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关系。
关键词:中学语文 兴趣培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在学习的“知之”、“好之”“乐之”的三个层次中,乐之时最重要的,学生只有乐学才能真正学好。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职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语文呢?除了教师要求自己有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等基本的要素外,我还在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小招数,使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1带笑容上讲台,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好多学子的座右铭,曾经有人把它改为“学海无涯苦作舟”,但现实告诉我们,学生的确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乐起来。作业成山的学生唉声叹气?即使放假了,谁又能真正尽情的游玩?特别是学语文,因其学科减小慢的特有性质,加之写作文的特有难度,常使学生望课兴叹,所以我觉得要学生乐学语文,就应该让课堂充满欢笑,让语文课乐起来。
1.1面带笑容授课。
有人曾说过“笑是能传染的”。对此我也深信不疑,所以我渴望能笑容传染给学生。虽然,子啊现实生活中自己也有喜怒哀乐,但我总是告诫自己进入课堂就应该面带笑容。在授课的过程中,我的笑容告诉学生,面对他们我是自豪的、开心的,是他们令我觉得满意,觉得幸福。这一招我觉得还是挺管用的。课堂中他们乐起来了。学生能带着快乐的心情去上课,当然其收获是比不快乐的心情去上课收效要大的多。
1.2来段轻松小插曲。
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也处处有生活。语文课确实是应该处处充满生活情趣的。我深信,语文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喜欢语文、从而学好语文。因此我上课时总是发掘能使学生笑一笑的轻松因素。例如:教《散步》一文时,因为这篇文章是歌颂亲情,提倡尊老爱幼的。因而我一上课就播放了《常回家看看》,用深情、甜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浓郁的亲情氛围之中,这样便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
2 激励学生创新学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教学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只有和谐、宽松、支持、信任的课堂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句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我不断进行“春风语言的教学实践。”课堂上我使用最多的语言是:“挺好!”“真棒!”“真聪明!”“老师为你感到骄傲”等。语言虽然简单,却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兴奋剂。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敢发言的学生,我会向他们投去信任的目光,会意的眼神,送给他一句鼓励的话语。如:“老师相信你会把问题回答的圆满!”“这次回答有进步。”为他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回答问题失误,我会引导他一步一步思考。如:“能不能说得更完美一点,再想一想。”娓娓动听的语言,以及支持与信任的目光对学生产生一种很大的感染力,教师的形象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亲其师,信其道。”
3 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3.1“读”占鳌头,朗读激趣。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对交谈、演讲、辩论等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的朗读十分重要。朗读的方法很多,可以分领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男女生轮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等。用恰当朗读的方法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情趣。教小说、童话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如教《皇帝的新装》时,我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让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选出读得最好的一组。同学们都踊跃参与,读得投入,读得有韵有味,读时他们不仅能揣摩人物的语气,而且能把握人物的心理,从而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了理解人物的性格,领悟文章的主旨的目的。教诗歌、散文时,则可以采用范读、领读,或配乐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的同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3.2贴近生活,对话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课堂对话可以有多种形式:(1)老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2)围绕某一个话题开辩论会。(3)小品表演(4)复述课文等。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该不该把爸爸送“我”的礼物转送给万芳呢?礼物送出去了能不能再拿回来?然后把学生分成赞成派与反对派,让他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习气氛浓烈。我则利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乐学的招数当然数不胜数,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探索,一定会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又能促进学生乐学的方法来。
关键词:中学语文 兴趣培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在学习的“知之”、“好之”“乐之”的三个层次中,乐之时最重要的,学生只有乐学才能真正学好。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职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语文呢?除了教师要求自己有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等基本的要素外,我还在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小招数,使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1带笑容上讲台,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好多学子的座右铭,曾经有人把它改为“学海无涯苦作舟”,但现实告诉我们,学生的确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乐起来。作业成山的学生唉声叹气?即使放假了,谁又能真正尽情的游玩?特别是学语文,因其学科减小慢的特有性质,加之写作文的特有难度,常使学生望课兴叹,所以我觉得要学生乐学语文,就应该让课堂充满欢笑,让语文课乐起来。
1.1面带笑容授课。
有人曾说过“笑是能传染的”。对此我也深信不疑,所以我渴望能笑容传染给学生。虽然,子啊现实生活中自己也有喜怒哀乐,但我总是告诫自己进入课堂就应该面带笑容。在授课的过程中,我的笑容告诉学生,面对他们我是自豪的、开心的,是他们令我觉得满意,觉得幸福。这一招我觉得还是挺管用的。课堂中他们乐起来了。学生能带着快乐的心情去上课,当然其收获是比不快乐的心情去上课收效要大的多。
1.2来段轻松小插曲。
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也处处有生活。语文课确实是应该处处充满生活情趣的。我深信,语文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喜欢语文、从而学好语文。因此我上课时总是发掘能使学生笑一笑的轻松因素。例如:教《散步》一文时,因为这篇文章是歌颂亲情,提倡尊老爱幼的。因而我一上课就播放了《常回家看看》,用深情、甜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浓郁的亲情氛围之中,这样便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
2 激励学生创新学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课堂教学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只有和谐、宽松、支持、信任的课堂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句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我不断进行“春风语言的教学实践。”课堂上我使用最多的语言是:“挺好!”“真棒!”“真聪明!”“老师为你感到骄傲”等。语言虽然简单,却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兴奋剂。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敢发言的学生,我会向他们投去信任的目光,会意的眼神,送给他一句鼓励的话语。如:“老师相信你会把问题回答的圆满!”“这次回答有进步。”为他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回答问题失误,我会引导他一步一步思考。如:“能不能说得更完美一点,再想一想。”娓娓动听的语言,以及支持与信任的目光对学生产生一种很大的感染力,教师的形象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亲其师,信其道。”
3 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3.1“读”占鳌头,朗读激趣。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对交谈、演讲、辩论等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的朗读十分重要。朗读的方法很多,可以分领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男女生轮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等。用恰当朗读的方法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情趣。教小说、童话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如教《皇帝的新装》时,我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让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选出读得最好的一组。同学们都踊跃参与,读得投入,读得有韵有味,读时他们不仅能揣摩人物的语气,而且能把握人物的心理,从而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了理解人物的性格,领悟文章的主旨的目的。教诗歌、散文时,则可以采用范读、领读,或配乐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的同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3.2贴近生活,对话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课堂对话可以有多种形式:(1)老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2)围绕某一个话题开辩论会。(3)小品表演(4)复述课文等。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该不该把爸爸送“我”的礼物转送给万芳呢?礼物送出去了能不能再拿回来?然后把学生分成赞成派与反对派,让他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习气氛浓烈。我则利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乐学的招数当然数不胜数,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探索,一定会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又能促进学生乐学的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