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有关探究学习认知、态度意识及行为能力状况的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探究学习基本情况,并对如何进一步实施开展探究学习的对策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 高师生 探究性学习能力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课改背景下的地方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YKT20143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030-01
新课改的全称是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课程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改革指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新课改也就是指对基础教育原有的教学科目和进程中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适应社会发展客观现实的。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构建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过程。”[1]“是教育工作者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2]这种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有关探究学习认知、态度意识及行为能力状况的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探究学习基本情况,并对如何进一步实施开展探究学习的对策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1999年开始酝酿,2001年开始试点,并以迅猛之势推向全国。为适应新课程的变革,新课程的开展及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探究学习热”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者们虽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在这里仅就探究性学习认识上的四点偏差作粗浅的分析。
(一)探究性学习中“重过程”的偏解
由于有些研究者引用的像杜威的“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及布鲁纳的“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等类似片言只语的影响,使我们很容易形成一些不完整的、片面的、极端的认识,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只重视探究的过程,不重视探究的结果的一种学习。其实,任何探究活动都离不开先前探究活动的结果,先前活动得出的结论是后期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先前活动所验证的理论,是指导后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支配着后期的探究活动。若没有先前研究的理论作支撑,后期的研究将失去研究的根基,科学的研究将不会得到发展,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也无从谈起。因此,真正的探究性学习是既重视探究的过程又重视探究的结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二)探究性学习中的“精英主义”倾向
探究性学习精英化,拔高了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认为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胜任和感兴趣,从而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只充当“观众”,这种“精英主义”价值观,是阻碍了“探究性学习”走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根源。“探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的重要部分,它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少数“尖子”学生。它必然秉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划一标准。探究性学习课程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点、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因而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一定要体现学生所在地域的特殊性,而不要机械模仿别人的模式。探究性学习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生活,它不把培养科学家视为惟一的或主要的课程目标。因此,只有走向大眾化,探究性学习才能有效推广,并发挥应有的价值作用。
(三)探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误解
探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自主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灵魂,学生一旦失去了“自主”,探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多数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对探究性学习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等问题的理解很容易走向极端,认为教师在“探究”教学的课堂上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一味地强调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这势必会造成课堂上“探究”的放任自流,引起教学混乱,到头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效果一定是甚微的。探究性学习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指探究过程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的职责在于促进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调控与指导至关重要。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开展探究学习任重而道远,高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提高大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新生代的大学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与建议:
(一)深化高师生探究性学习认知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探究学习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探究学习的内涵、意义、步骤、形式等都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深化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认知,如开设独立的探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公选课程或选修课;开展各种讲座,加强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理念的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探究学习,如何进行探究学习。
(二)强化高师生探究性学习意识
高师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既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要做学习方法的传授者。要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自己首先要学会学习。因此高校教师要注重对探究意识的全面认识,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重视对高师生进行形成探究学习内驱力的培养,即探究意识的培养。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变幻莫测,“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应强化“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我们不能仅给予学生以知识,我们更应让他们学会学习,所有这些都是高师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8-29
[2]陆璟.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26-28
[3]王丹,贾章榕,朱玉芳.大学新生探究性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4(10)
作者简介:
唐红卫,男,文学博士,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阳海燕,女,法学硕士,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关键词】新课改 高师生 探究性学习能力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课改背景下的地方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YKT20143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030-01
新课改的全称是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课程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改革指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新课改也就是指对基础教育原有的教学科目和进程中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适应社会发展客观现实的。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构建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过程。”[1]“是教育工作者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2]这种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有关探究学习认知、态度意识及行为能力状况的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探究学习基本情况,并对如何进一步实施开展探究学习的对策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1999年开始酝酿,2001年开始试点,并以迅猛之势推向全国。为适应新课程的变革,新课程的开展及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探究学习热”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者们虽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在这里仅就探究性学习认识上的四点偏差作粗浅的分析。
(一)探究性学习中“重过程”的偏解
由于有些研究者引用的像杜威的“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及布鲁纳的“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等类似片言只语的影响,使我们很容易形成一些不完整的、片面的、极端的认识,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只重视探究的过程,不重视探究的结果的一种学习。其实,任何探究活动都离不开先前探究活动的结果,先前活动得出的结论是后期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先前活动所验证的理论,是指导后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支配着后期的探究活动。若没有先前研究的理论作支撑,后期的研究将失去研究的根基,科学的研究将不会得到发展,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也无从谈起。因此,真正的探究性学习是既重视探究的过程又重视探究的结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二)探究性学习中的“精英主义”倾向
探究性学习精英化,拔高了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认为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胜任和感兴趣,从而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只充当“观众”,这种“精英主义”价值观,是阻碍了“探究性学习”走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根源。“探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的重要部分,它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少数“尖子”学生。它必然秉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划一标准。探究性学习课程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点、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因而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一定要体现学生所在地域的特殊性,而不要机械模仿别人的模式。探究性学习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生活,它不把培养科学家视为惟一的或主要的课程目标。因此,只有走向大眾化,探究性学习才能有效推广,并发挥应有的价值作用。
(三)探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误解
探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自主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灵魂,学生一旦失去了“自主”,探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多数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对探究性学习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等问题的理解很容易走向极端,认为教师在“探究”教学的课堂上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一味地强调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这势必会造成课堂上“探究”的放任自流,引起教学混乱,到头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效果一定是甚微的。探究性学习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指探究过程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的职责在于促进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调控与指导至关重要。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开展探究学习任重而道远,高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提高大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新生代的大学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与建议:
(一)深化高师生探究性学习认知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探究学习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探究学习的内涵、意义、步骤、形式等都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深化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认知,如开设独立的探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公选课程或选修课;开展各种讲座,加强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理念的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探究学习,如何进行探究学习。
(二)强化高师生探究性学习意识
高师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既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要做学习方法的传授者。要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自己首先要学会学习。因此高校教师要注重对探究意识的全面认识,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重视对高师生进行形成探究学习内驱力的培养,即探究意识的培养。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变幻莫测,“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应强化“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我们不能仅给予学生以知识,我们更应让他们学会学习,所有这些都是高师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8-29
[2]陆璟.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26-28
[3]王丹,贾章榕,朱玉芳.大学新生探究性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4(10)
作者简介:
唐红卫,男,文学博士,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阳海燕,女,法学硕士,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