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体适能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发达达家,其中又以美国的发展最为典型,美国称为“Fitness”。德國人称之为“工作能力”。法同人称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为“体力”,而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则以“体能”称之,我国大陆地区习惯名称为“体质”。如我国每年进行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就与国外的体适能测试有许多相同之处。
体适能是指个人能力足以胜任日常工作而不疲劳外,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并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及压力的适应能力。体适能主要包括:运动体适能(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度等)和健康体适能(心血管耐力、体脂成分、肌肉力量及柔韧性等素质)。同时我们可以根据身体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形式的不同将体适能分为有氧体适能和无氧体适能。通常,运动体适能是为创造最佳运动成绩所追求的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和预防疾病的体适能。
关键词:体适能
综述
二、有关体适熊的研究
体适能在我国是一个很热的课题,其与传统的体育课程有着深刻的渊源和密切的联系。
1.有关体适能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肖夕君在《体质、健康和体适能的概念及关系》中,对健康和体适能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从概念来看,体适能是指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应变能力。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状态,与体适能相比,这种三维健康观强调了社会适应能力。体适能研究内容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健康则包括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健康5个方面。关系是:健康是一种“状态”,体适能是一种“能力”,健康和体适能的关系就是“状态”与“能力”的关系;“状态”决定“能力”,也就是说,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时,体适能就好,身体处非健康状态时,则体适能则差。
赵淑英、叶金在《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文中指出: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降低II型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体适能的提高能够延长人的工作年限,尤其是预防衰老有重要作用。他们也认为改善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个体自身的能力,即提高体适能是根本,提高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的各组成部分是达到身体健康的根本途径。
沙晓琳、周云、王松在《体适能——青少年健康标志》一文中阐述:体适能是青少年健康的标志。体适能指标(柔韧、骨骼肌动能、灵敏性等)与肥胖、骨骼健康、精神健康、心血管系统健康等密切相关。并且提出了学生体适能监控方面,学校和家庭应该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现和辨认低体适能青少年,并进行积极的运动干预,鼓励其进行运动,尤其强调运动强度的重要性。
2.体适能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体适能”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其在体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价值。同时,张健忠,谢小佩在《美国高校“体适能与健康的原理与应用”探讨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一文中指出:体适能与健康原理应用是一种将健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教育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它打破了传统的统一的教学格局。他们认为因材施教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选择自己合适的运动项目,自己解决特定的问题。“体育与健康原理与应用”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了体育文化的内涵,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品质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与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完成体育的近期目标和长远效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实现我国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3.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体适能的影响
韩丽萍和许冠忠通过指导女大学生进行三个月的健身健美操练习,测定比较练习前后7项健康体适能指标,发现健美操练习对增强女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提高其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王忠勇和王金范在《体适能与网球运动》一文中,阐述了良好的体适能是网球运动的基础,体适能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网球技能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网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纵观世界顶级网球运动员,都非常重视体适能训练,都有自己的私人体适能教练。
冯云辉发表的《武术课程对高校大学生体适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其对大一学生进行9周武术训练,发现对于学生的体适能增进有明显帮助,尤其在柔韧性、肌肉耐力与心肺耐力方面,更达到显著提升,说明武术运动时能有效增进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项目之一。
我国学者关于不同运动项目对体适能影响的研究很多,如耐力运动,太极拳,拉丁舞,体育舞蹈、排球等。
三、体适能研究的发展前景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对现有的学术成果归纳和总结,我发现:我国对体适能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现有学术成果的论文数量不是特别多,对有关体适能的研究发展前景很大。
(1)从对体适能概念的理解中我们可以发现体适能与人体运动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运动体适能对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水平的发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如: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等都与运动员参与运动过程中的唤醒水平有关。运动员的唤醒水平决定了参与运动的运动单元的数量及功能状态。决定了运动员的兴奋性、焦虑水平、放松程度等。同样,运动员的情绪也影响到运动潜能的挖掘。
(2)通过对一定的体适能的管理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使不同人群保持低水平的医疗消费。个人对健康生活的满意程度也有所提高。因此,健康体适能的管理在我国有着很好的前景,对解决我国当前看病难的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何将体育科研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力量结合起来,介入到健康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3)体适能的研究对提高就业率有重要作用。体适能是一个研究比较热的话题。他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也需要众多的体适能指导员对其进行推广。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但是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专业的体适能教练还很少,但是现代人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有更多的体适能教练投入到社会时间中。因此,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对现有的体育专业进行改革,以保持社会知识、技术结构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改变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低的现状也为高校的办学特色提供借鉴。同时,体适能的检测对现有的科学评价仪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仪器的不断更新。因此,相关的科研机关必须加强对评价仪器的研制与开发工作并迅速投入生产,这种需求无形之下为广大的新增劳动者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
体适能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发达达家,其中又以美国的发展最为典型,美国称为“Fitness”。德國人称之为“工作能力”。法同人称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为“体力”,而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则以“体能”称之,我国大陆地区习惯名称为“体质”。如我国每年进行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就与国外的体适能测试有许多相同之处。
体适能是指个人能力足以胜任日常工作而不疲劳外,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并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及压力的适应能力。体适能主要包括:运动体适能(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度等)和健康体适能(心血管耐力、体脂成分、肌肉力量及柔韧性等素质)。同时我们可以根据身体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形式的不同将体适能分为有氧体适能和无氧体适能。通常,运动体适能是为创造最佳运动成绩所追求的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和预防疾病的体适能。
关键词:体适能
综述
二、有关体适熊的研究
体适能在我国是一个很热的课题,其与传统的体育课程有着深刻的渊源和密切的联系。
1.有关体适能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肖夕君在《体质、健康和体适能的概念及关系》中,对健康和体适能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从概念来看,体适能是指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应变能力。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状态,与体适能相比,这种三维健康观强调了社会适应能力。体适能研究内容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健康则包括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健康5个方面。关系是:健康是一种“状态”,体适能是一种“能力”,健康和体适能的关系就是“状态”与“能力”的关系;“状态”决定“能力”,也就是说,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时,体适能就好,身体处非健康状态时,则体适能则差。
赵淑英、叶金在《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文中指出: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降低II型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体适能的提高能够延长人的工作年限,尤其是预防衰老有重要作用。他们也认为改善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个体自身的能力,即提高体适能是根本,提高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的各组成部分是达到身体健康的根本途径。
沙晓琳、周云、王松在《体适能——青少年健康标志》一文中阐述:体适能是青少年健康的标志。体适能指标(柔韧、骨骼肌动能、灵敏性等)与肥胖、骨骼健康、精神健康、心血管系统健康等密切相关。并且提出了学生体适能监控方面,学校和家庭应该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现和辨认低体适能青少年,并进行积极的运动干预,鼓励其进行运动,尤其强调运动强度的重要性。
2.体适能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体适能”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其在体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价值。同时,张健忠,谢小佩在《美国高校“体适能与健康的原理与应用”探讨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一文中指出:体适能与健康原理应用是一种将健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教育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它打破了传统的统一的教学格局。他们认为因材施教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选择自己合适的运动项目,自己解决特定的问题。“体育与健康原理与应用”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了体育文化的内涵,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品质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与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完成体育的近期目标和长远效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实现我国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3.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体适能的影响
韩丽萍和许冠忠通过指导女大学生进行三个月的健身健美操练习,测定比较练习前后7项健康体适能指标,发现健美操练习对增强女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提高其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王忠勇和王金范在《体适能与网球运动》一文中,阐述了良好的体适能是网球运动的基础,体适能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网球技能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网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纵观世界顶级网球运动员,都非常重视体适能训练,都有自己的私人体适能教练。
冯云辉发表的《武术课程对高校大学生体适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其对大一学生进行9周武术训练,发现对于学生的体适能增进有明显帮助,尤其在柔韧性、肌肉耐力与心肺耐力方面,更达到显著提升,说明武术运动时能有效增进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运动项目之一。
我国学者关于不同运动项目对体适能影响的研究很多,如耐力运动,太极拳,拉丁舞,体育舞蹈、排球等。
三、体适能研究的发展前景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对现有的学术成果归纳和总结,我发现:我国对体适能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现有学术成果的论文数量不是特别多,对有关体适能的研究发展前景很大。
(1)从对体适能概念的理解中我们可以发现体适能与人体运动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运动体适能对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水平的发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如: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等都与运动员参与运动过程中的唤醒水平有关。运动员的唤醒水平决定了参与运动的运动单元的数量及功能状态。决定了运动员的兴奋性、焦虑水平、放松程度等。同样,运动员的情绪也影响到运动潜能的挖掘。
(2)通过对一定的体适能的管理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使不同人群保持低水平的医疗消费。个人对健康生活的满意程度也有所提高。因此,健康体适能的管理在我国有着很好的前景,对解决我国当前看病难的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何将体育科研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力量结合起来,介入到健康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3)体适能的研究对提高就业率有重要作用。体适能是一个研究比较热的话题。他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也需要众多的体适能指导员对其进行推广。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但是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专业的体适能教练还很少,但是现代人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有更多的体适能教练投入到社会时间中。因此,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对现有的体育专业进行改革,以保持社会知识、技术结构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改变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低的现状也为高校的办学特色提供借鉴。同时,体适能的检测对现有的科学评价仪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仪器的不断更新。因此,相关的科研机关必须加强对评价仪器的研制与开发工作并迅速投入生产,这种需求无形之下为广大的新增劳动者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