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无论孩子做完一件多小的事,老师和家长都会表扬。很多时候,还要拥抱孩子给予鼓励。他们认为正面的表扬、鼓励和爱,永远都不嫌多。
凯莉上的小学,一年开两次家长会。开会时,老师不是把全体家长召集到一块儿讲,而是单独谈,打开文件夹给家长看,孩子这学期,哪哪哪有进步了。比如语文,以前能造俩句子,现在能造4个啦。在人际交往上,知道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东西啦……
凯莉的妈妈蔡真妮说:“老师不但不告孩子的状,而且说的全是好话。照咱中国父母的思维,就想知道孩子有啥缺点,认为改正了才进步。开始,我直截了当地问,但老师绝对不直接讲孩子哪里不好。” 知道凯莉话特别多,蔡真妮忍不住问:“她喜欢说话,会不会影响到你上课呢?” 没想到老师乐呵呵地说:“凯莉太开朗了,我非常喜欢。她哪天没来上课,我会觉得教室里少了点什么,一下子没有了生气。”
“瞧瞧,人家多会讲话。我自己的孩子,有时候我都觉得她太吵了,老师能一点没感觉?但她会从好的角度想,把凯莉的多话,绝对看成优点,加以赞扬。” 后来,再开家长会,蔡真妮就转弯抹角地问老师:“我家凯莉,有没有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帮到她,让她做得更好?”这么说,老师才会提到孩子不足的地方:“在单词拼写上,凯莉要是再努力一点,可能会减少错误率。”蔡真妮这才明白了凯莉拼写不太好。
凯莉班上有个男孩,照蔡真妮看,智力肯定有问题,别人做对10道数学题,他能做对一道就不错了。就这样的孩子,老师还不停地表扬他有进步。
从上一年级开始,班干部就是大家轮流当,上讲台演说,人人都有资格,怎么讲都行。那么小的孩子讲话也没个章法,嗑嗑巴巴的,可老师和同学都热烈鼓掌,夸赞:“好好好!你太棒了!” 刚开始,蔡真妮琢磨:是不是就这一个老师这样?她留心观察后发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老师全一样,这边的教师受到的基本训练就是如此,否则不够资格。
蔡真妮悟出了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最大特色,或者说“绝活”——鼓励。 “他们是千方百计地挑出孩子的优点、亮点,使劲地表扬,忽略不足的地方。久而久之,小孩子好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好,长处会越来越长,而缺点却被慢慢地弱化了。”
小小年纪的三猪有一句口头禅,不管自己还是别人做了什么,他都要喊一句“Good job! (干得好)”。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说起这事,笑着问蔡真妮:“平时,你都怎样表扬他的?”蔡真妮想了想,好像自己说的就是这句“Good job。”
“这就对了。”老师讲,“孩子都是跟外界学的,无论是行为还是语言。这句话,一定是被你用了无数次后,在他心里成了最有力量的表扬话。”老师建议试试用其他表扬、鼓励孩子的词,淡化这句“Good job。”“咱中国人不太习惯,也不擅长夸别人。老外的特点是不说‘不好’、‘不行’这样否定的话,说‘Good’(好),那基本上就是做得很一般,不甚满意了。这里的孩子,无论孩子做完一件多小的事,比如画了一幅画、写了一个字、剪了一个东西、帮了别人一下等等,老师和家长都会表扬。很多时候,还要拥抱孩子给予鼓励。妈妈们‘我爱你’不离口,说得可自然了。他们认为正面的表扬、鼓励和爱,永远都不嫌多。” 第二天,三猪的老师给了蔡真妮一张纸,说:“这个或许对你有帮助。”纸上打印的是:《101种表扬孩子的话》,蔡真妮看了大受启发。
这里边的好多话,现在常挂在她的嘴边:Excellent!(太出色了);Great work! (做得太好了);Beautiful! (漂亮);Fantastic ! ( 太奇妙了);Awesome!(真了不起);What a great imagination! (多妙的想象); Super work!(超级棒);Super!(极好); I’m proud of you!(我为你骄傲);You really tried!(你确实尽力了)……
蔡真妮的体会是,常说这些表扬话,不光孩子受用,就是大人听了,也会感觉很好。“可以用在夫妻、朋友、同事、上下级等所有和人打交道的时候,用得恰当,一定比‘挺好’、‘不错’、‘对’这样普普通通的字眼效果好,成为人际关系中绝佳的润滑剂。”
(摘自《都市人·成长》 )
凯莉上的小学,一年开两次家长会。开会时,老师不是把全体家长召集到一块儿讲,而是单独谈,打开文件夹给家长看,孩子这学期,哪哪哪有进步了。比如语文,以前能造俩句子,现在能造4个啦。在人际交往上,知道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东西啦……
凯莉的妈妈蔡真妮说:“老师不但不告孩子的状,而且说的全是好话。照咱中国父母的思维,就想知道孩子有啥缺点,认为改正了才进步。开始,我直截了当地问,但老师绝对不直接讲孩子哪里不好。” 知道凯莉话特别多,蔡真妮忍不住问:“她喜欢说话,会不会影响到你上课呢?” 没想到老师乐呵呵地说:“凯莉太开朗了,我非常喜欢。她哪天没来上课,我会觉得教室里少了点什么,一下子没有了生气。”
“瞧瞧,人家多会讲话。我自己的孩子,有时候我都觉得她太吵了,老师能一点没感觉?但她会从好的角度想,把凯莉的多话,绝对看成优点,加以赞扬。” 后来,再开家长会,蔡真妮就转弯抹角地问老师:“我家凯莉,有没有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帮到她,让她做得更好?”这么说,老师才会提到孩子不足的地方:“在单词拼写上,凯莉要是再努力一点,可能会减少错误率。”蔡真妮这才明白了凯莉拼写不太好。
凯莉班上有个男孩,照蔡真妮看,智力肯定有问题,别人做对10道数学题,他能做对一道就不错了。就这样的孩子,老师还不停地表扬他有进步。
从上一年级开始,班干部就是大家轮流当,上讲台演说,人人都有资格,怎么讲都行。那么小的孩子讲话也没个章法,嗑嗑巴巴的,可老师和同学都热烈鼓掌,夸赞:“好好好!你太棒了!” 刚开始,蔡真妮琢磨:是不是就这一个老师这样?她留心观察后发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老师全一样,这边的教师受到的基本训练就是如此,否则不够资格。
蔡真妮悟出了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最大特色,或者说“绝活”——鼓励。 “他们是千方百计地挑出孩子的优点、亮点,使劲地表扬,忽略不足的地方。久而久之,小孩子好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好,长处会越来越长,而缺点却被慢慢地弱化了。”
小小年纪的三猪有一句口头禅,不管自己还是别人做了什么,他都要喊一句“Good job! (干得好)”。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说起这事,笑着问蔡真妮:“平时,你都怎样表扬他的?”蔡真妮想了想,好像自己说的就是这句“Good job。”
“这就对了。”老师讲,“孩子都是跟外界学的,无论是行为还是语言。这句话,一定是被你用了无数次后,在他心里成了最有力量的表扬话。”老师建议试试用其他表扬、鼓励孩子的词,淡化这句“Good job。”“咱中国人不太习惯,也不擅长夸别人。老外的特点是不说‘不好’、‘不行’这样否定的话,说‘Good’(好),那基本上就是做得很一般,不甚满意了。这里的孩子,无论孩子做完一件多小的事,比如画了一幅画、写了一个字、剪了一个东西、帮了别人一下等等,老师和家长都会表扬。很多时候,还要拥抱孩子给予鼓励。妈妈们‘我爱你’不离口,说得可自然了。他们认为正面的表扬、鼓励和爱,永远都不嫌多。” 第二天,三猪的老师给了蔡真妮一张纸,说:“这个或许对你有帮助。”纸上打印的是:《101种表扬孩子的话》,蔡真妮看了大受启发。
这里边的好多话,现在常挂在她的嘴边:Excellent!(太出色了);Great work! (做得太好了);Beautiful! (漂亮);Fantastic ! ( 太奇妙了);Awesome!(真了不起);What a great imagination! (多妙的想象); Super work!(超级棒);Super!(极好); I’m proud of you!(我为你骄傲);You really tried!(你确实尽力了)……
蔡真妮的体会是,常说这些表扬话,不光孩子受用,就是大人听了,也会感觉很好。“可以用在夫妻、朋友、同事、上下级等所有和人打交道的时候,用得恰当,一定比‘挺好’、‘不错’、‘对’这样普普通通的字眼效果好,成为人际关系中绝佳的润滑剂。”
(摘自《都市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