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肿瘤患者肺部浸润鉴别诊断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结合化疗后出现肺内磨玻璃影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出现肺内浸润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处理思路。

方法

2020年2月13—28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的139例患者中,8例患者提示肺内新发浸润性病灶。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的基线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扫描影像学资料,在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中检索分析肿瘤患者肺部浸润相关文献。

结果

在139例行化疗前胸部CT检查的患者中,8例(5.8%)患者提示肺内新发浸润性病灶,其中5例(3.6%)以肺内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3例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其中1例为老年男性,诊断为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化疗后,无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血常规示淋巴细胞减少,胸部CT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否认COVID-19流行病学史,经核酸检测排除COVID-19,诊断为病毒性肺炎,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结论

在COVID-19疫情期间,肿瘤患者新发以磨玻璃影为主的肺内浸润时,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CT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适当放宽2019-nCoV核酸检测范围,考虑感染性疾病时应在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前提下,密切观察病情和胸部影像学变化。

其他文献
选取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抽签法随机抽出7只为对照组,其余21只建立VX2肝癌模型并进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于TACE术前1d和术后1、5、10 d分别经耳缘静脉取外周血后测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Toll样受体4 (TLR4)和血清脂多糖(LP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差异,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ALT、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MRI纹理分析术前鉴别脑高级别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表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H基因型明确的29例高级别胶质瘤,其中IDH突变型10例,IDH野生型19例。采用荷兰飞利浦Achieve 3.0 T超导MR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平扫、增强及动态对比增强(DCE)。
淀粉样脑血管病(CAA)是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因脑出血入院,而CAA相关脑出血复发率高,所以根据Boston诊断标准,通过影像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尤为重要。CAA主要影像表现有脑叶出血、脑微出血、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表面铁沉积,临床可常规运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以增加CAA病灶的检出率。
目的探讨宽体能谱CT扫描结合高浓度碘对比剂(含碘400 mg/ml )肝脏静脉系统CT血管成像对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3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疑诊为BCS行肝脏静脉系统CT血管成像的48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4例。患者均行常规腹部CT平扫及能谱CT增强扫描。对照组对比剂采用碘海醇(含碘350 mg/ml),剂量1.6 m
如何降低腹部CT辐射剂量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然而对比剂在降低腹部CT辐射剂量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笔者主要探讨高浓度碘对比剂碘美普尔(400 mg/ml )在降低腹部CT辐射剂量中的作用、优化碘对比剂给药方案,如何在保持腹部脏器及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减少辐射及碘剂量的使用。
影像科作为医院最大的平台科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众多非传染病专科医院影像科在疫情防控中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快速、合理、有效地实现新型冠状肺炎防控工作的转型是目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多数公立医院的现状,初步介绍面对疫情影像科室工作模式的转变,以期对类似情况单位有所帮助。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对比剂在CT小肠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60例临床需要行CT小肠成像的患者。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400 mg/ml浓度对比剂90 ml,B组采用350 mg/ml浓度对比剂90 ml, C组采用400 mg/ml浓度对比剂79 ml。所有患者均行CT小肠成像检查。观察图像质量,客观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汉市暴发流行,患者数量急剧增加。CT在COVID-19的发现、发展和转归方面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方舱医院配置车载CT及板房CT是目前的有效之策。方舱医院CT检查COVID-19的感染防控方案是疫情的一个重要防控链,必须符合重大疫情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及东西湖方舱医院配置CT时的疫情防控经验,并提出初步的思考,以资参考。
目的初步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肺内病变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至2月安徽省治愈出院的60例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初诊时临床轻型5例、普通型53例、重型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达到出院标准时胸部CT影像变化特点。结果60例患者中发热(57例)、咳嗽(55例)为主要症状。5例轻型患者3例全程CT检查为阴性,2例首次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影像检查特别是CT成为疾病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关键方法。尽管MRI检查不是检测COVID-19的直接手段,但是在疫情期间,MRI作为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不但会有普通患者,也会有COVID-19确诊或疑似患者进行MRI检查,尤其马上就要面对因疫情限制而累积的大量需求的MRI检查。如何做好疫情期间的MRI检查感染防控,避免院内感染,成为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