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模仿,消除畏惧心理,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参与活动,让孩子品尝到作文的乐趣。让学生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农村的孩子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字。
关键词 写作能力 有效途径
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甚至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我们常常认为农村学生活动空间狭窄,生活内容单调,习作没有素材。其实素材并不少,现实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模仿,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再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参与活动,并在观察中大胆发挥想象,那么农村的作文教学也一定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一 从仿写开始,消除畏惧心理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加上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
学习完“山雀”一课后,我结合课后练习“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让学生回家观察,并写下来。班上的小文同学在日记本里写下了《外婆家的小狗》一文:“有一次,我晚上做完作业,和妈妈一起散步去外婆家。外婆家的小狗一直跟着我,我没办法,只好无可奈何地躲来探去。如果我想逃跑的话,它就紧追不放。追到之后,还故意在我面前‘汪汪汪’直叫,真的太可爱啦!”这位同学还在结尾写道:“我喜欢外婆家的小狗,因为它就像我的好伙伴。”学生能仿着课文把自己所见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且做到了文从字顺。我马上在班级对他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把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都写下来。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更是消除农村学生“怕作文”这一畏惧心理的“灵丹妙药”。
二、在活动中体验,激发习作兴趣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我经常将多姿多彩的活动作为支撑点,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生活,让他们在做一做中,加深各种情感体验。主要活动有:
1,妙趣横生的游戏活动。小学生爱动、好玩,我便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像吹泡泡、贴鼻子、猜谜语等,促使孩子们在游戏中释放天性、放飞童心、感受乐趣,带他们进入“玩”的情境。再趁机把“玩”的兴趣迁移到“学”这边来,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将游戏活动和语言训练相结合,使语言训练融入到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去。学生因为自身的参与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激起了主动表达的愿望,进而对习作产生了兴趣。
2,精彩激烈的比赛活动。孩子们除了正常的学习外,还会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每一次比赛的成功都会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快乐,每一次比赛的失利又会令孩子们产生深刻的思考。此时,我常常加以引导,孩子们便会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如参加元旦举行的体操比赛后,有同学这样开头:“星期五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体操比赛。我们高兴地来到操场上,不一会比赛开始了,按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顺序……”
3,独具特色的节日活动。我国拥有众多的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举办节日活动能够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生活。我常常根据学校组织的节日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参与生活。如母亲节“做一份礼物送给妈妈”的活动,五一节“当一天家长”或采访“最敬佩的一个劳动者”的活动,清明节扫墓,了解本地革命烈士事迹、缅怀已故亲人等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生活体验,表达的欲望自然而强烈。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习作自信心
小学生在观察中的思维永远是活跃的,他们会在观察中对同一个对象做出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反映了学生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应该有意识让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如果能不断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就会把事物描写得有血有肉。
我组织学生观察学校操场中央的大榕树时,先引导他们进行仔细观察,接着又启发他们想象:从整体上看,这棵榕树跟什么相似?榕树长满“胡须”,又跟什么有点相似?这榕树叶子怎么样?微风吹来时又怎么样?学生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生动的联想就出现了:“榕树就像一把绿绒大伞”“榕树好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榕树的叶子翠绿翠绿的,密密层层地挤在一起,微风吹过,他们正哗哗地唱着歌呢!”“榕树就像一位威武的士兵,穿着绿军装保护着我们美丽的校园。”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处于农村的孩子们生活更是绚丽多彩的。只要教师能多让孩子品尝到作文的乐趣,让他们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读、说、看、写统一起来,就一定能让农村的孩子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字。
关键词 写作能力 有效途径
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甚至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我们常常认为农村学生活动空间狭窄,生活内容单调,习作没有素材。其实素材并不少,现实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模仿,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再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参与活动,并在观察中大胆发挥想象,那么农村的作文教学也一定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一 从仿写开始,消除畏惧心理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加上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
学习完“山雀”一课后,我结合课后练习“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让学生回家观察,并写下来。班上的小文同学在日记本里写下了《外婆家的小狗》一文:“有一次,我晚上做完作业,和妈妈一起散步去外婆家。外婆家的小狗一直跟着我,我没办法,只好无可奈何地躲来探去。如果我想逃跑的话,它就紧追不放。追到之后,还故意在我面前‘汪汪汪’直叫,真的太可爱啦!”这位同学还在结尾写道:“我喜欢外婆家的小狗,因为它就像我的好伙伴。”学生能仿着课文把自己所见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且做到了文从字顺。我马上在班级对他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把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都写下来。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更是消除农村学生“怕作文”这一畏惧心理的“灵丹妙药”。
二、在活动中体验,激发习作兴趣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我经常将多姿多彩的活动作为支撑点,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生活,让他们在做一做中,加深各种情感体验。主要活动有:
1,妙趣横生的游戏活动。小学生爱动、好玩,我便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像吹泡泡、贴鼻子、猜谜语等,促使孩子们在游戏中释放天性、放飞童心、感受乐趣,带他们进入“玩”的情境。再趁机把“玩”的兴趣迁移到“学”这边来,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将游戏活动和语言训练相结合,使语言训练融入到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去。学生因为自身的参与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激起了主动表达的愿望,进而对习作产生了兴趣。
2,精彩激烈的比赛活动。孩子们除了正常的学习外,还会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每一次比赛的成功都会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快乐,每一次比赛的失利又会令孩子们产生深刻的思考。此时,我常常加以引导,孩子们便会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如参加元旦举行的体操比赛后,有同学这样开头:“星期五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体操比赛。我们高兴地来到操场上,不一会比赛开始了,按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顺序……”
3,独具特色的节日活动。我国拥有众多的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举办节日活动能够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生活。我常常根据学校组织的节日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参与生活。如母亲节“做一份礼物送给妈妈”的活动,五一节“当一天家长”或采访“最敬佩的一个劳动者”的活动,清明节扫墓,了解本地革命烈士事迹、缅怀已故亲人等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生活体验,表达的欲望自然而强烈。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习作自信心
小学生在观察中的思维永远是活跃的,他们会在观察中对同一个对象做出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反映了学生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应该有意识让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如果能不断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就会把事物描写得有血有肉。
我组织学生观察学校操场中央的大榕树时,先引导他们进行仔细观察,接着又启发他们想象:从整体上看,这棵榕树跟什么相似?榕树长满“胡须”,又跟什么有点相似?这榕树叶子怎么样?微风吹来时又怎么样?学生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生动的联想就出现了:“榕树就像一把绿绒大伞”“榕树好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榕树的叶子翠绿翠绿的,密密层层地挤在一起,微风吹过,他们正哗哗地唱着歌呢!”“榕树就像一位威武的士兵,穿着绿军装保护着我们美丽的校园。”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处于农村的孩子们生活更是绚丽多彩的。只要教师能多让孩子品尝到作文的乐趣,让他们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读、说、看、写统一起来,就一定能让农村的孩子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