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我军军队学历院校普遍开展的“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以下简称“强化训练”)期间的体能训练规范化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了“普遍的筛查测评、统一的教学目标、阶梯式的教学进度、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稳定的教学内容、精选的教学方法、互为补充的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适度合理的课程考核”的规范化教学训练体系。
【关键词】军校;学历院校;入学训练;体能训练;规范训练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主渠道,提高学员的培养质量是筑牢战斗力生成基础的核心,打牢新学员的思想政治基础、身体心理基础、军事技能基础和军人作风基础是筑牢战斗力生成基础的前提。2005年起,根据军委决策,决定在入学初期(入学后2-3个月)就对学员进行军事基础集中强化训练 [1],强化训练重点内容之一是体能训练,是军队学历院校在新生入学入伍时实施的以基础体能训练为主的教育教学过程。
1.体能训练的基本情况
基本内容:以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为主的身体训练内容,具有代表性的训练项目为100米跑、3000米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双腿深蹲起立、单杠引体向上、组合练习等[2]。主要功能:生物功能、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目标功能、军事功能。基本特征:基础性、军事性、强化性、强制性、指令性。
2.需要规范的主要方面
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相对于刚刚走进军校的新学员来讲,“强化训练”的强度大、要求高,要实现教学目的,施训者必须树立科学训练的观念,而科学训练的起步与发展首先应从规范、程序入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与优化。从历年跟踪研究表明,还存在需要进一步统一与规范的较大空间。
2.1需进一步统一全体参训者的认识
对于体能训练的训练目标、组训方法认识不统一,导致机关、教研室、学员营在实施过程中组训思路、方法和步调还没有完全一致。
2.2需进一步规范参训教员的教学行为
目前教员授课虽然都是在围绕考核项目进行组训,但通常是依据教员的学历背景、教学经验各显其能,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缺乏基本的统一和遵循。
2.3需进一步规范训练内容与方法
“强化训练”期间的新学员所要掌握的科目较多,与学员体能五大素质相应训练内容与方法需要合理选取。
2.4需进一步规范各阶段的训练强度
新生体能训练通常采用群体性大规模的训练,但新学员由于体能水平参差不一,必须适时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但是课堂教学和学员营自训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员进行适宜强度的训练,目前没有相应的参考可供借鉴。
2.5需进一步规范课内外的训练过程
学员营课下组织训练与课内训练尚未较好呼应,过度训练、盲目训练、训练不足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2.6需进一步规范体能训练的考核评价
总部《教学基本要求》对于新学员入学入伍考核只是规定了基本项目,要求在考核过程中进行抽考,但选取什么项目,最终怎么评定,需要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和锻炼价值的考核項目牵引学员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制定适宜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反映学员刻苦训练的成效,同时筛选出不具备指挥军官培养潜质的学员尽早淘汰。
3.规范化教学训练体系构建
3.1普遍的筛查测评
针对学员体质体能下降、小伤小病多发、重大训练伤病屡次出现等新情况出现,对学员进行体能评估与测试的要求逐渐清晰。经过到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调研,结合了地方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评的基本方法和现代运动训练中评估训练潜在风险测试的FMS测评法,在逐步的实施和探索过程中,选取了能够标识学员体能状况的三大类15项测试项目做为备选,在实验过程中,筛选出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项目,作为检验新学员体能状况的基本手段,及时地选出体能极弱、有运动风险、暂不适合进行一定强度训练的新学员,作为分组分级训练的基本依据。
3.2统一的教学目标
本研究对体能训练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现实分析和客观定位。一是从对体能训练的目标要求分析,是艰苦磨砺的达标训练。二是从军校培养人才身心素质的角度分析,是打基础的起步训练。三是从运动训练学角度来分析,是阶断适应性训练。四是从现行训练目标设置与达标实际状况分析,是目标与达标不匹配的训练。综上所述,体能训练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使学员体验和感受到军人体能训练的艰苦性,认识到军人体能标准应当具有的基本高度,学员的体能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3阶梯式的教学进度
对教学进度进行基本的划分,作为训练安排的基本依据。本研究初步确定了“先基本动作、维持运动的力量训练(先静力后动力)、身体综合素质训练、科目达标训练”阶梯式四段训练进度。
3.4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目前,体能训练多采用以营为建制进行集中训练,这种方式的利处在于便于集中管理,适合对于大群体受训对象进行统一的教学进度,但需要教员在本教学班内进行分层教学,不仅会牵扯到教员大量的管理精力,同时在同一个教学时段,教员很难兼顾各层次学员进行精细化训练。本研究提出采用“分阶段分层训练”的方法,在训练初期进行统一教学,在训练中期按学员“体能素质分组”或“科目分组”等形式进行教学。
3.5稳定的教学内容
通过“新学员在强化训练期间必须掌握的体能训练知识”规范教员必讲授、学员必掌握的教学内容,选取基本训练内容与辅助训练的项目作为课内外训练的主体内容。
3.6精选的教学方法
围绕主要达标考核项目进行了方法研究,制定基本初、中、高级训练方法。
3.7互为补充的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
一是学员营体能训练组训的基本模式,明确教员、营干部、营学员骨干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在组训过程中的基本模式。二是学员营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三是学员营体能训练各个项目的基本方法。四是学员营体能训练各个阶段的训练频度和测验频度。五是学员营体能训练各个阶段、各个项目、各类学员的训练强度参考值。
3.8初步形成适度合理的课程考核
经过试验与验证,对考核科目及标准进行了的改革与调整,增设部分《教学基本要求》中没有的项目,形成“2014级本科学员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军事体育考核标准”。
参考资料
[1]组织二00五级部分学员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试点,总参总政文件,2005年8月10日。
[2]某学院(指示),组织2005级部分本科学员入学(入伍)教育训练工作,2005年8月18日。
【关键词】军校;学历院校;入学训练;体能训练;规范训练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主渠道,提高学员的培养质量是筑牢战斗力生成基础的核心,打牢新学员的思想政治基础、身体心理基础、军事技能基础和军人作风基础是筑牢战斗力生成基础的前提。2005年起,根据军委决策,决定在入学初期(入学后2-3个月)就对学员进行军事基础集中强化训练 [1],强化训练重点内容之一是体能训练,是军队学历院校在新生入学入伍时实施的以基础体能训练为主的教育教学过程。
1.体能训练的基本情况
基本内容:以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为主的身体训练内容,具有代表性的训练项目为100米跑、3000米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双腿深蹲起立、单杠引体向上、组合练习等[2]。主要功能:生物功能、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目标功能、军事功能。基本特征:基础性、军事性、强化性、强制性、指令性。
2.需要规范的主要方面
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相对于刚刚走进军校的新学员来讲,“强化训练”的强度大、要求高,要实现教学目的,施训者必须树立科学训练的观念,而科学训练的起步与发展首先应从规范、程序入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与优化。从历年跟踪研究表明,还存在需要进一步统一与规范的较大空间。
2.1需进一步统一全体参训者的认识
对于体能训练的训练目标、组训方法认识不统一,导致机关、教研室、学员营在实施过程中组训思路、方法和步调还没有完全一致。
2.2需进一步规范参训教员的教学行为
目前教员授课虽然都是在围绕考核项目进行组训,但通常是依据教员的学历背景、教学经验各显其能,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缺乏基本的统一和遵循。
2.3需进一步规范训练内容与方法
“强化训练”期间的新学员所要掌握的科目较多,与学员体能五大素质相应训练内容与方法需要合理选取。
2.4需进一步规范各阶段的训练强度
新生体能训练通常采用群体性大规模的训练,但新学员由于体能水平参差不一,必须适时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但是课堂教学和学员营自训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员进行适宜强度的训练,目前没有相应的参考可供借鉴。
2.5需进一步规范课内外的训练过程
学员营课下组织训练与课内训练尚未较好呼应,过度训练、盲目训练、训练不足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2.6需进一步规范体能训练的考核评价
总部《教学基本要求》对于新学员入学入伍考核只是规定了基本项目,要求在考核过程中进行抽考,但选取什么项目,最终怎么评定,需要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和锻炼价值的考核項目牵引学员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制定适宜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反映学员刻苦训练的成效,同时筛选出不具备指挥军官培养潜质的学员尽早淘汰。
3.规范化教学训练体系构建
3.1普遍的筛查测评
针对学员体质体能下降、小伤小病多发、重大训练伤病屡次出现等新情况出现,对学员进行体能评估与测试的要求逐渐清晰。经过到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调研,结合了地方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评的基本方法和现代运动训练中评估训练潜在风险测试的FMS测评法,在逐步的实施和探索过程中,选取了能够标识学员体能状况的三大类15项测试项目做为备选,在实验过程中,筛选出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项目,作为检验新学员体能状况的基本手段,及时地选出体能极弱、有运动风险、暂不适合进行一定强度训练的新学员,作为分组分级训练的基本依据。
3.2统一的教学目标
本研究对体能训练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现实分析和客观定位。一是从对体能训练的目标要求分析,是艰苦磨砺的达标训练。二是从军校培养人才身心素质的角度分析,是打基础的起步训练。三是从运动训练学角度来分析,是阶断适应性训练。四是从现行训练目标设置与达标实际状况分析,是目标与达标不匹配的训练。综上所述,体能训练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使学员体验和感受到军人体能训练的艰苦性,认识到军人体能标准应当具有的基本高度,学员的体能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3阶梯式的教学进度
对教学进度进行基本的划分,作为训练安排的基本依据。本研究初步确定了“先基本动作、维持运动的力量训练(先静力后动力)、身体综合素质训练、科目达标训练”阶梯式四段训练进度。
3.4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目前,体能训练多采用以营为建制进行集中训练,这种方式的利处在于便于集中管理,适合对于大群体受训对象进行统一的教学进度,但需要教员在本教学班内进行分层教学,不仅会牵扯到教员大量的管理精力,同时在同一个教学时段,教员很难兼顾各层次学员进行精细化训练。本研究提出采用“分阶段分层训练”的方法,在训练初期进行统一教学,在训练中期按学员“体能素质分组”或“科目分组”等形式进行教学。
3.5稳定的教学内容
通过“新学员在强化训练期间必须掌握的体能训练知识”规范教员必讲授、学员必掌握的教学内容,选取基本训练内容与辅助训练的项目作为课内外训练的主体内容。
3.6精选的教学方法
围绕主要达标考核项目进行了方法研究,制定基本初、中、高级训练方法。
3.7互为补充的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
一是学员营体能训练组训的基本模式,明确教员、营干部、营学员骨干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在组训过程中的基本模式。二是学员营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三是学员营体能训练各个项目的基本方法。四是学员营体能训练各个阶段的训练频度和测验频度。五是学员营体能训练各个阶段、各个项目、各类学员的训练强度参考值。
3.8初步形成适度合理的课程考核
经过试验与验证,对考核科目及标准进行了的改革与调整,增设部分《教学基本要求》中没有的项目,形成“2014级本科学员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军事体育考核标准”。
参考资料
[1]组织二00五级部分学员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试点,总参总政文件,2005年8月10日。
[2]某学院(指示),组织2005级部分本科学员入学(入伍)教育训练工作,2005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