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职业教育“3 4”分段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g199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与普通本科“3 4”分段培养,是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和创新的热点,也是现代职教体系建立的难点,如何在家长和学生都欢迎的情况下,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关键在于保证“3 4”分段培养学生的质量,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3 4”分段培养;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22-04
  为解决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各类人才培养之间衔接不顺、转换不畅的突出问题,江苏职业教育率先从学制改革入手,探索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徐州财经高职校)为例,学校于2013年8月率先在徐州市与江苏师范大学实施中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3 4”培养模式,实现了中高等教育衔接模式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该模式的实施对尽快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欢迎。但该模式毕竟是第一次实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如何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各方讨论的话题。笔者结合学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开展好现代职业教育“3 4”分段培养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实施现代职业教育“3 4”分段培养遇到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3 4”培养模式要求能全面规划学生7年的分段教育,树立系统培养理念,准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相递进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现有的方案在相互衔接、分段培养上还不完全匹配。
  (二)课程衔接不顺畅
  目前江苏师范大学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都是从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录取,尤其是会计专业是一本录取分数线,学生素质起点较高,而我校招收的“3 4”会计专业学生虽然也达到中考线的80%,但和一本的学生相比,文化课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如何加强前段文化基础知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该培养模式与学生直接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优势如何在课程中体现,职业教育学生的技能培养与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兼顾,还不是很明确。
  (三)转段要求不明确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指出:转段考核应明确前段部分核心课程作为考试课程,重点考查学生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凸显职业教育专业和技术技能特质,为后段学校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奠定坚实基础。考试课程的选择确定应由牵头学校和参与学校共同商定,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成绩要求应及早公开。与专科相衔接的项目应重点测试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与本科相衔接的项目应加强后续学习必备的文化基础课程考试。但由于牵头学校和参与学校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学生未来培养的定位认识不同,且存在较大分歧,如何在招生时就确定转段考核课程一时之间也无良方解决。
  (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需要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的双重作用,但中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3 4”培养模式招收的学生,一旦被录取入学了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认为自己以后能够顺利转段升入本科阶段学习,学习的外在压力没有了,良好的班级学风也很难养成,和高中生相比,他们的吃苦能力明显要弱;学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老师讲解的知识能掌握就不错了,主动去探究、去钻研、去思考的学生明显减少。
  (五)班级管理方式没有明显转变
  徐州财经高职校办学层次是以招收五年制高职为主,同时招收少量中职生,中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3 4”培养模式的招生到现在也就招收了两届,第一届1个班35人,第二届3个班105人。如何对这种类型的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明确其主要目标和任务,在学校层面还没有明确的文件,但这类班级招生的分数要比原有中职、五年制高职高出很多。如何引导好、管理好这类班级,是管理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职业教育“3 4”分段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现代职业教育“3 4”分段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做好内部监控和外部监督支持,内部监控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监控、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监控、教学环节监控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展开;外部监控主要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支持与监督,行业企业融入与参与,家庭教育配合与支持等。[1]
  (一)内部监控分段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1.合理制定“3 4”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实施“3 4”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目前学校“3 4”人才培养方案是由江苏师范大学牵头,联合两所试点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会计专业中职与普通本科“3 4”分段培养的有效融合,明确了两个阶段的各自目标,衔接课程、培养重点,为“3 4”模式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该方案的最大特点是统筹规划了学生7年的培养,即中职阶段主要完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及技能课程的学习,经过3年的中职培养,成绩达到本科院校的有关规定要求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可直接升入本科段进行4年的专业学习,同时本科阶段加大了技能培训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该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技能更加扎实,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2.统筹设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有效衔接
  为了防止中职与普通本科教育两个层次知识与技能的重复或断层,必须做好课程的有效衔接。中职与本科衔接教育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行业标准和技术领域的真实需要来构建课程。中职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其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技能实践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等;本科教育主要是完成专业理论的深化与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具体到会计专业,中职主要掌握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核与会计手工账务处理的必备技能;本科阶段需要学习会计及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学生做到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实现从初级会计人员到中高级会计人员的转变。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农林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发展以特色果林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该产业体系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逐渐发展成为农村、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性
摘要: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弊端,释放和延展了课堂学习时间。中职数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基本策略是:以翻转教学功能为标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以微课教学资源为支撑,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三个层面实现整合优化。  关键词:中职数学;翻转课堂;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31-03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