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山乌桕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采取的食用碱、肥皂水、生石灰水、草木灰及砂擦等5种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山乌桕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力,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食用碱预处理方法最好。
关键词:山乌桕;发芽力;种子
中图分类号 S792.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5-09-02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1)山乌桕种子。试验所用的山乌桕种子采自三明市梅列区列西村苗圃后山场上。采种时间为2009年11月18日,母树果壳刚脱落,露出洁白的种子时采摘。采后晒2d放在塑料袋中干藏至翌年2月中旬。(2)食用碱。购于商场。(3)生石灰。购于石灰窑。(4)草木灰。取自农户家灶穴。(5)砂。采用河里捞出的粗砂。(6)苗床基质。以经处理按比例混合的泥炭土、锯屑、稻谷壳为基质,装入规格为¢=4.5mm、H=10cm的网络容器袋,每个托盘放置100袋;播种后用白茅草覆盖,厚度为1cm。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5种方法处理种子(食用碱浸种催芽、生石灰水浸种催芽、肥皂水浸种催芽、草木灰浸种催芽及砂擦种子浸种催芽),每个处理的种子数为100粒,每处理3个重复。另设置1个公共的不处理(不参与显著性检验)为对照。
2.2.2 食用碱浸种催芽方法 选用300粒种子用60℃温水浸种2h,再以50℃60g温水与60g的食用碱浸种2d后再搅拌1h后至47h再先搅拌1h洗净蜡质,用水冲洗干净,捞出种子晾干待播。
2.2.3 肥皂水浸种催芽方法 选用300粒种子用60℃温水浸种2h,捞起种子,放入用60g肥皂加50℃温水配置而成的肥皂水先搅拌1h后至47h再先搅拌1h洗净蜡质,用水冲洗干净,捞出种子晾干待播。
2.2.4 生石灰水浸种催芽方法 选用300粒种子用60℃温水浸种2h,再捞起种子,放入用0.6kg生石灰配成的石灰水,搅拌浸泡10min,然后用清水洗干净装入木桶加50℃温水浸种2d,捞出种子晾干待播。
2.2.5 草木灰浸种催芽方法 选用300粒种子用60℃温水浸种2h,把60g的草木灰放在水中搅拌,草木灰和水的比例为1∶3。把300粒种子倒入草木灰水中浸泡48h期间先搅拌1h后至47h再次搅拌1h,冲洗干净晾干待播。
2.2.6 砂擦浸种催芽方法 选用300粒种子用60℃温水浸种2h,捞出后再把300粒种子与河砂按体积1∶1比例混合,置于小木桶内,用木棒插搓2h,使种皮受机械擦伤,再加50℃温水浸种46h,捞出种子冲洗干净晾干待播。
2.3 调查分析方法 2010年2月22日将经过预处理的种子播在已准备好相应容器袋内,每天进行浇水等日常管理。期间播种后的前15d不揭去覆盖,其后揭去覆盖并每日观察1次但不记录,从2010年3月16日种子开始发芽这日开始每天记录发芽的种子数,连续观察记录15d,至连续5d均无发芽止。统计各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力,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发芽以子叶出土时为准,发芽率%为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的种子总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发芽势发芽最高峰时的种子总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发芽力为发芽率与发芽势的乘积[3]。显著性检验,以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力的反正弦值[4](因本试验的百分率有多个>80、<20据经验其方差齐性不理想)进行F检验[5]及Duncan的LSR法[6]作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从调查统计结果可知:有预处理的种子,播种后23d开始发芽,5~8d基本出齐,发芽率在17%~85%,平均达56.2%;发芽势在14%~76%,平均达43.4%;发芽力在2.4%~64.6%,平均达29.4%;各处理间均有较明显差异,以食用碱浸种催芽方法最高,肥皂水浸种催芽方法次之,生石灰水浸种催芽方法再次,草木灰浸种方法居第4位,砂擦法最低。无处理的未发现发芽。这可能是因为山乌桕种子种皮的蜡质层极大地限制了种子发芽,预处理后创造发芽的良好条件,激发了种子的发芽潜力。
3.2 发芽率的显著性检验分析 经计算得发芽率方差分析(表1)。
3.3 山乌桕发芽势分析 经计算得发芽势方差分析表(表3)。
3.4 山乌桕发芽势分析 经计算得山乌桕发芽力方差分析表(表5)。
从表6可知,各处理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各种预处理措施对解决蜡质阻碍、限制山乌桕种子发芽力均有显著差异的作用,以食用碱处理最好,砂擦最差。
4 结论与讨论
(1)要使山乌桕种子发芽,必须破坏种皮的蜡质层,创造通气透气条件,使水分进入种子,营造良好种子发芽的条件。
(2)试验采用的5种预处理均有效,处理间除食用碱与肥皂水间对发芽率只有显著差异外,其它所有指标的检验其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以食用碱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力均最高,苗木生长整齐,操作简单快捷,经济适用,建议可推广应用,其它4种预处理种子的措施虽难有效,但欠便捷、经济,如现农村正在推广液化气灶、微波炉,草木灰难有来源,用人工砂擦破坏种皮的蜡质,工作量大,人工费用高,且效果最差。
(3)本试验的预处理措施,是否最适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三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18-209.
[2]洪伟.林业试验设计技术与方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7-79;135-139;349-352;34-36;353-354;355.
[3]西北林学院.简明林业词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740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山乌桕;发芽力;种子
中图分类号 S792.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5-09-02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1)山乌桕种子。试验所用的山乌桕种子采自三明市梅列区列西村苗圃后山场上。采种时间为2009年11月18日,母树果壳刚脱落,露出洁白的种子时采摘。采后晒2d放在塑料袋中干藏至翌年2月中旬。(2)食用碱。购于商场。(3)生石灰。购于石灰窑。(4)草木灰。取自农户家灶穴。(5)砂。采用河里捞出的粗砂。(6)苗床基质。以经处理按比例混合的泥炭土、锯屑、稻谷壳为基质,装入规格为¢=4.5mm、H=10cm的网络容器袋,每个托盘放置100袋;播种后用白茅草覆盖,厚度为1cm。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5种方法处理种子(食用碱浸种催芽、生石灰水浸种催芽、肥皂水浸种催芽、草木灰浸种催芽及砂擦种子浸种催芽),每个处理的种子数为100粒,每处理3个重复。另设置1个公共的不处理(不参与显著性检验)为对照。
2.2.2 食用碱浸种催芽方法 选用300粒种子用60℃温水浸种2h,再以50℃60g温水与60g的食用碱浸种2d后再搅拌1h后至47h再先搅拌1h洗净蜡质,用水冲洗干净,捞出种子晾干待播。
2.2.3 肥皂水浸种催芽方法 选用300粒种子用60℃温水浸种2h,捞起种子,放入用60g肥皂加50℃温水配置而成的肥皂水先搅拌1h后至47h再先搅拌1h洗净蜡质,用水冲洗干净,捞出种子晾干待播。
2.2.4 生石灰水浸种催芽方法 选用300粒种子用60℃温水浸种2h,再捞起种子,放入用0.6kg生石灰配成的石灰水,搅拌浸泡10min,然后用清水洗干净装入木桶加50℃温水浸种2d,捞出种子晾干待播。
2.2.5 草木灰浸种催芽方法 选用300粒种子用60℃温水浸种2h,把60g的草木灰放在水中搅拌,草木灰和水的比例为1∶3。把300粒种子倒入草木灰水中浸泡48h期间先搅拌1h后至47h再次搅拌1h,冲洗干净晾干待播。
2.2.6 砂擦浸种催芽方法 选用300粒种子用60℃温水浸种2h,捞出后再把300粒种子与河砂按体积1∶1比例混合,置于小木桶内,用木棒插搓2h,使种皮受机械擦伤,再加50℃温水浸种46h,捞出种子冲洗干净晾干待播。
2.3 调查分析方法 2010年2月22日将经过预处理的种子播在已准备好相应容器袋内,每天进行浇水等日常管理。期间播种后的前15d不揭去覆盖,其后揭去覆盖并每日观察1次但不记录,从2010年3月16日种子开始发芽这日开始每天记录发芽的种子数,连续观察记录15d,至连续5d均无发芽止。统计各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力,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发芽以子叶出土时为准,发芽率%为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的种子总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发芽势发芽最高峰时的种子总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发芽力为发芽率与发芽势的乘积[3]。显著性检验,以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力的反正弦值[4](因本试验的百分率有多个>80、<20据经验其方差齐性不理想)进行F检验[5]及Duncan的LSR法[6]作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从调查统计结果可知:有预处理的种子,播种后23d开始发芽,5~8d基本出齐,发芽率在17%~85%,平均达56.2%;发芽势在14%~76%,平均达43.4%;发芽力在2.4%~64.6%,平均达29.4%;各处理间均有较明显差异,以食用碱浸种催芽方法最高,肥皂水浸种催芽方法次之,生石灰水浸种催芽方法再次,草木灰浸种方法居第4位,砂擦法最低。无处理的未发现发芽。这可能是因为山乌桕种子种皮的蜡质层极大地限制了种子发芽,预处理后创造发芽的良好条件,激发了种子的发芽潜力。
3.2 发芽率的显著性检验分析 经计算得发芽率方差分析(表1)。
3.3 山乌桕发芽势分析 经计算得发芽势方差分析表(表3)。
3.4 山乌桕发芽势分析 经计算得山乌桕发芽力方差分析表(表5)。
从表6可知,各处理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各种预处理措施对解决蜡质阻碍、限制山乌桕种子发芽力均有显著差异的作用,以食用碱处理最好,砂擦最差。
4 结论与讨论
(1)要使山乌桕种子发芽,必须破坏种皮的蜡质层,创造通气透气条件,使水分进入种子,营造良好种子发芽的条件。
(2)试验采用的5种预处理均有效,处理间除食用碱与肥皂水间对发芽率只有显著差异外,其它所有指标的检验其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以食用碱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力均最高,苗木生长整齐,操作简单快捷,经济适用,建议可推广应用,其它4种预处理种子的措施虽难有效,但欠便捷、经济,如现农村正在推广液化气灶、微波炉,草木灰难有来源,用人工砂擦破坏种皮的蜡质,工作量大,人工费用高,且效果最差。
(3)本试验的预处理措施,是否最适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三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18-209.
[2]洪伟.林业试验设计技术与方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7-79;135-139;349-352;34-36;353-354;355.
[3]西北林学院.简明林业词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740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