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患急性心肌梗塞的SLE病人尸解发现变异抗酸菌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报告一例女性患者,35岁(1971年)时,因发热、面部及躯干皮损、关节炎、肾病、高血压和贫血被诊断为SLE.1972年肾活检作免疫荧光检查于肾小球基底膜处有颗粒型荧光.治疗用强的松60mg/d,维持剂量15mg/d.1977年2月28日突然发生心肌梗塞送至医院已低血压休克,翌日心跳停止死亡.死后17小时作尸解,发现右冠状动脉完全梗塞,左冠状动脉变窄,左心尖处有一动脉瘤,切片见动脉瘤壁附近心肌坏死、出血.肾脏有局灶节段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纤维变性,小动脉硬化、纤维样变性和洋葱圈样结构.

其他文献
近十几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在SLE病人血清中陆续发现多种自身抗体,并且对这些自身抗体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逐步形成了根据临床特征与血清学检查相结合,合理地划分SLE亚型.
期刊
本文描写一例毛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性网状内皮增生症),有广泛的带有脓疱的丘疹和斑块。其组织病理改变为急性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道德教育,禁止卖淫和积极的群众性防治工作,很快地消灭了各种性病的传染。目前我国建国后培养的医生对性传播的疾病都不了解,老医生也已感生疏。
期刊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起源于纤维母细胞的肿瘤,生长缓慢,不常见,占肿瘤的0.1%以下。其特点是在正规外科治疗后有复发趋势,但转移率不高,作者报道1例粘液样DFSP,应用Mohs外科疗法获得成功。患者为黑人男性,19岁,在10岁时左前胸被踢伤,伤后一直未全消退,反逐渐扩大。且左胸壁多次受到损伤。屡作常规体检,诊断为“消退中的血肿”。终于皮损中心肿胀,活检诊断为DFSP。HE染色显示瘤组织主
为阐明结构脂质对角质层含水性的可能作用机制,作者研究了用丙酮/乙醚处理后结构脂质的破坏对于角质层含水量的影响,及伴随发生的脂质提取物的成份改变.选择6名年龄24~33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前臂皮肤.用开底的直径3cm圆皿注满10ml丙酮/乙醚(1/1)溶液紧贴于受试区,偶加震摇,并轻轻加压1、5、10和20分钟.
期刊
假单孢菌酸(Pseudomonic acid)是一种由荧光假单孢茵浸没发酵后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在结构上与其他抗生素无关连,治疗轻症化脓性皮肤感染高度有效.假单孢酸可对抗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葡、表皮葡萄球菌及化脓性链球菌.
期刊
发生在臀部的孢子丝菌病非常罕见,著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25岁,职员,1984年4月16日初诊。1983年7月发现右臀部有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逐渐变大而表面呈红色肉芽肿样,反复糜烂、结痂,不久这个皮疹的旁边新生1个同样的皮疹而来本科就诊。无明显外伤史,在洗澡时臀部可能受到洗澡池的水管龙头碰撞。
期刊
1970年,Shelley首先提出了水激性瘙痒症(Aquagenie Pruritus,Ap)的病名,1981年Greaves等又报道了3例Ap病例。根据如下诊断标准,本文报道了一组36例Ap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1.接触任何温度的水后均可出现严重的皮肤瘙痒、刺痛或烧灼感。2.于接触水后数分钟内发生严重不适。3.无可见皮损。4.无慢性皮肤病、内脏疾病或药物因素可以解释这种症状。5.除外了冷性、
期刊
本文报告一例62岁的男性患者,出现鼻部病变2年,一处在鼻尖,另一处在右侧鼻翼并延及鼻颊沟.皮损为半透明、隆起、表面光滑的结节状斑块,无糜烂或溃疡.组织学改变:真皮乳头和网状层有嗜酸性物质的小体,血管周围浆细胞浸润,并发现有结节状皮肤淀粉变性.作者指出:结节状淀粉样变是一种罕见病.
作者应用芳香族维甲酸Ro-9359(Etretinate Tigason)治疗28例患者,计女性16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48岁(16~82岁)其中15例银屑病,13例患对芳香族维甲酸有效的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扁平苔藓,光化性角化症,掌跖角化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