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腹部手术的患者108例,将其按照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全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和对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7.02±0.59)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2.19±0.11)分;对照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为(4.02±0.32)分,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为(9.75±0.24)分。两组患者之间在比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后患者出现疼痛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却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早日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疼痛;全科护理效果;术后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
疼痛是腹部手术不可避免的症状之一,引起疼痛的因素较多,例如:创伤疼痛、引流管刺激、性格、疼痛敏感程度、注意力等。疼痛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观点认为,术后疼痛状况属于正常的反应,因此患者应尽量忍耐,少用止痛药。在理论上讲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要求。我院对腹部手术住院部的54例患者进行了全科护理干预,并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了比较,效果更加明显,其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腹部手术的患者108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在17~85岁之间,平均年龄(34.21±16.7)岁。胆道手术患者10例,胃穿孔修补术患者14例,肝脾手术患者13例,其他手术患者17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在19~87岁之间,平均年龄(32.79±15.96)岁。胆道手术患者11例,胃穿孔修补术患者13例,肝脾手术患者14例,其他手术患者1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干预。
1.2.1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1、观察伤口有无感染的情况;2、固定引流管;3、协助病人翻身;4、创造良好的疗养环境,保持病房内部温度、光线的适宜,保持安静。
1.2.2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疼痛、止痛的相关知识、疼痛评估的方式以及止痛的重要性,通过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对疼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打消患者的无助感,能够在疼痛的时候即使告知护理人员,进行止痛。另外还需教导患者减轻疼痛的技巧。
1.2.3镇痛药使用护理
依据患者个体吸收代谢的情况恰当地选择药物,严密观察用药后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的反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和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
1.4评价指标
显效:经过护理后,患者疼痛情况消失,恢复正常生活水平,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有效:患者疼痛情况有所减轻,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无效:护理过后患者的疼痛状况没有变化,反而出现更为严重的状况,满意程度较低。
1.5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19±0.11)分、(9.75±0.24)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討论
腹部手术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应用广泛,但是患者在术后往往出现疼痛现象,阻碍了患者康复的进程【1】,因此怎样有效降低和缓解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现象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全科护理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
本次研究中发现,全科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护理的满意程度。这一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患者疼痛情况的关注和护理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了工作队伍的护理水平【2】,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另外,患者在术后会因伤口疼痛而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的情绪,使得机体的耐受力降低,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专业的训练,扩大知识面,掌握心理学和疼痛学的相关知识,在疼痛状况发生时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疼痛【3】;2、依据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的不同对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梳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3、做患者的倾听者。耐心听患者诉说,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用关心、理解的态度真诚地与患者对话,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综上所述,手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具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的特点,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尧志红.65例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干预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6:271-272.
[2]丁惠娟.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777-2778.
[3]李晶,常云.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14:1678-1682.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疼痛;全科护理效果;术后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
疼痛是腹部手术不可避免的症状之一,引起疼痛的因素较多,例如:创伤疼痛、引流管刺激、性格、疼痛敏感程度、注意力等。疼痛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观点认为,术后疼痛状况属于正常的反应,因此患者应尽量忍耐,少用止痛药。在理论上讲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要求。我院对腹部手术住院部的54例患者进行了全科护理干预,并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了比较,效果更加明显,其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腹部手术的患者108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在17~85岁之间,平均年龄(34.21±16.7)岁。胆道手术患者10例,胃穿孔修补术患者14例,肝脾手术患者13例,其他手术患者17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在19~87岁之间,平均年龄(32.79±15.96)岁。胆道手术患者11例,胃穿孔修补术患者13例,肝脾手术患者14例,其他手术患者1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干预。
1.2.1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1、观察伤口有无感染的情况;2、固定引流管;3、协助病人翻身;4、创造良好的疗养环境,保持病房内部温度、光线的适宜,保持安静。
1.2.2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疼痛、止痛的相关知识、疼痛评估的方式以及止痛的重要性,通过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对疼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打消患者的无助感,能够在疼痛的时候即使告知护理人员,进行止痛。另外还需教导患者减轻疼痛的技巧。
1.2.3镇痛药使用护理
依据患者个体吸收代谢的情况恰当地选择药物,严密观察用药后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的反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和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
1.4评价指标
显效:经过护理后,患者疼痛情况消失,恢复正常生活水平,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有效:患者疼痛情况有所减轻,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无效:护理过后患者的疼痛状况没有变化,反而出现更为严重的状况,满意程度较低。
1.5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19±0.11)分、(9.75±0.24)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討论
腹部手术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应用广泛,但是患者在术后往往出现疼痛现象,阻碍了患者康复的进程【1】,因此怎样有效降低和缓解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现象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全科护理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
本次研究中发现,全科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护理的满意程度。这一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患者疼痛情况的关注和护理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了工作队伍的护理水平【2】,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另外,患者在术后会因伤口疼痛而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的情绪,使得机体的耐受力降低,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专业的训练,扩大知识面,掌握心理学和疼痛学的相关知识,在疼痛状况发生时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疼痛【3】;2、依据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的不同对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梳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3、做患者的倾听者。耐心听患者诉说,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用关心、理解的态度真诚地与患者对话,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综上所述,手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具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的特点,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尧志红.65例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干预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6:271-272.
[2]丁惠娟.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777-2778.
[3]李晶,常云.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14:1678-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