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走路,腿变“长”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右腿一前一后迈出,是人类和许多动物共同的走路姿势。不过,如果你观察得更加仔细,就会发现二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哺乳动物,比如一只狗或者一只猫在行走时,都是脚跟抬起,脚掌先着地。而像马和鹿这样的有蹄类动物,行走时,最先与地面接触的是趾骨末端的蹄子,相当于“脚尖”。人类则非常不同,脚各部位着地的顺序,首先是脚后跟,紧接着是脚掌,最后才是脚趾。为什么人类走路姿势这么独特呢?
  腿变长了!
  如果你是一个“小短腿”,想跟上一个“大长腿”,就会发现“大长腿”总会比你走得更快一点。这是因为平均而言,腿越长,每步迈出的距离越大,在给定的时间内,如果你步数跟他一样,将会被甩得很远,只能小跑跟上。所以,腿长的人,一般而言,走路会更省力,也更有效率。靠脚后跟落地的走路方式,也暗含这一规律,因为这样的行走方式,可以让腿“变长”。
  然而,腿长不就是一个人从臀部到脚部的长度吗?走路怎么会让“腿”变长呢?实际上,你没有将脚的作用考虑进去。因为人起步时会抬起一只脚的脚跟,脚尖着地,提高了臀部离地面的距离,无形中加长了腿的长度,然后另一条腿迈出去,就会迈得更远一些。研究表明,这样腿可以延长达15厘米。
  更节能
  除此之外,脚后跟先着地,可以将大部分人体重量直接通过脚后跟传到地面,能增加稳定性,减少身体走动时,上下“摇摆”的幅度,臀部、膝盖和脚踝的肌肉活动会更少。女士穿高跟鞋走路,看起来好像脚尖着地,但实际上还是脚后跟先于脚尖落地,并且比穿平底鞋走路更累。
  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犹他大学、耶拿大学的研究者曾一同做了个实验,他们找来年龄在20~40岁的27个受试者,测试他们分别用脚后跟着地、脚掌着地、脚趾着地时氧气消耗、肌肉活动量、对地面作用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当受试者用脚趾,或者用脚掌先着地时,走的步伐会更小,步数会更多,脚踝、膝盖、臀部、背部的活动量都增加了。肌肉活动量增加,消耗的能量也会更多。在相同的距离内,那些脚掌先落地的会多消耗53%的氧气量,而那些脚趾先落地的效率则更低,能多消耗83%的氧气量。这就是为什么你踮着脚尖走路会非常累的原因。
  走路高效,跑步不一定
  然而,如果脚后跟先着地的走路方式这么高效,为什么其他动物不采用这一姿势呢?
  这是因为用脚后跟先着地的方式走路的动物们,虽然是走路好手,但并不是跑步高手。想象一下动物界的跑步健将们,比如瞪羚、鹿、马、狗,它们都是用脚掌或者脚趾跑步。人类许多优秀运动员,无论是长跑,还是短跑时,都不会用脚后跟先着地的方式。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前脚掌先着地,身体会自然前倾,有助于提高速度。脚后跟不着地,也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加每一步的距离。同时,前脚掌着地可以借助脚跟的下落增加着地时的缓冲,将地面冲击力转向脚踝和腿部肌肉,减少损伤。
  即便人类采取了前脚掌先落地的跑步方式,依旧在速度上比不上高速度的动物运动健将。人类跑步速度最快的应该是百米赛跑世界冠军,目前世界纪录保持者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根据计算,博尔特的最高时速是45千米,但这只是瞬时速度,而一匹马最快时速大约可达60千米,老虎奔跑的时速大约是80千米,远超过人类。
  不过,虽然人类不是优秀的高速度运动健将,但动物健将们没法长时间地高速度奔跑,猎豹全速奔驰速度虽然能达到113千米每小时,但只能保持20秒左右。
  而人类的脚后跟行走方式,非常适合远距离遷移,脚的解剖结构,比如较短的脚趾,在奔跑时保持稳定需要更少的能量,产生的冲击也更小,跟腱在奔跑时相应地储存与释放能量,等等,使得人类非常擅长长距离奔跑,是优秀的耐力狩猎者,能够捕捉到耐力不足的动物们。这些藏在“脚里”的小技能,在人类进化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今天,为了降低体重秤上的数字,许多人疯狂地节食、运动、吃减肥药,过程艰难,收效也甚微,也许更简单的方法是跑到加拿大哈德逊湾地区,你会发现自己的体重竟然立刻下降了。  这个地方引力小  哈德逊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仅次于孟加拉湾的世界第二大开阔形海湾,水域面积达到123万平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准备绘制首张地球引力图时,意外地发现哈德逊湾以及周边地区的引力比预估值要低很多,是世界上引力最
期刊
当我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时,总会升起一股莫名的恐惧感:要是碰到外星人,怎么办?大多数情况下,人类会很害怕外星人的造访,并臆想出了许多可怕的场景:人类被外星人圈养,然后就像牛羊为人类提供肉食来源一样,人类也会成为外星人的“肉食来源”;外星人还会掠夺地球的资源,偷走地球的海洋,偷走地球上的铁矿……  大部分科学家和科幻小说家对人类遭遇外星人时的命运也不乐观。最著名的科学家是霍金,他一再警告人类不要试图寻
期刊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不怎么引人注“钼”,它不像铝、铁那样常见,不如铂、金贵重,更不似氧、氢那般构成了生命的主体。然而,钼元素与人类的关系其实非常密切,而关于钼元素的方方面面,有一些趣事你可能并不了解。  钼曾被误认为铅  虽然早在14世纪,人们就懂得利用含钼的钢铁来锻造军刀,但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钼元素的存在。原因在于,钼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百万分之一,分布也比较分散,属于比较稀有的
期刊
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描绘宇宙的模样,起初靠的是想象、推理,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已经了解了宇宙大致的模样。  那么,宇宙真如科学家们所描述的那样吗?  科学家烘焙出了“假”宇宙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模拟宇宙,我们可以把它比作烘焙一个巨大而美味的蛋糕。如果我们想做一个蛋糕,我们首先想到的原料会是鸡蛋、面粉,缺了这两样东西,蛋糕肯定是没法做成的。但是如果少了砂糖、香草荚
期刊
吃完酸奶后,还要舔盖?这个网络段子是网友们在调侃自己很穷。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喝完酸奶后,你會发现在瓶内,依旧有不少酸奶黏在瓶子上,怎么倒也倒不出来,只能给“舔”出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受到了猪笼草捕虫笼的启发,设计了一款超滑溜涂层,这种材料几乎排斥一切液体,即便是像油这种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液体经过它后,也不会留下任何油渍。它也能自我修复,如果物体表面出现裂缝,这种材料会自动地流到这个缺口,填
期刊
如果问你哪里有冰洞,你可能会想到北极,也可能想到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其实找冰洞或许不用去那么北的地方,就在山西,就有中国最大规模的冰洞。  这里有个大冰洞  山西省宁武县是一个山岭纵横的地方,这片区域一般海拔在2千米左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天气温又会陡然上升,日照增强。稍显寒冷的春季终于过去,温度更舒适的夏天到来时,就在这个县城西50千米处的春景畦乡境内,一个洞穴吸引了大批游人前
期刊
在科学界,争议是经常出现的,但争议往往能带来一场思想风暴。而生命科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在主流理论之外,还有着许多富有争议的理论。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这样的理论。  达尔文的跳跃扩散理论  达尔文首次提出进化论以后,就有争议伴随。虽然进化论、自然选择等观点已被今天的主流科学家所接受,但是,一些衍生的假设仍然富有争议,特别是达尔文提出的一个叫做“跳跃扩散”的理论。  跳跃扩散理论是用来解释为何有些
期刊
《圣经》故事中,约拿被大鱼吃掉,祷告后还能逃生,这样的事已经被证明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详见《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6年01期文章《被鲸鱼生吞之后》)。然而,人类拙劣的生存技能,在动物面前可能根本不值得一提。大自然中,还真有动物能被吃掉后,从捕猎者体内给钻出来了。  从猎物肚子里出逃  2012年,在东南亚的东帝汶考察时,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研究者们看到了一个奇特的场景:一块岩石下,一
期刊
因为鲨鱼对海洋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甚至被称为海洋的心脏 ,所以人们要保护鲨鱼,尤其是濒临灭绝的那些品种。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对鲨鱼很难爱得起来,就像对陆地上的豺狼虎豹一样,又恨又怕。虽然,世界上平均每年大约只有75起鲨鱼攻击人类的事件,其中有5起致命,但在海里,人们总是提心吊胆地防着它们。  人类一面要保护鲨鱼,一面又要避免被鲨鱼攻击。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又有哪些新技术让自己不被鲨鱼咬呢?  1
期刊
如果将所有的动物都纳入考虑范围,进行横向比較,猫的宝宝显然不如大象宝宝体重大。所以,我们用后代的体重与其亲代,也就是它的父母的体重进行比较,以决出优胜者。  在此种情况下,胜出者应该是新西兰的几维鸟。几维鸟体型如鸡,雌性较雄性略大,它们的体长48至84厘米,体重1.25至4千克。个头不大的几维鸟产出的卵却很大,重量甚至可以达到几维鸟体重的一半。几维鸟1年才产1次卵,每次1至2枚,几维鸟宝宝被孵化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