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在“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中国资本开始在世界经济大潮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国建筑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处进行海外工程承包,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建筑企业在承包海外工程的过程中面临了多种风险。本文简介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态势,分析了海外工程承包财务经营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有效的防范风险策略。
关键词:建筑企业;海外工程;财务风险;承包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行各业都走进了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中,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从业经验,在行业规模和经验的帮助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08年金融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将大量的资金投入于基础建设之中,在基建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国的建筑行业开始走出国门,成为我国的国家名片之一。我国的各个优秀建筑企业在海外承包了大量的工程,尤其是在中东和非洲得较落后的地区。但是由于地理以及货币体系的原因,这种海外承包工程其实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那么如何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这将是考验我国建筑企业的重要问题。
二、海外工程承包财务经营风险
建筑企业在海外进行工程承包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经营风险,如果不能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规避,就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常见的财务经营风险包括国家风险、企业管理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
2.1 国家风险
这里所说的国家风险指的是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包括的范围比较宽泛,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国家发生政治局面动荡、战争、政府解体等情况时,我国建筑企业的项目进行肯定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当爆发战争时,当地员工的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撤回行为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济风险指的就是经济形式变动等引起的风险,最常见的经济风险就是汇率变动风险,因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是美元结算,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存在一定的汇率,当汇率发生变动时,对这些建筑企业的海外工程项目将造成严重的影响。社会影响指的就是治安与法制影响,由于工程所在区域往往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当地的治安情况也往往不能让人满意,再加上一些法律条文的区别,海外工程的进度也会别拖慢。最后就是自然灾害等不可人为控制的因素,当这些灾害发生时,事故所在地的一切生产活动都会被迫中断。
2.2 企业管理风险
我国的建筑企业在海外承包工程时还处于一种比较初级的阶段,经营者与一线工作人员的目光大都是指能看到眼前的一段,对于行业的发展缺乏长期的规划,这就导致了项目在长期发展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缺乏突发情况备案。而且由于建筑企业缺乏在海外进行施工的经验,造成了管理模式的落后,给项目施工过程造成了阻碍,常见的问题就包括了施工现场的责任与权力界定模糊,有话语权的人可能缺乏相关经验,真正对海外施工经营过程有了解与见识的人并不能掌握话语权与足够的决策权。缺乏海外经营人才也极大地限制了海外工程承包的规模,因为海外建筑施工的过程对于我国的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体验,行业中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人才储备较少,高校的教育培养方向缺少一些对口课程设置。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本土化程度不够,建筑企业在海外开展的作业必然需要当地居民的支持,如果建筑企业能够在本土化的程度上做到更好的效果,企业的管理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2.3 企业经营风险
由于海外业务在地理上与国内的总部相隔甚远,这就导致了总部的一些决策和监管在海外工程承包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后者是尤其致命的,海外承包工程大都是长工期、大投资额的,当监管不到位时,可以预见地必然会发生经济腐败事件,对建筑企业的名声和实际利益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得建筑企业争取来的市场重新脱离控制。此外,在很多海外工程所在地,当地使用的语言很可能是比较少见的语言,翻译人员就可能数量和能力上有所欠缺,尤其是涉及到专业术语时,翻译人员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就给施工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为项目的进程埋下了隐患。法律法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建筑企业在海外工程施工中,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国家中会有不同的规定,不可因为这方面的差异造成违法违规行为。
三、防范风险策略
3.1 确立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管理模型
风险评估指的就是企业针对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一个可靠的估计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建筑企业走出国门的进程中,各种风险的出现完全是可以预见到的。建立了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机制之后,企业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制作出风险管理的模型,只有在完全了解即将面对的风险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做出各种决断来规避风险。风险管理模型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企业就有可能会对面临的风险缺乏充足的认识,就无法在事先做出准备,当风险发生时,也就无从谈起迅速反应了。
3.2 回避、转移或自保建筑企业海外运营风险
规避风险可以有多种策略,针对面临的不同情况,企业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当面临的风险是国家政治局面动荡或者业主支付能力有限时,就要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减少与这类业主相接触,否则企业可能会面临重大的损失。合同是建筑企业可以用来规避风险的重要举措,建筑企业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要个自己留下充足的反应空间,汇率等风险完全可以在合同中做出明文规定,这样就可以在汇率出现变动时有据可依,使得损失降低到最小。索赔问题也是合同签订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之一,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出在施工一方,当个别的供应商出现问题时,可以依据合同和相关法律進行索赔,减少损失。
3.3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在项目开展之前要切实做好前期的分析工作,认真收集投资当地资料,包括政治稳定状况,教育普及程度等,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海外工程承包的财务风险。只有完善的资料支持,才能做到精准预测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对于承包过程中的风险做出精确评估。要强化财政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做好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判断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增加关于财务风险的保护性条款。项目经营的过程中除了预期的风险之外,必然还会存在一些不可控风险,积极利用商业保险等手段可以有效转移风险。通过商业保险来转移风险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案,商业保险公司对于处理风险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风险管理方案,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这是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在“走出去”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建筑企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表现出自身的能力,海外承包工程的规模迅速增加,我国的建筑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但是在海外工程承包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预估与规避手段,这样才能精准地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并通过事先准备好的风险规避手段来使损失降低到适当的程度。
参考文献:
[1]郑奇洪.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时代金融,2009(3X):90-91.
[2]冷锋.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经济视野,2013(7).
[3]徐文成.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273-273.
[4]陈永龙.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3(10):91-92.
关键词:建筑企业;海外工程;财务风险;承包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行各业都走进了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中,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从业经验,在行业规模和经验的帮助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08年金融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将大量的资金投入于基础建设之中,在基建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国的建筑行业开始走出国门,成为我国的国家名片之一。我国的各个优秀建筑企业在海外承包了大量的工程,尤其是在中东和非洲得较落后的地区。但是由于地理以及货币体系的原因,这种海外承包工程其实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那么如何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这将是考验我国建筑企业的重要问题。
二、海外工程承包财务经营风险
建筑企业在海外进行工程承包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经营风险,如果不能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规避,就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常见的财务经营风险包括国家风险、企业管理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
2.1 国家风险
这里所说的国家风险指的是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包括的范围比较宽泛,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国家发生政治局面动荡、战争、政府解体等情况时,我国建筑企业的项目进行肯定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当爆发战争时,当地员工的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撤回行为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济风险指的就是经济形式变动等引起的风险,最常见的经济风险就是汇率变动风险,因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是美元结算,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存在一定的汇率,当汇率发生变动时,对这些建筑企业的海外工程项目将造成严重的影响。社会影响指的就是治安与法制影响,由于工程所在区域往往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当地的治安情况也往往不能让人满意,再加上一些法律条文的区别,海外工程的进度也会别拖慢。最后就是自然灾害等不可人为控制的因素,当这些灾害发生时,事故所在地的一切生产活动都会被迫中断。
2.2 企业管理风险
我国的建筑企业在海外承包工程时还处于一种比较初级的阶段,经营者与一线工作人员的目光大都是指能看到眼前的一段,对于行业的发展缺乏长期的规划,这就导致了项目在长期发展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缺乏突发情况备案。而且由于建筑企业缺乏在海外进行施工的经验,造成了管理模式的落后,给项目施工过程造成了阻碍,常见的问题就包括了施工现场的责任与权力界定模糊,有话语权的人可能缺乏相关经验,真正对海外施工经营过程有了解与见识的人并不能掌握话语权与足够的决策权。缺乏海外经营人才也极大地限制了海外工程承包的规模,因为海外建筑施工的过程对于我国的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体验,行业中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人才储备较少,高校的教育培养方向缺少一些对口课程设置。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本土化程度不够,建筑企业在海外开展的作业必然需要当地居民的支持,如果建筑企业能够在本土化的程度上做到更好的效果,企业的管理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2.3 企业经营风险
由于海外业务在地理上与国内的总部相隔甚远,这就导致了总部的一些决策和监管在海外工程承包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后者是尤其致命的,海外承包工程大都是长工期、大投资额的,当监管不到位时,可以预见地必然会发生经济腐败事件,对建筑企业的名声和实际利益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得建筑企业争取来的市场重新脱离控制。此外,在很多海外工程所在地,当地使用的语言很可能是比较少见的语言,翻译人员就可能数量和能力上有所欠缺,尤其是涉及到专业术语时,翻译人员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就给施工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为项目的进程埋下了隐患。法律法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建筑企业在海外工程施工中,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国家中会有不同的规定,不可因为这方面的差异造成违法违规行为。
三、防范风险策略
3.1 确立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管理模型
风险评估指的就是企业针对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一个可靠的估计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建筑企业走出国门的进程中,各种风险的出现完全是可以预见到的。建立了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机制之后,企业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制作出风险管理的模型,只有在完全了解即将面对的风险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做出各种决断来规避风险。风险管理模型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企业就有可能会对面临的风险缺乏充足的认识,就无法在事先做出准备,当风险发生时,也就无从谈起迅速反应了。
3.2 回避、转移或自保建筑企业海外运营风险
规避风险可以有多种策略,针对面临的不同情况,企业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当面临的风险是国家政治局面动荡或者业主支付能力有限时,就要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减少与这类业主相接触,否则企业可能会面临重大的损失。合同是建筑企业可以用来规避风险的重要举措,建筑企业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要个自己留下充足的反应空间,汇率等风险完全可以在合同中做出明文规定,这样就可以在汇率出现变动时有据可依,使得损失降低到最小。索赔问题也是合同签订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之一,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出在施工一方,当个别的供应商出现问题时,可以依据合同和相关法律進行索赔,减少损失。
3.3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在项目开展之前要切实做好前期的分析工作,认真收集投资当地资料,包括政治稳定状况,教育普及程度等,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海外工程承包的财务风险。只有完善的资料支持,才能做到精准预测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对于承包过程中的风险做出精确评估。要强化财政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做好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判断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增加关于财务风险的保护性条款。项目经营的过程中除了预期的风险之外,必然还会存在一些不可控风险,积极利用商业保险等手段可以有效转移风险。通过商业保险来转移风险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案,商业保险公司对于处理风险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风险管理方案,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这是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在“走出去”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建筑企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表现出自身的能力,海外承包工程的规模迅速增加,我国的建筑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但是在海外工程承包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预估与规避手段,这样才能精准地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并通过事先准备好的风险规避手段来使损失降低到适当的程度。
参考文献:
[1]郑奇洪.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时代金融,2009(3X):90-91.
[2]冷锋.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经济视野,2013(7).
[3]徐文成.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273-273.
[4]陈永龙.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3(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