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旋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画得像并不等于画得好,通过课堂作品发现孩子的成长轨迹,寻觅少儿在成长中的情感节奏,在发现学生“未完成”状态的真实性,影响部分成人面对少儿抽象作品时的一些所谓的“理性”看法,在实践中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非理性评价的引导,启发孩子在自由的状态下,感受抽象元素的魅力,把握抽象绘画的情感节奏,从而展现自由的旋律。
  【关键词】 少儿情感;抽象绘画;未完成;自由;真实
  【中图分类号】 G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当家长与老师沉迷于对孩子画面的完美追求时,往往给孩子们制造了一副无形的枷锁,以致于忽略了某些内在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往往是大人们没有看到的最真实、最真切的童心世界。少儿内心世界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孩子们想象力与创造力,已然是人类文明更新进步的主力军,但是大人们很少透过视觉形式的不完整去发现其背后蕴藏的精神内涵与生命轨迹。因此针对这种怪圈现象,我提出疑问,家长注重的是孩子们的长远创造力的培養还是短期培训的短暂结果?面对疑惑,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一年级(7-8岁)孩子的抽象画面进行分析,从中去发现孩子成长的轨迹,寻觅他们在成长中的情感节奏。
  一、“未完成”状态——少儿抽象绘画的现实表达
  由于少儿本体所处年龄的特殊性,在看似“未完成”的作品,从抽象的情感表达对于孩子们来讲已经很丰富了,所以“未完成”已经表达出少儿一种自由状态下的真实情况。当我们面对一幅孩子的作品(图一)时,谁都难免会产生一些联想,因为作品会牵动观者的情感。当作品以正常或者可以说是平常的状态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作品早已被人们视觉习惯的存在所接纳,而那些反常或者不平常的作品,却成为舆论的焦点。因为相对于表现战争、残缺、幽默的作品,大多数观者更倾心于存在自然美景与现实美感的作品中。但是社会需要发展,我们需要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改变观众传统的视觉思维,引导大众审美的发展状态。
  二、少儿“未完成”作品的价值追寻
  打开联想的大门,“未完成”也可以是美的。例如:给孩子们上古罗马的断臂维纳斯,这尊上臂残缺的半裸女雕塑,从她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最美的女神,她的存在成为了“完美”的象征。但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是一尊没有手臂的雕塑,用直观的感受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带着缺失双臂的疑问去联想维纳斯正在做什么,因为残缺的存在突出了维纳斯独特美的气息,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讲,断臂的维纳斯是“未完成”的艺术作品,她隐藏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留给孩子们一把打开创意思维的大门钥匙,更准确的说是艺术表现手段可能性发展的钥匙,这使我们意识到即使画面没有完成,“未完成”的部分也可以视为作品空间延伸的一部分。
  “像的”“完整的”并不等于美的。由古至今,因为完整的、唯美的作品仍占主导,人们的视线不愿意离开那些传统的唯美画面,“完整美”仍在延续。但不同的是,孩子们并没有顺从这种思维,有一部分孩子开始思考并提出疑问,为什么画面一定要是完整的、像的、整洁的?这些枷锁无形的束缚的孩子们的思维,减弱了勇敢尝试与创造。
  (一)从视觉的维度上给观者一想象的空间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当老师把课件讲完,需要孩子们自由创作时,仍会出现一批孩子怯怯的声音,老师我应该这样画吗?那种习惯顺应的心理状态在面对相对自由的空间时,乱了方寸,不知从何做起了。正是这种现象,却能反映孩子真实的情感。例如(图二)这幅抽象作品虽然没有完成,但是展示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中间的米老鼠活泼可爱,周围的空间进退有度,仿佛进入一个游乐场。
  (二)思维创造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推移,这种倾向在不断壮大,现代的儿童作品更多的呈现出“未完成”的实验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孩子本身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具象思维的发展也正处于萌芽期;二是,孩子的抽象感觉这个时期比较强,自然最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家们各持己见,有些教育家思考,如何让通过观察孩子们的作品,留下一些不完美的东西,让它隐藏一些为人不知的故事或让人疑惑的言语;有些艺术家在思索,什么意义上的儿童作品可以被认为是完整,又如何认识作品完成和未完成的关系;还有些儿童艺术教育家认为“未完成”更多地解释为“不完美”,甚至包含破坏完整的画面,即俗称的画坏画。是的,“未完成”确实给教育者们带来了很多难题,同时也为孩子们的。
  例如(图三)这个孩子用自己的作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大量的运用块面、线条,通过色块与线的穿插、叠加,编织了一个观念的载体。这幅作品并没有完整美,却带给我们速度与张力的感受,他用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完成,用夸张的颜色与饱满的画面告诉我们对“请关注我”的渴望。
  三、抽象表达的指导策略
  (一)把握点线面的节奏
  这种抽象的作品的产生,包含了内心的呐喊与感受,其作品形成的过程是时代意识、人文环境的综合体现,在分析孩子们的作品,找到属于他们的作品依据。发现孩子们开始在绘画创作中,运用点、线、面创作规则形状、直线或几何曲线的尝试。由于当时欣赏了康定斯基的几幅作品,以及几何抽象和基本形的铺垫,学生在绘画作品中呈现出自由形式变成了以规则、僵硬的线条、一些边缘轮廓分明的弯曲彩色形状。同时画面保持着剧烈的节奏感,保持非客观物体的形式。强烈的节奏不再体现在情绪化的笔触与线条中,而是对情感的直观表达。这个同学的作品与之前的相比,明显具有一种理性的分割成分。
  (二)色块间的有机组合
  孩子们所理解的画面,具有双重性。单独的色块既是一个扁平物体的表面构成因素,同时又是描绘对象的要素。在审美感知与逻辑相作用下,两者具有不同的甚至矛盾的特性,如空间位置、维度、颜色等如(图四)。
  (三)空间关系的运用
  康定斯基说过:“形与画面边线之间的关系,一个形与边线间的距离起着特殊的和极重要的作用。”例如,圆是简单的形之一,由于它边线的压力是同等的,通过与方形的画面呼应达到某种关系,体现的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圆形。这时圆是一个面积,而它的外边轮廓是一条线;当圆的面积缩小,与整个方形画面作对比,圆变成了点。因此,点、线与面是没有绝对的界线来划分的,他们的共性是传达作者的情感,内心的节奏。
  四、分析少儿抽象绘画的感受
  所描绘的事物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少儿的抽象“抽象”绘画是指人在认知活动中对事物表象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应用于美术领域,便有了抽象性艺术。孩子们要么是从自然物象出发的抽象,要么是与自然物象保持有一定联系的抽象艺术形象,要么是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抽象,创作纯粹的形式构成。看来,少儿抽象画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我们大家知道儿童画画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是非常直觉的,而且是非常主观的,所以孩子们的抽象作品更能真实、直观的反应学生的情感。这对老师的课堂要求更为严格。是否进行艺术活动和进行什么形式的艺术活动必须要依具体活动能够达到最好的体验感受目的是需要我们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
  [2]E.H.贡布里希,《秩序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3]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4]王宏香,《残缺美的视觉表达》装饰,2004年第134页。
  [5]顾梦如,《论“未完成”的艺术作品》,2011年2月。
  [6]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晓译,四川人民出版,1998年。
其他文献
【摘 要】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一个主题单元作為教学单位,统筹安排课时,对单元重新编排知识内容,基于再构的文本语篇和融合的任务来实施教学活动。广州市各小学使用的教科版英语教材也是以话题作为单元编排的依据,教材内容编写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但在整体性设计上仍有不足。  【关键词】 目标统整;内容整合;语境带动和评价伴随  【中图分类号】 G6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3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群文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已得到了大力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依靠时下流行的群文阅读模式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拓展阅读空间,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能力,还能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而本文则结合语文教学工作实际,对群文阅读教学要点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4【文献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语文学习的水平高低将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近几年来,又兴起了“多文本文阅读”,将语文教学推向了新的发展方向。为此,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从多文本阅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入手,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多文本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 多文本阅读;培
期刊
【摘 要】 古代君子作为极具道德修养之人,必精通琴棋书画,其中琴泛指音乐,音乐作为道德修养以及道德教育过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现在就音乐课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升教育质量谈谈我的几点体会。首先,深刻研究心理学、教育学;其次占领教育制高点;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尊重每一类学生;教师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价值观。  【关键词】 耐心;爱心;尊重  【中图分类号】 G62.31【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 一年级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表现技能使他们特别依赖于教师。传统教师示范形式过于单一,同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进行示范助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既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在创作时体验其中的乐趣,久而久之,便失去创作的主动性,由此可见,在引导学生课堂创作的时候,能有效并多元化的运用示范,能帮助学生开拓思维,让其主动的享受创作,这对学生在今后能自主、持续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期刊
【摘 要】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
期刊
【摘 要】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教学的有效性应当作为音乐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来研究,将优秀流行歌曲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借用同类题材的歌曲搭起学生学习歌曲的桥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歌唱的情感,给学生撑起想象的蓝天张开学生歌唱的翅膀,创编表演动作提升学生歌唱的情趣,引领创编表演动作提高学生歌唱的情趣。  【关键词】 歌唱教学;小学音乐;歌曲的多纬度  【
期刊
【摘 要】 “生命题材”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组成中十分重要的一块。《道德与法治》中的“生命题材”是关于以生命为主题的作品材料,是旨在帮助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的一种题材。其目的是用好教材,促使学生身心、社会性及其灵性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健康地发展。本文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基于课程,构建生命题材研究体系;二是基于教材,挖掘具有生命元素的点;三是基
期刊
【摘 要】 文学想象是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意境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两个设计原则及三个活动组织策略,主要借助故事文学作品为教学案例进行辅助说明,展开对“文学想象”核心经验语言活动的论述思考。  【关键词】 文学想象;核心经验;语言活动;设计与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0.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一、概念厘清  文学想象是幼儿
期刊
【摘 要】 本文中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展示了启发式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针对目前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的现状给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数学;启发式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除了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提高学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