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语感和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笔者就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语文实践能力和习惯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普通话运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书面表达。但实际上,农村初中生与教师,由于受方言环境影响,平常生活中没有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部分教师课堂上也未用普通话。这是导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之一,因而提高普通话运用习惯与能力是教师,更是作为语文教师的一个现实任务。教师应坚持从我做起,带头营造一个用普通话交流的氛围,使学生在班级、校园能自觉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尝试用普通话与人沟通,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学校也要形成制度,促使普通话环境的形成,师生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监督,坚持用普通话交流,也可把普通话纳入学生语文学科成绩综合考评之中。
二、加强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四项基本功。听,教师可利用教学过程中或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听故事、听报告、听讲座、演讲、朗诵、广播、听课文范读录音,听音乐,甚至可采用音响作文。读,可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加大课外阅读量,可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五分钟时间,全班学生轮流读报或读自己看到的某篇佳作,某段精美语段或名言给大家听。说,教师每周可安排1~2次说话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将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奇闻趣事,读过的某个故事或笑话绘声绘色说给大家听;也可谈某次活动的感受,我对某一學科的学习方法与收获,供大家交流并允许讨论。班上自己也可搞一些故事会、演讲会、朗读会,甚至自发编排课本剧等。写,要培养学生写日记、周记的习惯,鼓励学生每半月或一月给亲人、朋友、老师等自己愿吐内心话的人写一封信,谈谈学习情况与收获,谈新鲜事,谈身边的人,也可谈谈自己某种情绪。学习新闻写作后,还可组织学生实地采访写稿等,并鼓励投稿。
三、加强信息处理,语汇积累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语文积累既是学习语文的方法,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编写语汇手册,将语汇分类编册,可将语汇分为:词汇(含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等)、名人名言、格言、精美句段等。也可分为:写人物、写事物、写景物、写动物、写植物等类型,并编目录分页记录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指导理解和运用,不能流于形式。在学生积累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意思并检查运用是否恰当。事事贵在坚持,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鼓励学生不求贪多,只求循序渐进。每天积累、运用的词汇3~5个为宜,句段1~2个为宜。还可将运用得好的词句、段落读给大家听,或利用墙报搞一个专题张贴栏,一是激励做得好的同学,二是供他人学习、借鉴。还可指导阅读名家名篇,举行各种朗读、演讲、交流会等,以提高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积极性。
大部分农村学校阅览室设置不完善,有时怕麻烦或怕损坏图书未向学生开放,而电脑网络还未进入农村初中生生活,因此,广播与电视成了目前农村初中生较普及的信息来源。初中生收集适量的广播、电视信息不仅可增长见识,学习语文表达方式,还可锻炼听说和观察力,养成积累与运用的习惯。可要求学生每天收听或收看20~30分钟广播或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一本“信息本”,把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新闻记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组织学生分组,并指导利用课前三分钟或其他课余时间,轮流向全班发布几条信息,且相互交流理解与感悟。
四、加强自我管理、自我表现评估、互相评估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学生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势必增加教师工作难度,教师可将各类管理体系纳入其中,可将语文学科分为若干个学习组,各设组长或成员,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坚持日查工作,如:设课代表一人,作业组、基础知识检查组、语汇积累组、读说写督查组等。各设组长及成员,教师指导操作每天的作业完成,课内知识掌握、语汇的积累情况抽查,主持每天的读报、交流及各种读说活动,并作好记录,填好公布栏,教师作最后批阅评价。鼓励学生有创见性组织或大胆“承包”各项工作。可组织、指导学生各个组每周用30分钟时间总结,采用“自评——小组评——全班评——教师评”的学生评、互评模式,对一周内各自语文学习与习惯作一个评价总结,以便扬长避短,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这样,将全班同学的语文学科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积极参与到语文学科学习的班级管理中来,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评估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便会受益匪浅。
一、重视普通话运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书面表达。但实际上,农村初中生与教师,由于受方言环境影响,平常生活中没有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部分教师课堂上也未用普通话。这是导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之一,因而提高普通话运用习惯与能力是教师,更是作为语文教师的一个现实任务。教师应坚持从我做起,带头营造一个用普通话交流的氛围,使学生在班级、校园能自觉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尝试用普通话与人沟通,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学校也要形成制度,促使普通话环境的形成,师生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监督,坚持用普通话交流,也可把普通话纳入学生语文学科成绩综合考评之中。
二、加强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四项基本功。听,教师可利用教学过程中或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听故事、听报告、听讲座、演讲、朗诵、广播、听课文范读录音,听音乐,甚至可采用音响作文。读,可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加大课外阅读量,可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五分钟时间,全班学生轮流读报或读自己看到的某篇佳作,某段精美语段或名言给大家听。说,教师每周可安排1~2次说话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将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奇闻趣事,读过的某个故事或笑话绘声绘色说给大家听;也可谈某次活动的感受,我对某一學科的学习方法与收获,供大家交流并允许讨论。班上自己也可搞一些故事会、演讲会、朗读会,甚至自发编排课本剧等。写,要培养学生写日记、周记的习惯,鼓励学生每半月或一月给亲人、朋友、老师等自己愿吐内心话的人写一封信,谈谈学习情况与收获,谈新鲜事,谈身边的人,也可谈谈自己某种情绪。学习新闻写作后,还可组织学生实地采访写稿等,并鼓励投稿。
三、加强信息处理,语汇积累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语文积累既是学习语文的方法,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编写语汇手册,将语汇分类编册,可将语汇分为:词汇(含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等)、名人名言、格言、精美句段等。也可分为:写人物、写事物、写景物、写动物、写植物等类型,并编目录分页记录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指导理解和运用,不能流于形式。在学生积累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意思并检查运用是否恰当。事事贵在坚持,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鼓励学生不求贪多,只求循序渐进。每天积累、运用的词汇3~5个为宜,句段1~2个为宜。还可将运用得好的词句、段落读给大家听,或利用墙报搞一个专题张贴栏,一是激励做得好的同学,二是供他人学习、借鉴。还可指导阅读名家名篇,举行各种朗读、演讲、交流会等,以提高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积极性。
大部分农村学校阅览室设置不完善,有时怕麻烦或怕损坏图书未向学生开放,而电脑网络还未进入农村初中生生活,因此,广播与电视成了目前农村初中生较普及的信息来源。初中生收集适量的广播、电视信息不仅可增长见识,学习语文表达方式,还可锻炼听说和观察力,养成积累与运用的习惯。可要求学生每天收听或收看20~30分钟广播或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一本“信息本”,把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新闻记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组织学生分组,并指导利用课前三分钟或其他课余时间,轮流向全班发布几条信息,且相互交流理解与感悟。
四、加强自我管理、自我表现评估、互相评估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学生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势必增加教师工作难度,教师可将各类管理体系纳入其中,可将语文学科分为若干个学习组,各设组长或成员,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坚持日查工作,如:设课代表一人,作业组、基础知识检查组、语汇积累组、读说写督查组等。各设组长及成员,教师指导操作每天的作业完成,课内知识掌握、语汇的积累情况抽查,主持每天的读报、交流及各种读说活动,并作好记录,填好公布栏,教师作最后批阅评价。鼓励学生有创见性组织或大胆“承包”各项工作。可组织、指导学生各个组每周用30分钟时间总结,采用“自评——小组评——全班评——教师评”的学生评、互评模式,对一周内各自语文学习与习惯作一个评价总结,以便扬长避短,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这样,将全班同学的语文学科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积极参与到语文学科学习的班级管理中来,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评估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便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