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谢抱着黄继光铜像痛哭流涕的李继德老人,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炽烈的残酷年代;感谢因失独而高龄孕产的母亲,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死的无常和生命的勇敢;感谢忍受240针皮下注射的萌仔妈妈,让我们体会到新生命的来之不易;感谢为夫换肾的孙固芳女士,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亲情似金……感谢这些作品背后的摄影记者们,他们将现实生活中这些饱含深情的瞬间一个个定格,让我们感受到了直指人心的情感力量。
纵观2015年度山东新闻奖摄影类获奖作品,我感觉到山东的新闻摄影最为突出的进步,就是情感的挖掘更为细腻、情感的表达更为直接、情感的力量更为厚重。
从1988年“荷赛”的展览第一次进入中国开始,新闻摄影才真正有意识摆脱以往那种生硬呆板的宣传腔和说教姿态,举起了人文关怀的大旗。经过近30年的探索,我们的新闻摄影在“以情动人”方面日趋娴熟。具体到山东的新闻摄影,记者们对日常情感的戏剧化、戏剧事件的情感化处理上,基本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前者如《240针换来“珍贵儿”》《别样的“课桌”在哪里?》等,均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甚至于谈不上是个事件,但是,摄影者却能用心体会那些微小却细腻的情感,感同身受地传达那些卑微却尖锐的情绪,从而形成“润物无声”的视觉感染力。
后者如《我与黄继光的生死约定》《失独母亲的二次人生》,均是对大题材的“视觉破题”——寻找典型人物,追求典型瞬间,凝固真情实感,从而形成生动诚恳的视觉说服力。
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在战争年代,这个“近”指的是摄影者与战火之间的距离。而在今天,这个“近”可以引申为人心的距离。只有那些贴着人心拍摄的新闻照片,才可能长留读者的心坎,成为永恒。(孙京涛/文)
纵观2015年度山东新闻奖摄影类获奖作品,我感觉到山东的新闻摄影最为突出的进步,就是情感的挖掘更为细腻、情感的表达更为直接、情感的力量更为厚重。
从1988年“荷赛”的展览第一次进入中国开始,新闻摄影才真正有意识摆脱以往那种生硬呆板的宣传腔和说教姿态,举起了人文关怀的大旗。经过近30年的探索,我们的新闻摄影在“以情动人”方面日趋娴熟。具体到山东的新闻摄影,记者们对日常情感的戏剧化、戏剧事件的情感化处理上,基本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前者如《240针换来“珍贵儿”》《别样的“课桌”在哪里?》等,均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甚至于谈不上是个事件,但是,摄影者却能用心体会那些微小却细腻的情感,感同身受地传达那些卑微却尖锐的情绪,从而形成“润物无声”的视觉感染力。
后者如《我与黄继光的生死约定》《失独母亲的二次人生》,均是对大题材的“视觉破题”——寻找典型人物,追求典型瞬间,凝固真情实感,从而形成生动诚恳的视觉说服力。
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在战争年代,这个“近”指的是摄影者与战火之间的距离。而在今天,这个“近”可以引申为人心的距离。只有那些贴着人心拍摄的新闻照片,才可能长留读者的心坎,成为永恒。(孙京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