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读诗时间】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读书的效果。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适用主题:阅读;旅游;学习;勤奋;持之以恒……
【主题速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肯定会有辛苦,但只要你勤奋地学习,就会自在遨游,乐在其中。便如明代名臣于谦所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古代十年寒窗苦读的书生,为了修齐治平,废寝忘食;还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作品可以成功发表,辛苦地付出,努力地拼搏。儒勒·凡尔纳的《气球上的五星期》写了十几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写了20年,法布尔的《昆虫记》写了20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了40年……这些成功不是有力证明了勤奋的成果吗?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读诗时间】
这一首诗,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反复渲染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
“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久戍不归的征人 “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
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環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十分巧妙、自然。
“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适用主题:思念;战争;爱情……
【主题速用】
塞外,浓郁的月色笼罩着大地,征战沙场的战士伴着寂静的月夜遥望着千里之外的家乡……
听,乐声响起,连绵起伏,柔刚并重。琵琶今夜奏出了新的曲调,似高山流水,似幽咽泉流,曲调优美,可是曲中分明是与家人分别时内心无尽的伤感。
听,乐声响起,幽怨曲折,丝丝入耳。今夜的羌笛声在关山之远的月色下翩飞,羌管悠悠,月色如霜,曲中无处不是游子思妇的殷殷思念。
(编辑:李跃)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读诗时间】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读书的效果。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适用主题:阅读;旅游;学习;勤奋;持之以恒……
【主题速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肯定会有辛苦,但只要你勤奋地学习,就会自在遨游,乐在其中。便如明代名臣于谦所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古代十年寒窗苦读的书生,为了修齐治平,废寝忘食;还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作品可以成功发表,辛苦地付出,努力地拼搏。儒勒·凡尔纳的《气球上的五星期》写了十几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写了20年,法布尔的《昆虫记》写了20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了40年……这些成功不是有力证明了勤奋的成果吗?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读诗时间】
这一首诗,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反复渲染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
“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久戍不归的征人 “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
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環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十分巧妙、自然。
“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适用主题:思念;战争;爱情……
【主题速用】
塞外,浓郁的月色笼罩着大地,征战沙场的战士伴着寂静的月夜遥望着千里之外的家乡……
听,乐声响起,连绵起伏,柔刚并重。琵琶今夜奏出了新的曲调,似高山流水,似幽咽泉流,曲调优美,可是曲中分明是与家人分别时内心无尽的伤感。
听,乐声响起,幽怨曲折,丝丝入耳。今夜的羌笛声在关山之远的月色下翩飞,羌管悠悠,月色如霜,曲中无处不是游子思妇的殷殷思念。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