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耳其索戛纳铬铁矿位于土耳其中东部埃拉泽省,地处安那托利亚高原与亚关尼亚高原交接部位,是土耳其最重要的铬铁矿成矿区。铬铁矿赋存于以方辉橄榄岩、纯橄岩为主要岩相的超基性岩内,是典型的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状和脉状。矿石主要为稀疏一中等浸染状及部分稠密浸染状和致密块状。
关键词: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索戛纳;土耳其;矿床地质特征
1.区域成矿背景
土耳其超基性岩主要分布于近东西向的缝合带和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的安那托利亚段残余的特提斯蛇绿岩带构造复合体中,而超基性岩中含有具有工业价值的豆荚状铬铁矿矿床(图1),具有典型的阿尔卑斯式铬矿床的化学特征。
研究区位于土耳其中东部埃拉泽(Elazig)省古里曼(Culeman)地区,地处安托利亚高原与亚美尼亚高原交接部位,大地构造上隶属喜马拉雅—阿尔卑斯造山带的一部分,主要构造呈近东西向展布,广泛发育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地层。中生代以来,古特提斯洋在该区闭合,本区位于板块缝合线的抬升带,带内分布多个大、中型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矿床。
2.地质特征
2.1地层
(1)始新统砂岩—粉砂岩主要岩性为青灰色中一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岩屑杂砂岩夹少量紫红色中一薄层状泥质粉砂岩一岩屑杂砂岩,紫红色砂岩产状220°<52°。在二者接触部位及紫红色砂岩中,可见有透镜状锰矿(化)体,在该部位发育有零星的石英细脉,沿石英细脉见有零星的黄铜矿化现象,在紫红色砂岩之中亦可见零星的辉铜矿化。
(2)白垩紀灰岩
主要整合于上述青灰色中—薄层粉砂岩—砂岩之下,呈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多数灰岩有大理岩化现象,并见有较多的方解石脉穿插。
2.2岩浆岩
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为中生代超基性岩体,岩性主要是纯橄岩、方辉橄榄岩。
(1)黄绿色—墨绿色纯橄岩:内见有星点状铬铁矿呈稀疏—中等浸染状分布于其中,形成了贫矿体,岩石具有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现象。
(2)墨绿色—灰绿色方辉橄榄岩:岩石呈半自形粒状结构、似层状和致密块状构造,具有不同程度的变质现象,见有大量的蛇纹石化及片理化现象,并可见有成分纹层。
23变质作用
研究区内灰岩多数发生了大理岩化现象。
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研究区内岩浆岩普遍遭受了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可见有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等变质矿物。
2.4构造
区内沿中部发育一条规模较大的近南东向逆冲断裂构造(图2a镜头方位280°),断裂带产状190°<42°,该断裂带又为众多的近南北向断裂切穿,多数南北向断裂具有左行剪切的特征。
该条大的断裂导致研究区南北两侧岩性明显不同。在断裂的上盘(南侧),主要发育变质橄榄岩系,在断裂的下盘,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建造,零星见沟谷内发育少量方辉橄榄岩块体(图2b镜头方位340°)。
3.矿化特征
研究区内可见4条厚度3m~5m近平行的铬铁矿矿体,各矿体近平行呈近南东向展布,矿体北倾60°~67°。矿体呈似层状,矿石类型呈稀疏一中等浸染状构造,部分为致密块状(图2c致密块状铬铁矿矿石特征)。亦可见有部分矿体沿近东西向或近南北向构造带呈透镜状分布。该类铬矿体规模小,但品位较高(图2d小型构造带内铬铁矿体特征,镜头方位105°)。
采集的矿石样品分析结果显示,Cr2O3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13.86%~48.50%,平均值为35.13%;铬铁比变化范围为1.65~3.31,平均值为2.73(表1)。
4.初步结论
研究区的铬铁矿体主要分布于纯橄岩之中,成矿地质条件与邻区的古里曼极为相似,且东西相连,具有极好的成矿前景,可能存在富且厚大的矿体。
关键词: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索戛纳;土耳其;矿床地质特征
1.区域成矿背景
土耳其超基性岩主要分布于近东西向的缝合带和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的安那托利亚段残余的特提斯蛇绿岩带构造复合体中,而超基性岩中含有具有工业价值的豆荚状铬铁矿矿床(图1),具有典型的阿尔卑斯式铬矿床的化学特征。
研究区位于土耳其中东部埃拉泽(Elazig)省古里曼(Culeman)地区,地处安托利亚高原与亚美尼亚高原交接部位,大地构造上隶属喜马拉雅—阿尔卑斯造山带的一部分,主要构造呈近东西向展布,广泛发育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地层。中生代以来,古特提斯洋在该区闭合,本区位于板块缝合线的抬升带,带内分布多个大、中型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矿床。
2.地质特征
2.1地层
(1)始新统砂岩—粉砂岩主要岩性为青灰色中一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岩屑杂砂岩夹少量紫红色中一薄层状泥质粉砂岩一岩屑杂砂岩,紫红色砂岩产状220°<52°。在二者接触部位及紫红色砂岩中,可见有透镜状锰矿(化)体,在该部位发育有零星的石英细脉,沿石英细脉见有零星的黄铜矿化现象,在紫红色砂岩之中亦可见零星的辉铜矿化。
(2)白垩紀灰岩
主要整合于上述青灰色中—薄层粉砂岩—砂岩之下,呈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多数灰岩有大理岩化现象,并见有较多的方解石脉穿插。
2.2岩浆岩
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为中生代超基性岩体,岩性主要是纯橄岩、方辉橄榄岩。
(1)黄绿色—墨绿色纯橄岩:内见有星点状铬铁矿呈稀疏—中等浸染状分布于其中,形成了贫矿体,岩石具有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现象。
(2)墨绿色—灰绿色方辉橄榄岩:岩石呈半自形粒状结构、似层状和致密块状构造,具有不同程度的变质现象,见有大量的蛇纹石化及片理化现象,并可见有成分纹层。
23变质作用
研究区内灰岩多数发生了大理岩化现象。
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研究区内岩浆岩普遍遭受了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可见有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等变质矿物。
2.4构造
区内沿中部发育一条规模较大的近南东向逆冲断裂构造(图2a镜头方位280°),断裂带产状190°<42°,该断裂带又为众多的近南北向断裂切穿,多数南北向断裂具有左行剪切的特征。
该条大的断裂导致研究区南北两侧岩性明显不同。在断裂的上盘(南侧),主要发育变质橄榄岩系,在断裂的下盘,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建造,零星见沟谷内发育少量方辉橄榄岩块体(图2b镜头方位340°)。
3.矿化特征
研究区内可见4条厚度3m~5m近平行的铬铁矿矿体,各矿体近平行呈近南东向展布,矿体北倾60°~67°。矿体呈似层状,矿石类型呈稀疏一中等浸染状构造,部分为致密块状(图2c致密块状铬铁矿矿石特征)。亦可见有部分矿体沿近东西向或近南北向构造带呈透镜状分布。该类铬矿体规模小,但品位较高(图2d小型构造带内铬铁矿体特征,镜头方位105°)。
采集的矿石样品分析结果显示,Cr2O3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13.86%~48.50%,平均值为35.13%;铬铁比变化范围为1.65~3.31,平均值为2.73(表1)。
4.初步结论
研究区的铬铁矿体主要分布于纯橄岩之中,成矿地质条件与邻区的古里曼极为相似,且东西相连,具有极好的成矿前景,可能存在富且厚大的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