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育人为中心,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它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础。目前,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上涌现了一些新思想和新问题。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能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因此,班主任在教学时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班主任要意识到德育工作的意义,不断拓展德育发展的内容,全新阐释德育的理念和内涵。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要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一定要重视德育,要重视德育工作在学校的实效。小学教育时期,要开展德育工作,就一定要重视德育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德育工作的本质就是要实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品德的基础性教育。
一、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会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效果,采用各种措施让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以行为规范为标尺,班主任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监督他人的行为,例如:文明岗、一日班长等,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主动适应、接受班主任教育,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其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班主任在开展活动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逐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特殊节日,根据节日的主题来开展活动,在特殊季节,要根据季节的特点来开展活动。例如在母亲节时要围绕母亲来开展活动;在五一劳动节时,要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围绕劳动开展活动;在十月一日国庆节时要唱国歌,鼓励学生积极表演节目,让学生有爱国情操;在八一建军节时,尽可能让军校和学校一起活动,让学生知道解放军的优秀品质,以及解放军对我国的贡献。除了上述活动,班主任一定要利用好第二课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立兴趣小组,充分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从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班主任要转变思想观念
班主任在学校里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和模仿对象。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我们不能轻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朋友、父母的角色,陪伴孩子的成长,他们和孩子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为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有教师参与。在培养学生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素质、高情操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人格魅力。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班主任要转变教学理念。素质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对学生的素养进行的教育,为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我国提出了“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个理念在实践中没有被采纳,反而应试教育的势头越来越厉害。
为了有效的、顺利的开展德育工作,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以为的学习知识,成绩不能成为衡量班主任管理成果的标尺。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期望值讲到最低。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和,对学生的期望度不能超过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在低年级学生心中班主任一直是权威的代表。如果这个阶段,教师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学生不但不能达到班主任的期待值,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班主任改变管理观念,一般体现在行为上。班主任在课堂上基础性知识时,不仅要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教师在板书上要清楚、规范。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无论是班主任的期待,还是班主任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基础性教育的范围进行活动,班主任要时刻谨记小学德育工作就要针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场讲解德育。
三、从抽象化概念模式向形象化教育模式转变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能一味的讲解,这样激发不了学生的认清和积极性,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班主任讲解德育内容时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联系起来,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事物来讲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讲解和德育内容有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互动,在交流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课堂的主体。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模式比板书更能形象的向学生展示需要学习的知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知识能够帮助他们重新认识新的事物,对同一件事情有新的看法和理解。在开展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清楚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说明教师在教学内容能被学生接受,而且是主动的接受,不是被迫接受。所以学生因为外界压力被迫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非常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是潜移默化地扎在学生的思想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状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办法。例如:教师可以以小故事或者一个场景作为例子,结合学生接受范围和程度,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班主任在做好备课工作和分配任务时,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具有实际性意义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的指导过程实际也属于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环节。班主任除了关系学生的学习之外,应该注意学生的情感,应该和他们进行交流。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要求班主任有真挚的情感,讲课内容真实,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德育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整个学校的德育时效性。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他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学生的品德和素质和班主任有直接关系。小学阶段是学生步入校门形成世界观、人身观的初始时期,小学班主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參考文献
[1] 陈光艳.浅谈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新途径[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08(02):23-27.
[2] 刘光恒.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教学研究,2008(12):43-48.
[3] 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时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要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一定要重视德育,要重视德育工作在学校的实效。小学教育时期,要开展德育工作,就一定要重视德育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德育工作的本质就是要实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品德的基础性教育。
一、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会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效果,采用各种措施让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以行为规范为标尺,班主任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监督他人的行为,例如:文明岗、一日班长等,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主动适应、接受班主任教育,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其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班主任在开展活动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逐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特殊节日,根据节日的主题来开展活动,在特殊季节,要根据季节的特点来开展活动。例如在母亲节时要围绕母亲来开展活动;在五一劳动节时,要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围绕劳动开展活动;在十月一日国庆节时要唱国歌,鼓励学生积极表演节目,让学生有爱国情操;在八一建军节时,尽可能让军校和学校一起活动,让学生知道解放军的优秀品质,以及解放军对我国的贡献。除了上述活动,班主任一定要利用好第二课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立兴趣小组,充分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从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班主任要转变思想观念
班主任在学校里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和模仿对象。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我们不能轻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朋友、父母的角色,陪伴孩子的成长,他们和孩子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为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有教师参与。在培养学生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素质、高情操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人格魅力。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班主任要转变教学理念。素质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对学生的素养进行的教育,为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我国提出了“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个理念在实践中没有被采纳,反而应试教育的势头越来越厉害。
为了有效的、顺利的开展德育工作,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以为的学习知识,成绩不能成为衡量班主任管理成果的标尺。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期望值讲到最低。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和,对学生的期望度不能超过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在低年级学生心中班主任一直是权威的代表。如果这个阶段,教师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学生不但不能达到班主任的期待值,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班主任改变管理观念,一般体现在行为上。班主任在课堂上基础性知识时,不仅要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教师在板书上要清楚、规范。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无论是班主任的期待,还是班主任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基础性教育的范围进行活动,班主任要时刻谨记小学德育工作就要针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场讲解德育。
三、从抽象化概念模式向形象化教育模式转变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能一味的讲解,这样激发不了学生的认清和积极性,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班主任讲解德育内容时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联系起来,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事物来讲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讲解和德育内容有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互动,在交流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课堂的主体。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模式比板书更能形象的向学生展示需要学习的知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知识能够帮助他们重新认识新的事物,对同一件事情有新的看法和理解。在开展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清楚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说明教师在教学内容能被学生接受,而且是主动的接受,不是被迫接受。所以学生因为外界压力被迫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非常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是潜移默化地扎在学生的思想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状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办法。例如:教师可以以小故事或者一个场景作为例子,结合学生接受范围和程度,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班主任在做好备课工作和分配任务时,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具有实际性意义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的指导过程实际也属于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环节。班主任除了关系学生的学习之外,应该注意学生的情感,应该和他们进行交流。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要求班主任有真挚的情感,讲课内容真实,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德育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整个学校的德育时效性。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他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学生的品德和素质和班主任有直接关系。小学阶段是学生步入校门形成世界观、人身观的初始时期,小学班主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參考文献
[1] 陈光艳.浅谈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新途径[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08(02):23-27.
[2] 刘光恒.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教学研究,2008(12):43-48.
[3] 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时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