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业的边缘生存疆域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1069423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圣诞节的上午,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宣布与上海恒利拍卖有限公司合并,合并后将继续保留“北京匡时”的名称,总部也设在北京,上海恒利创始人吴斌将出任新匡时的总经理。在微博上,这次合并也被看作是刚刚离去的一年里艺术圈最后一个大事件。
  上海恒利拍卖是近几年才进入市场的年轻企业,手头握有比较丰富的近现代藏品资源,并且精细于南方拍卖市场,每年的成交额大概在5到6亿,北京匡时副总谢晓冬表示,“以上海恒利这样的成交额,跻身上海拍卖行前三甲应该是没问题的。”这样一颗行业新星加入北京匡时,也让业界对匡时的未来普遍持以乐观态度,至少和嘉德、保利三足鼎力于国内拍卖行的格局已基本稳固。同时,对于一直希望打入香港市场的匡时来说,这次合并后的资源扩充也加速了该计划的进程。
  在如今正处于调整期的国内拍卖市场,作为首例知名拍卖公司之间的合并,这种新态势同样引起了人们对国内拍卖业即将迈入整合潮的联想。对此,谢晓冬坦言:“我想这次合并会给行业提供一个参考。过去拍卖行可能会从自身的角度不断发展,但当你的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如果能有一家企业具备与你优势互补的条件,可以考虑采用并购手段。但不能说这一定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也不会掀起所谓的浪潮,就像我们这次合并,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但是能顺利的完成合并也是建立于多年来企业创始人和股东之间的了解、认同。”短期内的合并潮也许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关于这个行业的未来,谢晓冬认为最终它还是会走向整合,乃至出现几家寡头的现象。“因为这个领域的核心客户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平时我们看到可能会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人去关注这些消息,但真正参与平台交易的客户象形之下则少之又少,所以这也决定了拍卖行业是十分强调信用、品牌的,因此随着竞争的加剧,就会强者恒强,那么客户就会对强势品牌产生更大的信赖感。”苏富比和佳士得便是最直观的例证,但是当中国出现自己的苏、佳拍卖行之前,年轻的、小型的拍卖行除了接受被并购和甘当行业历史中的“炮灰”,还可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任何一个领域的竞争,尤其是从拍卖行业来看,市场永远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体系,在全国性的范畴内,可能会出现几家大公司,但是在每一个区域市场内,又会出现一些类型化、专业化、本地化等形形色色的拍卖公司。可能这些小公司只需专攻社区的拍卖,或者是做好某一类型的专业拍卖,它们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或者认准了细分市场是最理性的选择。当然这些只是小型拍卖公司的部分群体,除此之外,当然也有尽管自身条件一般,却野心勃勃对市场份额充满欲望的企业,另外还有那些新创立,经验尚浅的拍卖新兵。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一个后进者都有进入的权利。谢晓冬也对一些新创办不久的小型拍卖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任何一个后进者来说,都是有机会的,市场竞争欢迎任何一个有兴趣、有实力的资本。从客观来讲,后进者要想成功,他们必须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第一,你的资本实力;第二,你的人才配置;第三,你的品牌运作实力,你是否做好了一个长期准备,或者精准的特色定位,如果不考虑好这些因素,那么你进来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是比较大的,因为现在的市场毕竟不再处于原来的初级阶段,随着市场越来越走向一个高阶段,竞争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竞争层级也会越来越高。”
  当嘉德、保利、匡时在拍卖行业的三巨头形象逐渐清晰的时候,小型拍卖行与后进的拍卖行也应该有所准备地为自己选择一个准确的定位,在这个多元且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里,许多专业性、区域性的市场空间仍需要去填补和挖掘。市场是活的,人也是活的,只要想好好活下去,就别只动死脑筋。
其他文献
金牛座(4.20~5.20)  现在离上学时间还有10分50秒,我还有5分10秒可以睡——金牛半睁着眼看着闹钟盘算了一会儿,就闭上眼继续睡。  白羊座(3.21~4.19)  外面冷死了!不起来就是不起来,谁叫我起来我和谁没完!——惹火了白羊可不是好玩的,那,就让他迟到吧!  双子座(5.21~6.21)  我起来啦,我在穿衣服啦——双子嘴里不断地嚷嚷着以应付老妈,可身体还是粘在床上,典型的口动手
世界上的树主要有阔叶树、针叶树和棕榈树等三大类型。大多数阔叶树都有宽阔而扁平的树叶。许多阔叶树都属于落叶树木,这就是说,它们的叶子在秋天时会掉落。大多数针叶树都属于常绿树木,这就是说,它们的叶子全年都长在树上。棕榈树没有树枝,它们成长时,树干只长高不长粗。  针叶树  大多数针叶树的生长地气候寒冷。它们常常长成锥形,这样在下雪时,雪就不会堆积在它们的身上。针叶树不开花,它们的种子长在坚硬的木质球果
电力局门口摆着一个修鞋摊,一个大大的工具箱和一台手动缝纫机前坐着一个眉目清秀、身材消瘦的青年。  我上学时要经过修鞋摊,那个青年总是低头不停忙活儿,一双双旧鞋子在他手里翻过来翻过去——破了小洞的,他垫一块薄皮子,用缝纫机细细缝线,不多时鞋面上的破洞就变成了一朵盛开的小花;脱胶了的,他拿起麻线,穿针引线,没多大工夫,鞋面和鞋底就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一天,老妈从鞋柜里翻出一双运动鞋,惋惜地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