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才能像儿时那样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好奇心?关雅荻试图在奔跑中寻找答案。
在三里屯Tigris见到关雅荻,一身运动装扮,晒成小麦色的皮肤,透露出有持续运动习惯的人才有的健康气色。
很多人会给予他影评人的身份,豆瓣“每周影评”也成为他自己的平台,但这只是他的“课外活动”。2006年,关雅荻硕士毕业就开始做电影发行,4年之后又作为制片人完成电影《西风烈》,随即被张一白看中,受邀加入小马奔腾,成为公司宣传营销中心副总。
在与电影有关的职业身份之外,关雅荻也是一名跑者,每周都会保持3次日常跑步,外加每周末一次的长途越野跑。他经常会在网上加入户外组织,相约跑步或参加比赛。而见面的前一天,他刚刚完成“挑战8小时实战徒步越野赛”,在起伏的延庆山路上跑完40公里的路程。
虽然从小就已经接触跑步,但在中断多年后重又拾回却只是去年的事,在此之前,他同样是一个工作忙碌没有时间运动的城市白领,然而现在,越野跑已经成为关雅荻持续的生活体验。
重拾跑步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草原上的那次越野赛已过去一年多,汽车在本没有路的草丛中轧出赛道,沿途的高原美景跑着跑着就变了颜色,在最后几公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县城马路上奔跑,感觉就像永远跑不到终点一样。与那次草原越野跑有关的记忆已经被关雅荻温习过多次。
虽然已经参加过多次正式比赛,但从未有25公里以上的经历,延庆的40公里路程自然是一次挑战。第一次尝试极端的体力透支,也在长途跑中体验不断变化的身体和精神感受。在延庆的山路上,前半程总是放松和愉悦的。在看不清脚下山路的丛林里跑过,路经无数小溪荆棘,“中间10公里的平路上,恍惚之间多次感觉自己并不存在,似乎可以那样一直跑下去”。
长跑到达身体的极限,大家都有自己的咒语,它们有点奇怪、且各不相同,在最后几公里的上坡山路上,身体疲惫到极点,关雅荻也开始大喊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面写的那句话“pain is inven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每喊一次就帮助他完成一公里,在喊过5次之后,才在两只登山杖的帮助下走完全程。
虽然这些在事后聊起来像是一个玩笑,但在野外奔跑的快感却是实实在在的,它们总会沉淀下来。跑过石景山模式口,跑过灵山,甚至7·21当天也是在香山上跑步,直到大雨降下,跑步已经成为关雅荻的生活习惯,然而开始决定跑下去却源于一次生病。
1998年关雅荻从家乡青岛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也从此开始与电影建立关联,2006年硕士毕业进入保利博纳,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在最初的四五年里,关雅荻只是拼命工作,每天面对电脑,熬夜更是寻常,更没有分出时间运动。
但也只是三四年的时间,身体就开始为此买单,随后得了严重的颈椎病,经常头晕呕吐,甚至会晕倒在办公室里。对于一向健康的关雅荻,这一场有些意外的病痛之后,他才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才觉得生活不该如此继续下去。
身体恢复之后他就慢慢开始运动,在去年11月份,去到之前从未去过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而有计划的跑也是从那个冬天才开始的,“跑步,任何时候开始其实都不会太迟”。
童年那些事儿
虽然工作之后中断了几年,但关雅荻从小就喜欢运动,也喜欢跑步,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并非一个资历尚浅的跑者。
“长跑是受父亲的影响”,关雅荻还记得小时候每天爸爸带着自己跑步的样子。从住在青岛啤酒厂旁边的家中出发,沿中山路跑到动物园,再从大学路绕到登州路回家,每天都用一个多小时跑完十几公里的路程。
他也会翻过家后面的那座小山,抄近道翻墙去少年宫上课,同样在夜晚翻过山回家,甚至和那时的玩伴在山上抓虫子、捉蚂蚱,去防空洞里探险,黑夜的山路上只能快速奔跑为自己壮胆。如此以来,关雅荻早就习惯了在青岛的山岭道路上跑步,习惯了沿途景色的自然转换,而对于越野跑的偏爱也总与那些快乐的儿时记忆有所关联。
其实在关雅荻的印象里,自己从小就充满好奇,尝试过的运动项目更多到让人惊讶。从小学参加长跑队、练习垒球和铁人三项,直到后来的滑板和轮滑,更甚至在高中时期忽悠全班男生去健身房练健美。青岛的年少生活似乎全部都是与玩儿有关的日子,那些全然的快乐回忆对于现在的关雅荻依旧重要。
从青岛来到北京,生活里掺杂了更多的混乱和挑战,但在学生期间运动的习惯从未丢掉。在大学组织足球联赛,学习网球,玩轮滑的日子在网上相约逛街,逛天安门,逛胡同,逛北海。读研期间,曾在晚上9点从蓟门桥出发,沿着三环辅路,12点半到达联想桥,在将要完成一圈的时候累到腿抽筋。现在提起,关雅荻还会感叹于那段日子,那样年轻,那样无所畏惧,它们都该被视若珍宝。
童年时代的影响在关雅荻身上似乎表现的更为鲜明,走过爸爸带自己看武打片、泡电影院的日子,电影变成关雅荻的兴趣,也继而成为他的职业。也只因小时候放弃了滑板,现在重新学习滑雪。从小生活在海边,所以会去学习冲浪,考潜水证,尝试皮划艇,划龙舟,喜欢与水有关的所有运动。
在他的计划里,这些运动都可以慢慢学来,而跑步也可以一直跑下去。就像兰迪·波许(Randy Paush)教授在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后一课上说的,“如果在很小的时候接触橄榄球,它很可能会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对于关雅荻正是如此。
关于跑步
对于从小就是“运动达人”的关雅荻,停止几年之后重新迈出第一步并不难,只是如果没有生命的压力硬生生塞到自己手里,那么生活或许还可以像往常一样继续。然而跑步之后,关雅荻的生活却在一点点改变。
现在他经常需要带20多人的团队开大量的会议,但没有了熬夜和加班,开会思路更加清晰,白天的时间自然更有效率。跑步对于他,是一项积极的健康投资,也成为打破自己机械生活的借口。而每次奔跑过后都享受于安多啡分泌带来的心理愉悦,“就像武侠,习武到最后修炼的永远是自己的心性”。
关雅荻已经有一系列越野跑计划,10月的金山岭长城,12月的柬埔寨吴哥窟半程马拉松,而明年1月份更计划参加 VIBRAM香港100公里越野跑,“有身边的朋友参加,我就觉得它离我没那么遥远”,他把每次参赛都看作一次不可替代的生命体验。
现在的关雅荻对于事情的判断开始回归到最初的简单和纯粹,“看小时候是不是喜欢,这就ok了,这样比较容易快乐”,在他的经验里,对于童年想做的事请,人们大多可以不计任何代价,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感又可以反过来形成正能量的循环反馈。
奔跑总能让人从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里脱身,从恐惧中逃离。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Christopher McDougall)在他的《天生就会跑》(BORN TO RUN)里,甚至把奔跑定义为人类生存最初的本质。
对于关雅荻,奔跑让他找回自己18岁的精神状态,也找回与父亲并肩跑步的童年快乐。就像他自己说的,“如何才能像儿时那样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好奇心?我试图在奔跑中寻找答案”。
在三里屯Tigris见到关雅荻,一身运动装扮,晒成小麦色的皮肤,透露出有持续运动习惯的人才有的健康气色。
很多人会给予他影评人的身份,豆瓣“每周影评”也成为他自己的平台,但这只是他的“课外活动”。2006年,关雅荻硕士毕业就开始做电影发行,4年之后又作为制片人完成电影《西风烈》,随即被张一白看中,受邀加入小马奔腾,成为公司宣传营销中心副总。
在与电影有关的职业身份之外,关雅荻也是一名跑者,每周都会保持3次日常跑步,外加每周末一次的长途越野跑。他经常会在网上加入户外组织,相约跑步或参加比赛。而见面的前一天,他刚刚完成“挑战8小时实战徒步越野赛”,在起伏的延庆山路上跑完40公里的路程。
虽然从小就已经接触跑步,但在中断多年后重又拾回却只是去年的事,在此之前,他同样是一个工作忙碌没有时间运动的城市白领,然而现在,越野跑已经成为关雅荻持续的生活体验。
重拾跑步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草原上的那次越野赛已过去一年多,汽车在本没有路的草丛中轧出赛道,沿途的高原美景跑着跑着就变了颜色,在最后几公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县城马路上奔跑,感觉就像永远跑不到终点一样。与那次草原越野跑有关的记忆已经被关雅荻温习过多次。
虽然已经参加过多次正式比赛,但从未有25公里以上的经历,延庆的40公里路程自然是一次挑战。第一次尝试极端的体力透支,也在长途跑中体验不断变化的身体和精神感受。在延庆的山路上,前半程总是放松和愉悦的。在看不清脚下山路的丛林里跑过,路经无数小溪荆棘,“中间10公里的平路上,恍惚之间多次感觉自己并不存在,似乎可以那样一直跑下去”。
长跑到达身体的极限,大家都有自己的咒语,它们有点奇怪、且各不相同,在最后几公里的上坡山路上,身体疲惫到极点,关雅荻也开始大喊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面写的那句话“pain is inven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每喊一次就帮助他完成一公里,在喊过5次之后,才在两只登山杖的帮助下走完全程。
虽然这些在事后聊起来像是一个玩笑,但在野外奔跑的快感却是实实在在的,它们总会沉淀下来。跑过石景山模式口,跑过灵山,甚至7·21当天也是在香山上跑步,直到大雨降下,跑步已经成为关雅荻的生活习惯,然而开始决定跑下去却源于一次生病。
1998年关雅荻从家乡青岛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也从此开始与电影建立关联,2006年硕士毕业进入保利博纳,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在最初的四五年里,关雅荻只是拼命工作,每天面对电脑,熬夜更是寻常,更没有分出时间运动。
但也只是三四年的时间,身体就开始为此买单,随后得了严重的颈椎病,经常头晕呕吐,甚至会晕倒在办公室里。对于一向健康的关雅荻,这一场有些意外的病痛之后,他才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才觉得生活不该如此继续下去。
身体恢复之后他就慢慢开始运动,在去年11月份,去到之前从未去过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而有计划的跑也是从那个冬天才开始的,“跑步,任何时候开始其实都不会太迟”。
童年那些事儿
虽然工作之后中断了几年,但关雅荻从小就喜欢运动,也喜欢跑步,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并非一个资历尚浅的跑者。
“长跑是受父亲的影响”,关雅荻还记得小时候每天爸爸带着自己跑步的样子。从住在青岛啤酒厂旁边的家中出发,沿中山路跑到动物园,再从大学路绕到登州路回家,每天都用一个多小时跑完十几公里的路程。
他也会翻过家后面的那座小山,抄近道翻墙去少年宫上课,同样在夜晚翻过山回家,甚至和那时的玩伴在山上抓虫子、捉蚂蚱,去防空洞里探险,黑夜的山路上只能快速奔跑为自己壮胆。如此以来,关雅荻早就习惯了在青岛的山岭道路上跑步,习惯了沿途景色的自然转换,而对于越野跑的偏爱也总与那些快乐的儿时记忆有所关联。
其实在关雅荻的印象里,自己从小就充满好奇,尝试过的运动项目更多到让人惊讶。从小学参加长跑队、练习垒球和铁人三项,直到后来的滑板和轮滑,更甚至在高中时期忽悠全班男生去健身房练健美。青岛的年少生活似乎全部都是与玩儿有关的日子,那些全然的快乐回忆对于现在的关雅荻依旧重要。
从青岛来到北京,生活里掺杂了更多的混乱和挑战,但在学生期间运动的习惯从未丢掉。在大学组织足球联赛,学习网球,玩轮滑的日子在网上相约逛街,逛天安门,逛胡同,逛北海。读研期间,曾在晚上9点从蓟门桥出发,沿着三环辅路,12点半到达联想桥,在将要完成一圈的时候累到腿抽筋。现在提起,关雅荻还会感叹于那段日子,那样年轻,那样无所畏惧,它们都该被视若珍宝。
童年时代的影响在关雅荻身上似乎表现的更为鲜明,走过爸爸带自己看武打片、泡电影院的日子,电影变成关雅荻的兴趣,也继而成为他的职业。也只因小时候放弃了滑板,现在重新学习滑雪。从小生活在海边,所以会去学习冲浪,考潜水证,尝试皮划艇,划龙舟,喜欢与水有关的所有运动。
在他的计划里,这些运动都可以慢慢学来,而跑步也可以一直跑下去。就像兰迪·波许(Randy Paush)教授在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后一课上说的,“如果在很小的时候接触橄榄球,它很可能会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对于关雅荻正是如此。
关于跑步
对于从小就是“运动达人”的关雅荻,停止几年之后重新迈出第一步并不难,只是如果没有生命的压力硬生生塞到自己手里,那么生活或许还可以像往常一样继续。然而跑步之后,关雅荻的生活却在一点点改变。
现在他经常需要带20多人的团队开大量的会议,但没有了熬夜和加班,开会思路更加清晰,白天的时间自然更有效率。跑步对于他,是一项积极的健康投资,也成为打破自己机械生活的借口。而每次奔跑过后都享受于安多啡分泌带来的心理愉悦,“就像武侠,习武到最后修炼的永远是自己的心性”。
关雅荻已经有一系列越野跑计划,10月的金山岭长城,12月的柬埔寨吴哥窟半程马拉松,而明年1月份更计划参加 VIBRAM香港100公里越野跑,“有身边的朋友参加,我就觉得它离我没那么遥远”,他把每次参赛都看作一次不可替代的生命体验。
现在的关雅荻对于事情的判断开始回归到最初的简单和纯粹,“看小时候是不是喜欢,这就ok了,这样比较容易快乐”,在他的经验里,对于童年想做的事请,人们大多可以不计任何代价,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感又可以反过来形成正能量的循环反馈。
奔跑总能让人从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里脱身,从恐惧中逃离。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Christopher McDougall)在他的《天生就会跑》(BORN TO RUN)里,甚至把奔跑定义为人类生存最初的本质。
对于关雅荻,奔跑让他找回自己18岁的精神状态,也找回与父亲并肩跑步的童年快乐。就像他自己说的,“如何才能像儿时那样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好奇心?我试图在奔跑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