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数学教育也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多举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基本工具,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探寻教育方法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认识不足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教书育人的特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素质;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要强化育人意识和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教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其形成过程中蕴含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这些价值能够从长远意义上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那么数学教学中蕴含着哪些育人价值呢?下面笔者来浅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更新数学教师教学理念,是实现教书育人的保障
一是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活动,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自身应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二是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是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探寻数学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书育人有效途径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都以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主要衡量标准,而这种教学只能让大部分的学生硬性地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却未能明确学习的最终目,学习效果也未能灵活转化为实际生活的有效实践。虽然中国小学生可以流利的口算出几十甚至几百以内的加减法,对乘法表倒背如流,但在学习深入阶段会显得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是:数学是一门科学,不可以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达到条件反射式的结果。而且这种学习方法对日后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美国的探究学习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常会请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成感兴趣的小课题研究。贯穿其中的是对问题的兴趣,是探究问题时方案的设计、执行、调控以及对研究结果的验证。探究前,教师往往会对学生進行指导或提出某些要求,如“想研究什么问题”、“能否拟个计划”、“准备如何收集数据”、“如何验证结果的合理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会提醒你现在在做什么、想说明什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绝不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探究后,教师会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并且非常注重请学生作出解释,而不是关注答案的对错。
我国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我国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探究活动形式化,一些无须探究的内容也让学生探究;对结果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过程的关注;急于提炼出“好的方案”,对探究过程中多样化方法的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探究过程中教师暗示过多,等等。我们必须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学生探究,也不是适合探究的内容通过学生探究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探究不应成为纯个人行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的工作具有化归的性质,即将对学生来说困难的、抽象的、复杂的东西转化成较为容易的、具体的、简单的东西。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时要合理地组织好探究过程,根据不同的内容安排相应的探究活动,通过行为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为保证教学的效益,教師还应对学生的课前学情进行准确的分析,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探究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再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总结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我们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又注意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强教师的育人意识,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2]赵淑文.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鱼洞乡小学 范玉洪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素质;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要强化育人意识和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教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其形成过程中蕴含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这些价值能够从长远意义上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那么数学教学中蕴含着哪些育人价值呢?下面笔者来浅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更新数学教师教学理念,是实现教书育人的保障
一是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活动,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自身应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二是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是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探寻数学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书育人有效途径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都以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主要衡量标准,而这种教学只能让大部分的学生硬性地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却未能明确学习的最终目,学习效果也未能灵活转化为实际生活的有效实践。虽然中国小学生可以流利的口算出几十甚至几百以内的加减法,对乘法表倒背如流,但在学习深入阶段会显得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是:数学是一门科学,不可以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达到条件反射式的结果。而且这种学习方法对日后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美国的探究学习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常会请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成感兴趣的小课题研究。贯穿其中的是对问题的兴趣,是探究问题时方案的设计、执行、调控以及对研究结果的验证。探究前,教师往往会对学生進行指导或提出某些要求,如“想研究什么问题”、“能否拟个计划”、“准备如何收集数据”、“如何验证结果的合理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会提醒你现在在做什么、想说明什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绝不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探究后,教师会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并且非常注重请学生作出解释,而不是关注答案的对错。
我国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我国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探究活动形式化,一些无须探究的内容也让学生探究;对结果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过程的关注;急于提炼出“好的方案”,对探究过程中多样化方法的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探究过程中教师暗示过多,等等。我们必须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学生探究,也不是适合探究的内容通过学生探究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探究不应成为纯个人行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的工作具有化归的性质,即将对学生来说困难的、抽象的、复杂的东西转化成较为容易的、具体的、简单的东西。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时要合理地组织好探究过程,根据不同的内容安排相应的探究活动,通过行为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为保证教学的效益,教師还应对学生的课前学情进行准确的分析,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探究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再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总结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我们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又注意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强教师的育人意识,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2]赵淑文.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鱼洞乡小学 范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