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海上自卫队“爱宕”号(DDG-177)驱逐舰于2007年3月15日正式服役。在此之前,2006年8月该级舰的第二艘“足柄”号下水,编号为DDG-178,预计2008年3月服役。这是日本第5、6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爱宕级基本是仿照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ⅡA型驱逐舰设计、建造的,舰长165米,满载排水量1万吨,可搭载直升机并配有机库。作为防空型导弹驱逐舰,该级舰具备弹道导弹防御能力,并且在编队中主要担负防空作战任务。
日本“八·八舰队”的发展一直是读者朋友们关注的焦点。自“爱宕”号下水以来,关于日本要组建“十·九舰队”的说法又一次广为流传。主要观点是日本将在原“八·八舰队”的基础上加上1艘爱宕级和1艘高波级驱逐舰,成为十艘。其理由是过去日本受经济条件所限,暂维持“八·八舰队”,现在则可完成“最佳”编配。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进入21世纪后,各国针对新的形势、新的威胁,在军费紧缩的大环境下都在压缩编队规模。就未来一段时间里可能发生的冲突而言,大规模编队在海上进行决战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不能说编队中的舰艇数量越多越好,增加数量不如加强现役装备的信息作战能力。近10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有多型舰服役,也未见“十·九舰队”或“九·十舰队”出现,原因就是每有新舰加入编队,就将有一艘舰被替换,一般是退到地方队。根据最新的日本《新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护卫舰队将继续保持4个护卫队群,共编配32艘驱逐舰。由此可见,4个护卫队群仍将维持“八·八舰队”的标准编成。
让我们从历史与发展的两条线来再次探究“八·八舰队”吧。
组建的背景
冷战时期,日本海上自卫队长期奉行“封锁与保交”的防务战略,其内涵是坚持日美安保条约,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封锁对马、津轻、宗谷三海峡和保卫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为主要作战任务。主要作战样式:一是反潜护航和扫雷,二是封锁海峡。当时认定的主要威胁是苏联海军的核潜艇及常规潜艇对舰队、船队实施的鱼雷攻击、远程轰炸机发射的反舰导弹。1978年海上幕僚监部(相当于海军参谋部)在编制5年(1980~1984年)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时设想了三种方案。
一是建立5支各由1艘DDVL、1艘DDGL、2艘DDG、6艘DD等10艘舰组成的护卫队群。其中DDVL为12000~16000吨级的轻型航母,搭载8架“海鹞”式垂直起降飞机和3架反潜直升机。DDGL为大型防空导弹驱逐舰,与当时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的阿利-伯克级基本相同。DDG为导弹驱逐舰,DD为多用途驱逐舰。
二是建立6支各由1艘DDH、1艘DDGL、2艘DDG、6艘DD等10艘舰组成的护卫队群。DDH是直升机驱逐舰。
三是建立4支各由1艘DDH、2艘DDG、5艘DD等8艘舰和8架直升机组成“八·八舰队”。最后选定了此方案。
有分析家认为,这一方案的选择符合运筹学的原理,就当时海上自卫队驱逐舰的反潜作战能力来看,当接到其他传感器平台提供的潜艇情报后,若只派1~2艘驱逐舰前去执行反潜任务,击沉该潜艇的概率几乎等于零;派3艘以上驱逐舰前去,击沉概率会大大提高;而这种概率并非与舰艇数量成正比,超过8艘,概率几乎不再上升。
8架直升机也是依据运筹学计算结果确定的。海上自卫队也曾论证过“八·六舰队”、“八·八舰队”,但通过计算得知,前者难以对付装备潜舰导弹的核潜艇,后者可大大改善交换率。最后经反复计算,认为8架飞机是最佳选择,并且替换了HSS-2A(DDH搭载)、HSS-F(DD搭载)反潜直升机,全部采用HSS-2B,这样可在DDH上对全队的直升机进行维修保养,还可节约各种费用。
在海上遂行护航任务,除了要具备反潜作战能力以外,还必须能对付来自空中的威胁,配备2艘防空导弹驱逐舰的目的就是为编队提供防空保护。
当时对“八·八舰队”来说,最大的威胁是苏联海军图22M“逆火”式轰炸机发射的“王鱼”远程空舰导弹和水面舰艇发射的反舰导弹。“逆火”式轰炸机的战术使用一般是1个中队4架飞机分2批,同时攻击。当时旗风级和太刀风级驱逐舰分别装备2座照射雷达,所以每个舰队配备2艘DDG舰是最低要求。
现役“八·八舰队”的编成及作战使用如下:由1艘直升机驱逐舰(DDH)担任编队的旗舰,它具有较强的情报处理和通信能力,并搭载3架直升机;5艘多用途驱逐舰(DD)各搭载1架直升机,主要担任反潜作战任务,装备“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另配备“鱼叉”、“海麻雀”等对海、防空作战武器,可遂行多种作战任务;另外2艘为导弹驱逐舰(DDG),只设平台,不搭载直升机,在编队中执行防空作战任务,装备较强的防空武备。8架直升机在执行反潜任务时,一般4架为一组,其中3架负责搜潜,另1架准备实施攻潜。
由本土防卫改为远洋防卫
从1978年海上幕僚监部提出发展规划到1986年展示第一支“八·八舰队”经历了8年时间。7年后第1艘以海上防空为主要任务的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服役。1996~2003年,主要担负远洋反潜任务的村雨级和高波级驱逐舰先后加入现役。反潜直升机也逐步由HSS-2B换装成SH-60J。自2005年起,具备反舰能力的SH-60K直升机陆续入役。可以说现在的“八·八舰队”已今非昔比。
“八·八舰队”最早是专为执行反潜任务而编成的,随着新舰、新机、新装备的不断更新,反潜、对海、防空作战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金刚级和村雨、高波级编入“八·八舰队”后,整个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又有了很大的提高。1988年的第1护卫队群的总吨位是28150吨,艘均吨位约3520吨。共计装备14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MK-13导弹发射装置、6座八联装MK29“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8座MK112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1981年日美就日本防卫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八·八舰队”进行远洋作战超出航空自卫队的空中支援范围时,仅凭当时装备的“鞑靼”导弹,不但难以完成护航任务,而且恐怕自身都难保。
为解决舰队防空问题,1988年日本拨款建造金刚级导弹驱逐舰。1991年批准建造村雨级驱逐舰,该级舰的设计体现了海上自卫队远洋反潜的作战思想,装备了世界上最强的反潜装备,同时具备较强的单舰防空作战能力。村雨级 建造9艘,逐步替换了初雪级。1997年第1护卫队群的平均舰龄为8.5年,总吨位36100吨,艘均吨位4513吨。
在装备方面新增加了日本自行研制的SSM-1B反舰导弹、从美国引进的MK41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和“标准”2中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进入21世纪,日本海上自卫队再次进行战略调整,其核心内容是防务力量从依靠美军的保护为主转变为依靠增强本国实力为主;防卫对象从以苏联为假想敌转变为对付警惕中国、防范朝鲜、注视俄罗斯;作战任务由“本土防卫”改为“远洋防卫”。2006年第l护卫队群的平均舰龄为10.5年,总吨位53500吨,艘均吨位约6688吨,较刚组建时几乎增加了一倍。由于8艘舰中有6艘舰装备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所以导弹发射装置的数量达到331个,作战能力有明显提升,其中“鱼叉”和SSM-1B为56个,垂直发射单元250个(“雾岛”号90个,5艘DD各32个),箱式发射单元24个(“旗风”号和“白根”号),单臂式发射单元1个(“旗风”号)。这一数字在2010年前后爱宕级和新型多用途驱逐舰服役后,还将增加。
未来新成员
从20年的发展来看,“八·八舰队”舰艇的总吨位在逐年增加,吨位小的逐渐被淘汰。近年服役的金刚级、村雨级满载排水量分别为9500吨和6200吨。这些技术含量高的舰艇先后服役,使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在不断提高。到2010年前后,爱宕级、16DDH和19DD驱逐舰将相继服役,海上自卫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又将上一个新台阶。4艘直升机驱逐舰(DDH)在2008年前后将陆续退役,目前正在研制16DDH,首先替换“榛名”号直升机驱逐舰,后续的17DDH替换“比睿”号,目前的计划是建造2艘,另2艘采用什么舰还未定。该舰排水量13500吨,可搭载多架直升机,随该舰一同服役的还有MCH-101(EH-101改装的扫雷/运输直升机)。今后很可能购买美国正在研制的ISF战斗机配备该舰。
导弹驱逐舰(DDG)8艘:金刚级4艘、爱宕级2艘,旗风级2艘。太刀风级或转到地方队继续服役或退役。爱宕级将装备“宙斯盾”作战系统和“标准3”导弹以及日本自行研制的FCS-3火控系统,其战技性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村雨和高波级驱逐舰(DD)将成为多用途驱逐舰的主力,村雨级建成9艘,高波级计划建造5艘,满载排水量达6300吨。早期建造的20艘初雪级和朝雾级将全部由新舰替换,弥补村雨和高波级数量不足的是目前正在研制的19DD。该舰设计目的是应对当今的多种新威胁,加强编队的区域防空作战能力。金刚级原来的任务是为编队提供空中保护,但今后如果承担弹道导弹防御作战任务,金刚级需要将“宙斯盾”作战系统主要资源用于导弹探测、弹道计算、数据交换、武器准备等,这时它已经没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本舰防御,而高波、村雨级所具有的点防御能力又不足以为“宙斯盾”舰提供保护。因此,日本准备发展一型防空能力介于金刚级和高波级之间的驱逐舰。
明日舰队
日本“八·八舰队”未来的发展重点仍然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一是日本要在未来20年里进一步拉大与中国以及周边国家的距离,继续保持装备上的优势。现在日本已经明确将中国列为防范的对手,新近出台的防卫大纲就明确指出:今后仍要关注中国的核力量和导弹作战能力以及海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扩大海洋活动范围等问题。
二是发展新型多用途驱逐舰,替换朝雾级,弥补高波、村雨级之间在防空能力方面的差距。
三是对付周边国家高性能柴电潜艇,提高反潜作战能力。
“八·八舰队”是为遂行反潜作战任务而设计、编成的,对日本海上力量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几轮更新换代,不仅反潜作战能力逐步提高,防空、反舰能力也成倍增长,改变了以往“一流反潜、二流反舰、三流防空”的印象。
虽说如此,但它毕竟是为了对付苏联海军潜艇而建设的,现在主要作战联想对象变成了中国海军,作战海域也由三海峡变为东海,因此编队模式与规模也将发生变化。根据《新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护卫舰队将编为8个护卫队,每个护卫队编4艘驱逐舰。这种编制使得既可以8艘驱逐舰组成编队,又可以4艘驱逐舰灵活编组,以应付不同强度的冲突,实现新大纲所要求的“快速灵活、弹性多效”。
今后8艘舰将编成2个机动作战单元,一是反潜,二是反导。一个队以直升机驱逐舰为核心配1艘防空驱逐舰、2艘多用途驱逐舰,主要担负反潜作战任务;另一个队以爱宕级为核心,配3艘多用途驱逐舰,包括正在研制的19DD驱逐舰,主要担负弹道导弹防御任务。当13500吨直升机驱逐舰服役后,日本将不再拘泥于“八·八舰队”的形式。该级舰可搭载多架直升机,在1个护卫舰队中,8艘舰和直升机的组合将视作战需要而定了。
日本“八·八舰队”的发展一直是读者朋友们关注的焦点。自“爱宕”号下水以来,关于日本要组建“十·九舰队”的说法又一次广为流传。主要观点是日本将在原“八·八舰队”的基础上加上1艘爱宕级和1艘高波级驱逐舰,成为十艘。其理由是过去日本受经济条件所限,暂维持“八·八舰队”,现在则可完成“最佳”编配。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进入21世纪后,各国针对新的形势、新的威胁,在军费紧缩的大环境下都在压缩编队规模。就未来一段时间里可能发生的冲突而言,大规模编队在海上进行决战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不能说编队中的舰艇数量越多越好,增加数量不如加强现役装备的信息作战能力。近10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有多型舰服役,也未见“十·九舰队”或“九·十舰队”出现,原因就是每有新舰加入编队,就将有一艘舰被替换,一般是退到地方队。根据最新的日本《新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护卫舰队将继续保持4个护卫队群,共编配32艘驱逐舰。由此可见,4个护卫队群仍将维持“八·八舰队”的标准编成。
让我们从历史与发展的两条线来再次探究“八·八舰队”吧。
组建的背景
冷战时期,日本海上自卫队长期奉行“封锁与保交”的防务战略,其内涵是坚持日美安保条约,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封锁对马、津轻、宗谷三海峡和保卫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为主要作战任务。主要作战样式:一是反潜护航和扫雷,二是封锁海峡。当时认定的主要威胁是苏联海军的核潜艇及常规潜艇对舰队、船队实施的鱼雷攻击、远程轰炸机发射的反舰导弹。1978年海上幕僚监部(相当于海军参谋部)在编制5年(1980~1984年)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时设想了三种方案。
一是建立5支各由1艘DDVL、1艘DDGL、2艘DDG、6艘DD等10艘舰组成的护卫队群。其中DDVL为12000~16000吨级的轻型航母,搭载8架“海鹞”式垂直起降飞机和3架反潜直升机。DDGL为大型防空导弹驱逐舰,与当时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的阿利-伯克级基本相同。DDG为导弹驱逐舰,DD为多用途驱逐舰。
二是建立6支各由1艘DDH、1艘DDGL、2艘DDG、6艘DD等10艘舰组成的护卫队群。DDH是直升机驱逐舰。
三是建立4支各由1艘DDH、2艘DDG、5艘DD等8艘舰和8架直升机组成“八·八舰队”。最后选定了此方案。
有分析家认为,这一方案的选择符合运筹学的原理,就当时海上自卫队驱逐舰的反潜作战能力来看,当接到其他传感器平台提供的潜艇情报后,若只派1~2艘驱逐舰前去执行反潜任务,击沉该潜艇的概率几乎等于零;派3艘以上驱逐舰前去,击沉概率会大大提高;而这种概率并非与舰艇数量成正比,超过8艘,概率几乎不再上升。
8架直升机也是依据运筹学计算结果确定的。海上自卫队也曾论证过“八·六舰队”、“八·八舰队”,但通过计算得知,前者难以对付装备潜舰导弹的核潜艇,后者可大大改善交换率。最后经反复计算,认为8架飞机是最佳选择,并且替换了HSS-2A(DDH搭载)、HSS-F(DD搭载)反潜直升机,全部采用HSS-2B,这样可在DDH上对全队的直升机进行维修保养,还可节约各种费用。
在海上遂行护航任务,除了要具备反潜作战能力以外,还必须能对付来自空中的威胁,配备2艘防空导弹驱逐舰的目的就是为编队提供防空保护。
当时对“八·八舰队”来说,最大的威胁是苏联海军图22M“逆火”式轰炸机发射的“王鱼”远程空舰导弹和水面舰艇发射的反舰导弹。“逆火”式轰炸机的战术使用一般是1个中队4架飞机分2批,同时攻击。当时旗风级和太刀风级驱逐舰分别装备2座照射雷达,所以每个舰队配备2艘DDG舰是最低要求。
现役“八·八舰队”的编成及作战使用如下:由1艘直升机驱逐舰(DDH)担任编队的旗舰,它具有较强的情报处理和通信能力,并搭载3架直升机;5艘多用途驱逐舰(DD)各搭载1架直升机,主要担任反潜作战任务,装备“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另配备“鱼叉”、“海麻雀”等对海、防空作战武器,可遂行多种作战任务;另外2艘为导弹驱逐舰(DDG),只设平台,不搭载直升机,在编队中执行防空作战任务,装备较强的防空武备。8架直升机在执行反潜任务时,一般4架为一组,其中3架负责搜潜,另1架准备实施攻潜。
由本土防卫改为远洋防卫
从1978年海上幕僚监部提出发展规划到1986年展示第一支“八·八舰队”经历了8年时间。7年后第1艘以海上防空为主要任务的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服役。1996~2003年,主要担负远洋反潜任务的村雨级和高波级驱逐舰先后加入现役。反潜直升机也逐步由HSS-2B换装成SH-60J。自2005年起,具备反舰能力的SH-60K直升机陆续入役。可以说现在的“八·八舰队”已今非昔比。
“八·八舰队”最早是专为执行反潜任务而编成的,随着新舰、新机、新装备的不断更新,反潜、对海、防空作战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金刚级和村雨、高波级编入“八·八舰队”后,整个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又有了很大的提高。1988年的第1护卫队群的总吨位是28150吨,艘均吨位约3520吨。共计装备14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MK-13导弹发射装置、6座八联装MK29“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8座MK112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1981年日美就日本防卫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八·八舰队”进行远洋作战超出航空自卫队的空中支援范围时,仅凭当时装备的“鞑靼”导弹,不但难以完成护航任务,而且恐怕自身都难保。
为解决舰队防空问题,1988年日本拨款建造金刚级导弹驱逐舰。1991年批准建造村雨级驱逐舰,该级舰的设计体现了海上自卫队远洋反潜的作战思想,装备了世界上最强的反潜装备,同时具备较强的单舰防空作战能力。村雨级 建造9艘,逐步替换了初雪级。1997年第1护卫队群的平均舰龄为8.5年,总吨位36100吨,艘均吨位4513吨。
在装备方面新增加了日本自行研制的SSM-1B反舰导弹、从美国引进的MK41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和“标准”2中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进入21世纪,日本海上自卫队再次进行战略调整,其核心内容是防务力量从依靠美军的保护为主转变为依靠增强本国实力为主;防卫对象从以苏联为假想敌转变为对付警惕中国、防范朝鲜、注视俄罗斯;作战任务由“本土防卫”改为“远洋防卫”。2006年第l护卫队群的平均舰龄为10.5年,总吨位53500吨,艘均吨位约6688吨,较刚组建时几乎增加了一倍。由于8艘舰中有6艘舰装备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所以导弹发射装置的数量达到331个,作战能力有明显提升,其中“鱼叉”和SSM-1B为56个,垂直发射单元250个(“雾岛”号90个,5艘DD各32个),箱式发射单元24个(“旗风”号和“白根”号),单臂式发射单元1个(“旗风”号)。这一数字在2010年前后爱宕级和新型多用途驱逐舰服役后,还将增加。
未来新成员
从20年的发展来看,“八·八舰队”舰艇的总吨位在逐年增加,吨位小的逐渐被淘汰。近年服役的金刚级、村雨级满载排水量分别为9500吨和6200吨。这些技术含量高的舰艇先后服役,使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在不断提高。到2010年前后,爱宕级、16DDH和19DD驱逐舰将相继服役,海上自卫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又将上一个新台阶。4艘直升机驱逐舰(DDH)在2008年前后将陆续退役,目前正在研制16DDH,首先替换“榛名”号直升机驱逐舰,后续的17DDH替换“比睿”号,目前的计划是建造2艘,另2艘采用什么舰还未定。该舰排水量13500吨,可搭载多架直升机,随该舰一同服役的还有MCH-101(EH-101改装的扫雷/运输直升机)。今后很可能购买美国正在研制的ISF战斗机配备该舰。
导弹驱逐舰(DDG)8艘:金刚级4艘、爱宕级2艘,旗风级2艘。太刀风级或转到地方队继续服役或退役。爱宕级将装备“宙斯盾”作战系统和“标准3”导弹以及日本自行研制的FCS-3火控系统,其战技性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村雨和高波级驱逐舰(DD)将成为多用途驱逐舰的主力,村雨级建成9艘,高波级计划建造5艘,满载排水量达6300吨。早期建造的20艘初雪级和朝雾级将全部由新舰替换,弥补村雨和高波级数量不足的是目前正在研制的19DD。该舰设计目的是应对当今的多种新威胁,加强编队的区域防空作战能力。金刚级原来的任务是为编队提供空中保护,但今后如果承担弹道导弹防御作战任务,金刚级需要将“宙斯盾”作战系统主要资源用于导弹探测、弹道计算、数据交换、武器准备等,这时它已经没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本舰防御,而高波、村雨级所具有的点防御能力又不足以为“宙斯盾”舰提供保护。因此,日本准备发展一型防空能力介于金刚级和高波级之间的驱逐舰。
明日舰队
日本“八·八舰队”未来的发展重点仍然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一是日本要在未来20年里进一步拉大与中国以及周边国家的距离,继续保持装备上的优势。现在日本已经明确将中国列为防范的对手,新近出台的防卫大纲就明确指出:今后仍要关注中国的核力量和导弹作战能力以及海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扩大海洋活动范围等问题。
二是发展新型多用途驱逐舰,替换朝雾级,弥补高波、村雨级之间在防空能力方面的差距。
三是对付周边国家高性能柴电潜艇,提高反潜作战能力。
“八·八舰队”是为遂行反潜作战任务而设计、编成的,对日本海上力量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几轮更新换代,不仅反潜作战能力逐步提高,防空、反舰能力也成倍增长,改变了以往“一流反潜、二流反舰、三流防空”的印象。
虽说如此,但它毕竟是为了对付苏联海军潜艇而建设的,现在主要作战联想对象变成了中国海军,作战海域也由三海峡变为东海,因此编队模式与规模也将发生变化。根据《新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护卫舰队将编为8个护卫队,每个护卫队编4艘驱逐舰。这种编制使得既可以8艘驱逐舰组成编队,又可以4艘驱逐舰灵活编组,以应付不同强度的冲突,实现新大纲所要求的“快速灵活、弹性多效”。
今后8艘舰将编成2个机动作战单元,一是反潜,二是反导。一个队以直升机驱逐舰为核心配1艘防空驱逐舰、2艘多用途驱逐舰,主要担负反潜作战任务;另一个队以爱宕级为核心,配3艘多用途驱逐舰,包括正在研制的19DD驱逐舰,主要担负弹道导弹防御任务。当13500吨直升机驱逐舰服役后,日本将不再拘泥于“八·八舰队”的形式。该级舰可搭载多架直升机,在1个护卫舰队中,8艘舰和直升机的组合将视作战需要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