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探讨了MOOCs与混合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以《食品添加剂》为例,分别从教学理论、学习资源、学习风格、评价方式四个维度对基于MOOC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为MOOCs与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深度结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MOOCs;混合式学习;食品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07-02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是食品生产中最具创造力的因素。然而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大都与食品添加剂有关。因此,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当前食品企业生产和政府监管的重点[1]。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研究食品添加剂性质与应用的学科,知识点多而相关性较弱。随着食品科技的快速发展,常规授课模式已难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对该课程的MOOCs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为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MOOCs的内涵与存在问题
(一)MOOCs的内涵与发展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慕课,是一种以开放教育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支撑、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2],具有“公开”、“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的特点。
2008年,cMOOC教育始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在线公开课;2011年,美国斯坦大学的一门免费网课、麻省理工学院的MITx计划促使慕课转变为xMOOC。2012年,慕课迅猛席卷全球;2013年,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慕课热潮[3,4];2014 年全球高等教育界内掀起了新一轮基于xMOOC的教改热潮;慕课因此被誉为教育界的“数字海啸”、“未来教育”的曙光。
《2016年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指出,我国的慕课受众主体是中青年,且以职业技能类课程最受欢迎;我国慕课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传统的社会慕课、作为高教辅助的慕课、和作为高教上游的慕课[5]。预计,慕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深刻影响着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MOOCs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慕课作为一種新的教育技术、一种向学习者传播信息的视频电子书,缺乏学习监督、课程流失率高[5],教学体验感较差,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被弱化,无法达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6,7],并给我国高校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主权等带来冲击,使教师职业和高校存续受到威胁[8,9]。因此,如何将慕课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更好地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已成为当前高教改革的热点。
二、MOOCs环境下《食品添加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终端设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渠道、多方式、多风格的学习模式。它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已成为不同领域内高教改革的研究热点。
(二)《食品添加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与形式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技术性、规范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以“理论上够用,技能上实用”为宗旨,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掌握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工作内容、方法与原则,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课程形式:①线上课堂由“知识点授课+专题讲座(典型案例、综合应用、热点问题等)+考核”构成,每节视频少于10min;②线下课堂由“面对面授课+小组协作学习(讨论、实验、社会调查)+考核”构成。
2.学习理论的混合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结合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利用讲授、案例、提问、实践和直观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让其在教与学、说与练中接受新知、知识迁移,最后完成新知的自主建构。比如乳化剂章节,通过“悬浊液、乳状液、溶液”的对比认知、染料分散现象的动画演示,增强学生对乳化概念的内化;启发学生分析餐盘洗涮时的乳化现象;通过引入分子结构和相界面分布图,促进学生对乳化机理的理解,并引出CMC、HLB值、复配等知识点;最后让学生课后分析常见食品中的乳化剂。
3.学习资源的混合
可来源于互联网、多媒体、教材、光盘、课程网页版资源等,比如讲授“添加剂使用原则”:引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安全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食品标签类照片,促进学生对“代入原则”的理解;通过月饼回炉类媒体素材,加深学生对“使用时基本要求”的理解,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也可对现有视频进行编辑后使用或自主制作微视频,使学生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比如通过“果汁饮料的制作”增强学生对调味剂、防腐剂、乳化剂等作用的理解。并结合配套练习和讨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提高其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
4.学习风格的混合
教师可针对课前在线学习内容进行提问,然后对相关知识点阐述或延伸,并通过讲授、讨论、实验、社会调查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获得探究、协作、激励、竞争等多重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团队合作经验、增强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比如防腐剂章节引入“低盐食品的研制”项目,让学生自行设计,然后以PPT+答辩形式进行讨论。
5.评价方式的混合
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起到指导和激励学习的作用。自主学习中,教师可就学生的登录、在线资源利用率、习题或测试结果、发言频率与质量进行评分;协作学习中,教师可就报告内容与设计、参与程度、表述准确性、技能熟练度进行评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就学生的出勤、学习情况、回答问题进行评分。每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课程结束后组织期末考试。期评时,形成性评价55%(含实践成绩20%)、阶段性测验15%、期末考试30%。 (三)《食品添加剂》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体会
笔者所在大学属地方应用型本科民族院校,学生的信息获取、文献检索、办公软件操作能力较差,专业基础较弱。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信息检索能力,专业兴趣和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课堂上,教师能有的放矢地点拨和引导学生,使知识掌握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但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和待进一步探索之处,比如如何吸引学生的持续参与、设计有质量的问题或项目、建立高品质视频资源等。此外,学校除需保障有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较完善的信息终端设备外,还需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和对学生正确信息观的培养。
三、结语
教书育人乃教育之本。《食品添加剂》课程中引入MOOCs混合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回归课程、成为课堂教学的创新者,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法治意识和时俱进意识的增强,促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军,李方.浅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7,(4):25-26.
[2]邹琳,陈基晶.慕课教育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15,(1):21-25.
[3]窦苗苗.MOOC本土化的适切性研究(笔谈)—MOOC时代高校管理的变革行动[J],教育发展研究,2015,(7):76-78.
[4]张媛. MOOC在中国的本土化解析[J],北方文学旬刊,2015,(10): 106-107.
[5]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 212-213,215.
[6]戴海金,陈平.我国高等教育慕课的现状、定位与未来[J],煤炭高等教育,2016,(3):31-35.
[7]赵宗更,高峻岭.论慕课对教授人格魅力的挑战[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94-96.
[8]解德渤,王洪才.“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J],江苏高教,2015,181(3):71-74.
[9]王海波.国外当前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4):25-30.
作者简介:李湘(1981-),女,湖南湘潭人,讲师,博士,从事食品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MOOCs;混合式学习;食品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07-02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是食品生产中最具创造力的因素。然而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大都与食品添加剂有关。因此,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当前食品企业生产和政府监管的重点[1]。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研究食品添加剂性质与应用的学科,知识点多而相关性较弱。随着食品科技的快速发展,常规授课模式已难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对该课程的MOOCs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为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MOOCs的内涵与存在问题
(一)MOOCs的内涵与发展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慕课,是一种以开放教育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支撑、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2],具有“公开”、“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的特点。
2008年,cMOOC教育始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在线公开课;2011年,美国斯坦大学的一门免费网课、麻省理工学院的MITx计划促使慕课转变为xMOOC。2012年,慕课迅猛席卷全球;2013年,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慕课热潮[3,4];2014 年全球高等教育界内掀起了新一轮基于xMOOC的教改热潮;慕课因此被誉为教育界的“数字海啸”、“未来教育”的曙光。
《2016年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指出,我国的慕课受众主体是中青年,且以职业技能类课程最受欢迎;我国慕课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传统的社会慕课、作为高教辅助的慕课、和作为高教上游的慕课[5]。预计,慕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深刻影响着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MOOCs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慕课作为一種新的教育技术、一种向学习者传播信息的视频电子书,缺乏学习监督、课程流失率高[5],教学体验感较差,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被弱化,无法达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6,7],并给我国高校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主权等带来冲击,使教师职业和高校存续受到威胁[8,9]。因此,如何将慕课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更好地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已成为当前高教改革的热点。
二、MOOCs环境下《食品添加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终端设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渠道、多方式、多风格的学习模式。它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已成为不同领域内高教改革的研究热点。
(二)《食品添加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与形式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技术性、规范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以“理论上够用,技能上实用”为宗旨,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掌握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工作内容、方法与原则,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课程形式:①线上课堂由“知识点授课+专题讲座(典型案例、综合应用、热点问题等)+考核”构成,每节视频少于10min;②线下课堂由“面对面授课+小组协作学习(讨论、实验、社会调查)+考核”构成。
2.学习理论的混合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结合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利用讲授、案例、提问、实践和直观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让其在教与学、说与练中接受新知、知识迁移,最后完成新知的自主建构。比如乳化剂章节,通过“悬浊液、乳状液、溶液”的对比认知、染料分散现象的动画演示,增强学生对乳化概念的内化;启发学生分析餐盘洗涮时的乳化现象;通过引入分子结构和相界面分布图,促进学生对乳化机理的理解,并引出CMC、HLB值、复配等知识点;最后让学生课后分析常见食品中的乳化剂。
3.学习资源的混合
可来源于互联网、多媒体、教材、光盘、课程网页版资源等,比如讲授“添加剂使用原则”:引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安全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食品标签类照片,促进学生对“代入原则”的理解;通过月饼回炉类媒体素材,加深学生对“使用时基本要求”的理解,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也可对现有视频进行编辑后使用或自主制作微视频,使学生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比如通过“果汁饮料的制作”增强学生对调味剂、防腐剂、乳化剂等作用的理解。并结合配套练习和讨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点或技能的掌握,提高其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
4.学习风格的混合
教师可针对课前在线学习内容进行提问,然后对相关知识点阐述或延伸,并通过讲授、讨论、实验、社会调查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获得探究、协作、激励、竞争等多重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团队合作经验、增强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比如防腐剂章节引入“低盐食品的研制”项目,让学生自行设计,然后以PPT+答辩形式进行讨论。
5.评价方式的混合
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起到指导和激励学习的作用。自主学习中,教师可就学生的登录、在线资源利用率、习题或测试结果、发言频率与质量进行评分;协作学习中,教师可就报告内容与设计、参与程度、表述准确性、技能熟练度进行评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就学生的出勤、学习情况、回答问题进行评分。每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课程结束后组织期末考试。期评时,形成性评价55%(含实践成绩20%)、阶段性测验15%、期末考试30%。 (三)《食品添加剂》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体会
笔者所在大学属地方应用型本科民族院校,学生的信息获取、文献检索、办公软件操作能力较差,专业基础较弱。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信息检索能力,专业兴趣和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课堂上,教师能有的放矢地点拨和引导学生,使知识掌握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但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和待进一步探索之处,比如如何吸引学生的持续参与、设计有质量的问题或项目、建立高品质视频资源等。此外,学校除需保障有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较完善的信息终端设备外,还需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和对学生正确信息观的培养。
三、结语
教书育人乃教育之本。《食品添加剂》课程中引入MOOCs混合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回归课程、成为课堂教学的创新者,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法治意识和时俱进意识的增强,促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军,李方.浅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7,(4):25-26.
[2]邹琳,陈基晶.慕课教育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15,(1):21-25.
[3]窦苗苗.MOOC本土化的适切性研究(笔谈)—MOOC时代高校管理的变革行动[J],教育发展研究,2015,(7):76-78.
[4]张媛. MOOC在中国的本土化解析[J],北方文学旬刊,2015,(10): 106-107.
[5]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 212-213,215.
[6]戴海金,陈平.我国高等教育慕课的现状、定位与未来[J],煤炭高等教育,2016,(3):31-35.
[7]赵宗更,高峻岭.论慕课对教授人格魅力的挑战[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94-96.
[8]解德渤,王洪才.“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J],江苏高教,2015,181(3):71-74.
[9]王海波.国外当前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4):25-30.
作者简介:李湘(1981-),女,湖南湘潭人,讲师,博士,从事食品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