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识别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了企业投资水平,对企业投资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在作用机制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新进入企业投资、发挥市场择优效应影响企业投资;第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民营企业、低资产密集度企业和高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更加显著;地方政府对企业施加税外负担越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越强.文章结论为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提升国家治理体
【机 构】
: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识别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了企业投资水平,对企业投资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在作用机制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新进入企业投资、发挥市场择优效应影响企业投资;第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民营企业、低资产密集度企业和高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更加显著;地方政府对企业施加税外负担越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越强.文章结论为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先秦时期儒家围绕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实现幸福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幸福观.儒家认为仁爱之心是幸福的源泉,以仁爱道义来节制人的欲望是实现幸福的重要保证.儒家认为社会共同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它既是个人追求幸福的终极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儒家的幸福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幸福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城市现代他的重要议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发展,会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阻滞作用.而要解决此问题,必须使社会工作介入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来,通过强化社会治理理念和社会工作理念、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整合社会工作方法、链接社区内外资源和创建社区宜居环境等方式,全方位推进养老服务事业.
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系统中,劳动具有基础性价值和意义.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随着其理论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成熟起来的.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内涵,崇尚劳动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劳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将马克思的劳动思想融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以劳育人、以勤修身,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劳动者整体劳动水平.
儒学与医疗关涉的理论维度十分丰富.儒学医疗之维,可以丰富对"医疗"理论面相的多元理解及相关疗治方案的选择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扩充儒学修身理论的应有内涵.孔子注重通过道德养生和礼仪培护来实现对身体和内心秩序的束导、调节和提升,揭示出儒学对身体疗治的独特光谱.中医学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作为身体康健和养护的理论总则,孟子所谓"浩然正气"则凸显出"正气"应有的另一理论向度.儒学教化促进实现身心一体的形式及内涵,其思想缘由亦可从儒学内具的疗愈意义上获得理解,抑或说儒学本身就是一味药.心学一脉就善于将自身理论用以
传统形而上学将逻辑作为说明世界的原则,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在黑格尔哲学中,历史的发展是逻辑的自我展开,现实是逻辑的外在表现形式,"绝对理念"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将黑格尔的"逻辑先在性"消解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进而论证了历史的主体不是抽象的逻辑,而是现实的人,逻辑是现实的内在表现形式.在马克思哲学中,实践是人的本质在对象性活动中的自我创造,是具体的社会历史活动,实践的辩证本性就是使社会的自我否定与个人的自我否定成为可能.这样,马克思在论证现实与逻辑、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基础上完成了对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逻辑,既不同于脱离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分配逻辑,也不同于脱离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分配逻辑,绝不能用所谓基于市场经济的分配逻辑来否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也不能用脱离市场经济的纯粹社会主义的分配逻辑来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分配逻辑,否则会陷入理论的困境,收入分配理论及其相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应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逻辑.文章尝试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分配逻辑,并基于这种逻辑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剩余分享制度.
文章从儒、医关系发展,儒、医经典类比,儒、医思想融合三方面入手,分析归纳了明清时期儒、医融合的思想演变及其特征.明清时期的医、儒关系以互融互显为主流,医学家们多将医学经典类比于儒家经典进行论述,其中又存在着先儒后医、儒优于医等思想特点.清代出现的"儒易医难""儒书易读而医书难读"等思想,则是对先儒后医、儒优于医思想的批判与平衡.就思想融合而言,在人伦观和方法论方面,其特征体现为医学家对儒家孝道观、经权论的传承与运用.在宇宙论方面,其思想特征体现为医学家借助儒家阴阳论来评判与整合医家内部的理论分歧.在工夫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原有基于粮食产量和粮农个体的"外生性"补偿为主的政策下,出现了粮食丰产但农民增收慢及农民种粮意愿降低、粮食主产区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局面,这表明该政策的作用日渐弱化,且与新时期要求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不相适应,急需优化与完善.文章提出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粮食大安全观,完善中央政府和粮食主销区多层利益补偿主体,明确粮农和粮食主产区为多维利益补偿对象,且突出区域性整体补偿,此外,还要在粮食主产区布局与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产业,构建行政、经济、市场相互协调、相互补
唐前期"文武并重"风尚在开元、天宝前后逐步改变,重文之风渐兴.伴随藩镇体制的确立,幕府内也同步走向"文武分途".在藩镇林立的特殊政治格局下,文、武幕僚均有各自的升迁渠道.在"顺地"藩镇,文职幕僚的前景相对更好;在河朔这类半独立藩镇,文、武幕僚前景大致均势.此时幕府内较常见的文武冲突反映了双方对资源的竞争.农民起义后,武人地位急剧上升,并染指地方行政,文士地位下降不可避免.然藩镇幕府离不开文职幕僚的辅佐,文士重"实干"、去"浮华",提高自身行政素养以契合时代需求.历经大混战后,五代强藩幕府文、武幕僚地位大致
17世纪初壬辰倭乱爆发,朝鲜朝宣祖李昖立光海君李珲为世子,与光海君分朝主政.分朝期间光海君率军抗倭,获得臣民拥戴.分朝结束,宣祖派遣使臣赴明朝请封光海君为朝鲜世子,但光海君非嫡非长,明朝多次拒封,导致光海君统治初期对明关系冷淡.光海君统治中期发生“野史辨诬”事件,朝鲜两次派遣使臣辨诬.经过两国不断交涉,双方关系逐渐缓和.光海君统治后期,后金逐渐强盛,光海君采取对明朝“事大”、对后金“交邻”的中立政策.该政策的施行,既加剧了明朝与朝鲜的相互猜疑,又使中朝传统封贡关系出现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