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33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地质工程创新班”为例,从创新班的创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和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班;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53-02
  一、创建“地质工程创新班”的背景和目标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2011年,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地质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成都理工大学决定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为契机,组建了“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
  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标准实施,毕业时应掌握基础性和专门性地质工程技术知识,能够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技术;初步具备运用适当的理论、实践方法以及相关仪器设备认识、分析及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地质工程相关仪器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能力,并经系统化实训;了解地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获得参与和管理地质工程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地质工程创新班”的生源选拔及师资队伍配置
  选拔办法突出“优选生源”的特点,采用自主报名和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每年3月至6月,从大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选拔不多于30人组成“地质工程创新实验班”。选拔程序分为初试、实践考核两个环节。
  1.初试:(1)笔试。测试科目为英语、高等数学、普通地质学等科目。(2)面试。考察学生思维、学习兴趣、对专业的热爱等。(3)确定候选学生名单。笔试成绩(占60%)与面试成绩(40%)加权综合成绩排名,取前40名,并公示一周。
  2.实践环节考核:(1)峨眉山认识实习阶段,考核候选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实践环节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候选学生的实习态度(30%)、动手能力(30%)、学习能力(40%)。
  最后在公示的40名同学中录取实践环节考核成绩前30名的同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创新型教师,拥有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热心于献身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我校“地质工程创新实验班”配备了学院最优秀的专业老师,从全院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职业道德良好、创新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专业核心课程必须由教学名师、教授、博导和教学效果优秀的副教授、讲师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共同授课,充分保证教学效果。同时,每门课程配备一名副教授、讲师或博士助课,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
  三、“地质工程创新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在原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钻掘工程)两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1)将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原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工程地质方向和钻掘工程方向进行合并,合并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能力。(2)课程设置紧密围绕上述目标进行,使学生既掌握地质工程分析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又掌握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3)保留原两专业方向的特色课程,压缩理论学时,增大实践教学学时,具体做法如下:①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打造全方位的地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为地质工程问题分析、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施工等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继续夯实地质学基础知识,保留《地质学基础》、《矿物岩石学》、《工程测量》、《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同时整合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将原培养方案中《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的主要内容合并到《岩土力学》中;整合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将原培养方案中的基础课《流体力学》、《液压传动》合并为《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与《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一起,为地质工程施工能力培养打下基础。②专业课程设置按照地质工程问题解决思路,即地质工程问题的发现及认识→地质工程问题分析→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施工,来进行专业课程设置。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发现和认识地质工程问题;以《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学习来分析地质工程问题;通过《岩土支挡与锚固工程》来设计地质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岩土施工设备》、《地质工程施工技术》、《地质工程问题应急处置技术》以及将《掘进工程学》、《岩土钻进工艺学》、《钻井液工艺学》三门课程合并成的《钻掘工程学》,培养学生从事地质工程施工工作的能力。
  设置11门选修课程,自由选择地质工程问题分析、设计、施工、管理等类型的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2.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1)实行小班授课方式,教学方式上将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明确以学生学习为主导的教学观。以研讨式、互动式教学为主,授课中的作业也将逐渐变成设计性、综合性的论文式作业,以加强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融会贯通以及实践性、创新性能力的培养。(2)实验班实行专业导师制。每2~3名学生配一名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与兴趣,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和安排学生自选研究课题或参与导师课题研究;鼓励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拓展训练等,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互助友爱与团队合作精神,努力提高交流与协作能力。“创新班”成立半年以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相继组织了绵阳南坝镇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四号孔(WFSD-4)钻探现场野外教学、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四川汶川映秀野外基地野外实践教学。(4)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与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以下简称蜀通公司)在位于郫县的“冶金地质科研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双方在协议书中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办学、教学基地设立、学生就业推荐、员工培训、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内容。本次校企签约,为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搭建了稳定的平台,为学院分类培养教学实践拓宽了道路。该教学实习基地的设立,也为“创新班”的实施,提供了坚实长效的平台。   3.改革管理模式。建立实验班建设领导小组,由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院长和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资深教授、相关专业负责人、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培养方案修审定、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建立实验班建设工作小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修制定、生源选拔、教学任务安排、学生管理;建立实验班建设咨询委员会,为工作小组提供咨询。
  实验班学生管理参照硕士研究生管理模式。在“实验班”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专业学习。导师必须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及相应的课程修读,保证对学生的学业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班导师定期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和生活情况,给广大学生分享做人做事的道理,讲解学习的方法,介绍专业发展现状,使同学们更了解自己的专业,对所学的专业更加地感兴趣。同时,同学们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定期向导师汇报参与科研的情况。
  建立学生“优进劣汰”机制。学生在以下情况之一时,退出实验班,安排在同年级原专业班级进行学习:
  (1)有不及格课程;
  (2)考试作弊;
  (3)受到其他学院及学校纪律处分;
  (4)大三学习结束但仍未通过英语四级又无其他突出成绩;
  (5)本人申请退出。
  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优秀同级学生,满足以下条件之二者,可在学期结束后自愿申请,由领导小组组织考核合格后,进入创新实验班:
  (1)课程平均成绩85分以上,最低分不低于75;
  (2)作为负责人承担科技立项,获得院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3)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
  (4)获省级及以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力学竞赛等奖励的;
  (5)授课教授综合评价为能力突出,具有进入实验班培养前途的。
  由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亲自担当实验班班主任。定期召开由任课教师、学生导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将反馈意见及时整理后提交“实验班”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尝试以“地质工程创新班”作为教学改革试点的形式进行探索,不仅希望培养出优秀学生,加快品牌人才的培养步伐,更期望通过实验班的教改,带动生本科整体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全面提高,更好地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贾俊菊.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3).
  [2]姚期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3]纪友亮.高校创新实验班教学方式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4).
  [4]邹娜,李娟.国外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6).
  [5]张典兵.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5,(3).
  [6]徐明,李斌,朱俊武.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新探索——“3P”教学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教育理论研究,2015,(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分析了民族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拥有实践动手能力和民族知识等要求,提出了民族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培养具有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关键词:民族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教学;“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对某医学院校学生日常使用微信习惯、与学习相关微信功能使用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医学生普遍使用微信,但关注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公众号比例低,建立并参与微信学习群积极性较低。微信在学习方面发挥作用较少,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微信的辅助教学功能,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生;微信;学习;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
摘要:创业是惨烈的,可谓“九死一生”。“双创”背景下对大学生创业应持有科学的态度,即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大创项目建设意义之一在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次“试错”机会。本文从创业者角度出发分析大创项目“小伙伴DIY高校蛋糕店”创业失败的原因,探讨大创项目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当前大创的成功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创项目;项目实施;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论认识的重要途径,农林类院校和科研院所肩负着培养农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意义重大。实践教学基地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本文从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山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情况、基地管理和基地的运行机制等方面介绍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法;大学生  中图分
摘要:为了大力推进浙江大学本科生实习教学改革,自2014年开始,浙江大学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本科生深度实习教学工作。本文以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实习的实施情况为依据,分析了数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深度实习的实施方式与特点,对培养应用型数学人才所起的作用,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深度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慕课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大学如何运用这一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实践。云南工商学院2014年针对“创新与创业”基础必修课程进行了一学期的“慕课”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的实验研究,并且认真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赶热闹,想办法把教室授课和网络教学两者充分结合起来,总结经验,从而得出了民办高校慕课教学研究成果。这
摘要:本文针对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中复变函数的多值性问题,采用两种方法证明了只有n個不同的独立值,弥补了大多教材只给结论,忽略推倒的不足,帮助学生理清复变函数多值性与复数指数表示式中三角函数部分周期性的关系,为学生以后学习留数定理和孤立奇点等相关知识点扫清障碍,最后在笛卡尔坐标系里用矢量图像进一步展示了的多值性.  关键词:数学物理方法;复变函数;复数指数表达式;三角函数周期性  中图分类号:O411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是由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被誉为英国“记忆力之父”的托尼·巴赞发明的。它主要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能发挥人脑整体功能。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在2015年7月11日江苏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苏南片)的高中男子100米预赛的比赛中,南京金陵中学田径队队员年仅17岁的李醒源同学以10秒85的成绩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成绩的公布立刻令在场上的众多运动员与教练员们感到吃惊,因为他们看到的这位新科一级运动员竟然是一个身高仅1.67米的高二男孩,与大家想象中的理想短跑运动员身材条件差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以《宠物美容与护理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浅谈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教学效果的一些看法,从而为高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教学效果;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123-02  一、前言  高校学生的专业课是学生从事某专业领域工作应该具备的各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