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即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简要介绍了自主学习的含义,并进一步针对数学的学科特征,阐述教师是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这就告诉我们的教学不应该让学生步步紧跟在老师后面的学习,而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如果能够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课堂氛围,就会唤起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促使他们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这一特点,以“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据经验之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准自主学习的含义,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方向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学生通过创新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及课外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都与自主学习有关,他们的理论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自我思维和自我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见,人获取知识提高修养,要靠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社会是科技和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获取、分析有用信息。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才会自觉学习,不断地造就自我,提高自我。
二、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找出疑难问题,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在的小生学由于年纪小,缺乏课前自主预习,没有事前发现问题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程,寻找课程中的疑难问题,上课重点讲解,而对于简单的运算,少花费时间。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问题解决方案的归纳过程中,教师对能正确解决问题的学生和集体给予及时的鼓励,如果对问题理解有偏差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启发引导,最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体验问题解决成功后的喜悦。这种教学方法问题既可以促使学生发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引领者。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与学生经常沟通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这样,他们会自愿意亲近和信赖教师,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将会缩短。历史以来都是“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会遵从教师的引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数学的热情更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四、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数学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小学数学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简单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第一,学会分析和运算。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掌握运算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用题分析和习题运算是很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把精力放在薄弱点上,对症下药,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学会积累。数学的学习,积累很重要,因为基础知识很重要,学生要不断总结,不断积累,才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积累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和复习笔记,寻找解题规律。教师在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时,可以要求學生做笔记,并让学生坚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第三,定时定量复习。考试是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完成数量较多的题目,教师应该在平时学生自主学习中引导其限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增强学生临场解题的应对能力。
五、重视学生主体特性激发,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但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熏陶下,进行的是“单向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学生的学习效能虽然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学生主体特性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学习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最终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在数学新知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养成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开展学习活动。如在讲解分数加减时,教师可就抓住学生对生活性问题解答的兴趣,我设置问题:一个饼把它分成六份,妹妹吃去三份了,还剩下多少份?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运算,怎样列式计算?……”这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潜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会自主探究知识,自觉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得到提升。
六、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创新教学内容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由于自身限制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增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没有长期性和经常性。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工作,切实发挥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和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学习个体的层次性,采用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知识主动能力激发和培养起来,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学习不工程计算问题时,教师改变传统开门见山,直接灌输的方法,而是采用先向学生出示“假如你是某工程队的经理,要修一段路,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你想承包给哪个队?为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进行问题解答中,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教师补充,得出了正确的结果。然后教师又向学生提出:“一段公路长30千米(60千米)[用黑卡纸盖住],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修完?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出示:“有一批布,如果只做西服的上衣可做20件,只做西服的裤子可做30条,请你算一算,这批布可以做几套这样的西服?”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这实在教师引导下,比较容易得到进行此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2]胡秀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1)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这就告诉我们的教学不应该让学生步步紧跟在老师后面的学习,而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如果能够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课堂氛围,就会唤起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促使他们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这一特点,以“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据经验之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准自主学习的含义,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方向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学生通过创新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及课外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都与自主学习有关,他们的理论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自我思维和自我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见,人获取知识提高修养,要靠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社会是科技和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获取、分析有用信息。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才会自觉学习,不断地造就自我,提高自我。
二、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找出疑难问题,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在的小生学由于年纪小,缺乏课前自主预习,没有事前发现问题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程,寻找课程中的疑难问题,上课重点讲解,而对于简单的运算,少花费时间。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问题解决方案的归纳过程中,教师对能正确解决问题的学生和集体给予及时的鼓励,如果对问题理解有偏差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启发引导,最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体验问题解决成功后的喜悦。这种教学方法问题既可以促使学生发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引领者。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与学生经常沟通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这样,他们会自愿意亲近和信赖教师,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将会缩短。历史以来都是“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会遵从教师的引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数学的热情更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四、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数学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小学数学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简单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第一,学会分析和运算。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掌握运算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用题分析和习题运算是很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把精力放在薄弱点上,对症下药,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学会积累。数学的学习,积累很重要,因为基础知识很重要,学生要不断总结,不断积累,才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积累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和复习笔记,寻找解题规律。教师在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时,可以要求學生做笔记,并让学生坚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第三,定时定量复习。考试是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完成数量较多的题目,教师应该在平时学生自主学习中引导其限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增强学生临场解题的应对能力。
五、重视学生主体特性激发,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但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熏陶下,进行的是“单向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学生的学习效能虽然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学生主体特性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学习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最终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在数学新知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养成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开展学习活动。如在讲解分数加减时,教师可就抓住学生对生活性问题解答的兴趣,我设置问题:一个饼把它分成六份,妹妹吃去三份了,还剩下多少份?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运算,怎样列式计算?……”这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潜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会自主探究知识,自觉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得到提升。
六、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创新教学内容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由于自身限制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增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没有长期性和经常性。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工作,切实发挥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和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学习个体的层次性,采用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知识主动能力激发和培养起来,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学习不工程计算问题时,教师改变传统开门见山,直接灌输的方法,而是采用先向学生出示“假如你是某工程队的经理,要修一段路,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你想承包给哪个队?为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进行问题解答中,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教师补充,得出了正确的结果。然后教师又向学生提出:“一段公路长30千米(60千米)[用黑卡纸盖住],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修完?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出示:“有一批布,如果只做西服的上衣可做20件,只做西服的裤子可做30条,请你算一算,这批布可以做几套这样的西服?”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这实在教师引导下,比较容易得到进行此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2]胡秀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