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者应持有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尊重受教育者的具体体现。教育者如果能时刻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利用教育手段真正触及孩子的心灵,这种教育无疑是最有效的。
时隔六年,我再一次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开学那天,面对着34张充满稚气和期待的面孔,我感到既紧张又激动,就像画家面对着一张崭新洁白的画布,憧憬着能绘出最美的画作。
我请同学们每人绘制一张介绍自己的思维导图,依次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己。孩子们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妙语连珠的自我介绍、丰富多彩的爱好和才艺都令我惊叹不已,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的精彩表现而鼓掌,同时暗暗感到责任的重大。这样一群多才多艺、个性张扬的孩子,我这个经验尚浅的班主任能带好吗?
第一节班会课,我在讲台上大声宣读我们的班级理念——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班级成为一个精神家园,让每位同学享受到爱,获得尊重,让人人得到发展的机会,人人有所追求,人人都体验到快乐和成功。宣读完毕,班级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孩子们眼中跳动的光彩。是啊,爱与尊重是每个孩子精神发展的源泉,快乐与成功是孩子自信和自觉发展的根本动力。孩子们用掌声和目光表达了对我制定的班级理念的认同,而我也决心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践行这一理念。
开学一个多月,孩子们融入了新的班集体,同学之间渐渐熟络起来,课间三五成群时常在一起聊天说笑。我觉得这是孩子们适应新环境的表现,没有过多地干涉。然而就在我认为和谐的氛围中,跳出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
一次年级组长跟我反映我们班有课间打闹起哄的现象,我听了很吃惊,平时在我面前乖巧懂事的学生怎么会有这样不文明的行为?于是我更加频繁地进班监督纪律,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思想教育。本以为我的教育会起作用,谁知接下来轮到我们班值周,几个值周生竟然在值周过程中说笑打闹,被学校点名批评。我失望至极,放学将他们留下,激动地诉说着我对他们的期望与失望,说到动情处还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孩子们低着头一言不发,看得出他们也十分愧疚。
为了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决定下一剂“猛药”——每个同学在纸条上写出班级最不守纪律的五个同学的名字,票数最高的五个同学在全班面前做检讨。不出我所料,心目中的幾个“活跃分子”悉数当选了,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当选都感到很震惊。依次做检讨时,他们有的故意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敷衍了事,有的非常沮丧,有的甚至泣不成声……看着几个孩子沮丧哭泣的脸,我的心感到一阵针扎般的痛。实际上,从第一个孩子走上台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自己错了,我忽视了他们的感受。他们最在意的是来自同伴的评价,投票选举等于让全班同学都来否定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我的这种方式企图通过孩子的内疚感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企图通过集体的否定来使他们不再犯错,这不是教育而是惩罚,注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不久之后的一天,我午休时间从班级门前经过,班里传来一阵“哦——哦——”的起哄声,接着是一阵哄笑。推开班门,几个孩子惊恐地看着我,再三强调的纪律问题再度重演,一场“暴风雨的洗礼”在所难免。这次我没有冲动,而是分别把当事人和几个班干部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是一个顽皮的男生把一个女生的眼镜戴到了性格腼腆的男班长脸上,围观的几个同学趁机起哄取乐。围观同学中有一个是开朗活泼的卫生委员小X,因为她身为班干部没有起好带头作用,所以我对她说想让她明天从班干部的角度跟同学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小X以为我让她在全班面前做检讨,充满犹疑地点点头,离开了办公室。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来自小X妈妈的一条信息,她说为孩子不守纪律的行为感到很抱歉,孩子非常愧疚,以后会努力改正,但是小X从小自尊心非常强,希望老师处理的时候能够体谅一下。这条信息给我触动很大,我请她妈妈放心,我一定会妥善处理问题,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天早读,我召开了一个简短的班会《谈起哄》。首先告诉大家“起哄”这个词在词典中的释义,明确起哄是一种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行为,然后通过几个社会热点事件让大家认识到起哄的危害性。孩子们开始有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很多孩子并没有认识到起哄行为的性质,也没有想到起哄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
接着我列举了一些学校、班级里经常发生的起哄行为,其中就包括昨天发生的事,孩子们一个个面有愧色。我请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谈谈对班级中起哄行为的认识,至于叫哪几位同学,我花了一些心思:请腼腆的男班长谈被哄同学的感受,请昨天挑头恶作剧的男生谈带头起哄者的心理,请两位与昨天事件无关的同学谈跟着起哄者的心理和产生的危害。最后请小X总结班干部遇到此类问题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认为班干部首先应当以身作则,不能跟着大家一起闹。其次要负起责任,提醒起哄的同学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维持秩序无效的话,应当及时和老师沟通,避免事情恶化。”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小X的发言非常精彩,得到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她红红的小脸上绽放出了可爱的笑容。
班会在欢笑声中结束了,没有批评和指责,没有检讨和反省,我感受到的是孩子们心灵的醒悟和精神的成长。从那以后起哄的现象极少在班里发生,班级的纪律、班风在一天天变好,孩子们文明守纪的表现经常受到学校和任课老师的表扬。更重要的是,当我懂得了尊重的真正含义,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着这样的目光——不再是警惕,取而代之的是信任,相信我会保护他们的自尊,相信我会耐心呵护他们成长。在他们眼里我不再是严厉的老师,而是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知心姐姐。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不管今后遇到任何问题,我都会将尊重二字铭刻于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关怀、引导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从自尊的泉源中汲取力量,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真正的精神家园。
时隔六年,我再一次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开学那天,面对着34张充满稚气和期待的面孔,我感到既紧张又激动,就像画家面对着一张崭新洁白的画布,憧憬着能绘出最美的画作。
我请同学们每人绘制一张介绍自己的思维导图,依次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己。孩子们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妙语连珠的自我介绍、丰富多彩的爱好和才艺都令我惊叹不已,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的精彩表现而鼓掌,同时暗暗感到责任的重大。这样一群多才多艺、个性张扬的孩子,我这个经验尚浅的班主任能带好吗?
第一节班会课,我在讲台上大声宣读我们的班级理念——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班级成为一个精神家园,让每位同学享受到爱,获得尊重,让人人得到发展的机会,人人有所追求,人人都体验到快乐和成功。宣读完毕,班级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孩子们眼中跳动的光彩。是啊,爱与尊重是每个孩子精神发展的源泉,快乐与成功是孩子自信和自觉发展的根本动力。孩子们用掌声和目光表达了对我制定的班级理念的认同,而我也决心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践行这一理念。
开学一个多月,孩子们融入了新的班集体,同学之间渐渐熟络起来,课间三五成群时常在一起聊天说笑。我觉得这是孩子们适应新环境的表现,没有过多地干涉。然而就在我认为和谐的氛围中,跳出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
一次年级组长跟我反映我们班有课间打闹起哄的现象,我听了很吃惊,平时在我面前乖巧懂事的学生怎么会有这样不文明的行为?于是我更加频繁地进班监督纪律,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思想教育。本以为我的教育会起作用,谁知接下来轮到我们班值周,几个值周生竟然在值周过程中说笑打闹,被学校点名批评。我失望至极,放学将他们留下,激动地诉说着我对他们的期望与失望,说到动情处还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孩子们低着头一言不发,看得出他们也十分愧疚。
为了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决定下一剂“猛药”——每个同学在纸条上写出班级最不守纪律的五个同学的名字,票数最高的五个同学在全班面前做检讨。不出我所料,心目中的幾个“活跃分子”悉数当选了,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当选都感到很震惊。依次做检讨时,他们有的故意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敷衍了事,有的非常沮丧,有的甚至泣不成声……看着几个孩子沮丧哭泣的脸,我的心感到一阵针扎般的痛。实际上,从第一个孩子走上台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自己错了,我忽视了他们的感受。他们最在意的是来自同伴的评价,投票选举等于让全班同学都来否定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我的这种方式企图通过孩子的内疚感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企图通过集体的否定来使他们不再犯错,这不是教育而是惩罚,注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不久之后的一天,我午休时间从班级门前经过,班里传来一阵“哦——哦——”的起哄声,接着是一阵哄笑。推开班门,几个孩子惊恐地看着我,再三强调的纪律问题再度重演,一场“暴风雨的洗礼”在所难免。这次我没有冲动,而是分别把当事人和几个班干部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是一个顽皮的男生把一个女生的眼镜戴到了性格腼腆的男班长脸上,围观的几个同学趁机起哄取乐。围观同学中有一个是开朗活泼的卫生委员小X,因为她身为班干部没有起好带头作用,所以我对她说想让她明天从班干部的角度跟同学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小X以为我让她在全班面前做检讨,充满犹疑地点点头,离开了办公室。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来自小X妈妈的一条信息,她说为孩子不守纪律的行为感到很抱歉,孩子非常愧疚,以后会努力改正,但是小X从小自尊心非常强,希望老师处理的时候能够体谅一下。这条信息给我触动很大,我请她妈妈放心,我一定会妥善处理问题,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天早读,我召开了一个简短的班会《谈起哄》。首先告诉大家“起哄”这个词在词典中的释义,明确起哄是一种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行为,然后通过几个社会热点事件让大家认识到起哄的危害性。孩子们开始有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很多孩子并没有认识到起哄行为的性质,也没有想到起哄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
接着我列举了一些学校、班级里经常发生的起哄行为,其中就包括昨天发生的事,孩子们一个个面有愧色。我请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谈谈对班级中起哄行为的认识,至于叫哪几位同学,我花了一些心思:请腼腆的男班长谈被哄同学的感受,请昨天挑头恶作剧的男生谈带头起哄者的心理,请两位与昨天事件无关的同学谈跟着起哄者的心理和产生的危害。最后请小X总结班干部遇到此类问题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认为班干部首先应当以身作则,不能跟着大家一起闹。其次要负起责任,提醒起哄的同学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维持秩序无效的话,应当及时和老师沟通,避免事情恶化。”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小X的发言非常精彩,得到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她红红的小脸上绽放出了可爱的笑容。
班会在欢笑声中结束了,没有批评和指责,没有检讨和反省,我感受到的是孩子们心灵的醒悟和精神的成长。从那以后起哄的现象极少在班里发生,班级的纪律、班风在一天天变好,孩子们文明守纪的表现经常受到学校和任课老师的表扬。更重要的是,当我懂得了尊重的真正含义,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着这样的目光——不再是警惕,取而代之的是信任,相信我会保护他们的自尊,相信我会耐心呵护他们成长。在他们眼里我不再是严厉的老师,而是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知心姐姐。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不管今后遇到任何问题,我都会将尊重二字铭刻于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关怀、引导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从自尊的泉源中汲取力量,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真正的精神家园。