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优化改革势在必行。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应用实践性教学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教育 实践性 改革
一、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1.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业、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识和技巧,提高就业能力。
2.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很多学生都会忽略就业指导课对择业、就业的重要性,学生们总是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往往从主观因素去了解社会,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最终导致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从而错过一些机会。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就业指导课。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
1.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及科学联系。
1.1在我国,清华大学早在1916年就开始着手和筹备就业指导这项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现今,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臻激烈,造成就业者的各种压力愈来愈大,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从就业的信息、思想、技巧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实际的就业帮助。
1.2就业课程包括就业与心理的联系、就业与演讲的联系、就业与礼仪的联系、就业与法律法规的联系等科学联系。就业与心理的联系:时代迅速发展,就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毋庸置疑的一大难题。部分学生自身专业技能不过硬,面对用人单位的挑拣不够自信,就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这属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另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却没有享受到比别人更好的工作待遇,进而产生一些不甘、愤懑的情绪,这也是心理压力的一种体现。就业与演讲的联系:在就业过程中,学生们都会遇到考验自己演讲口才的场合,而有些学生就会发现自己有话说不出,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说起,而另一些学生就能从容不迫地介绍自己的情况,成功应聘到自己满意的岗位,这就是学生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素质能力的结果。就业与礼仪的联系:与用人单位沟通考验的是学生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礼仪在这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与法律法规的联系: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避免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侵犯。
2.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2.1就业指导课程老师水平有限。在高校,担任就业课程最多的是辅导员,他们往往都是从大学毕业直接来到大学,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只能从专业上来介绍就业的前景和方向,对就业的宏观趋势并不了解。因此,在上就业课程的时候,老师只能按书本上的知识来讲解,导致教学内容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
2.2就业指导老师教学方式落后。上课时,老师基本上都是通过板书向同学们介绍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将就业涉及的心理、演讲、礼仪、法律等多方面科学性内容相融合,因而,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和学生建立思想上的沟通交流,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2.3学生对就业指导课存在认知误区。进入大学学习后,学生往往都将专业课程放在了学习首位,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学好就能找到好工作,他们忽视了非专业的重要性。就业课讲解的不仅仅是就业的常识知识,更多的是讲解就业的法律法规,社会的需求和以往的成功典型。很多学生到了上岗就业是才意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必要性,到了工作单位遇到合同纠纷时才想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优化途径和改革策略
1.高校需要强化师资建设。师资质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这就需要高校强化对就业指导老师的专业化培训。对于新任教师进行资质全面考核,任课老师不但需要具有丰富的就业理论指导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娴熟的指导经验。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多为专职辅导员,一般未经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缺乏就業指导经验。高校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增加教师培训机会,有组织、有安排地进行教师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授课能力和指导能力。此外,对学生评价低、表现消极的就业指导老师做取消其上岗资格处理,以此激发教师的职业紧迫感,主动投身到课程建设中去。
2.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并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改变以往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计中,要学以致用,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真正将实践落实到教学中。对于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以笔试形式进行,不能体现实践性教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考核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可以将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甚至于采用模拟面试,深入考察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实践性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进而突出教学的实践指导作用。对于学生的表现就业指导老师要多肯定,提出批评要委婉,保护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3.就业指导课要坚持三个结合。
3.1与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思想教育工作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至关重要,各高校必须研究和探索新的方式、新的形式、新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2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初入社会的门槛,需要面对许多在学校中不会遇到的社会现象,所以必须把就业指导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3.3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教育体系重要环节之一。它具有灵活性,趣味性,综合性等特点,能发挥第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实践检验就业理论方法、锻炼就业技能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庆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2):181-182.
[2]袁贵仁.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制度建设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3,(3)-(4).
[3]金喜在.朱志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5(1).
[4]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李玉芳.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1).
[6]刘艳杰.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
作者简介:谢艳丽(1984—)女。民族:汉。河南漯河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教育 实践性 改革
一、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1.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业、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识和技巧,提高就业能力。
2.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很多学生都会忽略就业指导课对择业、就业的重要性,学生们总是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往往从主观因素去了解社会,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最终导致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从而错过一些机会。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就业指导课。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
1.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及科学联系。
1.1在我国,清华大学早在1916年就开始着手和筹备就业指导这项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现今,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臻激烈,造成就业者的各种压力愈来愈大,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从就业的信息、思想、技巧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实际的就业帮助。
1.2就业课程包括就业与心理的联系、就业与演讲的联系、就业与礼仪的联系、就业与法律法规的联系等科学联系。就业与心理的联系:时代迅速发展,就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毋庸置疑的一大难题。部分学生自身专业技能不过硬,面对用人单位的挑拣不够自信,就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这属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另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却没有享受到比别人更好的工作待遇,进而产生一些不甘、愤懑的情绪,这也是心理压力的一种体现。就业与演讲的联系:在就业过程中,学生们都会遇到考验自己演讲口才的场合,而有些学生就会发现自己有话说不出,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说起,而另一些学生就能从容不迫地介绍自己的情况,成功应聘到自己满意的岗位,这就是学生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素质能力的结果。就业与礼仪的联系:与用人单位沟通考验的是学生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礼仪在这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与法律法规的联系: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避免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侵犯。
2.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2.1就业指导课程老师水平有限。在高校,担任就业课程最多的是辅导员,他们往往都是从大学毕业直接来到大学,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只能从专业上来介绍就业的前景和方向,对就业的宏观趋势并不了解。因此,在上就业课程的时候,老师只能按书本上的知识来讲解,导致教学内容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
2.2就业指导老师教学方式落后。上课时,老师基本上都是通过板书向同学们介绍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将就业涉及的心理、演讲、礼仪、法律等多方面科学性内容相融合,因而,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和学生建立思想上的沟通交流,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2.3学生对就业指导课存在认知误区。进入大学学习后,学生往往都将专业课程放在了学习首位,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学好就能找到好工作,他们忽视了非专业的重要性。就业课讲解的不仅仅是就业的常识知识,更多的是讲解就业的法律法规,社会的需求和以往的成功典型。很多学生到了上岗就业是才意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必要性,到了工作单位遇到合同纠纷时才想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优化途径和改革策略
1.高校需要强化师资建设。师资质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这就需要高校强化对就业指导老师的专业化培训。对于新任教师进行资质全面考核,任课老师不但需要具有丰富的就业理论指导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娴熟的指导经验。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多为专职辅导员,一般未经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缺乏就業指导经验。高校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增加教师培训机会,有组织、有安排地进行教师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授课能力和指导能力。此外,对学生评价低、表现消极的就业指导老师做取消其上岗资格处理,以此激发教师的职业紧迫感,主动投身到课程建设中去。
2.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并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改变以往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计中,要学以致用,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真正将实践落实到教学中。对于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以笔试形式进行,不能体现实践性教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考核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可以将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甚至于采用模拟面试,深入考察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实践性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进而突出教学的实践指导作用。对于学生的表现就业指导老师要多肯定,提出批评要委婉,保护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3.就业指导课要坚持三个结合。
3.1与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思想教育工作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至关重要,各高校必须研究和探索新的方式、新的形式、新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2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初入社会的门槛,需要面对许多在学校中不会遇到的社会现象,所以必须把就业指导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3.3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教育体系重要环节之一。它具有灵活性,趣味性,综合性等特点,能发挥第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实践检验就业理论方法、锻炼就业技能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庆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2):181-182.
[2]袁贵仁.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制度建设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3,(3)-(4).
[3]金喜在.朱志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5(1).
[4]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李玉芳.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1).
[6]刘艳杰.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
作者简介:谢艳丽(1984—)女。民族:汉。河南漯河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