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98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2~78岁。按WHO诊断标准,根据心电图表现确定梗死部位。前壁17例,下壁12例,前间壁7例,广泛前壁5例,高侧壁4例,下壁合并后壁3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2例。住院死亡率为14%(7/50),主要并发症有心衰8例,心源性休克6例,心律失常28例。
护 理
休息:发病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肌负荷,特别是发病48小时之内,因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故必须给予绝对的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在卧床期间可给于适当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1周后视病情可以在床上自主活动。
饮食与便秘的护理:给予少量多餐,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AMI患者住院期间有40%~72.9%伴有便秘[1],用力排便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增加猝死的危险性[2],可以通过服用缓泻剂、调整饮食、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灌肠、针灸推拿、人工排便等方法,预防和缓解AMI患者的便秘。
病情观察:①心电监护3~5天,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心率、心律、变化情况,30分钟1次,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心率失常。②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以及有无放射等。如果出现剧烈疼痛说明心肌缺氧严重,病情仍在进展,常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此时必须给予处理,一般给镇静剂,如无效可给杜冷丁肌注,但必须注意用药后反应,如低血压等。③尿量的观察:观察尿量也是观察循环功能的重要方法。如果尿量减少,提示循环血量不足或者心功能不全;如果尿量过多,则可能丢失电解质导致平衡紊乱。因此,要注意尿量的变化并详细记录。
吸氧的护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少ST段抬高的程度及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一般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3~7天,注意保持吸氧导管的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或鼻塞,每天更换湿化瓶内的液体。另外,在吸氧期间要注意用氧安全,做到防火、防油、防震。
用药护理:用溶栓药物后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出血、过敏、胃肠道反应等反应时应及时配合医生处理。
心理护理:AMI发病突然,常伴有胸疼、胸闷不适,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改变,卧床休息,在床上排便等,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护士应以熟练的技术操作,认真的工作态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的有关知识,用药指导及其相关仪器的说明,解除其思想顾虑,缓解紧张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AMI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对此患者往往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而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缓解其紧张情绪还有助于转危为安。
AMI发病突然,常伴有胸痛,胸闷不适,给患者带来濒死感,因环境生疏,患者常紧张、焦虑和恐惧。通过对本组50例AMI患者的护理,体会到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掌握护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加强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本病的关键。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常红,翟燕.心肌梗死的辨证施治.山东中医杂志,1998,17(9):406-407.
2 张茂红.护理医学问答(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3.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2~78岁。按WHO诊断标准,根据心电图表现确定梗死部位。前壁17例,下壁12例,前间壁7例,广泛前壁5例,高侧壁4例,下壁合并后壁3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2例。住院死亡率为14%(7/50),主要并发症有心衰8例,心源性休克6例,心律失常28例。
护 理
休息:发病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肌负荷,特别是发病48小时之内,因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故必须给予绝对的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在卧床期间可给于适当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1周后视病情可以在床上自主活动。
饮食与便秘的护理:给予少量多餐,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AMI患者住院期间有40%~72.9%伴有便秘[1],用力排便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增加猝死的危险性[2],可以通过服用缓泻剂、调整饮食、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灌肠、针灸推拿、人工排便等方法,预防和缓解AMI患者的便秘。
病情观察:①心电监护3~5天,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心率、心律、变化情况,30分钟1次,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心率失常。②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以及有无放射等。如果出现剧烈疼痛说明心肌缺氧严重,病情仍在进展,常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此时必须给予处理,一般给镇静剂,如无效可给杜冷丁肌注,但必须注意用药后反应,如低血压等。③尿量的观察:观察尿量也是观察循环功能的重要方法。如果尿量减少,提示循环血量不足或者心功能不全;如果尿量过多,则可能丢失电解质导致平衡紊乱。因此,要注意尿量的变化并详细记录。
吸氧的护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少ST段抬高的程度及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一般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3~7天,注意保持吸氧导管的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或鼻塞,每天更换湿化瓶内的液体。另外,在吸氧期间要注意用氧安全,做到防火、防油、防震。
用药护理:用溶栓药物后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出血、过敏、胃肠道反应等反应时应及时配合医生处理。
心理护理:AMI发病突然,常伴有胸疼、胸闷不适,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改变,卧床休息,在床上排便等,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护士应以熟练的技术操作,认真的工作态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的有关知识,用药指导及其相关仪器的说明,解除其思想顾虑,缓解紧张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AMI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对此患者往往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而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缓解其紧张情绪还有助于转危为安。
AMI发病突然,常伴有胸痛,胸闷不适,给患者带来濒死感,因环境生疏,患者常紧张、焦虑和恐惧。通过对本组50例AMI患者的护理,体会到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掌握护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加强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本病的关键。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常红,翟燕.心肌梗死的辨证施治.山东中医杂志,1998,17(9):406-407.
2 张茂红.护理医学问答(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