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教师预设内容,形成课堂资源;布置课堂任务,触发课堂资源;有效合作学习,生成课堂资源;合理评价教学,提升学习效率,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成为精彩。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具体信息技术课堂资源生成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资源 高效课堂
  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构建要求教师利用课堂生成有效的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的带动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的自主了解模式。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具体信息技术课堂资源生成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述。
  1.教师预设内容,形成课堂资源
  教师要利用课堂生成学习资源,就要学会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预设相关学习内容。首先,教师要有预设学习效果的能力。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考虑两方面内容:第一,设计纵向目标,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认知基础,顺应具体教材知识点,完善认知结构的同时形成模块式的信息操作能力。第二,设计横向目标,让学生结合具体信息技术能力拓展所学知识。教师预设相关内容往往要考虑纵向目标是否实现;横向目标是否实现。例如在教学《幻灯片链接》的过程中,学生对幻灯片链接的操作往往是较为容易掌握的,但是教师要明确考虑学生是否能将幻灯片的制作程序联系起来,形成针对幻灯片操作的整体模块化的知识内化则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布置更多课后训练项目,让学生形成“基础→应用→提高”的结构。这里所说的“基础”指的是使用计算机系统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应用”指的是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应用方法;“提高”指的是有关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将这些方面整合起来就是教师需要预设的全方面。某些预设无法实现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课堂资源充值,让课堂成为更多的资源空间基地,例如上文提到的《幻灯片链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幻灯片的制作程序”的整体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将幻灯片的相关知识整理出来,形成丰富的课堂资源。
  2.布置课堂任务,触发课堂资源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要采取一定的任务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布置相关课堂任务,以此触发课堂资源。首先,教师要布置大量信息技术练习任务。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活动,也就是实地的计算机操作活动。可以自主选择三个层次进行练习,自主性大大提高。例如:教学“word”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三方面练习题:(1)试用Word 2007输入一篇简单文档,并对其进行一些简单设置。(2)试调出Word2007中的各种工具和菜单,记下它们的位置和名称。(3)利用Word 2007设置有图片、文字修缮等内容优美的文档内容,并上传到交流平台。这样的弹性方案设计使全体学生获得预设性发展,因为需要触发美术资源、音乐资源等,促进课堂现场动态生成,将很多其他课堂资源整合进来,使教学过程演绎得更加精彩。其次,布置课堂任务要利用任务活动拓展学生无穷的知识,教学中把信息技术有关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培养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带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活动机会,培养他们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3.有效合作学习,生成课堂资源
  合作学习能生成更多的课堂资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发挥互补互助的优势让学生在交流之中形成更多的课堂资源。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制作幻灯片的时候,要让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制作展现古诗的幻灯片。通过合作学生总结出“选好古诗、理解意境、配好画面、选好音乐、合理设置、分工合作”的思路。然后所有学生都能发挥所长,有的学生选好了更为优美、贴合古诗意境的音乐;有的学生能够为同学提供更为理想化的古诗内容理解。这样的学习互相促进,学生自然获得更多的资源内容,萌发课堂资源。例如: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多样的,但结果是唯一的。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示;有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教材提供的方法。当然,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一个人不但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和组内人员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实现促进性学习目标。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敏感,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中各种信息,使教学环节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使教学过程呈现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
  4.合理评价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课堂资源的生成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完成教学评价,借助评价教学的开展组织更为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其实,最合理的评价方式是鼓励模式,教师要对学生上传的信息技术作品做出有效鼓励,确保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避免重复性语言的出现。其次,教师要运用不同方法,简单测量评价。较常用的方法包括:第一,观察法。观察学生的操作表现,确保对学生的合作和操作积极性有明确了解。第二,测验法。根据操作结果评定出等级。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补充讲解。第三,量化法。对课堂表现、测试表现等内容进行量化,每一节课都要组织学生对作品或任务进行评价,同时照顾不同层次的作品,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第四,实践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要结合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例如:利用相关测试软件,每隔两周对学生进行一次上机测试,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综上所述,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要教师预设内容,形成课堂资源;布置课堂任务,触发课堂资源;有效合作学习,生成课堂资源;合理评价教学,提升学习效率,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成为精彩。
  参考文献:
  [1]赵连顺.运用生成性资源“精致”数学课堂[J].教学与管理,2006(19).
  [2]殷望红.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6(10).
  [3]赵振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对于学习的评价,以及希望达到的学习满足程度。所以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衡量的时候通常采用学生满意度调查,这是重要的参考内容。在体育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是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开展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的,为体育教学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
摘 要: 马拉松运动近几年在中国迅速流行普及,一年多达200场的比赛仍不能满足跑友们的需求。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统计研究国内马拉松赛事运行现状、火热原因、存在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马拉松 思考 跑步  1.马拉松赛简介  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距离为42.195公里,这个比赛是为了纪念雅典英雄菲迪皮茨设立的。当年菲迪皮茨把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家乡所跑的里程刚好是42.195公
摘 要: 教育重点发展小学英语老师的技能是农村小学英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建设师资队伍是发展英语教学的根本需求。目前小学英语发展不均衡,难以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所以加强小学英语发展和农村小学英语老师的能力是优化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农村孩子英语差在哪里及解决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农村教学 老师教学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信息化和经济发展全球化,掌握相应外语已经成为择
摘 要: 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增强,本文重点对教学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存在问题 措施分析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扩大。初中体育教学应该与课程改革相适应,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二、初中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初中
摘 要: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更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现状,接着针对三个突出问题提出基于B/S模式的实验平台,最后设计三阶实验项目,满足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据结构 B/S模式 实验教学  一、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相关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描述的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
摘 要: 档案视听化呈现已成为客观发展趋势,为达到良好的利用功效,现针对当前特色档案视听化展示中的“认知负荷超载”现象,运用“双通道假设”及认知负荷理论,探讨视听化信息整合策略,旨在减轻受众的认知负荷,高效接受所需信息。  关键词: 视听化 认知负荷 双通道假设 信息整合  一、特色档案视听化的提出  档案功能建构最基本两点:一是凭证的功能,强调档案是一种最权威、最具证明力的表达;二是信息功能,即
摘 要: 学校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让学生提前熟悉网络化教学新型模式,本文通过调研形式了解学生对网络学习的认知态度,从而为更好地建设信息化教学软件、硬件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网络学习 认知态度  一、研究背景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大趋势。在全国信息化大赛的推动下,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伴随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