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铝粉、聚羧酸减水剂、柠檬酸、甲基硅酸钠、有机硅1、有机硅2六种不同的外加剂设计正交实验,对脱硫石膏的气孔率、凝结时间、吸水率、软化系数、抗折抗压强度以及微观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铝粉对于气孔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甲基硅酸钠对于吸水率和软化系数的影响较大.同时有机硅、聚羧酸减水剂及柠檬酸对于吸水率、凝结时间、力学性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优选的脱硫石膏砌块质轻,孔结构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防水性能.
【机 构】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4218),省部共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SKF201907),陕西省教育厅基金(18JK046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铝粉、聚羧酸减水剂、柠檬酸、甲基硅酸钠、有机硅1、有机硅2六种不同的外加剂设计正交实验,对脱硫石膏的气孔率、凝结时间、吸水率、软化系数、抗折抗压强度以及微观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铝粉对于气孔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甲基硅酸钠对于吸水率和软化系数的影响较大.同时有机硅、聚羧酸减水剂及柠檬酸对于吸水率、凝结时间、力学性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优选的脱硫石膏砌块质轻,孔结构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防水性能.
其他文献
针对物联网的终端类型多、规模大、维护难度大、面对新型攻击缺乏应对手段等难题,以物联终端资产风险检测为核心,基于海光国产化硬件平台,融合物联网终端分类、异常检测、协议精细化识别、智能准入控制等手段,形成了一套高效的一体化物联网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实现物联网风险、性能、资产、流量等全网数据的态势感知分析与综合呈现,多维度、多视角监控物联网流量、全网风险、属性状态、资产异变等情况。
宜万铁路广成山隧道K180+261~K180+306段边墙衬砌处发生纵向开裂、剥离,翘壳等灾害,隧道衬砌形成了典型的非对称式破坏模式.基于现场系统性的衬砌厚度、衬砌强度及衬砌侵限检测,并结合理论及数值模型分析了衬砌破坏模式及其孕育机制.研究表明,隧道右边墙衬砌厚度不足、病害段衬砌强度偏低以及既有溶洞共同作用导致了病害的发生.临近既有溶洞侧与远离溶洞侧的围岩应力存在明显差异,靠近围岩溶洞侧出现明显的围岩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加剧了衬砌的变形破裂.相比二衬厚度不足,既有溶洞是影响隧道应力分布及衬砌剥落的主要因素.
为研究动态加载条件下人工冻结黏土的动力学特性,使用SHPB动力学试验系统进行了人工冻结黏土的单轴动态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加载应变率及温度条件下人工冻结黏土的动强度和初始动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讨论了动态加载过程中试样的能量耗散特征.结果表明:(1)在单轴动态加载条件下,人工冻结黏土的动弹性模量、动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大或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但结果数据在低应变率区有一定波动;(2)随着试样内部塑性变形和裂纹扩展增加,试样弹性应变能密度与耗散应变能密度比值逐渐减小,试样也更容易呈现脆性破坏.以上结果有助于认识人
为解决给定张拉整体结构的可行力密度找形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次奇异值分解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需事先根据结构的几何对称性对构件进行合理分组,并在此基础上重组平衡矩阵,通过奇异值分解法求解线性齐次方程组以获得满足要求的可行初始力密度.同时引入了切线刚度矩阵特征值的计算方法来检验张拉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最后,基于空间十二杆张拉整体结构不同分组的计算结果,利用木棒和弹力绳模拟拉压单元制作模型,验证了结构形态的合理性及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为了研究与电缆载流量相关的土体导热系数,以上海奉贤区某施工现场粉质黏土研究对象,使用KD2 Pro型热特性分析仪,采用热线法测定较广温度范围(5~90℃)和含水率范围内(干燥~饱和状态)重塑土样的导热系数变化,并运用修正的颗粒间接触传热(IPCHT)导热系数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非饱和上海黏土在较低温度下(≤60℃)的导热系数随其含水率增加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较高温度下(>60℃)土样含水率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于饱和土样,其导热系数对温度的变化不太敏感.低于90℃时IPC
基于Prandtl-Reissner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土拱效应力学分析模型,改进了拱脚破坏面的假设.研究表明,自重应力是引起土拱效应破坏的主导因素,低于临界深度时土的剪胀效应破坏拱脚,高于临界深度时由于土的剪切破坏拱脚失效;研究结果与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室内模型试验结果一致.在三维状态下,在距桩顶表面一定深度内,拱脚处土的竖向位移会破坏拱脚,土拱效应减弱,在此以下一定深度段为土拱效应形成的有利深度,有利深度段深度下自重应力对土拱的破坏起主导作用.研究提出了根据桩土摩擦系数求解拱脚破
考虑到黄土地区经受着季节性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黄土被大量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侵入,进而导致土体的内部组构及基本物理力学指标发生改变,诱发土体抗拉特征产生劣化趋势,影响着天然边坡及场地的稳定状态.基于此,本文以铜川地区Q3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取样并人工配置盐酸、硫酸和硝酸的4种不同摩尔浓度的污染液,进行室内冻融循环条件下的酸污染黄土抗拉强度试验研究,探讨了酸污染原状黄土在冻融循环下的抗拉强度演变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抗拉特征的耦合劣化结果.结果表明:酸污染原状黄土抗拉强度随着冻融循
伴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我国传统形式的建筑行业开始将射频识别技术运用在结构参数检测、施工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本文通过阐述射频识别技术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为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可靠的理论基础.文章重点分析射频识别技术对于混凝土温度/湿度、应变、腐蚀及裂缝等关键参数检测的研究现状.同时,归纳总结了射频识别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人/材/机的管理应用,以及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旨在为实际工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提供新思路,为实现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参考意见.
以寒冷地区不同太阳能资源区的城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太阳能富集地区选取拉萨、敦煌,次富集地区选取西安、北京,采用稳态和非稳态方法进行传热计算,分析了冬至日的逐时外墙内壁面温度和墙体热流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建筑能耗.研究发现:在拉萨,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温度和热流差异都最大,而西安的相应差异最小.表明:在太阳能富集地区,非稳态计算的采暖能耗更低;当室外温度逐时差值日均温度大于1.9℃时,两种方法计算耗热量的差值大于10%;随着两者差值日均温度的增大,两种方法计算的耗热量差值呈显著增长趋势,差值最大可达6
城市规划对公共健康的促进作用,较早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积累了大量成果,研究视角和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基于科学网络引文数据库(WOS),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近二十年来的国外公共健康与城市规划文献进行分析,梳理文献发表趋势、出版来源和高被引文献,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演变趋势.结论:近二十年来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跨学科研究呈现从缓慢探索向高速发展的趋势;发文期刊主要为公共卫生类、环境科学类、城市与景观规划类期刊;从关键词图谱可以看出体力活动、建成环境、生态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