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他们身上,没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题记
我带着满脑的疑问踏上了采访的道路……
我坐的车结束了在环湖公路上的蜿蜒行驶,即将驶入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的大门。今天我的采访对象,是无锡纳生生物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吴斌先生。
在这一路上,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这样几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吴斌先生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而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国创业的道路?而作为一个出生在上海的从事科技创业方面的记者,见惯了高科技公司密集的上海各大创业园区,我更不能理解的是,吴斌先生当初怎么会选择了自古主要以风景闻名于全国的无锡,而不是现代化程度高的上海作为自己的创业处女地?当然,出于记者的职业特性以及我本人对古代历史研究的嗜好,我了解到,蠡园经济开发区的“蠡园”二字,得名于蠡湖——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是传说中,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与西施功成身退后的归隐地,而范蠡无疑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当时并无“企业家”之称)。我的脑海因之进出一个呆呆的念头,难道吴斌先生——所有选择在无锡进行的创业的海归创业者们,都是为了追慕先贤的脚步而来此地创业的么?
经过简单的寒暄后,我终于和吴斌先生面对面坐在了一起,开始了我的采访。
吴斌先生竟然告诉我他没有故事!
我说“今天我来,就想听听您的回国创业的故事……”
“我的创业经历,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戏剧性的情节——恐怕称不上是什么‘故事’吧。”吴斌先生坦然地回答道。
这是出乎于我——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的,因为就一般人的认识而言每个成功的创业者背后,都会有一段传奇般的故事,当然,每个失败的创业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但似吴斌先生这般自称“毫无故事”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吧。
于是我按照我脑海中的疑问开始对吴斌先生开始提问。
吴斌先生创业梦想的来源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吴斌先生是为何回国创业的?据我的了解,您是上世纪80年代最后一年出国的——而那时的我,才刚刚三岁,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在这20年中,您应该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了吧?”
“是的。我89年到了美国后,先是留学,然后再到很多公司上班,过着中上水平的生活,应该说已经是很好的了。但是,生活也因此变得很平淡了。同时,美国社会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人在30岁工作的时候就能看到60岁的情形,这也使生活变得相对无趣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想有更多的潜力可以去发挥,还可以再去做更多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看到国内的机会还是很大的。相比下来,国内发展则更快,有着很多的挑战性的机会。所以,在这个机会多、变化节奏快的中国市场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有回国创业的梦想。现在凭借无锡‘530计划’的时机,我们就义无反顾地回国来创业了。我的创业项目是‘生物纳米材料做医疗诊断’。”
我问:“您始终提到’我们’,这‘我们’是不是就是指你们这些海归创业者?”
吴斌先生答道,“是的。我认为我的意见可以代表大部分在美国留学的同仁们的感受。”
“那么,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您一代的留学生有一种强
企业简介
无锡纳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一个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部位于无锡市滨湖区,毗邻太湖,环境优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一家由留美科学家、企业家创立的,集研究、开发和销售为一体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的宗旨是以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为基础,瞄准世界上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将其转化成人类重大疾病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公司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雄厚的人才实力,与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的具体目标是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大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尤其是对多重肿瘤标志物的同时检测,从而达到对多种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警。同时也将推出广泛用于免疫鉴定、药物开发和快速检测的彩色和荧光纳米微球产品,并对其进行深层开发,为市场提供一系列可见光、荧光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医疗诊断、食品卫生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烈的不甘于现状的心,而创业,就是你们这一代留学生心目中不灭的理想了?”我总结道。
吴斌先生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默,然后用一种缓慢的语气回答道“是的,可以这么说吧。“——在这种语气中,我仿佛听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一种过来人对往事的无尽感叹,以及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脏的热烈跳动声。
吴斌先生实实在在的创业之路
“那么,让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您当初为何会选择无锡作为您的创业处女地呢?为什么不是科技集成度、现代化程度更高的上海?中国人常讲做事要讲究天时、地利和人和,如果说国内现在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是天时的话,那么选地无疑是地利的范畴了。作为来自于上海的记者,我尤其不能理解这一点。”我提出了我的第二个提问。
“上海当然好——上海的品牌效应很好。原来我也想过到上海张江去。但张江虽然品牌效应好,但你筹划的成本就大了,它也没有那么好的政策扶持你。而这里的品牌是会慢慢做起来的,我想总有一天无锡的品牌会跟张江的品牌一样响亮。再说,无锡‘530计划’对我们的优惠还是非常优厚的。所以,我觉得到无锡来创业我并不后悔,产生什么认为当时去到苏州或上海就好了的想法。”吴斌先生答道。
“看来您不是个盲目追求外在形式的人。”——我因此揣测道。
吴斌先生笑着点了点头。
“那么,让我们再来谈谈关于‘人和’方面的话题吧——您的团队是怎么组织起来的?他们是否得力呢?”我问。
“首先,我的合伙人——杨博士是个比较传统的做科研的博士生教授,而我最近几年在美国已经创业成功,有了从事经营公司的经验,我们俩的合作可谓是亲密无间。在技术方面我们有上海交大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南京的一位硕士研究生,还有两个本科生,加上其它研发人员,一共有八位研发人员。我们这里还有一位胡总,曾经在北京一个一百人左右的企业任常务副总。曾总以前则做过市场销售。还有郭总,以前做过银行工作,也做过《证券日报》的记者,现在是办公室主任,管理能力和日常事务处理能力都很强。像我们在申报这一块儿都由她管。”吴斌先生如数家珍般地谈道。
“看来,您的团队是个非常和谐的团队。”我说。
“是的。总的来说,我们这些人在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上都比较平均——纯粹依靠我们这些科学家来管理肯定不行,我和杨教授只懂技术,其它方 面如市场销售产品策划等都不行。我们就需要互相学习,从而共同发展。”吴斌先生展示出真诚的谦虚来。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对创业来说,启动资金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方面您当时有没有遇到困难?”我问。
“第一年主要是成立公司、建立实验室——在这些方面‘530’已经给了我们很优惠的政策,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实验所,仪器也到位了。‘530’提供了我们一些启动资金,再加上我们当初投资人的资金,基本也就够了。”——在一般创业者眼里视为大山般困难的启动资金问题,在吴斌先生说来似乎是“轻描淡写”的。
“那现在的企业发展了,您肯定要融资吧?——您企业的融资情况怎么样”我问。
“如果要钱,就要找个理由。我们现在的科目不需要钱——搞研发,按部就班地做事情都不需要钱。等到我们需要钱的时候,我们只要知道要钱干什么——不管是风险投资也好,政府部门也好,包括我们自己的股东——只要我们能自圆其说确实需要钱干什么,他们就会投,甚至市政府也会投。你要融资或银行贷款都可以。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在吴斌先生冷静地叙述中,我真不知道现在所谓的“融资”难的呼声的甚嚣尘上是否是真实的。
“您的公司近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问道。
“我们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投资,另一方面我们继续申报一些国家给予的奖励政策,还有就是联合一些高校——不仅仅是从高校引进技术,我们也把技术反馈给他们,对我们两方面都有促进。这些都得到江苏省和无锡市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用‘短平快’的产品来维持企业的生存,而这些年这些‘短平快’的产品也有可能成为相当大的产业,前景还是有的,也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从这里得到的产值,其收入来支持我们的企业。”吴斌先生胸有成竹地描画道。
“看来您把长期和短期的目标、计划做的还是很扎实的。”我说。
“是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才是第一位的。”吴斌先生答道。
此时,夕阳已经西下。我意识到该结束自己的采访了。吴斌先生也提醒我应该要回去了,不是因为其它的什么原因——仅仅是出于他心底的对我的关心——“这里离市区远,你还是早点走吧,要到了晚上,连打个的都打不到。”
“看来,这是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唯一的不便了。”——出于性格的相近,我和吴斌先生都爽朗地笑着。
在他们身上,没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在真诚的笑声中结束采访对一个记者而言是惬意的。但除了惬意之外,与吴斌先生的谈话却留给我更多的思索。吴斌先生以及其他与他相似的创业者,他们虽然没有传奇般的创业故事,但他们却在永不浮躁中,依凭着自己踏踏实实地做的每一件小事,在慢慢中一点一点地积累着自己的成功。在他们身上,没有故事也是一种故事,仍然能够深深地感动我。至于说他们与古代归隐后的范蠡先生有什么相似点的话,恐怕就在于“默默无闻”这四个字。但与范蠡先生纵情山水所不同的是,这些创业者们却是在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既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更是在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当我习惯了听一夜暴富的戏剧性的创业故事,吴斌先生——所有他们这个年代的海归创业者的创业经历,颇使我产生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谈到灯火了——这时我正往车窗外看,天已经黑了,烟波浩淼、空灵神秀的蠡湖上微泛着月光,蠡园经济开发区离我越来越远,楼宇的灯光,空中的星光和湖面上的几点渔火装点起深邃的太空。虽然没有流星划过天际,但我还是从心底发出衷心的祝愿,祝愿吴斌先生——所有他们这个年代的海归创业者们在创业路上一路走好,最终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题记
我带着满脑的疑问踏上了采访的道路……
我坐的车结束了在环湖公路上的蜿蜒行驶,即将驶入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的大门。今天我的采访对象,是无锡纳生生物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吴斌先生。
在这一路上,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这样几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吴斌先生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而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国创业的道路?而作为一个出生在上海的从事科技创业方面的记者,见惯了高科技公司密集的上海各大创业园区,我更不能理解的是,吴斌先生当初怎么会选择了自古主要以风景闻名于全国的无锡,而不是现代化程度高的上海作为自己的创业处女地?当然,出于记者的职业特性以及我本人对古代历史研究的嗜好,我了解到,蠡园经济开发区的“蠡园”二字,得名于蠡湖——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是传说中,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与西施功成身退后的归隐地,而范蠡无疑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当时并无“企业家”之称)。我的脑海因之进出一个呆呆的念头,难道吴斌先生——所有选择在无锡进行的创业的海归创业者们,都是为了追慕先贤的脚步而来此地创业的么?
经过简单的寒暄后,我终于和吴斌先生面对面坐在了一起,开始了我的采访。
吴斌先生竟然告诉我他没有故事!
我说“今天我来,就想听听您的回国创业的故事……”
“我的创业经历,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戏剧性的情节——恐怕称不上是什么‘故事’吧。”吴斌先生坦然地回答道。
这是出乎于我——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的,因为就一般人的认识而言每个成功的创业者背后,都会有一段传奇般的故事,当然,每个失败的创业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但似吴斌先生这般自称“毫无故事”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吧。
于是我按照我脑海中的疑问开始对吴斌先生开始提问。
吴斌先生创业梦想的来源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吴斌先生是为何回国创业的?据我的了解,您是上世纪80年代最后一年出国的——而那时的我,才刚刚三岁,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在这20年中,您应该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了吧?”
“是的。我89年到了美国后,先是留学,然后再到很多公司上班,过着中上水平的生活,应该说已经是很好的了。但是,生活也因此变得很平淡了。同时,美国社会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人在30岁工作的时候就能看到60岁的情形,这也使生活变得相对无趣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想有更多的潜力可以去发挥,还可以再去做更多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看到国内的机会还是很大的。相比下来,国内发展则更快,有着很多的挑战性的机会。所以,在这个机会多、变化节奏快的中国市场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有回国创业的梦想。现在凭借无锡‘530计划’的时机,我们就义无反顾地回国来创业了。我的创业项目是‘生物纳米材料做医疗诊断’。”
我问:“您始终提到’我们’,这‘我们’是不是就是指你们这些海归创业者?”
吴斌先生答道,“是的。我认为我的意见可以代表大部分在美国留学的同仁们的感受。”
“那么,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您一代的留学生有一种强
企业简介
无锡纳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一个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部位于无锡市滨湖区,毗邻太湖,环境优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一家由留美科学家、企业家创立的,集研究、开发和销售为一体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的宗旨是以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为基础,瞄准世界上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将其转化成人类重大疾病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公司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雄厚的人才实力,与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的具体目标是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大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尤其是对多重肿瘤标志物的同时检测,从而达到对多种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警。同时也将推出广泛用于免疫鉴定、药物开发和快速检测的彩色和荧光纳米微球产品,并对其进行深层开发,为市场提供一系列可见光、荧光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医疗诊断、食品卫生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烈的不甘于现状的心,而创业,就是你们这一代留学生心目中不灭的理想了?”我总结道。
吴斌先生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默,然后用一种缓慢的语气回答道“是的,可以这么说吧。“——在这种语气中,我仿佛听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一种过来人对往事的无尽感叹,以及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脏的热烈跳动声。
吴斌先生实实在在的创业之路
“那么,让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您当初为何会选择无锡作为您的创业处女地呢?为什么不是科技集成度、现代化程度更高的上海?中国人常讲做事要讲究天时、地利和人和,如果说国内现在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是天时的话,那么选地无疑是地利的范畴了。作为来自于上海的记者,我尤其不能理解这一点。”我提出了我的第二个提问。
“上海当然好——上海的品牌效应很好。原来我也想过到上海张江去。但张江虽然品牌效应好,但你筹划的成本就大了,它也没有那么好的政策扶持你。而这里的品牌是会慢慢做起来的,我想总有一天无锡的品牌会跟张江的品牌一样响亮。再说,无锡‘530计划’对我们的优惠还是非常优厚的。所以,我觉得到无锡来创业我并不后悔,产生什么认为当时去到苏州或上海就好了的想法。”吴斌先生答道。
“看来您不是个盲目追求外在形式的人。”——我因此揣测道。
吴斌先生笑着点了点头。
“那么,让我们再来谈谈关于‘人和’方面的话题吧——您的团队是怎么组织起来的?他们是否得力呢?”我问。
“首先,我的合伙人——杨博士是个比较传统的做科研的博士生教授,而我最近几年在美国已经创业成功,有了从事经营公司的经验,我们俩的合作可谓是亲密无间。在技术方面我们有上海交大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南京的一位硕士研究生,还有两个本科生,加上其它研发人员,一共有八位研发人员。我们这里还有一位胡总,曾经在北京一个一百人左右的企业任常务副总。曾总以前则做过市场销售。还有郭总,以前做过银行工作,也做过《证券日报》的记者,现在是办公室主任,管理能力和日常事务处理能力都很强。像我们在申报这一块儿都由她管。”吴斌先生如数家珍般地谈道。
“看来,您的团队是个非常和谐的团队。”我说。
“是的。总的来说,我们这些人在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上都比较平均——纯粹依靠我们这些科学家来管理肯定不行,我和杨教授只懂技术,其它方 面如市场销售产品策划等都不行。我们就需要互相学习,从而共同发展。”吴斌先生展示出真诚的谦虚来。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对创业来说,启动资金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方面您当时有没有遇到困难?”我问。
“第一年主要是成立公司、建立实验室——在这些方面‘530’已经给了我们很优惠的政策,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实验所,仪器也到位了。‘530’提供了我们一些启动资金,再加上我们当初投资人的资金,基本也就够了。”——在一般创业者眼里视为大山般困难的启动资金问题,在吴斌先生说来似乎是“轻描淡写”的。
“那现在的企业发展了,您肯定要融资吧?——您企业的融资情况怎么样”我问。
“如果要钱,就要找个理由。我们现在的科目不需要钱——搞研发,按部就班地做事情都不需要钱。等到我们需要钱的时候,我们只要知道要钱干什么——不管是风险投资也好,政府部门也好,包括我们自己的股东——只要我们能自圆其说确实需要钱干什么,他们就会投,甚至市政府也会投。你要融资或银行贷款都可以。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在吴斌先生冷静地叙述中,我真不知道现在所谓的“融资”难的呼声的甚嚣尘上是否是真实的。
“您的公司近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问道。
“我们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投资,另一方面我们继续申报一些国家给予的奖励政策,还有就是联合一些高校——不仅仅是从高校引进技术,我们也把技术反馈给他们,对我们两方面都有促进。这些都得到江苏省和无锡市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用‘短平快’的产品来维持企业的生存,而这些年这些‘短平快’的产品也有可能成为相当大的产业,前景还是有的,也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从这里得到的产值,其收入来支持我们的企业。”吴斌先生胸有成竹地描画道。
“看来您把长期和短期的目标、计划做的还是很扎实的。”我说。
“是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才是第一位的。”吴斌先生答道。
此时,夕阳已经西下。我意识到该结束自己的采访了。吴斌先生也提醒我应该要回去了,不是因为其它的什么原因——仅仅是出于他心底的对我的关心——“这里离市区远,你还是早点走吧,要到了晚上,连打个的都打不到。”
“看来,这是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唯一的不便了。”——出于性格的相近,我和吴斌先生都爽朗地笑着。
在他们身上,没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在真诚的笑声中结束采访对一个记者而言是惬意的。但除了惬意之外,与吴斌先生的谈话却留给我更多的思索。吴斌先生以及其他与他相似的创业者,他们虽然没有传奇般的创业故事,但他们却在永不浮躁中,依凭着自己踏踏实实地做的每一件小事,在慢慢中一点一点地积累着自己的成功。在他们身上,没有故事也是一种故事,仍然能够深深地感动我。至于说他们与古代归隐后的范蠡先生有什么相似点的话,恐怕就在于“默默无闻”这四个字。但与范蠡先生纵情山水所不同的是,这些创业者们却是在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既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更是在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当我习惯了听一夜暴富的戏剧性的创业故事,吴斌先生——所有他们这个年代的海归创业者的创业经历,颇使我产生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谈到灯火了——这时我正往车窗外看,天已经黑了,烟波浩淼、空灵神秀的蠡湖上微泛着月光,蠡园经济开发区离我越来越远,楼宇的灯光,空中的星光和湖面上的几点渔火装点起深邃的太空。虽然没有流星划过天际,但我还是从心底发出衷心的祝愿,祝愿吴斌先生——所有他们这个年代的海归创业者们在创业路上一路走好,最终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