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与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对某体育运动学校6名优秀仰泳运动员不同入水深度下出水点的距离、出水时间、水下蝶泳腿次数的测量比较,来分析仰泳出发入水深度对运动员的影响,提高运动员对出发入水深度的认识,为今后更好的控制入水深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 仰泳 出发 入水深度 技术
仰泳是一种在水下出发,短时间、快爆发的泳姿,对运动员的出发技术要求较高。但仰泳出发的不可控因素多,运动员蹬池壁是否会出现瞪滑的现象、腾空高度够不够,或是腾空后姿态是否保持反弓形态等等,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入水深度,通过了解不同的入水深度对运动员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体育运动学校6名仰泳运动员,平均年龄17.8岁,运动等级皆为二级。
(二)研究方法
1.测量法。以某体育运动学校6名优秀仰泳选手为实验对象,对他们在正常入手、刻意跳浅和刻意跳深等不同入水深度下的出水点距离、出水时间、水下海豚腿速度等进行记录。
2.数理统计法。利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求得平均值、百分比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仰泳出发不同入水深度下身体入水深度的比较
仰泳运动员不同深度下距离3米、距离7米的身体入水深度显著不同。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在空中大都能保持较好流线型,使身体形成像标枪一样的身体姿势,从而产生了长距离的俯冲。相比之下,由于入水深度过浅,入水后受到了很大限制,特别是对起游技术的衔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游进速度。刻意跳深的情况下虽然能加深身体在水中的入水深度,但从技术动作完成看技术并不合理,入水瞬间没有积极的屈髋,导致髋关节过大,身体控制力不强,身体流线型不好。
(二)仰泳出发的入水深度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影响
1.仰泳出发的入水深度对运动员水下海豚腿次数的影响。仰泳出发入水深度对水下海豚腿技术动作也有显著影响,不同出发入水深度下运动员的水下海豚腿次数有明显差异,正常情况下运动员水下海豚腿次数最多(13.7次),其动作更加符合流体力学的规律,效果更好,刻意跳浅情况下水下海豚腿次数最少(11.2次)。
2.仰泳出发的入水深度对运动员出水点距离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水中身体流线型保持越好,出水点的距离就越远,比赛更容易取得好成绩。仰泳出发入水深度对运动员出水点的距离也有显著影响,不同出发入水深度下运动员出水点的距离有明显差异。采用正常入水深度出发的运动员完成出发技术时的身体流线型较好,出水点距离(14.4m)显著远于刻意跳深(13.9m)、跳浅(12.4m)的出水点距离,在水下游进距离长,出水时间晚。
3.仰泳出发的入水深度对运动员出水时间的影响。在刻意跳深情况下运动员出发的平均出水时间最长(8.8s),在正常入水情况下的平均出水时间次之(8.3s),在刻意跳浅情况下的平均出水时间最短(6.4s)。观察发现,刻意跳深、正常入水情况下的出发出水时间要明显长于刻意跳浅情况下的出水时间。可以看出,仰泳运动员在刻意跳浅情况下出发动作中的出水时间普遍比较短,刻意跳深、正常入水的出发出水时间普遍较长。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刻意跳深情况下在距离3米、7米时运动员身体的入水深度最深,其次是正常入水情况,刻意跳浅情况下身体的入水深度最浅。2.正常情况下运动员水下海豚腿次数最多,刻意跳深情况下水下海豚打腿次数次之,刻意跳浅情况下水下海豚腿次数最少。3.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出水点的距离最远,刻意跳深情况下出水点的平均距离次之,刻意跳浅情况下出水点的距离最近。4.刻意跳深情况下运动员出发的平均出水时间最长,正常入水情况下的平均出水时间次之,在刻意跳浅情况下的平均出水时间最短。5.从综合评价看,采用正常入水的运动员在出发动作的各项技术方方面优势明显,通过出发技术建立的优势为其良好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二)建议
1.不同出发入水深度对仰泳运动员技术的影响是明显的,无论是刻意跳深还是刻意跳浅都无法取得最佳的出发效果,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要着重于根据自己的特点探索最佳的入水深度,并通过强化训练形成出发技术的动力定型,保持好最佳入水深度。2.入水深度的高低并不能直接衡量或评价运动员出发技术好坏,不同运动员因技术特点、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出发入水深度不同,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入水深度才会取得最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程燕,许琦等.游泳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及方法的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07-109.
[2] 石晓铭.对游泳出发技术的分析游泳[J].2009(02).
[3] 张铭,林洪,李汀.3种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
[4] 殷剑侠,仲宇.两种仰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2010(04).
[5] 卜秀秀.自由泳和仰泳出发与转身技术的分析[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3.
[6] 殷剑侠,仲宇,石晓铭.对游泳出发技术的分析[J].游泳.2009(02).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与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对某体育运动学校6名优秀仰泳运动员不同入水深度下出水点的距离、出水时间、水下蝶泳腿次数的测量比较,来分析仰泳出发入水深度对运动员的影响,提高运动员对出发入水深度的认识,为今后更好的控制入水深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 仰泳 出发 入水深度 技术
仰泳是一种在水下出发,短时间、快爆发的泳姿,对运动员的出发技术要求较高。但仰泳出发的不可控因素多,运动员蹬池壁是否会出现瞪滑的现象、腾空高度够不够,或是腾空后姿态是否保持反弓形态等等,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入水深度,通过了解不同的入水深度对运动员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体育运动学校6名仰泳运动员,平均年龄17.8岁,运动等级皆为二级。
(二)研究方法
1.测量法。以某体育运动学校6名优秀仰泳选手为实验对象,对他们在正常入手、刻意跳浅和刻意跳深等不同入水深度下的出水点距离、出水时间、水下海豚腿速度等进行记录。
2.数理统计法。利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求得平均值、百分比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仰泳出发不同入水深度下身体入水深度的比较
仰泳运动员不同深度下距离3米、距离7米的身体入水深度显著不同。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在空中大都能保持较好流线型,使身体形成像标枪一样的身体姿势,从而产生了长距离的俯冲。相比之下,由于入水深度过浅,入水后受到了很大限制,特别是对起游技术的衔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游进速度。刻意跳深的情况下虽然能加深身体在水中的入水深度,但从技术动作完成看技术并不合理,入水瞬间没有积极的屈髋,导致髋关节过大,身体控制力不强,身体流线型不好。
(二)仰泳出发的入水深度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影响
1.仰泳出发的入水深度对运动员水下海豚腿次数的影响。仰泳出发入水深度对水下海豚腿技术动作也有显著影响,不同出发入水深度下运动员的水下海豚腿次数有明显差异,正常情况下运动员水下海豚腿次数最多(13.7次),其动作更加符合流体力学的规律,效果更好,刻意跳浅情况下水下海豚腿次数最少(11.2次)。
2.仰泳出发的入水深度对运动员出水点距离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水中身体流线型保持越好,出水点的距离就越远,比赛更容易取得好成绩。仰泳出发入水深度对运动员出水点的距离也有显著影响,不同出发入水深度下运动员出水点的距离有明显差异。采用正常入水深度出发的运动员完成出发技术时的身体流线型较好,出水点距离(14.4m)显著远于刻意跳深(13.9m)、跳浅(12.4m)的出水点距离,在水下游进距离长,出水时间晚。
3.仰泳出发的入水深度对运动员出水时间的影响。在刻意跳深情况下运动员出发的平均出水时间最长(8.8s),在正常入水情况下的平均出水时间次之(8.3s),在刻意跳浅情况下的平均出水时间最短(6.4s)。观察发现,刻意跳深、正常入水情况下的出发出水时间要明显长于刻意跳浅情况下的出水时间。可以看出,仰泳运动员在刻意跳浅情况下出发动作中的出水时间普遍比较短,刻意跳深、正常入水的出发出水时间普遍较长。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刻意跳深情况下在距离3米、7米时运动员身体的入水深度最深,其次是正常入水情况,刻意跳浅情况下身体的入水深度最浅。2.正常情况下运动员水下海豚腿次数最多,刻意跳深情况下水下海豚打腿次数次之,刻意跳浅情况下水下海豚腿次数最少。3.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出水点的距离最远,刻意跳深情况下出水点的平均距离次之,刻意跳浅情况下出水点的距离最近。4.刻意跳深情况下运动员出发的平均出水时间最长,正常入水情况下的平均出水时间次之,在刻意跳浅情况下的平均出水时间最短。5.从综合评价看,采用正常入水的运动员在出发动作的各项技术方方面优势明显,通过出发技术建立的优势为其良好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二)建议
1.不同出发入水深度对仰泳运动员技术的影响是明显的,无论是刻意跳深还是刻意跳浅都无法取得最佳的出发效果,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要着重于根据自己的特点探索最佳的入水深度,并通过强化训练形成出发技术的动力定型,保持好最佳入水深度。2.入水深度的高低并不能直接衡量或评价运动员出发技术好坏,不同运动员因技术特点、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出发入水深度不同,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入水深度才会取得最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程燕,许琦等.游泳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及方法的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07-109.
[2] 石晓铭.对游泳出发技术的分析游泳[J].2009(02).
[3] 张铭,林洪,李汀.3种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
[4] 殷剑侠,仲宇.两种仰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2010(04).
[5] 卜秀秀.自由泳和仰泳出发与转身技术的分析[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3.
[6] 殷剑侠,仲宇,石晓铭.对游泳出发技术的分析[J].游泳.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