没有体现。对假设二,如上文所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上了液化气,对于液化气的使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基于时间和技术的关系,没有更深入的进行调查,这点很遗憾。因此,在这次调查中,重点关注的是第三个假设,也就是垃圾的处理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二)垃圾处理意识。
总结访谈我们发现,JS社区的这两个村的总体环境情况还是可以的。没有工业污水的污染,无论是社区居委会还是居民都有自觉保护环境的社会意识。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也会发现,村里的垃圾是采取集中并及时处理的方式,但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所有的垃圾,包括纸屑、塑料、金属、布料、木料、燃料灰渣甚至树叶、杂草等等都是集中堆放在一起,这些废弃物没有分类堆放,在垃圾处理的时候更是没有分类处理。在过去,树叶、草木灰等可以在土壤中降解,亦可做土壤肥料。而塑料袋在过去的农村也没有现在普遍,去菜市场用的是菜篮子,商店商品的包装设计简单,甚至有的商品是用纸质包装,大大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频率。现在很多树叶、草木灰等农业垃圾很多没有被作为有机肥进行循环利用,而且还和废纸、塑料、废旧电池等堆放在一起处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污染转移,并没有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在城市尤其是在大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被社会所关注,正如上文所说,南京江宁JS社区通过向村民发放传单、村里开会,并免费给村民发放环保购物篮的方式来增加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经过调查,居委会的环保宣传效果不太明显。问及村民为什么不用购物篮,村民大多数意见是购物用篮子太笨重,环保购物篮等于是形同虚设。
(三)农村居民对待环境问题中的社会行动和社会意识。
对于居民的这种从众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行为或者说是韦伯所认为的社会行动。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指出,社会行动是按其对于该行动者或行动者们的主观意义上来说,涉及到他人的态度和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以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为取向的那种行动。正是这种以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为取向的行动,使得JS社区即使在发放了环保购物篮的情况下,塑料袋的使用仍没有下降的趋势。另外,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垃圾处理问题,政府为村民修筑了水泥垃圾堆,要求村民定点倒垃圾,村民大多是对这一政策积极响应,一方面是有这样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行动使然。居住在一起的四五户居民,其中一两户在定点处倒垃圾,其他的居民也会跟着在定点处倒垃圾。这种以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为取向的社会行动,不仅体现在环保购物篮、垃圾堆放方面,在生活污水的排放、能源利用的方式上也有所体现。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把社会的行动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情感的和传统的社会行动。居民的社会行动可以用其中价值合理性和传统的社会行动解释。所谓价值合理性,就是单纯出于对某一特定行为方式本身的绝对价值的自觉信仰(不管会被解释为道德的、审美的或宗教的等等),而全然不顾及后果如何。居民在使用塑料袋的同时一味追求的是方便省事,而没有考虑过多使用塑料袋带来的后果。如果说过去买菜购物用购物篮是一种传统习俗,那么在现代,使用塑料袋购物也成了一种习惯,要想改变这种习惯,必须在思想意识上改变,加强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但政府在环保方面确实做过努力,遗憾的是政府的努力并没有改变社会传统,社会规范在个人理性面前已经失去作用。
此外,在对JS社区的第二个村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在河流边上还是有很多垃圾,随着河岸的坡度增加,垃圾的堆放量也在增加,而水泥垃圾堆离这个垃圾堆只有几步之遥。社会规范在这里同样也失去了约束力。
四、小结
因此,南京江宁JS社区的农村环境表面上是井然有序,政府也对环境的保护采取了部分措施,但由于现代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长期形成的观念阻碍了措施的有效实行,再加上居民的從众心理,使得社会规范在这种社会意识面前已经失去约束力。居民有环保意识,但像环保购物篮一样,一旦环保行动妨碍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居民就会在意识上和行动上采取不一致的态度。可见,现代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现代居民的意识和行动上的不一致造成的。□
(作者: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2009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乐小芳.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4.
[2]T.帕森斯.张明德.夏遇南.彭刚译.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