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意象叠加的艺术效果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p_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97-01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尤为突出的是句法的别致。词人用“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夕阳、断肠人、天涯”12个纯名词意象叠加在一起组成一首词,全曲五句二十八字,除了“下,在”两个动词,全是名词性词组,几乎省去诸名词意象间相关联的所有词语,这在汉语表达中很少见,其他古诗词,比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黄庭坚)“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其一》南宋陆游)“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唐温庭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岳飞)“一星深戊火,残月半桥霜”(《早行》刘郇伯)“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灞上秋居》马戴)“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绝句》)等诗词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两句运用了这样的名词组合意象叠加,而本词几乎全用这样的汉字排列、句法安排。然而,这样的句法安排,不仅没有造成语意的中断,反而形成“语不接而意接”的艺术效果;并且不仅突出了意象,形成极强的画面感,还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诗歌达到言简义丰的艺术效果,更体现这首小令语言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的特点。
  词中名词意象的叠加显然不是靠意象之间表面的逻辑联系,当然,更不是名词的胡乱堆砌,而是有内在联系的一致性意味的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从而用有限语言来表达无限意味,实现诗歌意义的深化。
  名词意象叠加是一种颇具审美效应的召唤结构,它的审美认知机制是凸显意象,引起审美注意,借助词语缺席,召唤解读欲望,启动“完形感知心理”,运用审美经验,展开审美联想,在知觉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的相互统一的作用下,实现审美认知。因此,讲授这首词,运用添加词语的方法进行诗词审美联想想象,每位读者还原词人给读者留下的广阔的想象空间,更能体会本词语言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的艺术特点。
  例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在名词意象之间添加词语(动词或数量词),进行诗词鉴赏。预设添加的词语:“枯藤(依、挂、垂、悬、缠)老树(啼、憩、停、息、眠)昏鸦,小桥流水(一、数、无)人家。古道西风(鸣、哀、泣、骑、伴、依)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悲、痛、苦、独)在天涯。”通过对所添加的词语的解读赏析,体会这首词的艺术特点,把握这首词的丰富情感。
  在国外,意象叠加(image hosition)作为现代诗论中的一个命题,是由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最早提出的。美国意象派代表诗人庞德的诗歌创作受中国诗歌形式和理论的影响很深。如何在诗歌中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最丰富的感情、最深的感触表述出来,是庞德思考的问题。中国的诗论一再强调“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诗歌中又有那么多用有限语言来表达无限意味的实例,中国诗歌中的形象往往含有无穷的意味,并不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描述。他在研究中国诗歌时发现,一个意象与另一个意象并置叠合,会产生微妙的效果,于是他把这种方法引入到他的意象主义诗歌创作中。这首《在一個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一枝潮湿、黑色树干上的许多花瓣。”就是把幽灵般显现的面孔和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花瓣这两个意象并置。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歌咏城市繁忙喧闹的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可以理解为暗示成天在钢筋水泥建筑中奔波的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为表现过往人群的动态美中所包含的花瓣一样的静态美,还可以理解为……总之,两个意象的叠加,产生了无穷的意味。
  人们一时的感触往往尽在不言中,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诗歌作为语言艺术,总还是要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可是如果言少了,没有找到真正具有张力的语言形式,势必难以使人领悟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无穷意味;如果言多了,即使你已经找到了具有张力的语言形式,也会使这种形式的张力受到限制。名词意象的叠加正是具有张力的语言形式,借助最简洁的语言,把最丰富的感情、最深的感触表述出来。
  参考文献:
  [1]元曲作家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2]宋代文学家 黄庭坚《寄黄几复》
  [3]南宋诗人 陆游《书愤·其一》
其他文献
【摘要】微型学习由微型媒体承载微型学习资源,往往通过移动通信工具完成。微型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需有相关的微型资源学习策略作保障,基于微型学习资源利用的学生学习策略制定为两种:一是微型学习设计策略,二是微型资源利用保障策略。微型学习设计策略体现微型学习典型要素,细分为微型策略、移动策略、互动策略;资源利用保障策略从利于学习主体即学生出发,细分为自主学习训练策略、监督策略和评价策略。  【关键词】微型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就业率的提升,还可以起到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当今的社会背景,以我国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动机为出发点,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动机 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
期刊
【摘要】“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将探讨“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力求构建出合理的“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微时代” 资助 资助育人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20-02  伴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工具的出现,“微时代”已悄然到来。“微时代”改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PBL+CBL联合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以我校2012级大专护理甲班共60人为实验组,乙班共6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CBL联合教学法,配合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身体评估实训课。通过理论考试,比较2组的学习效果。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结束考试的优良情况、平均成绩、成绩构成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成
期刊
【摘要】本文阐明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最佳教学平台就是设计工作室,设计工作室的建设不能模仿包豪斯的模式而是要让它具有现代的实际意义。  【關键词】艺术设计 校企合作 教学平台 设计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55-01  校企合作是各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53-02  【教学目标】  1.了解、体味诗歌的三个特点:物我统一性、真假统一性、人我统一性。  2.能自选或自写一首符合特点之一的诗歌。  3.老师自荐诗歌。  【学情分析】  学生读诗较少,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对诗歌的整体了解。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诗歌的三个特点,本课选择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过的诗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开放式教学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开放式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75-02  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我说你听的师生教学关系,而采用“学生
期刊
【摘要】思政是高校学生必学科目,学好思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较为乏味,现代互联网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为做好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技术也被应用进来。本文将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入手,联系将高校思政课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必要性,研究互联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政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型寝室建设的方法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学习型寝室内涵和功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从个人学习观念、寝室内组织效应和学校外组织效应的构建三个层面提出了学习型寝室建设的策略,推动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詞】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寝室 内组织效应 外组织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18-0
期刊
【摘要】针对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进行分析,研究其思想从技术政治到审美政治学的转变。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政治思想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一方面:单向度社会;第二方面:社会革命新力量,其内容包括过程的改善,职业同化趋势增强,劳动者态度和意识的改变;第三方面,爱欲解放论。  【关键词】政治学 马尔库塞 革命 单向度 职业同化 爱欲解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