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学政治教育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构建“三个课堂”教学模式,以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提高中学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中学政治教学 “三个课堂” 教学模式
现行的中学政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在新形势下,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存在的弊端
1.重说教轻互动的单向说教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中学政治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造成了教学的单一性和僵化性。教学中,很多老师以“说教”为教学出发点,把教学过程简单看作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从而导致教师只对教材负责,往往只讲政治道德约束而忽视人格自由,只讲严肃而不讲活泼,只善教书而不善育人。
2.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内容理论化明显,效果也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的,这背离了教学的目的。举一反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让学生参与实践,是促进其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才培养的最起码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因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3.重逻辑推论轻理性反思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发展。当前,教师教学往往从理论到理论,对“应然”讲授多,对“实然”分析少,对“应然”与“实然”产生差异的“必然”更少涉及。诚然,逻辑推论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学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度强化逻辑推论则抹杀了学生的悟性、灵感。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反思精神,对于身心发展处于黄金时期的中学生来讲意义重大。
针对中学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主张通过构建“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来予以解决。
二、中学政治教育“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所谓“三个课堂”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第一课堂就是日常上课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是指日常教学活动之外的课外活动,主要是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修教学内容的延伸。第三课堂主要是假期实践活动,既包括必修的教学计划之内教学内容的延伸,又包括教学计划之外具有教育性质的实践活动。当前,中学政治教师对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通常认为是加班补课或是可有可无的“玩”。实际上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早就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形成三个课堂相结合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1.构建互动式第一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自己去研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结合已有知识及实际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和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新见解。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加强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和渗透,鼓励学生把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政治课的课堂上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整合起来。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邀请不同行业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对课程相关章节、条框的内容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通过以上形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灌输教学模式,加强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2.构建“三贴近”第二课堂,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政治课教师要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比如,结合课堂内容组织讨论会、辩论赛等,进行探讨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课本教授的道理;比如展开唱诵歌曲、朗诵诗歌、讲小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还可进行“角色互换”的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个讨论题目,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堂外)对某个章节、条框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形式既可以在较短时间集中全班的意见,使学生的看法得以交流和切磋,又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通过“三贴近”的第二课堂,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设计开放性的第三课堂,促使学生对问题反思,在探索中成长成才。第三课堂最大的优势是时间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搞一些社会调研,撰写小论文或心得体会。对照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的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并进行创造性的见解尝试。比如,学习《环境保护》时,让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周围环境问题,通过自我思考,撰写小论文,从而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回到学校后,对第三课堂的成绩进行汇报评比,增强第三课堂的竞争性和激励性,并可实现成绩考核的结果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通过三个课堂的有机结合,不仅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实现了各种教学活动结合的多重评价和考核体系,从而使中学政治课程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关键词: 中学政治教学 “三个课堂” 教学模式
现行的中学政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在新形势下,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存在的弊端
1.重说教轻互动的单向说教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中学政治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造成了教学的单一性和僵化性。教学中,很多老师以“说教”为教学出发点,把教学过程简单看作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从而导致教师只对教材负责,往往只讲政治道德约束而忽视人格自由,只讲严肃而不讲活泼,只善教书而不善育人。
2.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内容理论化明显,效果也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的,这背离了教学的目的。举一反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让学生参与实践,是促进其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才培养的最起码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因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3.重逻辑推论轻理性反思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发展。当前,教师教学往往从理论到理论,对“应然”讲授多,对“实然”分析少,对“应然”与“实然”产生差异的“必然”更少涉及。诚然,逻辑推论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学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度强化逻辑推论则抹杀了学生的悟性、灵感。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反思精神,对于身心发展处于黄金时期的中学生来讲意义重大。
针对中学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主张通过构建“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来予以解决。
二、中学政治教育“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所谓“三个课堂”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第一课堂就是日常上课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是指日常教学活动之外的课外活动,主要是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修教学内容的延伸。第三课堂主要是假期实践活动,既包括必修的教学计划之内教学内容的延伸,又包括教学计划之外具有教育性质的实践活动。当前,中学政治教师对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通常认为是加班补课或是可有可无的“玩”。实际上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早就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形成三个课堂相结合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1.构建互动式第一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自己去研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结合已有知识及实际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和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新见解。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加强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和渗透,鼓励学生把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政治课的课堂上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整合起来。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邀请不同行业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对课程相关章节、条框的内容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通过以上形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灌输教学模式,加强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2.构建“三贴近”第二课堂,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政治课教师要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比如,结合课堂内容组织讨论会、辩论赛等,进行探讨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课本教授的道理;比如展开唱诵歌曲、朗诵诗歌、讲小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还可进行“角色互换”的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个讨论题目,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堂外)对某个章节、条框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形式既可以在较短时间集中全班的意见,使学生的看法得以交流和切磋,又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通过“三贴近”的第二课堂,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设计开放性的第三课堂,促使学生对问题反思,在探索中成长成才。第三课堂最大的优势是时间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搞一些社会调研,撰写小论文或心得体会。对照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的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并进行创造性的见解尝试。比如,学习《环境保护》时,让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周围环境问题,通过自我思考,撰写小论文,从而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回到学校后,对第三课堂的成绩进行汇报评比,增强第三课堂的竞争性和激励性,并可实现成绩考核的结果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通过三个课堂的有机结合,不仅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实现了各种教学活动结合的多重评价和考核体系,从而使中学政治课程教学呈现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