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是典型的农村学校,大多数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外出走走,更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是非本地户籍生,他们对本地文化关注不多,了解也很少,“研学”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我校的学生实际。仙岗村曾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风貌较为完整,拥有众多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坛庙祠堂和池塘井泉等,离我校约15公里,交通便利,便于我们开展研学旅行。通过研学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或生活的地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古文化有更深的热爱,使师生自觉成为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继承者。
【关键词】研学旅行;古文化;研学课程;成果成效
“研学”是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素质教育手段,它非常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与要求,也很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关于当地文化的研学旅行,非常有必要,既能让学生了解家乡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培养热爱家乡,以家乡为傲的爱乡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仙岗村曾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风貌较为完整,拥有众多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坛庙祠堂和池塘井泉等,离我校约15公里,交通便利,便于我们开展研究学习。而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探究能力,对新鲜事物很是好奇,很感兴趣。所以,我校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展仙岗村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在研学中学习与探究仙岗村的古文化,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或生活的地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古文化有更深的热爱,使师生自觉成为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继承者。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故事教学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游学研讨法。
(一)运用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感到新鲜,具有好奇心。利用传说故事,名人故事、现场考察等活动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去探究。
(二)巧用調查、实验、行动和游学研讨,寓学于乐
教师设计每个主题活动都有游学活动,其目的寓学习内容于游学活动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巧妙运用游戏、故事、表演、拍摄,把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统一。
(三)组织实践活动活泼、严谨、有序
1.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
2.活动形式运用得当,时间安排合理。
3.利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二、研究对象:五年级学生
三、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培养热爱家乡,以家乡为傲的爱乡情感,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在研学旅游中的学习和锻炼,培养能健体善学习、能仁爱善合作、能审美善艺术、能实践善创新的阳光少年。
(二)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实践方法与步骤,收集研学地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仙岗村的古文化。
2.第二阶段:设计研学线路,开发教材,实施研学旅行,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3.第三阶段:总结汇编各类资料,学生进行各种成果汇报,如,手抄报、编制图画书、“仙岗故事我来讲”故事比赛、“我爱我的家乡”演讲比赛等。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研究精神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傲的爱乡情怀。
四、研究内容
仙岗村古文化研学从文学角度看:什么是古文化?古文化对当地的现代文明有什么深远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仙岗村的古文化从什么年代开始?有什么传说与传奇人物?从综合实践的角度来看:如何设计研学路线?如何设计研学课程?如何落实研学计划?如何作好汇报与评价?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实验探究古井的水质是否适合日常饮用?古井水质与自来水质量的区别?从美术摄影角度来看:如何记录仙岗村的古韵之美?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我们主要对仙岗村的古传说、名人传、古井文化、古建筑文化、“烧番塔”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究。
1.学校如何根据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研学活动。建立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2.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如何以点带面地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辐射到全校。
(1)技能指导,直观示范。教师在这环节中充当示范的角色,利用直观的形式,如,多媒体、图片、视听、肢体语言、动手操作等方式,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使研学旅行更加有趣,做到让学生们在旅中学,学中研。
(2)边旅边研,快乐实践。在学生对研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需要展开一系列的研学活动,在研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研讨合作,在边游边研中快乐习得。
(3)研学活动课程
1)仙岗古传说:由小组代表在相应的景观前分享传说故事。
2)仙岗“烧番塔”文化:由小组进行参观、采访村民,体验“烧番塔”的过程。
3)仙岗古井文化:采访当地村民、动手测量水井水质、试饮,并与自来水进行比较。
4)仙岗古建筑文化:采访村民、多角度进行摄影,制作宣传视频、争当小导游。
5)仙岗名人传:听导游介绍,召开故事分享会。
6)寻找仙岗古韵之美:学生穿着古装,与古建筑、古树、古井等合影,制作电子相册以及明信片。
五、研究情况
(一)准备阶段:(2019年5月—2019年9月)学习有关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相关理论、收集有关实践目的地的背景资料以及学生的个性化资料、选择适合的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活动的可行性以及研究实践方法与步骤。
1.2019年5月,利用科组学习时间集体学习和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相关理论、学习“研学”的相关知识与做法。 2.2019年6-7月,学习研究“古文化”的内涵与相关文献。
3.2019年8-9月,网上与实地收集仙岗村的各种“古文化”与名人传资料。
(二)实施阶段(2019年10月—2021年2月)
现阶段,设计了研学线路,围绕线路开发课程,进行研学旅行。先开发,后实施,边实施,边研究边反馈。
1.2019年10-11月:设计研学线路
课题组教师首先到仙岗村作实地考察,确定研学线路:
(1)研学路线1:从村口依次游览:敦厚里、儒伟祖祠、聚龙里、聚福里、俭堂大夫祠、宗广祖祠、三眼井、陈氏大宗祠、葛洪像、立之祖祠、葛仙祠(文革时期毁坏)、仙岗书院(门边有荣山书院石碑)、许愿树(古榕树)、北帝庙、丽珊家塾、千年古井——龙泉井、龙泉里、翠屏公祠、蟹眼仙泉雄雌两泉、达思别墅、文才祖祠、千年社稷、兴之祖祠、兴之祖祠旁的古井和井神坛、陈仙洲故居、世德里、元辅祖祠、石狮巷、英護祖祠、陈氏宗祠、元鼎足祠(孖祠堂)、长庚里、百岁井、逸叟家塾、濂泉祖祠、古鸡蛋花树、古泥墙、深井坊、英俊祖祠、圣堂井。
(2)研学路线2:从仙岗幼儿园依次游览:村史馆→陈氏大宗祠→立之祖祠→葛仙遗迹→许愿树(古榕树)→仙岗书院(岭南文物馆)→五甲通津→蟹眼仙泉雄雌两泉→荷花池→文才祖祠→千年社稷→八卦图→葛洪像→番塔广场。
2.2019年12月—2020年6月让学生进行了分组选题,明确了研学任务。
以班为单位,分成8组:
(1)第一、第二组重点研究古井文化。
(2)第三、第四组重点研究古建筑文化。
(3)第五、六组重点研究“烧番塔”文化。
(4)第七、八组重点研究古树文化。
3.实地研究考察
两次组织学生分组到仙岗村进行实地研究考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仙岗村的古文化与特有的人文气息。第一次采用研学路线1,第二次采用研学路线2。学生们兴致勃勃,跟着领队沿着预先设定的路线,边看边拍边记录边研究。
(1)古井文化组
村中古井有10多口,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有着“仙井”之称的“蟹眼双泉”,泉眼井口为0.45米,井内水深0.65米。泉水自井框边小口流出,经井边的洗药池后流出至附近的荷花塘中,因此,泉眼居左侧,且古今的井框和周围的条石均为花岗岩石,自古至今称之为“雄”蟹眼泉。“蟹眼双泉”雄泉井口呈方形,而雌泉井口呈圆形,取义为道教中的“天圆地方”。而自村有记载以来,蟹眼泉的泉水800多年从未干涸断流过。尽管村里早已通了自来水,但今天它仍是村民的最爱。这口用麻石块镶嵌的流水井,的确与众不同。井很浅,只有80厘米深。方形井口与地面有一定坡度,井沿处有一个酒杯大小的圆孔,汩汩清泉直往外流,所以称之为流水井。而在流水的凹槽内,还专门凿了一个“小石盆”,供人们洗菜洗衣,然而流水不会倒流弄脏井水,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人称奇的是,流水井不管冬天夏天,不管天晴下雨,它始终保持这么大的流量。蟹眼泉被村民奉为煮饭、煲汤、泡茶用水的上品。源源不断的泉水不仅供邻近居民饮用,而且远近客人皆慕名前来取水,每天是络绎不绝,如果在傍晚四、五点的时候过来,还得排队。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外乡人开车载着不少大水瓶来到雌蟹眼泉取水,取水时还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大漏斗,非常有经验,一看就知道不是第一次来取水了。
学生除了亲尝泉水外,还拿着测试纸检测水的酸碱度,检测结果是呈弱碱性,适合日常饮用。不少学生用水瓶装满了“仙水”,说要拿回家让爸爸妈妈尝尝。
(2)古建筑文化组
村中古祠堂众多,包括有俭堂大夫祠、陈氏大宗祠、舆之祖祠、文才祖祠、立之祖祠等10多处,还有数座私塾。仙岗古村毗邻仙湖,依岗而建,呈半环形走向,分东、南、西三大片;独具岭南特色的祠堂群建筑遍布仙岗村内,镬耳屋、古井、古树、古巷保存良好。在众多的古建筑中,仙岗书院尤为著名,如今已活化升级为仙岗村的“岭南文物馆”,里面陈列了许多精美的金漆木雕、满洲窗、牌匾等古物,重现岭南传统民居生活场景,体现岭南日常生活文化。而古舞台是书院里最吸睛的一处。仙岗古舞台是佛山市的第二个古舞台,第一个是在祖庙的万福台。修葺之后重点打造成为粤剧艺术的传承文化基地。古舞臺也是著名粤剧演员林小群的粤剧传承基地,平时这里会不定期组织举办粤剧学习交流活动。我们参观时也看到一些粤剧表演团的宣传画报,仙岗村委会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重阳节、中秋节、新年等)邀请粤剧表演团来为村民们演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3)“烧番塔”文化组
仙岗村“烧番塔”活动远近闻名,在番塔广场中建了两个高高的“番塔”,其中一个番塔前,有两个铜人正在往塔内添加稻草柴火,造型真实生动,有趣极了。另一番塔直径1.8米,高3.8米,举行中秋庙会时,村民们合力把稻草、木糠送进番塔底,一边将火烧旺并不断搅动塔内火星上升,祈求生活工作如火般兴旺!熊熊烈焰犹如火龙般由塔内直冲上天,最高可达百米,四散的火星飘散在月圆的夜空中,场面非常壮观。仙岗村每年都会举办这样的中秋庙会活动,许多游客也特地赶往仙岗村,一起体验岭南传统文化。香港凤凰卫视的摄影团队也曾到现场,跟踪拍摄了“烧番塔”的全过程。2018年,仙岗村“烧番塔”民俗活动被入选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4)古树文化组
村内过百岁的古树比比皆是,其中最多的是古榕树,绿树成荫、蝉声吱吱、花舞莺啼。古村中还有棵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鸡蛋花树。每逢夏日,满树花开,香飘十里,落花时,宛如白雪一般洒落在行人的肩头,诉说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在陈氏大祠堂与仙岗书院之间有一棵古老大榕树,也叫许愿树,根深干粗,要八个学生同时张开双臂才能抱得过。
4.汇报总结
研学回来后,各小组进行了汇报,他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有的把研学日记设计得漂漂亮亮,写得认真、深刻,“有趣极了”“开心极了”“期待下一次的研学旅行”成了最常用的语言。有的以手抄报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收获,图案生动逼真,布局合理好看。有的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相册,配上音乐,如看一场自己为主角的小电影,每个人都乐开了花。有的进行故事表演,将仙岗的古传说娓娓道来,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生们个个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极尽演绎之能事,真是精彩纷呈。 5.成果展示
根据各组的汇报情况,组织了三场展示活动。第一场是收集了各班的研学日记、手抄报与研学照片,选取精美的作品放在阶梯室门前的隔空层进行展示,活动持续两周。全校各级的学生都可以去参观了解。第二场是举行“仙岗故事我来讲”的故事会,第三场是“我爱我的家乡”演讲比赛。这两场比赛都是先在各班进行讲故事比赛与演讲比赛,选取优秀的学生代表,再进行一场精英汇演,把学生所讲的每个故事、每个演讲都拍录下来,然后放在校园网,让全校师生、家长去评选“最佳故事大王”与“最佳口才奖”。学生的作品与录像都放在学校的触屏系统上滚动播放,同时也放在校园网上让师生、家长共享。
六、取得的阶段成果
(一)完成情况
经过学习研究与实地考察,已收集了各种相关资料,确定了研学路线,基本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的研学模式,师生都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二)活动原则
明确研学路线与模式之后,研究思路清晰了很多,课题组每次活动的开展都有计划有方案,外出考研严格落实安全第一,研究学习为重的原则。校内活动实行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原则。学生通过校内学习与实地考研后,对仙岗村的古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与更深的了解,对研学的方式也非常喜欢。因此,学生动手检测、写研学日记、谈感受、讲故事、制电子相册等都兴趣勃勃,得心应手。
(三)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
研学计划作了一些调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能组织全部学生到仙岗村进行实地研究考察,到现在为止,组织了两次活动,让部分学生(包括每个班的研学组长)进行实地考研。此外,在分组方面也作了一些调整,因为在实地考察上发现仙岗村的古井文化、古建筑文化与古树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又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都分别安排了两个小组去重点考察研究。古井文化除了研究古井的历史与使用外,还结合化学方面的知识,(下转第16版)(上接第15版)学生自己动手检验它的水质;古建筑文化方面除了研究它的历史背景外,还结合美术、力学、数学等科目知识进行研究。古树文化就结合历史、生物、美术方面的知识去研究。研学的过程需要整合多个科目的知识,涉及面广,师生在研学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与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仙岗村的古传说、名人传;实地考研中的照片、研学日记、研学手抄报、电子相册等资料。因此,我们举行了研学作品展,也举办了一场“仙岗故事我来讲”的故事会与“我爱我的家乡”演讲比赛,把学生作品与讲故事、演讲的视频都放在学校的触屏系统里滚动播放,同时放在校园网上,让师生、家长都可以随时收看。这成功地把仙岗村的古文化推广到校内校外的多个角落,让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广东名村仙岗村的风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四)已形成的成果
(1)物化成果
1.收集了有关仙岗村的各种资料,包括古传说、名人传、各种方式的报道等。
2.研学模式
确定地点→制定路线→分组分工→设计课程→开发教材→实地考研→记录反馈→汇报总结→提炼升华→形成成果
3.整理总结研学活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
4.收集整理一批可利用的活动记录,活动反思与活动成果的教学资源。
5.撰写了相关的论文、调查报告、活动总结与行动研究案例。
6.形成一批优秀的学生作品,如,手抄报、研学日记、故事表演录像、演讲录像、电子相册等。
7.形成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有:获取信息能力评价、故事演绎能力评价、小组互动与合作能力评价等;总结性评价有项目评分。
8.研发适合我校的《学生研学手册》《教师研学指南》,为我校日后的研学旅行教研活动打下基础。
(2)成效影响
1.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古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爱乡爱国的情怀。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播与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研究精神与创新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素养。
5.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掌握了研学旅行的组织方法、教学方法,增强了自身的教研能力,撰寫论文、总结、报告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6.由于我们对此次研学旅行进行了多方宣传、多种展示活动,直接与间接提升了仙岗村的认知度与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仙岗村的古文化,从而更多地关注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七、困惑与设想
1.我校第一次进行研学类的活动研究,没有相关的研究经验,并且该活动研究需要带领学生外出研学,涉及安全问题,所以必须在活动前向上级申请审批,拟定租车合同,要做好这一系列的手续后才能成行。因此,会或多或少带来一些不便,有时会比计划延后进行。
2.计划在2021年3月完成开发教材、编制《学生研学手册》《教师研学指导手册》《仙岗村研学路线与宣传画册》等工作。
3.根据仙岗村的实际与学生的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通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仙岗村还保留了不少的古街古巷,学生对这些也颇感兴趣,所以在下一阶段会增加这方面的研究内容。
4.仙岗村深厚的古文化底蕴对现在的民风建设有什么影响?这也是我们今后想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陈静文.做研学旅行优秀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青岛西海岸新区研学旅行综述[J].中国教育,2020(1):61-63.
[2]梁美红,何蒙池.浅谈研学旅行中的德育渗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3):36-37.
[3]魏艳辉.行走的力量——“活力知行”研学旅行课程观察故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Z1):150-153.
[4]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OL].https://wenku.baidu.com/view/de3ce6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d.html.
[5]李灶生.广东南海丹灶镇仙岗村游记[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1be0340102ygr1.html.
责任编辑
【关键词】研学旅行;古文化;研学课程;成果成效
“研学”是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素质教育手段,它非常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与要求,也很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关于当地文化的研学旅行,非常有必要,既能让学生了解家乡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培养热爱家乡,以家乡为傲的爱乡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仙岗村曾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风貌较为完整,拥有众多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坛庙祠堂和池塘井泉等,离我校约15公里,交通便利,便于我们开展研究学习。而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探究能力,对新鲜事物很是好奇,很感兴趣。所以,我校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展仙岗村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在研学中学习与探究仙岗村的古文化,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或生活的地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古文化有更深的热爱,使师生自觉成为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继承者。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故事教学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游学研讨法。
(一)运用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感到新鲜,具有好奇心。利用传说故事,名人故事、现场考察等活动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去探究。
(二)巧用調查、实验、行动和游学研讨,寓学于乐
教师设计每个主题活动都有游学活动,其目的寓学习内容于游学活动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巧妙运用游戏、故事、表演、拍摄,把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统一。
(三)组织实践活动活泼、严谨、有序
1.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
2.活动形式运用得当,时间安排合理。
3.利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二、研究对象:五年级学生
三、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培养热爱家乡,以家乡为傲的爱乡情感,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在研学旅游中的学习和锻炼,培养能健体善学习、能仁爱善合作、能审美善艺术、能实践善创新的阳光少年。
(二)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实践方法与步骤,收集研学地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仙岗村的古文化。
2.第二阶段:设计研学线路,开发教材,实施研学旅行,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3.第三阶段:总结汇编各类资料,学生进行各种成果汇报,如,手抄报、编制图画书、“仙岗故事我来讲”故事比赛、“我爱我的家乡”演讲比赛等。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研究精神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傲的爱乡情怀。
四、研究内容
仙岗村古文化研学从文学角度看:什么是古文化?古文化对当地的现代文明有什么深远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仙岗村的古文化从什么年代开始?有什么传说与传奇人物?从综合实践的角度来看:如何设计研学路线?如何设计研学课程?如何落实研学计划?如何作好汇报与评价?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实验探究古井的水质是否适合日常饮用?古井水质与自来水质量的区别?从美术摄影角度来看:如何记录仙岗村的古韵之美?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我们主要对仙岗村的古传说、名人传、古井文化、古建筑文化、“烧番塔”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究。
1.学校如何根据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研学活动。建立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2.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如何以点带面地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辐射到全校。
(1)技能指导,直观示范。教师在这环节中充当示范的角色,利用直观的形式,如,多媒体、图片、视听、肢体语言、动手操作等方式,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使研学旅行更加有趣,做到让学生们在旅中学,学中研。
(2)边旅边研,快乐实践。在学生对研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需要展开一系列的研学活动,在研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研讨合作,在边游边研中快乐习得。
(3)研学活动课程
1)仙岗古传说:由小组代表在相应的景观前分享传说故事。
2)仙岗“烧番塔”文化:由小组进行参观、采访村民,体验“烧番塔”的过程。
3)仙岗古井文化:采访当地村民、动手测量水井水质、试饮,并与自来水进行比较。
4)仙岗古建筑文化:采访村民、多角度进行摄影,制作宣传视频、争当小导游。
5)仙岗名人传:听导游介绍,召开故事分享会。
6)寻找仙岗古韵之美:学生穿着古装,与古建筑、古树、古井等合影,制作电子相册以及明信片。
五、研究情况
(一)准备阶段:(2019年5月—2019年9月)学习有关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相关理论、收集有关实践目的地的背景资料以及学生的个性化资料、选择适合的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活动的可行性以及研究实践方法与步骤。
1.2019年5月,利用科组学习时间集体学习和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相关理论、学习“研学”的相关知识与做法。 2.2019年6-7月,学习研究“古文化”的内涵与相关文献。
3.2019年8-9月,网上与实地收集仙岗村的各种“古文化”与名人传资料。
(二)实施阶段(2019年10月—2021年2月)
现阶段,设计了研学线路,围绕线路开发课程,进行研学旅行。先开发,后实施,边实施,边研究边反馈。
1.2019年10-11月:设计研学线路
课题组教师首先到仙岗村作实地考察,确定研学线路:
(1)研学路线1:从村口依次游览:敦厚里、儒伟祖祠、聚龙里、聚福里、俭堂大夫祠、宗广祖祠、三眼井、陈氏大宗祠、葛洪像、立之祖祠、葛仙祠(文革时期毁坏)、仙岗书院(门边有荣山书院石碑)、许愿树(古榕树)、北帝庙、丽珊家塾、千年古井——龙泉井、龙泉里、翠屏公祠、蟹眼仙泉雄雌两泉、达思别墅、文才祖祠、千年社稷、兴之祖祠、兴之祖祠旁的古井和井神坛、陈仙洲故居、世德里、元辅祖祠、石狮巷、英護祖祠、陈氏宗祠、元鼎足祠(孖祠堂)、长庚里、百岁井、逸叟家塾、濂泉祖祠、古鸡蛋花树、古泥墙、深井坊、英俊祖祠、圣堂井。
(2)研学路线2:从仙岗幼儿园依次游览:村史馆→陈氏大宗祠→立之祖祠→葛仙遗迹→许愿树(古榕树)→仙岗书院(岭南文物馆)→五甲通津→蟹眼仙泉雄雌两泉→荷花池→文才祖祠→千年社稷→八卦图→葛洪像→番塔广场。
2.2019年12月—2020年6月让学生进行了分组选题,明确了研学任务。
以班为单位,分成8组:
(1)第一、第二组重点研究古井文化。
(2)第三、第四组重点研究古建筑文化。
(3)第五、六组重点研究“烧番塔”文化。
(4)第七、八组重点研究古树文化。
3.实地研究考察
两次组织学生分组到仙岗村进行实地研究考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仙岗村的古文化与特有的人文气息。第一次采用研学路线1,第二次采用研学路线2。学生们兴致勃勃,跟着领队沿着预先设定的路线,边看边拍边记录边研究。
(1)古井文化组
村中古井有10多口,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有着“仙井”之称的“蟹眼双泉”,泉眼井口为0.45米,井内水深0.65米。泉水自井框边小口流出,经井边的洗药池后流出至附近的荷花塘中,因此,泉眼居左侧,且古今的井框和周围的条石均为花岗岩石,自古至今称之为“雄”蟹眼泉。“蟹眼双泉”雄泉井口呈方形,而雌泉井口呈圆形,取义为道教中的“天圆地方”。而自村有记载以来,蟹眼泉的泉水800多年从未干涸断流过。尽管村里早已通了自来水,但今天它仍是村民的最爱。这口用麻石块镶嵌的流水井,的确与众不同。井很浅,只有80厘米深。方形井口与地面有一定坡度,井沿处有一个酒杯大小的圆孔,汩汩清泉直往外流,所以称之为流水井。而在流水的凹槽内,还专门凿了一个“小石盆”,供人们洗菜洗衣,然而流水不会倒流弄脏井水,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人称奇的是,流水井不管冬天夏天,不管天晴下雨,它始终保持这么大的流量。蟹眼泉被村民奉为煮饭、煲汤、泡茶用水的上品。源源不断的泉水不仅供邻近居民饮用,而且远近客人皆慕名前来取水,每天是络绎不绝,如果在傍晚四、五点的时候过来,还得排队。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外乡人开车载着不少大水瓶来到雌蟹眼泉取水,取水时还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大漏斗,非常有经验,一看就知道不是第一次来取水了。
学生除了亲尝泉水外,还拿着测试纸检测水的酸碱度,检测结果是呈弱碱性,适合日常饮用。不少学生用水瓶装满了“仙水”,说要拿回家让爸爸妈妈尝尝。
(2)古建筑文化组
村中古祠堂众多,包括有俭堂大夫祠、陈氏大宗祠、舆之祖祠、文才祖祠、立之祖祠等10多处,还有数座私塾。仙岗古村毗邻仙湖,依岗而建,呈半环形走向,分东、南、西三大片;独具岭南特色的祠堂群建筑遍布仙岗村内,镬耳屋、古井、古树、古巷保存良好。在众多的古建筑中,仙岗书院尤为著名,如今已活化升级为仙岗村的“岭南文物馆”,里面陈列了许多精美的金漆木雕、满洲窗、牌匾等古物,重现岭南传统民居生活场景,体现岭南日常生活文化。而古舞台是书院里最吸睛的一处。仙岗古舞台是佛山市的第二个古舞台,第一个是在祖庙的万福台。修葺之后重点打造成为粤剧艺术的传承文化基地。古舞臺也是著名粤剧演员林小群的粤剧传承基地,平时这里会不定期组织举办粤剧学习交流活动。我们参观时也看到一些粤剧表演团的宣传画报,仙岗村委会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重阳节、中秋节、新年等)邀请粤剧表演团来为村民们演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3)“烧番塔”文化组
仙岗村“烧番塔”活动远近闻名,在番塔广场中建了两个高高的“番塔”,其中一个番塔前,有两个铜人正在往塔内添加稻草柴火,造型真实生动,有趣极了。另一番塔直径1.8米,高3.8米,举行中秋庙会时,村民们合力把稻草、木糠送进番塔底,一边将火烧旺并不断搅动塔内火星上升,祈求生活工作如火般兴旺!熊熊烈焰犹如火龙般由塔内直冲上天,最高可达百米,四散的火星飘散在月圆的夜空中,场面非常壮观。仙岗村每年都会举办这样的中秋庙会活动,许多游客也特地赶往仙岗村,一起体验岭南传统文化。香港凤凰卫视的摄影团队也曾到现场,跟踪拍摄了“烧番塔”的全过程。2018年,仙岗村“烧番塔”民俗活动被入选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4)古树文化组
村内过百岁的古树比比皆是,其中最多的是古榕树,绿树成荫、蝉声吱吱、花舞莺啼。古村中还有棵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鸡蛋花树。每逢夏日,满树花开,香飘十里,落花时,宛如白雪一般洒落在行人的肩头,诉说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在陈氏大祠堂与仙岗书院之间有一棵古老大榕树,也叫许愿树,根深干粗,要八个学生同时张开双臂才能抱得过。
4.汇报总结
研学回来后,各小组进行了汇报,他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有的把研学日记设计得漂漂亮亮,写得认真、深刻,“有趣极了”“开心极了”“期待下一次的研学旅行”成了最常用的语言。有的以手抄报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收获,图案生动逼真,布局合理好看。有的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相册,配上音乐,如看一场自己为主角的小电影,每个人都乐开了花。有的进行故事表演,将仙岗的古传说娓娓道来,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生们个个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极尽演绎之能事,真是精彩纷呈。 5.成果展示
根据各组的汇报情况,组织了三场展示活动。第一场是收集了各班的研学日记、手抄报与研学照片,选取精美的作品放在阶梯室门前的隔空层进行展示,活动持续两周。全校各级的学生都可以去参观了解。第二场是举行“仙岗故事我来讲”的故事会,第三场是“我爱我的家乡”演讲比赛。这两场比赛都是先在各班进行讲故事比赛与演讲比赛,选取优秀的学生代表,再进行一场精英汇演,把学生所讲的每个故事、每个演讲都拍录下来,然后放在校园网,让全校师生、家长去评选“最佳故事大王”与“最佳口才奖”。学生的作品与录像都放在学校的触屏系统上滚动播放,同时也放在校园网上让师生、家长共享。
六、取得的阶段成果
(一)完成情况
经过学习研究与实地考察,已收集了各种相关资料,确定了研学路线,基本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的研学模式,师生都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二)活动原则
明确研学路线与模式之后,研究思路清晰了很多,课题组每次活动的开展都有计划有方案,外出考研严格落实安全第一,研究学习为重的原则。校内活动实行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原则。学生通过校内学习与实地考研后,对仙岗村的古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与更深的了解,对研学的方式也非常喜欢。因此,学生动手检测、写研学日记、谈感受、讲故事、制电子相册等都兴趣勃勃,得心应手。
(三)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
研学计划作了一些调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能组织全部学生到仙岗村进行实地研究考察,到现在为止,组织了两次活动,让部分学生(包括每个班的研学组长)进行实地考研。此外,在分组方面也作了一些调整,因为在实地考察上发现仙岗村的古井文化、古建筑文化与古树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又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都分别安排了两个小组去重点考察研究。古井文化除了研究古井的历史与使用外,还结合化学方面的知识,(下转第16版)(上接第15版)学生自己动手检验它的水质;古建筑文化方面除了研究它的历史背景外,还结合美术、力学、数学等科目知识进行研究。古树文化就结合历史、生物、美术方面的知识去研究。研学的过程需要整合多个科目的知识,涉及面广,师生在研学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与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仙岗村的古传说、名人传;实地考研中的照片、研学日记、研学手抄报、电子相册等资料。因此,我们举行了研学作品展,也举办了一场“仙岗故事我来讲”的故事会与“我爱我的家乡”演讲比赛,把学生作品与讲故事、演讲的视频都放在学校的触屏系统里滚动播放,同时放在校园网上,让师生、家长都可以随时收看。这成功地把仙岗村的古文化推广到校内校外的多个角落,让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广东名村仙岗村的风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四)已形成的成果
(1)物化成果
1.收集了有关仙岗村的各种资料,包括古传说、名人传、各种方式的报道等。
2.研学模式
确定地点→制定路线→分组分工→设计课程→开发教材→实地考研→记录反馈→汇报总结→提炼升华→形成成果
3.整理总结研学活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
4.收集整理一批可利用的活动记录,活动反思与活动成果的教学资源。
5.撰写了相关的论文、调查报告、活动总结与行动研究案例。
6.形成一批优秀的学生作品,如,手抄报、研学日记、故事表演录像、演讲录像、电子相册等。
7.形成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有:获取信息能力评价、故事演绎能力评价、小组互动与合作能力评价等;总结性评价有项目评分。
8.研发适合我校的《学生研学手册》《教师研学指南》,为我校日后的研学旅行教研活动打下基础。
(2)成效影响
1.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古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爱乡爱国的情怀。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播与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研究精神与创新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素养。
5.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掌握了研学旅行的组织方法、教学方法,增强了自身的教研能力,撰寫论文、总结、报告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6.由于我们对此次研学旅行进行了多方宣传、多种展示活动,直接与间接提升了仙岗村的认知度与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仙岗村的古文化,从而更多地关注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七、困惑与设想
1.我校第一次进行研学类的活动研究,没有相关的研究经验,并且该活动研究需要带领学生外出研学,涉及安全问题,所以必须在活动前向上级申请审批,拟定租车合同,要做好这一系列的手续后才能成行。因此,会或多或少带来一些不便,有时会比计划延后进行。
2.计划在2021年3月完成开发教材、编制《学生研学手册》《教师研学指导手册》《仙岗村研学路线与宣传画册》等工作。
3.根据仙岗村的实际与学生的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通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仙岗村还保留了不少的古街古巷,学生对这些也颇感兴趣,所以在下一阶段会增加这方面的研究内容。
4.仙岗村深厚的古文化底蕴对现在的民风建设有什么影响?这也是我们今后想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陈静文.做研学旅行优秀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青岛西海岸新区研学旅行综述[J].中国教育,2020(1):61-63.
[2]梁美红,何蒙池.浅谈研学旅行中的德育渗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3):36-37.
[3]魏艳辉.行走的力量——“活力知行”研学旅行课程观察故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Z1):150-153.
[4]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OL].https://wenku.baidu.com/view/de3ce6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d.html.
[5]李灶生.广东南海丹灶镇仙岗村游记[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1be0340102ygr1.html.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