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不得不说的民国红颜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望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走上校长岗位的女性,看看她们的品牌基因。
  中国古代社会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女性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相夫教子,对女性的夸赞多为“贤妻良母”“持家有道”之类,女性的工作也多为耕田种地、织布缫丝。近代以来,受到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这种情况才逐渐有所改变。民国期间,许多优秀女性走进了从前难以进入的工作领域,包括教育领域,让我们一起回首第一批走上校长岗位的民国女校长们的历史浮沉。
  杨荫榆:被鲁迅骂出名的校长
  1924年春,杨荫榆就已开始担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就她曾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又曾担任教务主任和学监,后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来说,她担任校长却也无愧。许广平也说:“关于她的德政,零碎听来,就是办事认真、朴实,至于学识方面,并未听到过分的推许或攻击,论资格,总算够当校长的了。”但是正是这位校长,导致了“女师大风潮”的爆发,并最终被迫请辞。而她的出名,还是因为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它似乎裁决了杨荫榆是戕害刘和珍的元凶。1925年孙中山病逝,杨荫榆禁止女师大学生参加公祭,并说:“孙中山是实行共产共妻的,你们学了他没好处,不准去。”从而引发了全校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鲁迅说她是“凶兽样的羊,羊样的凶兽”,评论此种行为是“寡妇主义”(不得已而独身生活者见不得青年的朝气和有作为)。
  刘和珍君的死和“女师大风潮”都有很明显的政治原因,归结于杨荫榆一人不够公道。杨荫榆确是保守,对学生管理严格,要求学生必须专心学业,不可参加到社会活动中。但这也与当时学风不靖不无关系。她两次留学,正好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期间,对学生强烈渴望民主、自由不甚了解。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曾说她“跳出家庭,就一心投身社会,指望有所作为”,“可是她多年在国外埋头苦读,没看见国内的革命潮流;她不能理解当前的时势,她也没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因此杨荫榆作为校长是失败的,她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仅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但她失败的校长经历却也提醒了今天的校长们需在制度规范和自由民主、维护传统和与时俱进中达到平衡。
  吴贻芳: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卓越领路人
  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金陵女子大学(简称“金女大”)校长、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中国女性、宋美龄的密友……吴贻芳无疑是民国时期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吴贻芳自35岁任金女大校长,先后主校23年,被称为“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卓越领路人”。与备受指责的杨荫榆不同,吴贻芳显然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内涵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作为一所教会大学的校长,她一方面需要考虑到教会培养基督徒的办学宗旨,否则金女大将无资金运转,另一方面也不能与中国当时的救国氛围相冲突,要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于是她提出了“厚生”的校训,“厚生”二字,源于《圣经·约翰福音》的第十章第十节,“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富”,立意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
  明确了办学的宗旨,吴贻芳就开始实施她的教育抱负。与当时许多女校办学目的仍然是“培养贤妻良母”不同,她认为人格教育对培养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因此学校尤当注重“慎微”的陶冶,教职员更要以身作则。她还最早在中国的大学里推行学分制、积点制,实行主辅修制度,做到文理相通。这样,就打破了当时社会对妇女就业的种种限制。凡金陵女大毕业的学生,很快便适应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最为有趣的是吴贻芳还给学生开设“恋爱专室”。学校当时常有学生因谈恋爱晚归,她担心学生爬窗户回宿舍不安全,特将宿舍楼下的会客室划分成许多半封闭的小间,里面设桌椅供恋人聊天。因为有了固定的约会地点,学生们开始把恋爱戏称“Local”,谁的男朋友来访,就纷纷打趣:“你的‘Local’来了!”
  周觉昧:务实严谨勤勉塑名校
  1925年,刚毕业的周觉昧即被聘为浙江绍兴浚德女子初级中学校长。四年后,应弘道女中(简称“弘道”)校董会之邀,周觉昧成为了弘道校长,直到1951年退休。她一直被弘道的众多校友奉为贡献最大、印象最深的灵魂人物。
  当时说到弘道的学生,评价几乎都是作风严谨,且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除了制定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度外,也与周觉昧“以己服人”,以自身的良好习惯影响学生有关。
  有这样两个小故事。弘道对学生日常起居、生活习惯及学习态度都有严格要求,每天早晨都有半小时的早自习,这时学校一片书声琅琅,但对老师却没有要求。周觉昧每天早起梳洗整齐后便查看学生的早自习,还到学生寝室查看是否有学生贪睡偷懒,久而久之,教师们纷纷效仿,学生也不再拖拉。另一个故事是学生潘达均的回忆,他说起初三某日,几个学生在校园里边走边嗑瓜子,满不在乎地将瓜子壳丢在地上,谁知周觉昧竟一声不响尾随,默默将瓜子壳一粒一粒捡起,然后拿着一袋瓜子壳出现在学生面前。往后学校内的公共场所,便再见不到乱丢垃圾纸屑的不良现象。
  “学术沟通东西洋,放开世界眼光”,这是弘道校歌中的话。周觉昧曾自信地说:“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要看老师好不好。要舍得花大价钱,请最好的老师来教学生,这也是校长的本事。我那时就肯花钱,我请的钢琴老师还有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音乐硕士生。”周觉昧还主张办学“家庭化”,实行导师制,使得师生关系更为紧密。因弘道女中是教会学校,她便利用教会学校的条件,努力在特色上下功夫。弘道的英语、钢琴和体育教育当时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弘道也常邀请专家学者名人来校作学术讲座。
  在周觉昧务实严谨勤勉的作风下,弘道逐渐成为全国名校。不少学生宁愿放弃投考公立学校而来报考弘道,甚至蒋经国也将自己的爱女蒋孝章送入弘道读书。
  李云淑:自办中学的“草鞋校长”
  四川省中江县因地处山丘,交通不便,风气闭塞,然向有重文崇教的历史传统。李云淑是中江县第一个女大学生。她家境富裕,父亲李子明在中江广有田产,后又兴办工厂。本可衣食无忧的她却在中江兴办了中江女子中学(简称“中江女中”),致力于女子教育事业而终身未婚。根据陈兆平先生的回忆文章,她长年穿又宽又大的蓝布长袍,隆冬一袭旧棉袄,一年12个月,几乎有二分之一时间赤脚着草鞋。人见之者,忘记了她是中学校长,更忘其为一女子,大家称呼她为“草鞋校长”。
  李云淑治女中,深知教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比起弘道女中,中江女中可是困窘得多,但李云淑仍多方延聘,她聘用人才更多的是以德服人、以诚待人,且从来都是一视同仁。杨以凡老师1949年3月从国民党监狱获释,4月李云淑即聘其至女中任教。平时她对教师尊敬有加,每逢节假日常邀外地教师到家聚会,而且遇到教师有困难,她也会热心帮助。因为李云淑的尊师重教,她身边便聚集了许多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而且女中的教师也十分团结融洽。
  李云淑秉承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立志为妇女解放创造条件,因此便甚为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每周固定安排两节课程。思想品德教育以“三民主义”“修身”和新生活运动为主要内容。体育课则涉及体操、球类和田径等项目。她聘请了国立成都师范大学的体育系毕业生进行体育教学,以及负责各种课外活动的指导。劳动课则包括缝纫、刺绣、种菜等适合学生特点的劳动技巧。此外,中江女中还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风的养成。中江女中学风极好,晚上自习,每个女生皆埋头功课,遇有疑难,亦多以笔代口,间有问答,亦是轻言细语。
  看完以上一众女校长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她们任职学校均为女子学校,笔者了解到的其它担任校长的民国女性,初始也多为女子中学的校长,就这一点来说,民国女校长的任职范围还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在男女大防、男尊女卑的传统锁链和当时多重政治势力的夹击下,办学可谓是举步维艰。但值得庆幸的是,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女性,认识到了中国教育中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或是走上校长岗位或是率先开办女学,为中国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然,也有部分女校长的教育思想仍有局限,教育管理有所缺漏,甚至专制,但是也不可否定她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做的那些实事。
其他文献
在“和而不同,博雅致远”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旧部前小学遵循“养心育人,以合致和”的办学思路,从“心”出发,把心智培育与人格塑造相融合,激扬生命,和谐人际,致力于“和雅教育”品牌的打造。  所谓“养心”,就是养学生的信心、恒心、慧心,养教师的爱心、童心、责任心,养家长、社区的诚心、同心。通过“养心”,促进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实现乐学创新、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以合致和”,就是充分调动各种教育力
期刊
相信吉祥物、卡通人物、动画视频等符合年轻人接收信息习惯的传播载体将会成为传统载体的有效补充而日益普及,广受欢迎, 从而构筑新的学校关系形态。  “互联网+”变革不仅改变了很多行业的产业形态,而且改变了品牌传播路径,社会组织的形象公关要素也受其影响。在互联网语境下,信息过载,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若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眼球,使传播有价值。于是,简约生动的视觉信
期刊
性别是先天的,但其所对应的才能特征、气质特点需要后天的培养,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打造学校特色的一个契机。  公元前2700年,我国最早的学校(名为“成均”)诞生,但只招收男生。直到1898年5月31日,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经元善于上海创办了我国的第一所女校——中国女学堂,女生才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待1907年清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女子学校教育才获得合法地位。而民国以后开办的
期刊
“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巨大吸引力自然是不必多说,已经在教育界打拼出知名度、美誉度的名师们也势必会成为在线教育公司延揽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该如何留住名师?笔者认为,这其中的根本在于尊重。  尊重名师,要提高名师经济收入。名师之名在于德行、在于学识、在于技能、在于智慧等等,但他们同样有着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经济地位的提高,也是对名师价值的高度认可。优裕的物质条件,能促进名师的再成长。就当下来看
期刊
据了解,极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明星,且以娱乐明星为主。他们习惯以某位明星的趣闻轶事为核心话题而聚到一起,当中有部分人可能无心向学,只会关注偶像动态,因校园学习、生活的多次受挫而积压戾气。如果当下较为热门的青少年偶像能够成为校园防暴反暴的倡议者与践行者,或许有助于祛除校园戾气。  在韩国教育部不久前通过国家教育信息系统(NEIS)发布的《学校暴力实态调查》结果显示,语言暴力成为了校园侵害
期刊
日前,网上流传一名在线辅导教师的课程清单,几千名学生购买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扣除20%的平台分成,这名老师一小时的实际收入高达18842元,这个薪资甚至超过了当下最火热的网络女主播,更别说站在讲台前兢兢业业的教师们了。而这名在线辅导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上公布的时薪其实低了,现在自己的最高时薪为25000元。颇有些“拉仇恨”的感觉。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相信随
期刊
根除校园戾气的关键在于预防,学校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具有暴力倾向与暴力行为史的学生。著名教育学者王晓春曾谈及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十二种原因:发泄、恐惧、语言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习惯性暴力、讲哥们儿义气、表现自我、称霸当老大、嫉妒、报复、图财、争夺异性、自卫过当。对于“称霸当老大”和“图财”,如果遇到年龄稍大、社会经验较丰富的施暴学生,学校教育就很难取得效果,需要依靠相应的法律法规来
期刊
对于近年来屡遭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人们多从事发地域、暴力成因、暴力形式等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望对相关部门的处理有所助益。作为一名校园环境设计师,我每天都与学校打交道,且经常以“教育工作者”自居,自然关注起这类不良事件,期待早日根治。在此,我仅从校园环境设计的角度,对祛除校园戾气提出几点看法。  采用色彩暗示改善师生心理状态  【问题心理】紧张、压力大、疲倦  【推荐色彩】蓝色、绿色 
期刊
2015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于2016年2月在德国莱比锡揭晓,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选送的《订单——方圆故事》荣获金奖。这是时隔12年之后,中国作品再次问鼎“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订单——方圆故事》以一家书店的订单为主线,由吕重华写作、西安设计师李瑾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讲述陕西西安一家有着33年历史的民营书店——方圆工艺美术社的发展故事。  链接  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
期刊
生逢唐朝盛世的韩愈,自幼丧亲,由兄嫂抚养成人。年少时苦读,博览群书。一生四任国子学官,历任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作为国家最高的教育管理者,在其任内,大力整顿国学、严格选拔学官,并且坚持每天会讲。在其担任四门博士的一年时间里,细心教授学生知识、传授学生学业,并广收平民子弟入学,在他的努力之下,唐朝开始有了从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现象。虽贬官潮州,但在潮州仍然有意识地自觉推行一系列教育措施,使得当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