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大业》VS《风声》,两部同具爱国情怀的商业电影正在电影院里交相辉映。一部出自国内最强的国有电影公司中影,一部出自国内最强的民营电影公司华谊。而10月的华谊,另一部“大片”创业板上市正在进行之中……
中国电影行业的竞争,有时剑拔弩张,有时一团和气。
《建国大业》VS《风声》,两部同具爱国情怀的商业电影正在电影院里交相辉映。一部出自国内最强的国有电影公司中影,一部出自国内最强的民营电影公司华谊,票房上的各自丰收是好事,而且与国内其他经济领域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相反,两家电影公司此番的“竞争并合作着”,中国电影行业正走向更有序的市场竞争。
这个10月对华谊很重要,它正面临着两件大事。一个是《风声》的上映,有员工私下开玩笑,“如果票房不到2亿,老板肯定让我们回家了”;另一个就是创业板上市。
9月27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谊兄弟,或华谊)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冲刺创业板成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A股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300027)本次计划发行不超过42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10月12日,询价推介。10月14日,刊登发行公告。10月15日,申购和缴款。日期一步步逼近。
各家电影公司的电影在票房上实打实地比拼,在证券市场上同样也不甘于人后。就在华谊顺利通过证监会审核的前一个月,中影集团CFO姜涛向媒体证实了传闻许久的上市消息,中介机构已经进场一年半,10月成立股份公司,力争明年上半年上市。此外,据证券报报道,同属国有的上影去年就已透露了上市意图,民营的保利博纳也有计划于2011年赴美IPO。
竞争越强,好看的电影就越多。道理上是这样的。
合作
9月8日,《风声》主题曲发布。大部分的娱乐媒体都不会漏发这个消息,从天娱公司“叛逃”并且对簿公堂的陈楚生成为主题曲演唱者,这显然是华谊继挖角张靓颖和尚雯婕之后,与天娱的第三次正面冲突。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细节,华谊和中影在现场进行了一个战略协议签约仪式。
华谊发出的新闻通稿上写道,“作为国有和民营两大旗舰企业,中影发行和华谊兄弟的历史性握手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影旗下发行放映分公司总经理许兵女士对这个“历史性握手”的解释是,共同维护分账过程中影片发行、制片及放映方的权益;共同规范市场,严厉打击偷漏瞒报票房现象;共同商定档期,减少内耗和竞争。重点只有最后一句话,共同商定档期。
去年年末的贺岁档,档期竞争进入白热化。中影在那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投放了《爱情呼叫转移2》、《梅兰芳》、《赤壁(下)》和《疯狂的赛车》四部电影,其中后三部都是票房大片,而且《梅兰芳》的公映日期在临近上映前由原定的12月12日提前至5日,引发了贺岁档期“排片难”的连锁反应。
华谊2008年唯一寄予厚望的大片《非诚勿扰》被摆在了一个“前有狼(《梅兰芳》),后有虎(《赤壁(下)》”的时间段上。当时没有人预料到《非诚勿扰》一骑绝尘的表现,监制陈国富没想到,老板王中磊没想到,可能连导演冯小刚也不会想到自己在筹备许久的《贵族》搁浅后,短时间内拿出的“急救章”也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档期上还有点非商业化,排片的不确定性在这两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市场上每天散播着很多的烟雾弹,所有人都在摇来摆去的,去年年底成为一个大爆发。以前我们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王中磊说。他和哥哥王中军从1998年投资冯小刚的《不见不散》(10%)时涉足中国电影行业,此后在这个最光鲜亮丽的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一年。他们非常清楚,排片的技巧“很重要,也很微妙”。
2008年底的这次大爆发还有一个背景,中国的院线建设已经非常迅猛,很多热钱在这个环节里滚动着,但电影院的建设速度还是远远比不上电影的制作速度。王中磊说,“几百部拍出来,七八十部进得了电影院,但这也超过了电影院正常的消化过程,尤其是在某些热门档期里。比如今年12月,大概23部电影要在一个半月里上映,超过了商业电影正常的竞争环境。”《风声》躲了。它提前到9月29日公映,离9月17日公映的《建国大业》已经两周。和《风声》同檔期的电影还有6部,但估计没几个人听过这6个名字。按照市场人士的分析,接下来的整个10月,唯一可能对这两部电影的票房造成冲击的只有10月20日上映的进口大片《地铁惊魂》。用业内术语来说,这两部电影都是独占两周的档期,而整个10月的国产片票房也就看《风声》了。这就是许兵女士所说的“共同商定档期,减少内耗和竞争”。“永远没有只属于自己的档期。我们只可能用智慧把以前的阻力变成助力,预测到《建国大业》会热,我们想到了去利用它。比如在它开始前放我们的片花;当它非常受关注时,媒体自然希望看到其他更多的好电影,那我们这时就非常自信,《风声》非常区别于其他(同时上映的)主旋律电影。”王中磊说。
票房印证了中影和华谊此番携手的成果。《建国大业》的票房在十一长假结束后顺利突破3.3亿,直指华谊《非诚勿扰》创下的3.4亿国产电影最高纪录;《风声》的票房在10月8日突破了1.5亿。
“一根扁担,两个筐”,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这样形容这场不见硝烟的票房战争,“它们两个在长假里各领风骚,不分上下,一共占据了84%的票房。而其他国产电影就是手里提着篮子,里面有几个鸡蛋。而且《风声》几乎没有包场,大多都是自己掏钱进场,相信在今后几天里电影院给它的场次还会再多些。”
竞争
携手,看上去很美。但真的合作得了吗?华谊在一份新闻通稿中就这样描述,“在整个国庆档期,受客观条件的束缚,《风声》的放映空间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市场永远不可能由一两家公司说了算,否则就不会有2008年底异军突起的《叶问》,“合作不起来的,永远不可能合作。市场最终还是由观众说了算,只能说档期有个先后,互相照顾体谅一下,不要排得太紧”。吴鹤沪评价华谊中影的此番“握手”,他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发行三剑客之一,对电影市场的预测基本八九不离十。
对于华谊来说,《风声》不只是一部电影的成败那么简单。创业板上市在即,有一个好的票房表现作为好兆头,也只是其中之一。根据华谊提交给证监会的招股书显示,华谊从2006年到2008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始终为负,今年上半年才由负转正,同时实现了净利润3202.875万元,业界分析这其中大部分的收益来自低成本高票房的《非诚勿扰》。
但是2009年华谊的核心业务——电影制作出现了事先没有预兆的“忽然滑坡”现象,《拉贝日记》遭遇中影的《南京!南京!》,《追影》遭遇王晶的《大内密探零零狗》和中影的《非常完美》,票房上完败。《风声》成了这家上市公司到年底拿出的财务数据上唯一的救命稻草。
电影公司老板们有太多的机会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但同时各怀心思。这个行业才叫“没有永远的敌人”,你家的演员肯定要去别人家的电影里试戏,别人培养的导演也会来帮你家拍戏。华谊曾经参与过《梅兰芳》的项目运作,但最终操盘《梅兰芳》的是中影,华谊成了这个项目里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小投资人。中影运作的大片往往都有十几家投资方,这不仅仅出于资金的考虑,绝大多数的投资方都是利益相关方,电视媒体会更卖力地“免费”在电视上宣传,广告公司也会“主动”拉来更多的广告。
小说《风声》的电影改编权最初是由上影买下的,连导演都已经找好,上影副总汪天云告诉记者,“后来华谊又买下了麦家所有作品的版权,出现了这样的场面,电影局做了很多协调,最终我们两家一起合作投资《风声》。华谊的优势在于:他们有明星群;他们找的两个导演,我们比较满意,这个片子要拍得商业化,是要花很多心血的”。这番合作能够成功还有一些机缘,比如《风声》的导演之一高群书,前两部电影《东京大审判》和《千钧一发》都是上影投资的;华谊和上影成功合作过《集结号》,那时的王中军既缺制作经费,也想找上影旗下的联和院线当“靠山”。
华谊没有自己的电影院,这是它的一大软肋。自己有了电影院,在档期排片时起码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没有电影院的电影公司得花更大的力气去和全国各地的院线经理们打交道。因此和华谊同属一条跑道的保利博纳在两轮融资后立刻开始了电影院建设,华谊落后了。
“可能吃亏吧。但保利博纳总共才仨电影院,不算什么。中影确实掌握了很多的院线渠道,尽管它和很多电影院实际上只是挂名,并不拥有,但它有国家赋予的很多资源,包括进口片(垄断)等等,它对电影院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前两天我看过万达院线总经理的一个讲话,他说没有一部电影在市场上是冤死的。你千万别去抱怨、夸大和妖魔化‘别人有院线’之类。电影票房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竞争力,要么你影片不行,要么你操作不专业。电影院到(放映)中段时是非常实际的,你行我就给你排。”王中磊说。有迹象表明,华谊的电影院建设也在悄然进行中,华谊兄弟董事副总裁胡明说过“并购院线的可为空间很大,华谊的目标是先占领15家”。
但华谊也有自己的杀手锏——明星群。早些年,艺人经纪业务给华谊带来了超过1/3的收入。在过去两年里,电影《风声》和《李米的猜想》,电视剧《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几乎就是华谊艺人经纪工作的集体汇报展。艺人给自己公司拍戏,不会肆意地耍大牌,也不太会要求高片酬。
垄断
王中磊的这个观点,也是各位院线经理在各种电影论坛上的老生常谈,在这个市场里观众爱的还是好看热闹的商业片。一看到《建国大业》庞大的明星群,老百姓自然大呼献礼片也能过把瘾,没太多人深究电影究竟说了什么。即使《建国大业》被诟病为一群明星引发的噱头戏,但韩三平还是成功了——成功地开创了一种主旋律大片的商业模式。
此前韩三平的江湖地位就已经无人能及,他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帝国中影集团的一把手,人称“韩三爷”。韩三平当选过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除了华谊的冯小刚和新画面的张艺谋,这五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的所有大片,从著名导演们的《无极》、《投名状》、《赤壁》、《梅兰芳》到年轻导演们的《疯狂的赛车》和《南京!南京!》,全部都是出自他的运作。而冯小刚和张艺谋的作品,大多也是寻找中影作为发行合作伙伴。
同属中影出品,《建国大业》成功的背后也有凄凉者,比如9月3日上映的献礼影片《天安门》,凡是看过的人无不称道,遗憾的是看的人太少。吴鹤沪分析说,“今年有42部主旋律影片上映,但大部分都是陪衬,估计只有《建国大业》和《风声》不错。现在发公文、出公款、用工作时间的三公(工)电影太多,有特权的多了就等于大家都没有啊。所以这些主旋律影片出现了很强的地方性,哪里拍的那个地方的票房就高。”于是上海热映《可爱的中国》,山东热映《沂蒙六姐妹》,北京热映《天安门》,当然这个“热映”的热度是打折扣的,和《建国大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吴鹤沪劝过叶大鹰(《天安门》导演),为何不把公映时间放在10月3日,“现在没有舆论来关注你的,大家都在说《建国大业》啊。10月3日就不同,10月1日国庆阅兵,肯定会成为第二天的媒体头条,你再放《天安门》,大家就会来关注你了啊。”
熟悉电影市场的人都知道,9月3日上映的《天安门》很可能遭到中影和各地院线的冷遇,但叶大鹰离开这个市场已经好多年,他根本不信这个说法,“同样都是中影集团抓的片子,怎么可能?”其实他也没有办法,一切都是中影说了算,中影自然要保《建国大业》。有一个普遍说法是,之前国产片扎堆,不就是为了给《建国大业》腾地方嘛。
那为什么中影还要和华谊牵手呢?其实中影集公司、政府和行业协会于一身,既是绝对的垄断寡头,但它也希望这个电影市场“车再多些”,“盘子再大些”,年底统计数据上多样化一些。国庆前,各地院线都接到了中影发行人员的电话,中央有领导看完了《建国大业》后感觉不错,于是中影要求电影院在10月8日后多点宣传,再多放几场。有院线经理在嘀咕了:为什么一定要限制30元的最低票价呢?不然我们还可以组织5元的学生包场,现在我们多卖出一张25元的电影票,还得被罚5元钱……
上影副总汪天云这样说,“今天这个战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很残酷,导演很顽强,观众很开心,领导很放松。领导会觉得全部都是自己的啊。”
冯小刚对华谊的重要性
冯小刚在2006-2008年拍摄了《集结号》和《非诚勿扰》,为华谊累計实现票房分账收入18,896.50万元,约占报告期内发 行人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
招标书上显示,这两部影片当时的票房分别为2.5亿和逾3亿。
冯小刚在拍完《唐山大地震》后,与华谊还有1部电影的片约。
华谊兄弟的一些商业“秘密”
这个行业永远有一些秘密。比如电影公司拍一部电影到底赚了多少钱,《赤壁》虽然大卖,但制片人张家振说“基本上所有的发行商都赚钱了,除了我和吴宇森”;比如一部电影的票房,水分到底有多大。《风声》的票房成绩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争议,当华谊声称达到1.5亿时,一些独立票房分析人士认为刚刚过亿。好在华谊很快就是上市公司了,它将没有秘密。
此次华谊暂定拟发行4200万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25%;发行后总股本约为16800万股;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2.22元;保荐人为中信建投。招股书显示,华谊兄弟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202.875万元。
华谊兄弟此次募集资金约6.2亿元,主要用于补充影视剧业务营运资金。截至今年6月30日,华谊兄弟的资产总额为6.74亿余元。2009至2010年,该公司将投资《非诚勿扰2》、《唐山大地震》等6部电影以及642集电视剧。
华谊兄弟前四大股东:
第一大股东王中军(华谊兄弟董事长)34.85%
第二大股东王中磊(华谊兄弟总经理)11.03%
第三大股东马云(阿里巴巴董事长)10.97%
第四大股东江南春(分众传媒首席执行官)4.69%
第四大股东鲁伟鼎(万向集团总裁)4.69%
华谊公司部分明星股东(发行低价按15元/股计算):
冯小刚(导演)288万股2.28%(18位发起人之一,当年以151.48万元入股,上市后持股市值将达4320万元。《福布斯》披露他去年的收入为490万元)
张纪中(导演)216万股1.7%(18位发起人之一),上市后持股市值将达3240万元
黄晓明(演员)180万股1.4%(2008年初以540万元入股,上市后持股市值将超过2700万元,投资收益率达400%。一年后两年内可以兑现其50%)
李冰冰(演员)36万股0.28%(18位发起人之一),上市后持股市值540万元
华谊之路
1998《不见不散》(葛优,徐帆,傅彪;冯小刚导演)
《荆轲刺秦王》(巩俐、张丰毅、李雪健、王志文;陈凯歌导演)
1999《鬼子来了》(姜文导演)
2000《一声叹息》(张国立,徐帆,刘蓓,傅彪;冯小刚导演)
2001《寻枪》(姜文,宁静;陆川导演)2002《大腕》(葛优,关之琳;冯小刚导演)
2003《手机》(葛优,徐帆,张国立,范冰冰;冯小刚导演)
《可可西里》(陆川导演)
2004《天下无贼》(刘德华,刘若英,王宝强;冯小刚导演)
2006《夜宴》(章子怡,葛优,吴彦祖,周迅;冯小刚导演)
《宝贝计划》(成龙,古天乐;陈木胜导演)
2007《集结号》(张涵予;冯小刚导演)
2008年《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李冰冰,刘亦菲;罗伯·民可夫导演)
《李米的猜想》(周迅;曹保平导演)
《非诚勿扰》(葛优,舒淇;冯小刚导演)
2009年《游龙戏凤》(刘德华,舒淇;刘伟强导演)
《追影》(吴镇宇导演)
《风声》(陈国富和高群书导演)
中国电影行业的竞争,有时剑拔弩张,有时一团和气。
《建国大业》VS《风声》,两部同具爱国情怀的商业电影正在电影院里交相辉映。一部出自国内最强的国有电影公司中影,一部出自国内最强的民营电影公司华谊,票房上的各自丰收是好事,而且与国内其他经济领域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相反,两家电影公司此番的“竞争并合作着”,中国电影行业正走向更有序的市场竞争。
这个10月对华谊很重要,它正面临着两件大事。一个是《风声》的上映,有员工私下开玩笑,“如果票房不到2亿,老板肯定让我们回家了”;另一个就是创业板上市。
9月27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谊兄弟,或华谊)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冲刺创业板成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A股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300027)本次计划发行不超过42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10月12日,询价推介。10月14日,刊登发行公告。10月15日,申购和缴款。日期一步步逼近。
各家电影公司的电影在票房上实打实地比拼,在证券市场上同样也不甘于人后。就在华谊顺利通过证监会审核的前一个月,中影集团CFO姜涛向媒体证实了传闻许久的上市消息,中介机构已经进场一年半,10月成立股份公司,力争明年上半年上市。此外,据证券报报道,同属国有的上影去年就已透露了上市意图,民营的保利博纳也有计划于2011年赴美IPO。
竞争越强,好看的电影就越多。道理上是这样的。
合作
9月8日,《风声》主题曲发布。大部分的娱乐媒体都不会漏发这个消息,从天娱公司“叛逃”并且对簿公堂的陈楚生成为主题曲演唱者,这显然是华谊继挖角张靓颖和尚雯婕之后,与天娱的第三次正面冲突。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细节,华谊和中影在现场进行了一个战略协议签约仪式。
华谊发出的新闻通稿上写道,“作为国有和民营两大旗舰企业,中影发行和华谊兄弟的历史性握手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影旗下发行放映分公司总经理许兵女士对这个“历史性握手”的解释是,共同维护分账过程中影片发行、制片及放映方的权益;共同规范市场,严厉打击偷漏瞒报票房现象;共同商定档期,减少内耗和竞争。重点只有最后一句话,共同商定档期。
去年年末的贺岁档,档期竞争进入白热化。中影在那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投放了《爱情呼叫转移2》、《梅兰芳》、《赤壁(下)》和《疯狂的赛车》四部电影,其中后三部都是票房大片,而且《梅兰芳》的公映日期在临近上映前由原定的12月12日提前至5日,引发了贺岁档期“排片难”的连锁反应。
华谊2008年唯一寄予厚望的大片《非诚勿扰》被摆在了一个“前有狼(《梅兰芳》),后有虎(《赤壁(下)》”的时间段上。当时没有人预料到《非诚勿扰》一骑绝尘的表现,监制陈国富没想到,老板王中磊没想到,可能连导演冯小刚也不会想到自己在筹备许久的《贵族》搁浅后,短时间内拿出的“急救章”也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档期上还有点非商业化,排片的不确定性在这两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市场上每天散播着很多的烟雾弹,所有人都在摇来摆去的,去年年底成为一个大爆发。以前我们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王中磊说。他和哥哥王中军从1998年投资冯小刚的《不见不散》(10%)时涉足中国电影行业,此后在这个最光鲜亮丽的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一年。他们非常清楚,排片的技巧“很重要,也很微妙”。
2008年底的这次大爆发还有一个背景,中国的院线建设已经非常迅猛,很多热钱在这个环节里滚动着,但电影院的建设速度还是远远比不上电影的制作速度。王中磊说,“几百部拍出来,七八十部进得了电影院,但这也超过了电影院正常的消化过程,尤其是在某些热门档期里。比如今年12月,大概23部电影要在一个半月里上映,超过了商业电影正常的竞争环境。”《风声》躲了。它提前到9月29日公映,离9月17日公映的《建国大业》已经两周。和《风声》同檔期的电影还有6部,但估计没几个人听过这6个名字。按照市场人士的分析,接下来的整个10月,唯一可能对这两部电影的票房造成冲击的只有10月20日上映的进口大片《地铁惊魂》。用业内术语来说,这两部电影都是独占两周的档期,而整个10月的国产片票房也就看《风声》了。这就是许兵女士所说的“共同商定档期,减少内耗和竞争”。“永远没有只属于自己的档期。我们只可能用智慧把以前的阻力变成助力,预测到《建国大业》会热,我们想到了去利用它。比如在它开始前放我们的片花;当它非常受关注时,媒体自然希望看到其他更多的好电影,那我们这时就非常自信,《风声》非常区别于其他(同时上映的)主旋律电影。”王中磊说。
票房印证了中影和华谊此番携手的成果。《建国大业》的票房在十一长假结束后顺利突破3.3亿,直指华谊《非诚勿扰》创下的3.4亿国产电影最高纪录;《风声》的票房在10月8日突破了1.5亿。
“一根扁担,两个筐”,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这样形容这场不见硝烟的票房战争,“它们两个在长假里各领风骚,不分上下,一共占据了84%的票房。而其他国产电影就是手里提着篮子,里面有几个鸡蛋。而且《风声》几乎没有包场,大多都是自己掏钱进场,相信在今后几天里电影院给它的场次还会再多些。”
竞争
携手,看上去很美。但真的合作得了吗?华谊在一份新闻通稿中就这样描述,“在整个国庆档期,受客观条件的束缚,《风声》的放映空间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市场永远不可能由一两家公司说了算,否则就不会有2008年底异军突起的《叶问》,“合作不起来的,永远不可能合作。市场最终还是由观众说了算,只能说档期有个先后,互相照顾体谅一下,不要排得太紧”。吴鹤沪评价华谊中影的此番“握手”,他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发行三剑客之一,对电影市场的预测基本八九不离十。
对于华谊来说,《风声》不只是一部电影的成败那么简单。创业板上市在即,有一个好的票房表现作为好兆头,也只是其中之一。根据华谊提交给证监会的招股书显示,华谊从2006年到2008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始终为负,今年上半年才由负转正,同时实现了净利润3202.875万元,业界分析这其中大部分的收益来自低成本高票房的《非诚勿扰》。
但是2009年华谊的核心业务——电影制作出现了事先没有预兆的“忽然滑坡”现象,《拉贝日记》遭遇中影的《南京!南京!》,《追影》遭遇王晶的《大内密探零零狗》和中影的《非常完美》,票房上完败。《风声》成了这家上市公司到年底拿出的财务数据上唯一的救命稻草。
电影公司老板们有太多的机会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但同时各怀心思。这个行业才叫“没有永远的敌人”,你家的演员肯定要去别人家的电影里试戏,别人培养的导演也会来帮你家拍戏。华谊曾经参与过《梅兰芳》的项目运作,但最终操盘《梅兰芳》的是中影,华谊成了这个项目里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小投资人。中影运作的大片往往都有十几家投资方,这不仅仅出于资金的考虑,绝大多数的投资方都是利益相关方,电视媒体会更卖力地“免费”在电视上宣传,广告公司也会“主动”拉来更多的广告。
小说《风声》的电影改编权最初是由上影买下的,连导演都已经找好,上影副总汪天云告诉记者,“后来华谊又买下了麦家所有作品的版权,出现了这样的场面,电影局做了很多协调,最终我们两家一起合作投资《风声》。华谊的优势在于:他们有明星群;他们找的两个导演,我们比较满意,这个片子要拍得商业化,是要花很多心血的”。这番合作能够成功还有一些机缘,比如《风声》的导演之一高群书,前两部电影《东京大审判》和《千钧一发》都是上影投资的;华谊和上影成功合作过《集结号》,那时的王中军既缺制作经费,也想找上影旗下的联和院线当“靠山”。
华谊没有自己的电影院,这是它的一大软肋。自己有了电影院,在档期排片时起码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没有电影院的电影公司得花更大的力气去和全国各地的院线经理们打交道。因此和华谊同属一条跑道的保利博纳在两轮融资后立刻开始了电影院建设,华谊落后了。
“可能吃亏吧。但保利博纳总共才仨电影院,不算什么。中影确实掌握了很多的院线渠道,尽管它和很多电影院实际上只是挂名,并不拥有,但它有国家赋予的很多资源,包括进口片(垄断)等等,它对电影院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前两天我看过万达院线总经理的一个讲话,他说没有一部电影在市场上是冤死的。你千万别去抱怨、夸大和妖魔化‘别人有院线’之类。电影票房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竞争力,要么你影片不行,要么你操作不专业。电影院到(放映)中段时是非常实际的,你行我就给你排。”王中磊说。有迹象表明,华谊的电影院建设也在悄然进行中,华谊兄弟董事副总裁胡明说过“并购院线的可为空间很大,华谊的目标是先占领15家”。
但华谊也有自己的杀手锏——明星群。早些年,艺人经纪业务给华谊带来了超过1/3的收入。在过去两年里,电影《风声》和《李米的猜想》,电视剧《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几乎就是华谊艺人经纪工作的集体汇报展。艺人给自己公司拍戏,不会肆意地耍大牌,也不太会要求高片酬。
垄断
王中磊的这个观点,也是各位院线经理在各种电影论坛上的老生常谈,在这个市场里观众爱的还是好看热闹的商业片。一看到《建国大业》庞大的明星群,老百姓自然大呼献礼片也能过把瘾,没太多人深究电影究竟说了什么。即使《建国大业》被诟病为一群明星引发的噱头戏,但韩三平还是成功了——成功地开创了一种主旋律大片的商业模式。
此前韩三平的江湖地位就已经无人能及,他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帝国中影集团的一把手,人称“韩三爷”。韩三平当选过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除了华谊的冯小刚和新画面的张艺谋,这五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的所有大片,从著名导演们的《无极》、《投名状》、《赤壁》、《梅兰芳》到年轻导演们的《疯狂的赛车》和《南京!南京!》,全部都是出自他的运作。而冯小刚和张艺谋的作品,大多也是寻找中影作为发行合作伙伴。
同属中影出品,《建国大业》成功的背后也有凄凉者,比如9月3日上映的献礼影片《天安门》,凡是看过的人无不称道,遗憾的是看的人太少。吴鹤沪分析说,“今年有42部主旋律影片上映,但大部分都是陪衬,估计只有《建国大业》和《风声》不错。现在发公文、出公款、用工作时间的三公(工)电影太多,有特权的多了就等于大家都没有啊。所以这些主旋律影片出现了很强的地方性,哪里拍的那个地方的票房就高。”于是上海热映《可爱的中国》,山东热映《沂蒙六姐妹》,北京热映《天安门》,当然这个“热映”的热度是打折扣的,和《建国大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吴鹤沪劝过叶大鹰(《天安门》导演),为何不把公映时间放在10月3日,“现在没有舆论来关注你的,大家都在说《建国大业》啊。10月3日就不同,10月1日国庆阅兵,肯定会成为第二天的媒体头条,你再放《天安门》,大家就会来关注你了啊。”
熟悉电影市场的人都知道,9月3日上映的《天安门》很可能遭到中影和各地院线的冷遇,但叶大鹰离开这个市场已经好多年,他根本不信这个说法,“同样都是中影集团抓的片子,怎么可能?”其实他也没有办法,一切都是中影说了算,中影自然要保《建国大业》。有一个普遍说法是,之前国产片扎堆,不就是为了给《建国大业》腾地方嘛。
那为什么中影还要和华谊牵手呢?其实中影集公司、政府和行业协会于一身,既是绝对的垄断寡头,但它也希望这个电影市场“车再多些”,“盘子再大些”,年底统计数据上多样化一些。国庆前,各地院线都接到了中影发行人员的电话,中央有领导看完了《建国大业》后感觉不错,于是中影要求电影院在10月8日后多点宣传,再多放几场。有院线经理在嘀咕了:为什么一定要限制30元的最低票价呢?不然我们还可以组织5元的学生包场,现在我们多卖出一张25元的电影票,还得被罚5元钱……
上影副总汪天云这样说,“今天这个战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很残酷,导演很顽强,观众很开心,领导很放松。领导会觉得全部都是自己的啊。”
冯小刚对华谊的重要性
冯小刚在2006-2008年拍摄了《集结号》和《非诚勿扰》,为华谊累計实现票房分账收入18,896.50万元,约占报告期内发 行人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
招标书上显示,这两部影片当时的票房分别为2.5亿和逾3亿。
冯小刚在拍完《唐山大地震》后,与华谊还有1部电影的片约。
华谊兄弟的一些商业“秘密”
这个行业永远有一些秘密。比如电影公司拍一部电影到底赚了多少钱,《赤壁》虽然大卖,但制片人张家振说“基本上所有的发行商都赚钱了,除了我和吴宇森”;比如一部电影的票房,水分到底有多大。《风声》的票房成绩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争议,当华谊声称达到1.5亿时,一些独立票房分析人士认为刚刚过亿。好在华谊很快就是上市公司了,它将没有秘密。
此次华谊暂定拟发行4200万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25%;发行后总股本约为16800万股;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2.22元;保荐人为中信建投。招股书显示,华谊兄弟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202.875万元。
华谊兄弟此次募集资金约6.2亿元,主要用于补充影视剧业务营运资金。截至今年6月30日,华谊兄弟的资产总额为6.74亿余元。2009至2010年,该公司将投资《非诚勿扰2》、《唐山大地震》等6部电影以及642集电视剧。
华谊兄弟前四大股东:
第一大股东王中军(华谊兄弟董事长)34.85%
第二大股东王中磊(华谊兄弟总经理)11.03%
第三大股东马云(阿里巴巴董事长)10.97%
第四大股东江南春(分众传媒首席执行官)4.69%
第四大股东鲁伟鼎(万向集团总裁)4.69%
华谊公司部分明星股东(发行低价按15元/股计算):
冯小刚(导演)288万股2.28%(18位发起人之一,当年以151.48万元入股,上市后持股市值将达4320万元。《福布斯》披露他去年的收入为490万元)
张纪中(导演)216万股1.7%(18位发起人之一),上市后持股市值将达3240万元
黄晓明(演员)180万股1.4%(2008年初以540万元入股,上市后持股市值将超过2700万元,投资收益率达400%。一年后两年内可以兑现其50%)
李冰冰(演员)36万股0.28%(18位发起人之一),上市后持股市值540万元
华谊之路
1998《不见不散》(葛优,徐帆,傅彪;冯小刚导演)
《荆轲刺秦王》(巩俐、张丰毅、李雪健、王志文;陈凯歌导演)
1999《鬼子来了》(姜文导演)
2000《一声叹息》(张国立,徐帆,刘蓓,傅彪;冯小刚导演)
2001《寻枪》(姜文,宁静;陆川导演)2002《大腕》(葛优,关之琳;冯小刚导演)
2003《手机》(葛优,徐帆,张国立,范冰冰;冯小刚导演)
《可可西里》(陆川导演)
2004《天下无贼》(刘德华,刘若英,王宝强;冯小刚导演)
2006《夜宴》(章子怡,葛优,吴彦祖,周迅;冯小刚导演)
《宝贝计划》(成龙,古天乐;陈木胜导演)
2007《集结号》(张涵予;冯小刚导演)
2008年《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李冰冰,刘亦菲;罗伯·民可夫导演)
《李米的猜想》(周迅;曹保平导演)
《非诚勿扰》(葛优,舒淇;冯小刚导演)
2009年《游龙戏凤》(刘德华,舒淇;刘伟强导演)
《追影》(吴镇宇导演)
《风声》(陈国富和高群书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